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章: 群英荟萃各彰其彩</span></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1928~2012)浙江嵊州长乐人。主要花旦演员。12岁由叔父梁荣老带进"越民舞台"学戏,工花旦。师从邢胜奎,黃启文。不久便成为戏班的"台柱"。她一生主演剧目上百出,因其扮相俊美,身段灵巧,表演细腻,吐词清晰,行腔自如,从而受到戏迷的追捧。成为本团的三大名旦之首。她主演的传统剧目有《梁祝》、《西厢》、《红楼梦》、《李亚仙传》、《钗头凤》、《泪洒相思地》等。</p><p class="ql-block">梁燕燕是本团解放后的首任团长,她率团积极探索演现代戏。早在1951年她主演的《刘胡兰》在龙游光明剧院连满13场而名噪一时,因此龙游人称剧团为梁燕燕剧团。1954年她在《三不愿意》戏中扮演崔二小姐一角,荣获浙江省首届戏曲会演三等奖。她主演《东风解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赵玉梅,以机智敏锐、沉着稳健的朴素形象博得观众的赞赏。1963年省戏曲调演期间该剧曾被调进杭州作观摩演出,受到省委书记林乎加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在"文革"中,梁燕燕因"七七"剧团被诬为国民党随军文化特务而遭严重迫害。1970年调新华书店。1972年4月重新归团,任党支部委员。致力于培养新学员。1980年10月退休。</p><p class="ql-block">梁燕燕是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金华地区文联首届委员,衢州市戏曲家协会顾问。《中国越剧大典》和衢州市戏曲志均有传。</p> <p class="ql-block">1980年初冬,梁燕燕老师在为第八期越训班学员上艺术表演课。</p> <p class="ql-block">裘素芳(1922~2018)浙江嵊州崇仁镇溪滩村人。主要老生演员。14岁进凤仪春科班学戏,工老生。出师后在群芳舞台、高升舞台、越民舞台、蟾月剧团演戏。从1951年春进"五爱"剧团,后经历龙游县越剧团、衢县越剧一团、常山越剧团。长期担任剧团领导,历任工会主席、团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她主演的剧目有《文天祥》、《屈原》和《秦香莲》中的包公、《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双枪陆文龙》中的王佐,及现代剧《刘胡兰》中的石山海,《社长的女儿》中的社长等。其中她扮演《秦香莲》中的包公,刚正不阿,深入人心,《社长的女儿》中的社长,朴实无华,栩栩如生。她是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文革"中遭严重迫害,后调新华书店。1972年4月重新归团,复任党支部副书记、团长等职。1981年10月退休。衢州市戏曲志有传。</p> <p class="ql-block">黄启文(1918~1989)浙江临安杨岭乡金岫村人,祖籍嵊州。著名导演。10岁进越剧科班"四喜堂"学戏。13岁又进"龙凤高升"科班,兼学徽戏,工小生,19岁满师,功底扎实。1940年前后在鲁家班数年,因倒嗓而演武戏,兼做箍桶师傅(幕表戏导演的别称)。1943年至1946年在"七七"剧团搭班期间成为梁燕燕的良师。以后搭班多处,浪迹不定。 1952年进安徽省合肥艺术训练班学习四个月,从此专搞导演工作。</p><p class="ql-block">1953年秋应聘为龙游县实验越剧团导演。数十年来,他为剧团导演了《钗头凤》、《西厢记》、《屈原》、《武则天》、《谢瑶环》等许多古装大戏和《江姐》、《社长的女儿》、《东风解冻》等现代戏共数十部。他培养了许多优秀演员,为提高剧团的艺术质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导演的古装戏《李亚仙传》和现代戏《方文新》、《双莲记》都曾在省、地戏曲会演中荣获优秀演出奖。其创作或改编的古装大戏有《荆中花》、《墙头马上》、《林巧娘》,现代剧有《方文新》(合作)等。古装小戏《胡子与妻子》曾于1963年发表在浙江省《俱乐部》刊物上。1960年曾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八个月。次年先后受浙江婺剧团和江山婺剧团邀请去协助导演《三请樊梨花》而名声更盛。"文革"中遭严重迫害。1972年复出,结合为革命领导小组成员。</p><p class="ql-block">黄启文是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历任剧团的艺委会主任、副团长,1980年8月任常山越剧团党支部书记。1982年退休。衢州戏曲志有传。</p> <p class="ql-block">沈香娟(1924~2021)浙江嵊州甘霖镇下沈村人。主要花脸演员。1933年进嵊州连升舞台学戏历四年。工花脸。早期在湘芝舞台、龙凤高升剧团、杭州鲁家班演戏。1950年进兰溪越海剧团任头肩花脸。1952年应聘进龙游县实验越剧团直至常山越剧团退休。她饰演的角色众多,表演诙谐而逼真,深受观众戏迷的赞赏。她长期担任剧团副团长和艺委会副主任,并兼任导演和越训班老师。她分別在1956年金华地区戏曲会演和1957年浙江省戏曲会演中获演员三等奖。1980年金华地区小百花会演荣获优秀教师奖。</p><p class="ql-block">沈香娟是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常山县政协一、二、三届委员。"文革"中遭严重迫害。曾下放农村供销社当营业员达十年之久。1978年 12月落实政策归团,复任副团长。后致力于越训班的教学工作。1983年退休。衢州市戏曲志有传。</p> <p class="ql-block">周凤麟(1923~2020)浙江嵊州四明乡上林村人。1951年进团,工小生后演老生。1953年12月至1958年6月任剧团团长,后任剧团团委多年。"文革"前已调县商业系统,"文革"中被揪回批斗遭严重迫害。"文革"后得到平反并落实政策,恢复名誉。</p> <p class="ql-block">叶文华(1927~2023)浙江龙游湖镇镇范家村下埠叶人。1955年6月转业进龙游县实验越剧团。乐队拉小提琴兼作曲,并兼任文化教师。1958年起又兼编剧,他为剧团编写上演的现代大戏有《向秀丽》、《焦裕禄》(合作)、《血防新歌》等。与人合作编剧并作曲的大型现代剧《方文新》和《双莲记》在金华地区和浙江省戏曲会演中均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并出版单行本。为歌舞《油茶丰收念总理》作曲,该剧于1978年省、地业余文艺调演中均获优秀创作奖和金华地区"征文奖"。他编剧并作曲的大型古装戏《三元闹琼林》(合作)于1983年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获剧本二等奖和作曲二等奖,剧本辑入浙江《剧本选辑》。他还为《李亚仙传》、《西厢记》、《谢瑶环》、《社长的女儿》、《东风解冻》(合作)等近百本戏作曲。他写的《土埋钉螺打夯歌》,1965年被上海文化出版社选入《送瘟神》歌曲集中。</p><p class="ql-block">"文革"中遭受迫害,1981年复任副团长。1985年秋调入县文化馆,1988年退休。</p><p class="ql-block">叶文华历任团委、副团长、艺委会副主任。曾为金华地区戏剧家协会理事、常山县文联首届委员、音协主席、二届音协名誉主席。常山县政协一、二、三届委员。衢州市戏曲志有传。</p> <p class="ql-block">吕金枝(1934~)浙江嵊州崇仁人。主要花旦演员。1947年进越剧科班,工花旦。1954年春进龙游县实验越剧团,她形象好,扮相靓丽,唱腔委婉动人,颇受观众青睐。成为本团的三大名旦之一。</p><p class="ql-block">她主演的剧目有《江姐》、《白蛇传》、《西厢记》、《谢瑶环》、《武则天》、《三看御妹》、《墙头马上》、《泪酒相思地》、《芙蓉花》、《盘夫》等数十本。其中《谢瑶环》中的谢瑶环、《三看御妹》中的刘定金、《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泪酒相思地》的王玲娟最受观众好评。1956年她在《李亚仙传》中扮演银筝,曾获金华地区戏曲会演二等奖;1964年她和刘水香主演的《双莲记》,在浙江省现代剧调演中荣获最高的优秀演出奖,并受到省主要领导周建人、曹祥仁、冯白驹等人的接见。</p><p class="ql-block">吕金枝是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剧团工会主席,长期担任艺委、团委等职。"文革"初以"三名三高"人物遭批斗,后因照顾夫妻长期分居两地而调入杭州。</p> <p class="ql-block">1964年,冯白驹副省长观看《双莲记》后接见演员时,与主演赵红莲的演员吕金枝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赵碧云(1936~)浙江杭州人。主要花旦演员。12岁进飞珠越剧团学戏。1950年秋进七七剧团,后师从黄启文。14岁声名鹊起,人称小花旦。她扮相俊俏,嗓音亮甜,文武全能,生旦皆宜。成为本团的三大名旦之一。她主演的《绣襦记》中的李亚仙,曾在1956年金华地区戏曲会演中获二等奖,在现代小戏《五十块钱》中扮演女儿,荣获浙江省戏曲会演二等奖。她在《方文新》中扮演的方文新,在1958年地、省现代剧调演中获优秀演出奖。她主演的现代剧有《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等;古装戏有《西厢记》中的红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秦香莲》中的秦香莲。个个人物均刻划得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赵碧云曾任团委和副团长等职。1960年上级调令进入金华市越剧团任主要花旦,兼任副团长,代理支部书记等职。"文革"中遭迫害,"文革"后杭州越剧团恢复建制,她又调入该团并兼任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艺委会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她是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其《花魁女》的唱段被选入浙江文艺音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越剧大典》,她扮演的《祥林嫂》剧照,被陈列在嵊州越剧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金钦夫 (1939年~),越剧作曲家,副研究馆员,浙江椒江人。从小酷爱民间音乐,拉得一手好二胡。1956年1月特招进浙江海门县越剧团,1957年5月转入龙游县越剧团。1958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首届戏曲作曲班,师从于会泳、胡登跳、杨永、韩洪夫、龚瑜生。毕业后在衢州市越剧一团、常山县越剧团任专职作曲。1983年调县文化局创办越训班,经省文化厅考核,该班22名学员转为正式演员。1987年调常山县文化馆。几十年从事音乐创作、研究工作,著有《越剧唱腔写作》、《中国越剧唱腔章法》。为《中国越剧》撰稿人之一。发表过《论越剧唱腔起平落结构》等18篇论文。为浙、闽、赣专业越剧团作曲70部大戏,其中有越剧现代戏《双红莲》、古装戏《吃醋封相》、《水月庵韵事》等。60年代中期开始歌曲创作,至今已在国家和省级以上获奖、播演、发表、出版的歌曲作品有108首。其中有大型声乐套曲《天马交响组歌》(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专辑)、女声二重唱《畲家姑娘采宣茶》、女声领合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女声表演唱《春拂大地暖洋洋》等流传甚广。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情韵心声·金钦夫创作歌曲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浙江省常山县政协常委。