再忆我的母亲

陈晓红

<p class="ql-block">写于2023年8月7日</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8月我们子女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我和母亲对话的日子。3日早晨,收到二哥信息,姊妹相约一起纪念母亲。回忆思念的闸门瞬间打开,思绪一下回到了母亲和我们共同生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21日,伟大平凡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我们兄妹六人成了没妈的孩子,没有了大“家”,人生只剩归期。母亲去世以后,兄妹见面相聚的机会明显减少,但亲情并未隔断,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微信问候,定期或不定期相聚成为我们常用的沟通和联系方式。</p> <p class="ql-block">三年的疫情又上了一堂珍贵的生命教育课。世事无常,生命宝贵,健康至上,这些理念更加深入平常百姓心中。对工作、对生活、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身体健康才有快乐生活,对亲人最大的支持就是努力健康活着,不给国家、社会、亲人、自己添麻烦,这就是普通人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老党员。具体表现在晚年搬到银川以后,每年按时缴纳党费,有时我们由于工作忙碌,忘了给她缴纳党费,她总要提醒我们,说:“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一名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每月给我发工资,生病了还有报销!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定要按时缴纳党费,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感慨万千!当今社会,多少党员干部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理想信念丧失,走上了贪污腐化变质之路,给党的形象抹黑,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而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却能在原则立场面前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家国情怀,每每追思至此,让我对母亲更加敬重热爱,不仅仅是因为是我的母亲,更因为我也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拥有大智慧的老人。她没上过一天学,只上过几天扫盲班,但这不影响她的聪明和智慧。从母亲身上,我发现人的智慧与学历学识并非是同等的,而只和一个人的人品格局有关。记得母亲晚年以后,但凡有孙辈带着孩子来,母亲总要给重孙辈红包,并且告诉我:“孙辈来看她,说明孙辈惦记她,钱是身外之物,给重孙辈红包,给的是心意,加深的是情谊,大家开心高兴,更会经常相互惦记”。</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热爱学习保持终身成长的老人。由于她不识字,不能看书学习,她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和我们聊天和看电视,母亲喜欢体育节目和新闻节目。我们子女每次过去探望,母亲会关心问候我们的工作、孩子及家庭(女婿或媳妇)情况,会和我们交流时政信息。也会把近期看到的电视新闻和我们分享,对社会上一些奇闻怪事也会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并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造就了我们整个大家庭正确的三观和营造了积极进取的氛围。生活,除了苟且,更重要的是还有诗和远方,一定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是母亲留给我们最大的人生财富。</p> <p class="ql-block">母亲留给我们最大的人生智慧是“吃亏是福”。从我记事起,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从小就教育我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贪小便宜,多向别人释放爱心和善良。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她在农村生产队干活时,从不贪生产队一针一线。后来我们家搬到县城,父亲在仕途上有了很好发展,父亲会帮一些农民朋友做一些事,农民朋友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些感谢,母亲总是会婉言谢绝或以自己的方式回馈,这些行为方式从小就根植于我们子女的内心,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也成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正直善良的社会口碑。</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是否决定人生高度,决定人生高度的应该更多是品行格局吧,从母亲身上,我找到了答案,也更明晰了人生方向!</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我伟大平凡的母亲大人,写于2023年8月7日母亲去世五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