</p> <p class="ql-block">金钦夫的《中国越剧唱腔章法》与《中国越剧唱腔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的思考》在第五届中国戏曲音乐论著、论文评比中均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金琐媛(1939~2015)浙江金华人。1956年进团,工老生。后师从黃启文学习导演。从70年代初开始独立执导。有现代小戏《血防新歌》、《胜利面前》、《搬店》、《锤炼》、大型现代戏《海岛女民兵》、《蝶恋花》、《银河曲》、《母子奇遇》;传统古装戏《包公打銮驾》、《三看御妹》、《泪洒相思地》、《三元闹琼林》、《吃醋封相》等。其中有多个现代小戏参加金华地区会演,大型现代戏《母子奇遇》在1986年衢州市首届现代戏调演中获优秀演出奖。</p><p class="ql-block">金琐媛于1979年11月在浙江省艺校导演进修班学习三个月。她曾任剧团艺委会主任和剧团副团长,担任衢州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周凤麟、裘素芳、沈香娟</p> <p class="ql-block"> 梁燕燕、裘素芳、过金香、沈香娟、傅金木、黄启文、刘品章</p> <p class="ql-block"> 绍兴安昌古戏台,如今仍精美无比,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章: 民间剧团步入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1935年春,原在绍兴城里开“越民茶馆”的嵊州长乐人梁荣老,毅然放弃茶馆经营,招收了二十多名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姑娘,办起了越剧小科班。戏班的开科老师关泉,原为武林戏(杭剧)老艺人。科班先称“越民女班”,不久改名为“越民舞台”。这就是常山县越剧团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1936年"越民舞台"在绍兴安昌窜红台首演剧目《琵琶记》。从此前辈们历尽艰辛,登上了更大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开绍兴后先在萧山、上虞、嵊州等地乡间演出,后辗转于桐庐、富阳、兰溪、衢州、常山、开化及华埠一带。一路演出,一路招收演员。并聘请了京剧演员出身的邢胜奎当老师(解放后曾任绍剧《三打白骨精》舞台艺术片的导演),后成为班主梁荣老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乱,戏班经江山入闽北,流动于蒲城、建阳、建瓯一带演出。期间,邢胜奎为戏班排了数十本幕表连台大戏,如《济公传》、《包公传》、《粉妆楼》、《樊梨花》、《杨家将》、《岳飞传》等。在闽数年后于1942年冬经仙霞岭重返浙江的龙泉、云和、丽水、温州、台州等地的乡村演出,然后翻山越岭回嵊州长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有黄启文、黄启明、刘品章、黄哈哈等加盟进班。黄启文原为男子越剧演员,早期学京剧,造诣颇深。班主侄女梁燕燕,12岁时离家到福建进班学艺,先师从邢胜奎,后师从黄启文。因她基本功扎实,数年后即成为戏班的台柱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日军侵华的战火中,戏班为了生存,边逃难边演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乃至出生入死的艰苦生活。1944年冬,戏班流落到富阳象口一带,环境更为恶劣,戏班很难维持下去。班主梁荣老为了戏班的生存和演出安全,结交了当时坚守在敌后方的国民党“挺三支队”的邢支队长,与之共同经营戏班演出,由邢支队长的娘舅负责前台工作。邢队长也是嵊州长乐人,与导演邢胜奎是同族。从此戏班有了靠山,演出安全有了保障。1945春,邢建议戏班改名为“七七剧团”,以纪念卢沟桥事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剧团回到阔别十年、曾被日军长期占领的绍兴城,继而转到杭州,长期在南星桥、市东坡剧院等剧场演出。剧目为《樊梨花》、《狸猫换太子》、《玉蜻蜓》、《济公传》等连台大戏。已是剧团台柱子的梁燕燕,因主演连台本戏《樊梨花》而红极一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1951年,剧团从临浦溯江而上,进入龙游县城。因为营业差,演员领不到薪金纷纷离去。全团只留下梁燕燕、赵碧云、黄哈哈等11名演员,连同乐队职工20人左右,剧团濒临瓦解。后在龙游县文化馆的引导下,废除了老板制,成立了“姐妹班”,取名“五爱剧团”。1951年7月18日正式成立龙游县实验越剧团,在龙游光明剧院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从此剧团正式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并指定梁燕燕为剧团团长(1951.7~1953.1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剧团人员达36人。有梁燕燕、赵碧云、陈芬芳、陈小花,黄鹤皋,张金花、周凤麟、裘素芳、俞花娟、卢正花、过金香、黃哈哈、吴佰英、裘胜奎、杨花、张彩霞、傅慰慈、鲁友法、张建林、姚锡渭、王云泉、徐毛老、梁中秋、余麟、周金泉、俞昌才、汪正清、徐法成、梁华老、俞德贵、刘品章、郑骆明、黃复生、沈大毛、黃秀珍。从1951年起到1955年,剧团先后又进来吕金枝、胡凤英、樊姚美、姜梅卿、黄爱珍、孟少华、王湘纯、费少华、黃启文、李素奎、王斐、沈香娟、蒋兰贞、裘桂芳、张金姑、叶文华、刘炳初、赵凤阳、郭凤鸣、李熙祥、傅金木、王樟弟等。原有的也有部分陆续离开。</p> <p class="ql-block">黄鹤皋老师与学生徐慧敏,梁乐音,王月娥合影</p><p class="ql-block">黄鹤皋,剧团老艺人。早期与梁燕燕配戏的主要小生之一,唱做唸打俱佳,深受观众喜欢。主演的传统古装戏有《梁祝》、《牛郎织女》、《玉面郎》、《宝玉与黛玉》、《秋江》、《钗头凤》、《宇宙锋》、《杨宗保与穆桂英》、《玉堂春》、《双枪陆文龙》、《打金枝》、《孔雀东南飞》、《劈山救母》、《十五贯》、《钗训记》、《御河桥》等。现代剧有《小二黑结婚》、《擦亮眼睛》等。1967年文革中剧团解散时留团,后病故。</p> <p class="ql-block">刘品章,剧团老艺人。原是京剧武生,武功深厚。从进团后一直担任武功老师直至退休。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深得学生们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张建林,剧团老艺人。解放前从小进戏班,历任乐队司鼓,乐队队长。曾任剧团工会主席,剧团团委。1967年10月文革中剧团解散时调县棉纺织厂。</p> <p class="ql-block"> 过金香、陈芬芳、王鹤皋、梁燕燕、周文麟、 陈小花、吴佰英、王湘纯、黄哈哈、王永泉、刘品章、张建林、傅慰慈</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梁燕燕(1955年)</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主演的林黛玉剧照(1955年)</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主演的祥林嫂剧照</p> <p class="ql-block">裘素芳主演的屈原剧照</p> <p class="ql-block">裘素芳主演的包公剧照(1955年)</p> <p class="ql-block">黄启文在《关公走麦城》中主演的关公剧照</p> <p class="ql-block">黃启文的胞弟黃启明在《古城会》中主演的关公剧照</p> <p class="ql-block">周凤麟扮演的老生舞台形象</p> <p class="ql-block">老艺人周凤麟的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吕金枝</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吕金枝</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吕金枝</p> <p class="ql-block">老演员过金香</p> <p class="ql-block">过金香在《碧玉簪》中扮演玉林娘剧照</p> <p class="ql-block">舞美傅金木</p> <p class="ql-block">叶文华和陈小花是剧团的一对伉俪,他们的女儿叶落霞也是本团的一名后起之秀。</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陈小花</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张彩霞</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黄爱珍</p> <p class="ql-block">老演员王斐的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1953年龙游县实验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合影</p><p class="ql-block">(1排左起)赵碧云、裘桂芳、张金花、陈小花、张金姑、樊姚美、沈香娟、周扬花、王秀珍</p><p class="ql-block">(2排左起)黄鹤皋、卢珍花、王爱珍、王湘纯、吴佰英、王斐、过金香、梁燕燕、姜梅卿、吴凤英、张彩霞、蒋兰贞、俞花娟</p><p class="ql-block">(3排左起)黄哈哈、俞德贵、傅慰慈、徐法成、张建林、沈大毛、王樟弟、徐毛老、姚锡渭、赵凤阳、裘素芳</p><p class="ql-block">(4排左起)周凤麟、黄启文、郭凤鸣、王云泉、梁中秋、姚阿木、黄复生、刘品章、李熙祥、俞昌才、梁华老</p> <p class="ql-block">主要小生演员孟少华</p> <p class="ql-block">孟少华剧照</p> <p class="ql-block"> 吕金枝和赵碧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953年夏天,导演黄启文排演了《秋江》、《钗头凤》、《屈原》等新剧目,使剧团的艺术水平显著提高。这期间剧团的演员阵容空前强大,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四柱头"齐全,花旦力量突出的艺术格局。剧团开始进入兴盛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53年12月起到1958年6月,周凤麟任剧团团长,副团长是梁燕燕和赵碧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下半年,剧团在建德梅城演出时,为配合当地合作化运动。剧团派出演员赵碧云、陈小花、王湘纯、张彩霞,乐队王云泉、傅慰慈等人参加建德县委组织的文艺宣传队,随县委工作组冒着风雪严寒深入乡村宣传演出,剧目有《俩兄弟》、《打猪草》、《小姑贤》等小戏,受到观众的欢迎。同时,在梅城由梁燕燕主演的《秋江》、《钗头凤》等剧,出现了观众凌晨带凳排长队购票的盛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4年初,剧团首次到金华群众剧院演出《秋江》、《钗头凤》、《屈原》等剧,给金华的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在这一年,金华地区首次召开场团会议,制定演出计划,龙游县实验越剧团成为各县剧场竟相邀请的剧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剧团开始执行由省、地文化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巡回演出计划了。5月,国家对民间职业剧团进行登记,由龙游县文化馆长刘建宁携政府文件到演出点丽水来办理,从此剧团更名为“龙游县越剧团”。6月,在温州的和平、中国两剧院演出达三月余,三个月共排出《西厢记》、《宝玉与黛玉》、《杜鹃》和现代戏《擦亮眼睛》四本大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6年国家对戏曲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演员孟少华、梁燕燕带头把大批私有行头折价归公。从此解除了演员自置行头的沉重负担,剧团完全走上集体化道路。随后实行固定工资制,结束了私有制下按底薪分红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年的秋天,梁中秋编剧的《绣襦记》(即《李亚仙传》)在金华地区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获创作一等奖和优秀演出奖,赵碧云、吕金枝获二等奖,剧本公开发表,龙游县越剧团名噪一时。梁中秋是剧团原班主梁荣老之子,从小随父母在戏班里长大。他天资聪明,仅小学肄业就学会了作曲和编剧。1956年进省编剧培训班学习期间,他改编的《李亚仙传》在金华地区戏曲会演中获优秀剧本奖,并于1957年由浙江省东海文艺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1957年"整风反右"中因有"右派"言论被错误处理下农村监督劳动三年,期满后要求回团工作遭拒。为谋生计不得已梁中秋进入福建省沙县越剧团任编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错误处理得到纠正。梁中秋是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和三明市的文化名人之一,剧作家。其生平业绩已载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晚年有《梁中秋剧作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8年4月病逝,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 1956年冬天,剧团在杭州中国剧院演出。由梁燕燕、赵碧云、吕金枝、孟少华等主演的《钗头凤》、《泪洒相思地》、《李亚仙传》、《劈山救母》等剧时达半月余,日夜场场爆满无虚席。</p><p class="ql-block"> 1956年剧团招入一批女学员和乐队人员,他们是严斐航、梁乐音、楼华珍、金琐媛、汪笑君、周君芳。乐队有吕国政、金钦夫、周良玉。舞美杨富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起增选第一副团长叶文华,副团长黃启文。</p> <p class="ql-block">1957年龙游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过春节前,由省文化局安排,剧团从温州去大陈岛专为海防驻军慰问演出。由于初乘海船风浪颠簸,多数人晕船严重,但当晚仍坚持演出,深受驻军欢迎。</p><p class="ql-block"> 裘素芳任团长(1958.6~1960.8),副团长黄启文,梁燕燕,沈香娟。</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由剧团自编的大型现代剧《方文新》在金华地区戏曲会演和次年5月省会演中均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并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三结合”(编剧、导演、群众)的创作经验,剧本由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龙游县越剧团从此蜚声全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9年8月剧团在龙游招了14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他们是: 张品珍、王月娥、叶水香、朱亚琴、黄香莲、李天兰、赵荷丽、马亚卿、徐彩英、刘机瑾、许美琴、吴章美、范爱花、徐秀英。还有乐队3人: 叶顺安、陈柏青、麦琅。剧团把训练班办在龙游社阳港水库工地上。小学员在刘品章、沈香娟、叶文华等老师的带领下,席地而睡草棚,沙滩草地练功。大家一起度过了整个风雪严寒的冬季。学习班结束时,还为工地演出了《打面缸》等一台小戏。</p><p class="ql-block"> 1959年12月因龙游撤销县制并入衢县,剧团调入衢县,先名为衢县龙游越剧团,后更名为衢县越剧一团。</p><p class="ql-block"> 1960年6月,衢县统一办戏曲学校。剧团刘品章老师带王月娥等学员到戏校与其它剧团的老师、学员一起参加教学和培训学习,历时半年。刘水香戏校结束后分配到本团。</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从衢县歌舞团调金式如、刘方炎、唐玲玲进团。另招仇宝鹉进团。12月,学员徐秀英应征入伍,进“空五军”当话务员。</p> <p class="ql-block">老演员李素奎扮演的包公剧照</p> <p class="ql-block">王湘纯,1953年夏进团,浙江龙游人。工小生,是剧团首批学员中的佼佼者,后成为剧团的主要小生演员。曾任剧团团委。她扮相英俊,唱腔优美,深得观众称赞和喜欢。主演传统古装戏有《草庵相会》、《劈山救母》、《三看御妹》、《王老虎抢亲》、《卧薪尝胆》、《王十朋》、《武则天》、《献妻审妻》、《半把剪刀》、《齐王斩后》等; 现代戏有《李双双》、《鸡毛飞上天》、《红色种子》等。她于1967年10月文革中剧团解散时调县棉纺织厂。</p> <p class="ql-block">王湘纯和楼华珍剧照</p> <p class="ql-block">小生演员王湘纯</p> <p class="ql-block">小生演员王湘纯</p> <p class="ql-block">演员金琐媛、楼华珍、周君芳</p> <p class="ql-block">金钦夫和严斐航是剧团的一对伉俪</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浙江金华人。1956年进团,主要小生演员。曾主演《碧玉簪》中王玉林,《李亚仙》中郑元和,《三请樊梨花》中薜丁山,《秦香莲》中陈世美,《杨宗保与穆桂英》中杨宗保,《焦裕禄》中焦裕禄等。还有《恩仇记》,《墙头马上》,《双玉婵》,《雷锋》,《刘介梅》等。1983年10月,归团后任越训班教务组副组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扮演的武松剧照</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红珊瑚》剧照</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主演的《焦裕禄》剧照</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在《双莲记》中扮演毛毛糙糙</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楼华珍主演的《釵头凤》</p> <p class="ql-block">严斐航和楼华珍主演的《庵堂认母》剧照</p> <p class="ql-block">梁乐音,浙江金华人。1956年进团,主要小生演员。她扮相俊美,风度翩翩。她曾在传统古装大戏《秦香莲》、《碧玉簪》、《泪洒相思地》、《孟丽君》、《三看御妹》、《李亚仙》等剧中扮演主角。深受观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梁乐音在《李亚仙》剧中主演郑元和</p> <p class="ql-block">梁乐音在《双玉燕》中主演李汉文</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日,78岁高龄的梁乐音在剧团聚会上献唱。</p> <p class="ql-block">刘水香,浙江龙游人。主要花旦演员。1960年6月考入衢州戏曲学校,工花旦。12月分配进衢县越剧一团(后为常山越剧团),师从梁燕燕。她表演朴实自然,擅于刻划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真实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主演的古装戏有《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碧玉簪》中的李秀英,《双玉蝉》中的曹芳儿,《芙蓉仙子》中的芙蓉,《李亚仙传》中的李亚仙,《泪洒相思地》中的王玲娟,《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林巧娘》中的林巧娘等;主演的现代剧有《东风解冻》中的党支部书记赵玉梅,《红珊瑚》中的珊妹子,《山乡风云》中的刘琴,《江姐》中的江姐,《祥林嫂》中的祥林嫂和京剧《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等。1964年她与吕金枝共同主演的《双莲记》曾获地、省两级现代剧调演中最高的优秀演出奖。1980年秋她主演的《三看御妹》折子戏,在金华地区青年演员会演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83年调县总工会俱乐部,1986年调杭州市拱墅区文化馆任群文干事,1988年被评为馆员。</p><p class="ql-block">刘水香在剧团从艺23年,历任剧团艺委、团委等职。曾为常山县文联一届委员、戏协主席,金华地区戏协理事。</p> <p class="ql-block">刘水香在《李亚仙》中主演李亚仙</p> <p class="ql-block">在《双莲记》中,吕金枝主演赵红莲、刘水香主演崔红莲</p> <p class="ql-block">徐彩英、傅金木、王月娥、金钦夫、仇宝鹉、刘水香</p> <p class="ql-block"> (3)1961年11月20日,常山恢复县制。因为原常山越剧团(群力越剧团)已撤销,而衢县又有多个剧团。于是衢县县委决定把常山县委指定要的衢县越剧一团调给常山,更名为常山越剧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剧团到常山时,县委主要领导率少先队到汽车站鼓乐相迎。进城时群众夹道围观热闹非常。当晚在剧院举行了丰盛的招待晚宴。县委还决定把原法院的用房(原法院街1号)让给剧团做宿舍。在常山县委领导的关怀下,剧团从此在常山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1年12月至1966年"文革"前,裘素芳任党支部书记,梁燕燕任团长,黄启文,沈香娟任副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进团的有朱与道,傅永达、盛华光和李夏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为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剧团首次去江西上饶地区各县巡演数月。后大半时间都在常山本地下乡演出。这一年剧团还招入六名学员有徐慧敏、沈达文、陈华枚、王安娜、李月华、张桂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16日,梁燕燕主演的大型现代剧《东风解冻》在杭州新中国剧院作为省戏曲调演中的观摩剧目(因非本团创作)演出,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省委副书记林乎加、省委宣传部长金韬和省文化局局长史行等观戏后接见了全团人员并合影留念。同年冬,副省长冯白驹来常视察血防工作,看了大型现代剧《社长的女儿》后接见了全体人员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4年秋天,由本团盛华光、叶文华(共同执笔)创作的《双莲记》在金华地区现代剧调演中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10月又在省现代剧调演中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最高奖)。公演时,省电视台作实况转播,省长周建人、省委副书记曹祥仁看戏后接见了全体人员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剧团党支部被省文化局授予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党支部称号,当时的党支部书记是裘素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5年夏,为适应演现代戏的需要,县委同意剧团到全县各中学招了首批男演员8名,他们是汪仲芳、华春良、刘建民、徐志清、徐才良、江兆明、詹松福、徐润华。这批学员7月进团后办了三个月的培训班。这一年剧团分成大小两队分头下乡演出。大队演《焦裕禄》、《社长的女儿》等大戏,演出点主要是村民较集中的公社和大队所在地。小队演《三月三》、《为什么谈不拢》、《一袋麦种》、《补锅》、《杜鹃姑娘》等小戏。演职员们自背行李和戏装道具,深入到人口分散的偏僻山村生产队,临时搭台,汽油灯照明,有时甚至在农家的厅堂中演出,颇受农民欢迎。</p> <p class="ql-block">黃启文导演与金琐媛、严斐航、梁乐音</p> <p class="ql-block">演员严斐航、梁乐音、金琐媛</p> <p class="ql-block"> 黃启文导演、严斐航、汪笑君、楼华珍、金琐媛、周君芳、梁乐音</p> <p class="ql-block">剧团伉俪金琐媛和傅慰慈</p> <p class="ql-block">金琐媛在现代戏《东风解冻》中扮演老农剧照</p> <p class="ql-block">金琐媛剧照</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1959年8月进团,花旦演员。1963年在金华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大比武中连翻8个小翻名列第一,又在个人唱腔基本功训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她基本功扎实,文武双全。在传统古裝戏《花木兰》中扮演花木兰,在《杨排风》中扮演杨排风,在《盗仙草》中扮演白素珍,在《打金枝》中扮演金枝,在《档马》中扮演杨八姐。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在大型现代戏《社长的女儿》中扮演大女儿。</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后,参与越训班的学员培训和教学工作。1985年2月后参与重建新剧团,1986年10月至1987年6月担任剧团副团长。</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白蛇传》剧照</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打金枝》剧照</p> <p class="ql-block">王月娥《盗仙草》中扮演鹤童剧照</p> <p class="ql-block">赵荷丽扮演的周瑜剧照</p> <p class="ql-block">赵荷丽扮演的周瑜剧照</p> <p class="ql-block">叶顺安,浙江龙游人。1959年进团,乐队拉二胡。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任团长。</p> <p class="ql-block">花旦演员黃香莲。黃香莲和叶顺安是剧团的一对伉俪</p> <p class="ql-block">刘品章老师与徐彩英、唐玲玲、马亚卿、赵荷丽</p> <p class="ql-block">演员张品珍、严斐航、叶水香、徐彩英、仇宝鹉、黄香莲</p> <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16日,梁燕燕主演的大型现代剧《东风解冻》在杭州新中国剧院作为省戏曲调演中的观摩剧目(因非本团创作)演出,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省委副书记林乎加、省委宣传部长金韬和省文化局局长史行等观戏后接见了全团人员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在《东风解冻》中主演党支部书记赵玉梅</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冬,副省长冯白驹来常视察血防工作,看了大型现代剧《社长的女儿》后接见了全体人员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3年1月剧团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1960年春,剧团在建德人民剧院演出《李亚仙传》,支援建设新安江水库的苏联专家及省县领导看戏后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前排沈香娟、裘素芳、梁燕燕、严斐航、徐彩英。后排汪吉良、金琐媛、叶文华、傅金木、徐志清</p> <p class="ql-block"> 金式如、唐玲玲、仇宝鹉、赵荷丽</p> <p class="ql-block">金琐媛、陈小花、严斐航、楼华珍</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楼华珍、梁乐音、严斐航、徐彩英、黃香莲(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 前排王月娥、张桂英、唐玲玲、徐彩英、后排赵荷丽、陈小花、叶文华、周怡、仇宝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章: "文革"十年至暗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文艺界首当其冲。此时的常山县越剧团已停止演出从乡下回城。后来演职员各自组合,分别到北京、南昌、井冈山等地长征串连。回团后选举成立了周良玉、陈小花、傅慰慈、盛华光、马亚卿五人的“文革小组”,领导全团的革命和生产,召开了对剧团“走资派”的批斗大会,团委会的主要成员均受审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春,剧团排演雕塑剧《收租院》,五月份到金华剧院演出。回常山后盛华光成立支持“省联总”的战斗队“红战队”。原“文革小组”解散。随后各种战斗队纷纷成立,大字报贴满墙壁,剧团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竟相揪斗剧团“走资派”。 当时因县委县政府全面瘫痪,剧团由人武部实行军管。后在江青“彻底砸烂60年代怪现象女子越剧”口号鼓动下和中央文革下达的《文艺六条》影响下,掀起了剧团解散风。军管会迫于群众要求及剧团经济困难的压力,8月起陆续调出人员,拟留16人成立小分队未果,最终于10月初宣布解散剧团。大部分人分配到各工厂企业,少数未能分配者留守团部。10月底,留团负责人盛华光发起招集调出人员回团,召开对裘素芳、黄启文、沈香娟三人的批斗定性大会,发动大家签名,以“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之罪名押送他们去二都桥良种场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春,留团人员与业余文艺宣传队人员共同排演了由盛华光编导、金钦夫作曲,为造反派夺权斗争歌功颂德的歌舞剧《常山风暴》,并到衢州、开化等地宣传演出。8月剧团成立勤务组,组长江兆明,成员詹松福、盛华光、马亚卿。负责剧团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裘素芳、黄启文、沈香娟三人被押回,途中沈香娟被勒令爬回县城,见闻者无不震惊。造反派对重点对象常常深夜提审,以各种酷刑甚至用假枪毙、挟手指等刑讯逼供。造反派把追查七七剧团的“黑班底”作为运动重点。挖出所谓的梁燕燕为主的"国民党随军七七剧团"文化特务组织后,又作为"辉煌战果"在同年9月召开的全省剧团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介绍。并在浙江《文艺报》上专题发表文章。从而祸及江、浙、皖、沪三省一市的越剧团中曾经在七七剧团搭过班的老艺人。</p><p class="ql-block"> 盛华光因“清阶”有功,于这一年的11月上调省文化局。</p><p class="ql-block"> 1968年底,常山港大桥动工兴建,剧团九名重点批斗人员每天被押送去挖土挑泥填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剧团到辉埠建材厂接受再教育,安排被揪斗人员参加造立窑的重体力劳动。</p><p class="ql-block"> 5月,党的“九大"后,被批斗者陆续解放。县里决定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员有:詹松福、江兆明、徐润华、徐才良、汪仲芳、徐志清、王月娥、张桂英、唐玲玲、马亚卿、赵荷丽、刘水香、李天兰、陈华玫、金琐媛、金式如、吕国政、周良玉、叶顺安、杨富才等,还有掺沙子进来的复员军人胡松林、毛阳荣。8月,又从江山婺剧团调来李樟发、陈志强、胡恭义、陈雪梅、姜安娜,从江山越剧团调来汪铁英、陈云娣。外加留队试用的叶文华、傅慰慈,共31人。经民主选举,江兆民、詹松福、胡松林为临时领导班子成员。同年12月,宣传站党支部书记周怡兼任文宣队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文宣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周怡兼任组长。同年8月,为普及演出革命样板戏,特招了一批城乡青年和文宣队一起在金源龙田办学习班。黄启文从新华书店调回当事务长。9月,龙田学习班结束后,又选调了7名下放知识青年一起随团培训。之后,通过逐步补充和淘汰,到1971年10月,正式录用了学员22人,学徒期2年。其中男演员13人:周文彬、张之江、蒋建中、蔡建荣、汪国良、汪吉良、程水金、陈吉生、汪雨福、辛冠中、何干劲、周平、毛国芳;女演员4人:叶亚、顾琼玉、郑振霞、汪燕鸣;乐队4人:汪文华、殷春华、王庆生、杨利群;舞台灯光1人:徐盛华。先后排演了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并从棉纺厂调回张品珍演李铁梅。这一年秋天,金华地区举行样板戏会演,我队参演剧目是《沙家浜》。汪仲芳演郭建光,刘水香演阿庆嫂,徐才良演刁德一,李樟发演胡传魁,赵荷丽演沙奶奶。</p><p class="ql-block"> 12月,省革委会政工组正式下文确定文宣队为全民所有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1年,遵照县领导指示,文宣队党支部派支委琚和均和军代表瞿令琨、工宣队员刘善和三人去嵊县等地调查裘素芳的出身和梁燕燕与七七剧团问题,澄清了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 年底,文宣队参加县春节拥军慰问团,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周星三带队去衢州空军基地慰问演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后又去为江西玉山的驻军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从1971年以后陆续调入的人员有舞美董林泉、邓裕忠、编剧崔铭先、乐队陈荣山和陆高潮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节前,文宣队参加县春节慰问团,去为大湖山雷达站、红旗岗“省三监”的驻军慰问演出《24条棉被》等越剧现代小戏。4月,老艺人梁燕燕、裘素芳从新华书店调回。是年秋,结合梁燕燕、裘素芳为党支部委员、黄启文为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同时,为老艺人的工资重新定级,梁燕燕、裘素芳、黄启文三人定为文艺十三级;叶文华、傅慰慈恢复原工资。对原扣发工资的人员暂时补发到每月4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春节期间,剧团参加省春节拥军慰问团,为武义、东阳、永康等县驻军慰问演出越剧《杜鹃山》,主演陈雪梅,李樟发,江兆明,詹松福筹。深受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节前,剧团参加省革委会组建的拥军慰问团第二分团,赴金华为驻军慰问演出,剧目有《海岛女民兵》,主演陈雪梅,江兆明,徐照雄等。后又以小分队带小节目到某海军医院为伤病员慰问演出,还背着服装道具步行上山去北山雷达站为驻军慰问演出,受到部队的热烈欢迎。慰问演出后,接着在金华剧院公演,连演33天。剧目有越剧大戏《海岛女民兵》;小戏《三月三》、《东海小哨兵》、《春梅》、《二十四条棉被》等。</p><p class="ql-block"> 5月份县里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后,剧团开展了"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剧团领导和几位老艺人遭到批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春节前,剧团参加省拥军慰问团去开化为驻军慰问演出大型越剧现代戏《磐石湾》,主演蔡建荣,蔣建中,张品珍,徐昭雄等。后又分小分队去为开化钱江源的军事线路维修站及大路边“省一监”的驻军慰问演出。是年7月1日,县城两派发生武斗,剧团领导人及一批青年人被卷入,致使剧团瘫痪达一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剧团开展“揭、批、查”运动,一批反潮流战士受到审查。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派专人去省文化厅带回盛华光进行批斗并隔离审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这一年年底青年演员蔡建荣、汪国良应征入伍。</p> <p class="ql-block">叶亚、金琐媛、郑建华</p> <p class="ql-block">殷春华、汪吉良、程水金、张之江、陈吉生、傅慰慈、周良玉、毛国芳、蒋建中</p> <p class="ql-block">蒋建中,主要小生演员。1970年8月进县文艺宣传队,参加龙田文艺集训班半年,又进浙江省婺剧艺训班培训2个月。1971年10月转为正式员工。他基本功扎实,表演洒脱自如。主演的现代大戏有《祥林嫂》中的贺老六、《向阳商店》、《盘石湾》等,现代小戏有《红嫂》、《把关》、《24条棉被》等。古装大戏有《《胭脂》中的吴南岱,《杨排风》中的杨六郎、《秦香莲》中的陈世美,《三元闹琼林》中的赵少卿以及《墙头马上》、《皇亲国戚》、《弄巧成拙》、《包公打銮驾》等十几部大戏的主要角色。</p><p class="ql-block">1980年秋参加金华地区青年演员会演中,他扮演《別窑》中的薜仁贵获三等奖。1983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他在《三元闹琼林》中扮演赵少卿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调离。</p> <p class="ql-block">蒋建中在《蝶恋花》中扮演游击队长</p> <p class="ql-block">叶亚,1971年2月进县文艺宣传队。主要花旦演员。其扮相俊美,表演大方,生旦皆宜。她曾在传统古装大戏《孟丽君》中扮演孟丽君,在《三看御妹》中扮演刘定金,在《泪洒相思地》中扮演王玲娟,在《李亚仙》中扮演银筝,在《胭脂》中扮演胭脂等。她在大型现代戏《蝶恋花》中扮演杨开慧,《祥林嫂》中扮演祥林嫂,在《银河曲》中担任女主角等。她主演的现代小戏《搬店》和《锤练》参加1973年金华地区文艺会演中颇受好评。她主演的古装折子戏《别窑》在1980年金华地区青年演员戏曲会演中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王庆生,1970年8月进县文艺宣传队,并参加龙田文艺集训班学习半年。1971年10月转为乐队正式员工,后任乐队司鼓。1985年9月至1985年10月任剧团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并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王庆生和叶亚是剧团的一对伉俪</p> <p class="ql-block">蔡建荣,1970年8月进县文艺宣传队,并在龙田文艺集训班学习半年。又去浙江省婺剧艺训班培训2个月1971年10月转为正式员工。工小生。他主演过大型越剧现代戏《盘石湾》等。1979年应征入伍。</p> <p class="ql-block">毛国芳、辛冠中、蔡建荣、叶亚、汪燕鸣、殷春华、蒋建中、王庆生(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殷春华,1970年8月进县文艺宣传队,并参加龙田文艺集训班学习半年。1971年10月转为乐队正式员工。后任乐队主胡。1981年8月至1985年1月任剧团副团长。曾担任过文化系统的县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乐队殷春华等在排练</p> <p class="ql-block">朱彪、周文彬、江善高、徐盛华、张洪祥、陈国忠</p> <p class="ql-block">周文彬,1970年10月进县文艺宣传队,后随队训练和演出。1971年10月转为正式员工。他主演过越剧大型现代戏《银河曲》。1979年8月起任副团长,1981年8月起任团长直至1985年1月调离。</p> <p class="ql-block">周文彬在现代小戏《二十四条棉被》中扮演排长</p> <p class="ql-block">陈荣山,1978年调入本团,后任乐队主胡。1985年初,剧团进行大调整并成立新剧团筹备组,他任副组长。1986年10月至1987年6月担任剧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现代小戏《锤炼》剧照, 主演李樟发,叶亚,蒋建中,梁乐音</p> <p class="ql-block">汪燕鸣表演唱,欢呼《毛选第五卷》发行。</p> <p class="ql-block">梁乐音、陈雪梅、汪燕鸣</p> <p class="ql-block">大型现代戏《蝶恋花》剧照,叶亚主演杨开慧,陈雪梅扮演孙嫂。</p> <p class="ql-block">大型现代戏《蝶恋花》剧照</p> <p class="ql-block">梁乐音在《孟丽君》中主演元成帝</p> <p class="ql-block">叶亚在《孟丽君》中主演孟丽君</p> <p class="ql-block">梁燕燕在《孟丽君》中扮演国太</p> <p class="ql-block">《孟丽君》剧照</p> <p class="ql-block">何干劲在《孟丽君》中主演皇甫少华</p> <p class="ql-block">《孟丽君》剧照</p> <p class="ql-block">《孟丽君》剧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章: 越风重振再写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日,县委下文撤销文宣队,恢复常山越剧团。并派詹昌春任剧团党支部书记兼团长,裘素芳任副书记,梁燕燕、黃启文任支委。剧团工作步入正规,排演了现代越剧大戏《蝶恋花》,主演叶亚、李樟发等,在常山剧院连演不衰。继《蝶恋花》之后排演的现代越剧大戏《祥林嫂》,主演刘水香、蔣建中、张之江、赵荷丽等,同样获得成功。在开化、江山、玉山等地巡回演出时深受观众好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8年排演了“文革”后本团的第一部古装大戏《杨排风》,主演陈雪梅、张品珍、蒋建中等。后陆续排了3部大戏。有刘水香、李樟发、梁乐音主演的《秦香莲》,有蒋建中、叶亚、李樟发主演的《胭脂》,有周文彬、叶亚主演的《银河曲》。</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中共常山县委对县委宣传部《关于落实常山越剧团经济政策的请示报告》作了批转,同意有关单位按此精神予以落实。</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剧团逐步纠正落实了过去由左的错误路线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七七剧团的冤案获得平反。大批老艺人在政治、经济上都得到政策上的落实,先后解决了梁中秋、叶鹤森、陈福琴、姚锡渭、孟少华等人的历史遗留问题。</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剧团招进18名学员。他们是吴慧君、毛金英、章燕萍、王燕飞、武美芳、朱芸、毛秋萍、黃桂云、田建刚、郭英平、朱诚、张乐华、叶小勇、张洪祥、陈国忠、江善高、胡美华和王晓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老艺人沈香娟归团。与梁燕燕、裘素芳、黃启文全都恢复到"文革"前的工资标准。同年春,禁锢十多年的古装戏开放重演,本团排演了由刘水香、梁乐音主演的《碧玉簪》在常山剧院上演时盛况空前,连农民都纷纷进城看戏,连演22场,场场爆满,创历史新高。从此男小生渐被女小生替代。</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还排了3本大戏。由刘水香、梁乐音主演的《泪洒相思地》,由叶亚、梁乐音、何干劲主演的《孟丽君》,由毛金英、吴慧君主演的《盘夫索夫》。</p><p class="ql-block"> 8月,新调整了剧团的领导班子,县里派罗家声来剧团任党支部书记(1979、8~1980、8)。裘素芳任团长(1979.8~1981.8),副团长黃启文、沈香娟、周文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上半年,剧团去江西上饶、鹰潭、鄱阳、景德镇、德兴等地演出,上座率很高。梁乐音,叶亚主演的《孟丽君》等戏倍受景德镇观众欢迎和赞赏,一天两场场场满座。</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还排了两本大戏。由梁乐音、刘水香主演的《三看御妹》和由刘水香、梁乐音主演的《李亚仙》。</p><p class="ql-block"> 黃启文任党支部书记(1980.8~1981.8)</p><p class="ql-block"> 由于1965年以来招收的演员男的居多,女演员青黄不接,难以适应当下越剧发展的需要。同年8月,剧团派裘素芳、梁燕燕、沈香娟、叶文华四人到嵊州、诸暨等地招收了8名女学员,她们是吴杏珍、杨建宏、吕东敏、夏乐霞、边飞英、楼美英、叶落霞和陈钟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剧团学员班的8名学员等,排了《状元与乞丐》、《梅玉配》两台大戏和《借罗衣》、《哭灵》等一台小戏,组成演出小队,到玉山、上饶等地演出。返常后又到本县的芙蓉、毛良坞等地下乡演出。</p><p class="ql-block"> 同年秋,剧团去杭州、绍兴、嵊州等地演出《林巧娘》、《李亚仙》、《芙蓉仙子》等剧,景况不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2年秋,剧团的几位老领导相继退休。根据县委领导意见,经过民主选举,选出了剧团新领导班子。周文彬任团长(1981.8~1985.1),副团长叶文华、沈香娟、金琐媛、殷春华。(党支部书记空缺)</p><p class="ql-block"> 12月,县文化局派人来剧团核查"文革"中被扣发工资的相关人的情况,合计达三万多元全部补发。至此,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3年改革之风吹进戏剧界。北京京剧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率先承包组团到全国各地巡迴演出,下面也纷纷效仿。在县文化局的要求下,剧团也试行了“承包”制。工资不变,奖金实行“按戏定角、按角定分”的分配办法。挑选了各部门的艺术骨干组成承包演出队,人员精简到35人,演出队领导班子由周文彬、张之江、殷春华、蒋建中、金琐媛五人组成。其他人员逐步调出或留守。</p><p class="ql-block"> 同年10月,县文化局决定办越剧培训班。越训班在文化馆开学,其目的一是为常山业余文艺工作培养骨干,二是为剧团挑选学员。文化局副局长刘建宁任班主任,叶文华、洪筱阳任副主任,金钦夫、严斐航任教务组正副组长。男女学员共38人,其中乐队10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剧团突击排演《孟丽君》四集连台大戏,赶在“七、一”为新常山影剧院落成献演,上座率较好。此时县里决定扩大招生,新任文化局长周尚辉率金钦夫、张品珍赴诸暨、金华、龙游等地招生20余名,加上原培训班选的共30多人在常山影剧院继续办越剧培训班,叶顺安为培训班负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县里决定剧团进行大整顿,原剧团人员仅留乐队6人;舞台工作人员3人;导演、作曲各1人。其余人员包括男女老演员全部调离,全由越训班女学员取代。整顿后全团共42人。叶文华任新剧团筹备组组长,陈荣山任新剧团筹备组副组长(1985.2~1985.9) 。王庆生(1985.9~1985.10)任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主持工作(后辞职)。叶顺安(1985.11~1986.10)任团长。副团长姜新花。</p><p class="ql-block"> 7月,越训班排演谭德伟、戴贤章编剧的《吃醋封相》。为打好剧团翻身仗,特从上海越剧院请来导演钟泯、王佩珍,作曲顾振遐、苏进邹,舞台美术师谢仲善、谢同妙等专家,对排演作具体指导。8月,由姜新花、吕静、林怡等主演的《吃醋封相》参加衢州市首届戏曲调演获奖多项。后赴杭州胜利剧院演出七场,县委副书记崔铭先率周尚辉、王小华等领导亲赴杭州坐阵,省委副书记陈法文、文化厅正副厅长孙家贤、钱法成和剧作家浙江越剧院院长顾锡东等艺术家莅临观看并接见全体人员。日本大学生休假团观看后上台与演员争相合影。杭州多家媒体作了评论报道,誉之为“浙西小百花”。省电视台也来现场录像并播放。</p><p class="ql-block"> 从1983年10月起陆续从常山、龙游、金华、诸暨等地招入女演员:吕静 王玉霞 叶素萍 徐小莲 李银莉 龚雪琴 金柏青 琚美英 章移花 夏小玲 应素君 唐丽红 方静 姜新花 王小华 林怡 李军 周巧梅 吴素文 张秀君 张辉 邓海英 李晓庆 徐益仙 陈元美 曹巧莲 傅俊芬。男演员:胡乾平 朱圣良。乐队:刘琴 戴爱福。培训时间两年,1983年10月—1985年9月。执教老师先后有金钦夫 严斐航 叶顺安 张品珍 梁乐音 刘品章 辛冠中 何干劲 赵荷丽 周振英 金式如 周良玉 汪文华 叶文华 陈荣山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6年1月衢州市举行首届现代剧会演,由姜新花、傅俊芬、徐小莲、金柏青、胡素文等主演的《母子奇遇》大型现代戏获优秀演出奖。</p><p class="ql-block"> 陈荣山(1986.10~1987.6)任团长。副团长姜新花,张品珍。</p><p class="ql-block"> 当时由于戏曲受电视、录像、歌舞的冲击逐渐失去观众,剧团全年停多演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1987年6月30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鸿富来团宣布了县五大班子作出的撤销剧团的决定。在编的32人全部作了分配和安排。就金琐媛、吕国政、金式如及退休老艺人全部归属文化馆,剧团财产由文化馆接管。至此,历时53年的越剧团宣告终止。 </p> <p class="ql-block">1980年进团的八名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0年进团的八名演员(2021年4月2日重逢合影)前排杨建宏、吴杏珍、叶落霞、边飞英、陈钟屏,后排夏乐霞、吕东敏、楼美英。</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龚雪琴、金琐媛</p> <p class="ql-block">吴慧君,主要小生演员。她主演《李亚仙》中郑元和(B角剧照),还主演《墙头马上》、《盘夫索夫》等古装剧。她主演的《盘夫》在1980年秋金华地区青年演员戏曲会演中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毛金英,主要花旦演员。她主演《李亚仙》中李亚仙(B角剧照),还主演《墙头马上》、《三元闹琼林》、《盘夫索夫》等古装剧。她主演的《泪洒相思地·逼女》在1980年秋金华地区青年演员戏曲会演中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叶亚在《李亚仙》中扮演银筝</p> <p class="ql-block">李樟发,主要老生演员。他在《李亚仙》中主演郑儋。他主演过古装剧《包公打銮驾》、《胭脂》、《秦香莲》等,主演过现代剧《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蝶恋花》等。</p> <p class="ql-block">张品珍在《李亚仙》中扮演李大妈</p> <p class="ql-block">王燕飞在《李亚仙》中扮演来兴</p> <p class="ql-block">《李亚仙》剧照</p> <p class="ql-block">《李亚仙》剧照</p> <p class="ql-block">《李亚仙》剧照</p> <p class="ql-block">《李亚仙》剧照</p> <p class="ql-block">蒋建中在《胭脂》中主演吴南岱</p> <p class="ql-block">叶亚在《胭脂》中主演胭脂女</p> <p class="ql-block">辛冠中在《胭脂》中扮演宿介</p> <p class="ql-block">詹松福在《胭脂》中扮演毛大</p> <p class="ql-block">徐才良在《胭脂》中扮演张宏</p> <p class="ql-block">陈云娣在《胭脂》中扮演王春兰</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剧团领导和演员代表参加常山县文代会戏曲协会会员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县委副书记崔铭先,宣传部副部长周尚辉,文化局长王云安等与越训班全体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县委副书记崔铭先与剧团全体演职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县文化局长周尚辉与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越训班老师与上海戏校老师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月华、梁乐音、周振英(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越训班老师严斐航、周振英、何干劲和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金柏青、吕静、叶素萍、傅俊芬、唐丽红、应素君</p> <p class="ql-block">剧团的大小学生们和95岁高龄的裘素芳老师聚餐并合影(2017年7月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章 墙里开花内外香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黄启文、李素奎是剧团的一对伉俪,俩人都是剧团的老前辈了。在这个家庭中出了一位中国科学院女院士黄荷凤(前排右二)。给剧团这个大家庭也增添了光彩。 </p> <p class="ql-block">黃启文导演和女儿黄荷凤合影</p> <p class="ql-block">黄荷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复日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牵头人,863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共同PI、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创会理事。</p><p class="ql-block">黄荷凤院士领导建立了规模化、技术齐全、诊断精确、面向全国的三大技术临床应用/推广平台,包括发育源性疾病预警和防控、PGT 产前基因筛查和诊断技术。通过孕前筛查和健康干预、优化助孕体系及无创产前筛查和诊断,完成了3万余例无创产前筛查 22712名胎儿遗传学诊断和2123个遗传病家系PGT,避免了2717个遗传病患儿出生。上述成果在全国23个省市49家医院临床推广应用,结合孕前/产前基因筛查和诊断,极大提升了遗传性出生缺陷的精准防控。在NatureMedicine和PNA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相关专著8部,牵头制定“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和国际著名刊物正面评价,并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了2010年和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三为本团老演员李素奎</p> <p class="ql-block">周怡(1933~2021) 北京市人。从1969年12月到1975年12月任宣传站党支部书记兼县文宣队党支部书记。1970年3月县文宣队革命领导小组成立时,他兼任组长。</p> <p class="ql-block">周怡的儿子周平也是剧团的演员。这个家庭出了个常山人民喜爱的青年歌唱演员,她就是周平的女儿周姗。</p> <p class="ql-block">周珊:空军青年歌唱演员,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浙江省五个一工程金奖获得者,衢州市政协委员、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金奖,中华情歌手大赛北京赛区金奖,CCTV7我爱唱军歌金奖得主。全国绿色形象推广大使,常山县农产品公益推广大使。</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女兵们的英雄梦》、《高原红》、《远方》、《我和我的家乡》、《这一方水》、《常山谣》等。2015年跟随绿色中国行走进常山演唱《常山谣》,2016年录制并拍摄歌曲《常山谣》多次在央视播出,2017年录制五水共治主题曲《这一方水》。为电影《疯狂的赛车》配唱过插曲。</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2日,常山县首个文艺名家"周珊文艺工作室"成立。</p> <p class="ql-block">舒咸祥、江善高、周平、邓裕忠、傅永达、严进生、蒋尔贤</p> <p class="ql-block">傅永达(1941~)浙江绍兴人。研究馆员。1962年8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9月由浙江省文化局(厅)分配至常山越剧团任舞台美术设计。在团期间独立担任大型现代剧《东风解冻》、《双莲记》、《红珊湖》、《焦裕禄》和《连升三级》等古装大戏的舞美设计和绘制工作。1970年调县委宣传部干事,1978年调文化馆任美术干部,后任副馆长主持工作,系文化馆首批馆员之一。1988年调浙江省文联美术家协会至2001年退休,退休前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96年6月曾被授予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称号,获"鲁迅版画奖"。其主要作品有水印版画《新被》、油印版画《晒春》、水印版画《书乡少年》、绝版油套色版画《山坳里的云》等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新被》、《冬至》、《会稽雪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新被》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览。其水印版画《浆声悠悠》、油印版画《身影》、绝版油套色版画《家园》等入选全国版画作品展览。1998年9月出版《中国美术家傅永达画集》,2002年,水印版画《金色的黑鱼》获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铜奖。该作品在2004年9月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评比中获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生演员徐慧敏。徐慧敏和傅永达是剧团的一对伉俪</p> <p class="ql-block">辛冠中(1958~)浙江金华人。研究员。1971年进团,小生演员。1981年5月调县文化馆任舞蹈干部,后进浙江省艺校群众舞蹈编舞班学习。1988年1月调衢州市群众艺术馆,1992年起任副馆长。2000年6月调浙江省群众艺术馆,任社会文化指导中心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浙江省分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其创作的男子舞蹈《山中那座油坊》1988年获浙江省音舞节创作、表演金奖,并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及国庆四十周年演出;女子群舞《山里妹子正十八》获全国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银奖、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并特邀参加中央电视台1993春节元宵文艺晚会;《白云深处》获全国首届企业舞蹈大赛金奖;《春的旋律》获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金奖、精神文明进步奖等。曾担任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颁奖晚会总导演,文化部2012"春雨工程"启动仪式总导演,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仪式表演总导演等。曾任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总监,其导演的主题晚会《爱在人间》赴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和台湾地区进行外事交流演出活动。 </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创作多部文旅实景互动作品,有以反映宁波帮文化为题材创作实景互动体验情景剧《梦回十七房》;以青瓷宝剑文化为题材创作沉浸式实景演出《天下龙泉之风华宋韵》;以反映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主题、云和红色文化为题材创作情景音画诗剧《云和故事》;以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的金华非遗一台戏《婺风遗韵水墨金华》;有大自然神奇曼妙的洞穴音乐会《龙游石窟国际音乐节》和《洞听丝韵·情满衢江》;以舞台现场演艺与场外实景表演的空间转换而创作《第二十八届竹柳新桥畲族云歌会》;以庆元廊桥文化、香菇文化、青瓷文化为创作题材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山水赋菇乡》等。</p> <p class="ql-block">陆高潮(1956~)浙江常山天马镇人。国家一级演奏员,衢州市婺剧团主胡,乐队队长。他从小酷爱音乐,擅长二胡。1978年冬进团。乐队二胡演奏员,后担任主胡。曾数次在金华地区群众文艺会演中演出二胡独奏节目:1977年的《挑土筑坝》、1978年的《官人好比天上月》均获一等奖。1987年7月,因常山越剧团撤销调至衢州市婺剧团乐队工作。曾任剧团工会主席等职。1999年在浙江省婺剧基本功大奖赛演奏决赛中获金奖; 2011年在浙江省婺剧音乐创作、演奏大赛中获主胡单项奖。</p><p class="ql-block"> 陆高潮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衢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衢州市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衢州市婺剧促进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陆高潮</p> <p class="ql-block">陈雪梅(1946年~)浙江金华人。1961年进入江山婺剧团。1969年调入常山县越剧团(时称文宣队)。主要花旦演员。她主演过《杜鹃山》、《海岛女民兵》、《杨排风》等大型剧目。1979年调回江山市婺剧团直到退休。她1980年去省艺校导演进修班进修一年,1981年回团后先后担任导演、副团长、团长。1983年由她执导的《三请梨花》在金华地区"三并举"会演中获导演一等奖。1985年她执导的《碧血芳魂》构思新颖,首次在剧中设立"台中台",在省戏剧节会演中获导演奖。1987年她执导的《桃花湾的娘儿们》获省戏剧节会演导演二等奖。1991年她执导的《仙桃恋》,参加省现代戏会演获导演二等奖。1996年她执导的《江郎与须女》,在表演风格上融入歌舞,该剧在省婺剧会演上,导演、编剧、舞美、灯光等均获得一等奖。并在全省戏剧界引起不小的反响。</p><p class="ql-block">陈雪梅曾任江山戏剧协会主席,衢州市戏剧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导演协会会员,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陈雪梅七十岁时的化妆戏照</p> <p class="ql-block">汪燕鸣(1953年~)浙江金华人。副研究馆员、国家高级古建营造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1970进团,花旦演员。1980年调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工作,从事文物保护专业三十余年。杭州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专业毕业。于1995年和2011年分别负责主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整体修缮工程,2015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太平天国侍王府整体修缮工程列入《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并颁发奖牌。自2010年受聘于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担任该院古建筑专业的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多年来,编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传统村落推荐材料获得顺利通过。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溪诸葛镇长乐村,金华开发区寺平村乡土建筑群,金华婺城区石楠瑭村徐氏宗祠。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金华通济桥,汤溪城隍庙。中国传统村落: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上堰头村、下伊村,金东区仙桥村、婺城区雅畈二村等。</p><p class="ql-block">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2021年岀版专著《婺州民居史迹》。</p> <p class="ql-block">汪燕鸣在给学生授课</p> <p class="ql-block">汪燕鸣在《孟丽君》中扮演娘娘</p> <p class="ql-block">汪文华(1953~)常山天马镇人。副研究员。1970年8月进团任演奏员拉大提琴。1984年1月至1998年6月调常山县文化馆,历任音乐创作辅导办公室主任、副馆长、馆长兼影剧院经理。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991至1994年曾脱产进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专业三年,2001至2004年攻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班结业。其主要作品有:</p><p class="ql-block">参加《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衢州卷》和《浙江卷》的搜集整理工作,任编委。舞蹈音乐《棉弓传情》参加浙江省乡村舞蹈大赛获作曲二等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参加浙江省"畲族新歌"大奖赛获创作二等奖;歌曲《党啊,中华的太阳》在衢州市群众文艺调演中获创作三等奖,同时在浙江省歌曲新作大赛中获作曲铜奖;民乐三重奏《逍遥乐》参加全省中小型器乐作品评比获创作三等奖;歌曲《东海日出》参加浙江省"少儿歌曲"大奖赛获创作二等奖;歌曲《把手牵起来》参加衢州市群众文艺会演获创作金奖。2004年7月,论文《群众文化艺术专业综合实践》(合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起,汪文华被浙江省艺校(现为浙江省艺术学院)借用,任音乐理论教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六章: 累结硕果满庭芳</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1954年夏,梁燕燕参加浙江省首届文代会,由省文化局组台排演《三不愿意》,梁燕燕扮演崔二小姐,获首届戏剧会演三等奖,并成为剧团第一个省戏剧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2) 《李亚仙传》大型古装戏。素材来源于《唐宋传奇》,此剧由龙游县越剧团梁中秋于1956年根据明传奇《绣糯记》改编而成。1956年秋,《李亚仙传》参加金华地区首届戏曲会演,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花旦赵碧云、吕金枝获二等奖。小生孟少华、老生裘素芳、小丑沈香娟均获三等奖。1956年该剧由东海文艺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p><p class="ql-block">(3)《五十块钱》(外来剧本),由苏禾等导演,叶文华作曲,赵碧云、沈香娟主演。该剧是1957年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唯一的一本现代剧。赵碧云获二等奖,沈香娟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4)《方文新》新编大型现代剧。1958年龙游县越剧团根据该县的先进人物方文新(女)的模范事迹编写而成。此剧于1958年夏,金华地区第二届戏曲会演中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最高奖)。1959年5月该剧又在省现代剧调演中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最高奖)。编剧:梁中秋、叶文华、黄启文、刘建宁,导演:黄启文,舞美设计:郭凤鸣,主演:赵碧云(饰方文新)、沈香娟(饰叶宝寿)。剧本于1958年10月由东海文艺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p><p class="ql-block">(5)《红专教导营》大型现代剧,编剧:黄启文,作曲:金钦夫,主演:梁燕燕、孟少华、赵碧云。1958年秋参加金华地区现代剧调演获演出奖。</p><p class="ql-block">(6)《墙头马上》大型古装剧,编剧:黄启文,作曲:金钦夫,主演:梁燕燕、孟少华。1959年秋,参加金华地区戏曲会演。</p><p class="ql-block">(7)《钢铁女战士》中型现代剧,编剧:刘建宁,导演:黄启文,作曲:叶文华,主演:赵碧云、吕金枝。1959年冬,参加金华地区现代剧调演。</p><p class="ql-block">(8)《托媒》,现代小戏,由叶文华、梁燕燕、赵碧云编剧,叶文华作曲和导演,王湘纯、楼华珍主演。1960年秋曾参加在金华浙江婺剧团排演场举行的省青年演员调演。</p><p class="ql-block">(9)《学习之前》现代小戏。由沈香娟、叶文华编剧,叶文华作曲,沈香娟导演,吕金枝主演。1960 年秋参加金华地区现代剧调演获演出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双莲记》,大型现代越剧。编剧:盛华光、叶文华(共同执笔),作曲:金钦夫、叶文华,导演:黄启文,舞美:傅永达,主演:吕金枝(饰赵红莲)、刘水香(饰崔红莲)。1964年夏《双莲记》在金华地区现代剧会演中荣获剧本优秀、演出优秀两个最高奖(此会演中已停止对个人评奖)。同年8月,在浙江省现代剧调演大会上又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两个最高奖。剧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并编入《华东戏剧丛刊》。 </p> <p class="ql-block">叶落霞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冯元成。在1983年10月的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她因该角获得优秀学员奖。</p> <p class="ql-block"> 蒋建中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赵少卿。在1983年10月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他因该角获演员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毛金英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冯素芳。在1983年10月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她因该角获演员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吴杏珍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元成帝</p> <p class="ql-block">张之江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胡王爷</p> <p class="ql-block">边飞英在《三元闹琼林》中扮演秦桑</p> <p class="ql-block">楼美英在《三元闹琼林》中扮演徐秀文</p> <p class="ql-block">《三元闹琼林》剧照</p> <p class="ql-block">《三元闹琼林》剧照</p> <p class="ql-block">《三元闹琼林》剧照</p> <p class="ql-block">《三元闹琼林》剧照</p> <p class="ql-block">叶亚在《火烧百花台》中主演李文俊</p> <p class="ql-block">章燕萍在《火烧百花台》中主演莫玉贞</p><p class="ql-block">章燕萍曾在1982年金华地区小百花汇演中主演《墙头马上·逐媳》,获优秀小百花奖。她还担任过文化系统的县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张之江在《火烧百花台》中主演莫贵</p> <p class="ql-block">吕东敏在《火烧百花台》中主演杨云龙</p> <p class="ql-block">蒋建中在《火烧百花台》中扮演莫旺</p> <p class="ql-block">陈钟屏在《火烧百花台》中扮演飘香</p> <p class="ql-block">叶落霞在《状元与乞丐》中主演丁文凤</p> <p class="ql-block">吴杏珍在《状元与乞丐》中主演丁文龙</p> <p class="ql-block">杨建宏在《状元与乞丐》中主演柳氏。该角在1982年7月金华地区小百花汇演中获小百花奖。</p> <p class="ql-block">夏乐霞在《状元与乞丐》中主演丁花实</p> <p class="ql-block">姜新花,1984年进团,主要小生演员。曾在《三元闹琼林》中主演赵少卿,《吃醋封相》中主演房玄龄,现代戏《母子奇遇》中主演杨海生。她主演的《吃醋封相》在1985年衢州市首届戏剧创作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她主演的《母子奇遇》在1986年衢州市首届现代戏调演中获演员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985年进浙江省艺校学习半年。1985年11月~1987年6月任剧团副团长。</p> <p class="ql-block">姜新花在《吃醋封相》中主演房玄龄</p> <p class="ql-block">吕静在《吃醋封相》中主演卢玉姬。她主演的卢玉姬在衢州市首届戏剧创作会演中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傅俊芬在《吃醋封相》中主演程咬金。</p><p class="ql-block">她还在大型现代戏《母子奇遇》中主演杨母,在1986年衢州市首届现代戏调演中获演员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林怡在《吃醋封相》中主演李世民。她因扮演此角在衢州市首届戏剧创作会演中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金柏青在《吃醋封相》中扮演秋红。</p><p class="ql-block">她在大型现代戏《母子奇遇》中表演出色,在1986年衢州市首届现代戏调演中获演员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龚雪琴在《吃醋封相》中扮演方氏</p> <p class="ql-block">张秀军在《吃醋封相》中扮演小三</p> <p class="ql-block">王少华在《吃醋封相》中扮演容禄</p> <p class="ql-block">郑远美在《吃醋封相》中扮演孙承德</p> <p class="ql-block">王玉霞、徐晓莲在《吃醋封相》中主演房玄龄和卢玉姬(B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血防新歌》,现代小戏,由徐润华编剧,叶顺安作曲,金琐媛导演,汪铁英主演。1971年夏参加金华地区文艺会演。</p><p class="ql-block">(12)《沙家浜》1970年秋参加金华地区举行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会演剧目。主演汪仲芳扮演郭建光、刘水香扮演阿庆嫂、赵荷丽扮演沙奶奶、李樟发扮演胡传魁、徐才良扮演刁德一。</p><p class="ql-block">(13)《根深叶茂》现代小戏,洪筱阳编剧,黄启文导演,金钦夫作曲,陈雪梅主演。1972年参加金华地区文艺会演获好评,并留下展演。</p><p class="ql-block">(14)《搬店》,现代小戏。周怡、徐润华编剧,金钦夫作曲,金琐媛导演,叶亚、江兆明、占松福主演。1973年夏参加金华地区文艺会演。</p><p class="ql-block">(15)《包公打銮驾》,传统老戏。徐润华、叶文华整理,黄启文、金琐媛导演,金钦夫作曲,包公由裘素芳、李樟发扮演。1979年4月参加金华地区调演剧目。</p><p class="ql-block">(16) 1980年秋,金华地区举行青年演员戏曲会演,演出地点在龙游县城西门剧院。本团参加的折子戏有:《别窑》,由黄启文导演,蒋建中、叶亚主演。《三看御妹》,金琐媛导演,金钦夫作曲,梁乐音、刘水香主演。《盘夫》由沈香娟导演,胡慧君主演。《泪洒相思地一逼女》,由金琐媛导演,金钦夫作曲,李樟发、毛金英主演。结果:刘水香、胡慧君获二等奖;李樟发、毛金英、蒋建中、叶亚均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17) 1982年7月,金华地区举行"小百花"汇演赛,本团参赛的折子戏有:《墙头马上﹣逐媳》,沈香娟导演,叶文华作曲,章燕萍主演。《李亚仙传一毁容》,金琐媛导演,金钦夫作曲,毛金英主演。《状元与乞丐一教子》,沈香娟导演,叶文华作曲,杨建宏主演。《红楼梦一哭灵》,沈香娟导演,吴杏珍主演。章燕萍获优秀小百花奖,毛金英、杨建宏获小百花奖,沈香娟获优秀教师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三元闹琼林》大型古装喜剧,根据越剧传统戏《三线姻缘》改编而成。编剧:梁中秋、叶文华,作曲:叶文华,导演:金锁媛,舞美:傅永达、朱彪,主演:叶落霞(饰冯元成)、蒋建中(饰赵少卿)、毛金英(饰冯素芳)。1983年10月,此剧在金华地区"三并举"调演中获剧本二等奖,作曲二等奖和乐队伴奏奖;叶落霞获优秀学员奖,章燕萍获一等奖,蒋建中,毛金英获二等奖。1984年7月,《三元闹琼林》由浙江省艺术研究所辑入《剧本选辑》。</p> <p class="ql-block">(19)《吃醋封相》,新编大型历史故事剧。根据唐初房延龄封相的历史故事编写。编剧:谭德伟、戴贤章(均系外地作者)作曲:金钦夫等、导演:金琐媛等、舞美:傅永达、朱彪等、主演:姜新花、吕静等。此剧由新组建的常山越剧团(原越训班)演出,1985年8月参加衢州市首届戏剧创作会演获演出奖、作曲奖、舞美奖和乐队伴奏奖。演员姜新花获一等奖,吕静获二等奖,林怡获三等奖。浙江省电视台有全剧录音、录像保存,并常有播放。</p> <p class="ql-block">县委书记程平平等领导与《吃醋封相》演职员合影(1985年7月)</p> <p class="ql-block">(20)《母子奇遇》,大型现代戏(外地引进剧目)。导演:金琐媛、舞美:朱彪、主演:姜新花、傅俊芬、徐小莲、金柏青、胡素文。1986年1月18日,该剧在衢州市首届现代剧调演中获优秀演出奖。姜新花、傅俊芬获一等奖,徐小莲、金柏青获二等奖,胡素文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1978年底进团的演职员合影(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日剧团聚会时姐妹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演员夏乐霞、吴慧君和毛金英(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乐队胡美华,陆高潮和刘英(2021年4月2日)</p> <p class="ql-block">叶素萍、张辉、王小华、邓裕忠、龚雪琴</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批演职员与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仍然活跃在常山县群众文化中的原越剧团的演员们。</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纪念已故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文叶文华 编辑周文彬 张之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