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是杭州西湖最大的一个岛,四周碧波萦绕,一山孤峙湖中,因此得名。<div> 孤山面积20公顷,山高38米, 文物胜迹荟萃,有漫山遍野的历史遗迹、光阴故事。 上一篇,讲述了平湖秋月旁罗苑的传奇历史,今天来说一说,孤山南麓中部中山公园的故事。往事如烟,这里曾经是帝王行宫,现仅存残破的遗迹。让我们通过百年前的老明信片去探寻它的发展演变,了解它的前世今生。</div> <h1><b>一、近千年的世事沧桑</b></h1>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在孤山,旧称公园、西湖公园,其前身两度是帝王的御花园。杭州清行宫遗址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史迹之一,曾为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见证了十八世纪上半叶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并对杭州“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仅存遗址。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原行宫一部分改建为中山公园。</p> <h5>杭州中山公园大门</h5>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孤山全景(南面)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彩色</span></p> 早在南宋时,南宋皇城在如今凤凰山一带,在孤山南坡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大半个孤山都划为御花园。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孤山全景(北面)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发行 黑白</span></p>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杭州地方官在孤山脚下为康熙帝建了气势宏伟的行宫,包括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位置在今天浙江博物馆的所在地。 <h5> 清末民初的文澜阁牌坊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拍摄 图片源自网络</h5> <h5>文澜阁牌坊 1920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 黑白 </h5> <h5> 清末明初行宫大门 191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 图片源自网络</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行宫大门 1920年代上海金铝香粉纸厂 棕色</span></p> 据史书记载,到了雍正朝,浙江地方官因不堪行宫每年沉重的维护费,请求皇帝“圣断”。公元1727年,雍正皇帝下诏将行宫改为佛寺,赐名圣因寺,并亲笔题写了圣因寺匾额。之所以名为“圣因”,是因为寺中供奉着康熙皇帝的牌位,即神御所在。 <h5>左边为圣因寺大门 1908年法国邮刺版,照片由德国摄影师恩斯特.伯施曼拍摄 彩色</h5> 孤山圣因寺内的十八罗汉刻石,当年乾隆帝巡幸时在寺内发现唐末画僧贯休的十八罗汉图,遂命人刻在石上,并特设罗汉堂存放。 <h5> 1908年德国摄影师恩斯特.伯施曼拍摄 图片来源网络 </h5> 不过现在的圣因寺建筑已经找不到寺庙的痕迹,唯有曾经放过《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带给人一点历史的回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杭州地方官员提前一年在康熙行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乾隆行宫,行宫主体包括了文澜阁、中山公园和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今中山公园所在地,是乾隆行宫的中轴线核心区。乾隆帝对自己西湖边这座宫殿格外珍爱,先后五题“西湖行宫八景”,并写有40来首有关诗篇。 <h5>西湖行宫示意图</h5> <h5>西湖行宫大门 1910年代相片版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澜阁牌坊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同治元年(1862年),行宫、圣因寺均毁于战火,仅存遗址。 1911年,浙军攻克江宁,为祀阵亡将士,浙江省军政府将原圣因寺部分建筑(现浙江省博物馆西部)建“南京将士祠”,御花园等改称公园。后改为“浙江昭忠祠”,1915年为全国名称相统一,又改为“浙江忠烈祠”。祠前立石柱型纪念方碑,碑上嵌有铜牌记述战绩。 <h5> 浙江忠烈祠 191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 浙江忠烈祠 1910年代相片版 黑白</h5> <h5> 公园外景忠烈祠 1920年代上 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杭州西湖忠烈祠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杭州西湖忠烈祠 1920年代上海中华百货公司 蓝色</span></p> <h5> 南京阵亡将士祠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湖. 公园(左边楹联) 1910年代出版单位不详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湖公园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湖公园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发行 黑白 </span></p> <h5> 西湖公园前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杭州西湖公园内景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底红字)黑白</span></p> <h5>西湖公园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彩色</h5>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中山公园。公园建有中山纪念林和中山纪念亭。园内布局十分巧妙,将天然(孤山景色)和人工(亭台幽径)结合一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光华复旦”牌坊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山纪念亭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2009年为恢复隐没的人文历史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了清行宫遗址保护整治工程。<br> <br> <h5>清行宫遗址景区导览图</h5> <h5>清行宫遗址中轴线</h5> <h1><b>二、浴火重生的皇家藏书楼</b></h1> 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为了收藏《四库全书》,在全国兴建了七座藏书楼,其中四部分藏内廷四阁,即北方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另三部分藏于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1784年杭州文澜阁由圣因寺的玉兰堂改建完成。《四库全书》自1787年陆续颁发。 <h5>文澜阁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h5> <h5> 文澜阁之石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底虹字)黑白</h5> 文澜阁现位于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总建筑面积约达1750平方米。建筑式样遵照浙江宁波天一阁及内廷四阁,面阔六间,重檐歇山式,共二层,中间又有一夹层,实为三层楼房。 <h5> 文澜阁御碑亭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底红字) 黑白</h5> <h5> 西湖文澜阁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底红字) 黑白</h5> <h5> 西湖文澜阁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底红字) 绿色</h5> <h5> 文澜阁内景 1908年德国摄影师恩斯特.伯施曼拍摄 图片来源网络 </h5> <h5>文澜阁内景</h5>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群,阁楼的前面有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假山后面是一个水池,水池之中有一块独立的奇石,取名“仙人峰”,这块太湖石与杭州曲院风荷的“绉云峰”、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合称“江南三名石”。 <h5> 文澜阁御碑亭 1908年法国邮刺版 彩色</h5> <h5>文澜阁御碑亭 1906年德国C H 公司发行 彩色</h5> <h5> 文澜阁御碑亭 1912年德国C H 公司发行 彩色</h5> <h5> 文澜阁御碑亭 1910年上海福和烟行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澜阁御碑亭 1910年上海福和烟行发行 彩色</span></p> <h5>美人石 191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h5> <h5> 孤山文澜阁 191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h5> <h5>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彩色</h5> <h5>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底红字) 彩色</h5> <h5> 西湖文澜阁前御碑亭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册式片) 黑白</h5> <h5>文澜阁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h5> <h5> 民国初年文澜阁(圣因寺)内的御碑亭 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拍摄 图片源自网络</h5> <h5>文澜阁乾隆御碑</h5> <h5>文澜阁光绪题字碑</h5>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战事波及江浙,镇江、扬州遭兵燹之难,文宗阁、文汇阁毁于战火,杭州文澜阁及《四库全书》也遭受浩劫,阁圯书散。杭州八千卷藏书楼传人丁氏兄弟不避艰险,毁家纾难,修书复阁。光绪七年(1881年)文澜阁在原址上重建,成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江南皇家藏书楼。<br><br> <h5> 西湖文澜阁 1930年代日本出版 彩色</h5>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与文澜阁东西相依、高低相邻的省图书馆孤山馆舍三座民国建筑,其中位于孤山制高点的青白山居是原上海警备区司令杨虎的豪宅,建于1935年,建成后一直闲置。杨虎其人,一生复杂,故亊很多,不再赘述。1954年青白山居拨归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浙图将原藏于文澜阁的《四库全书》36000多册移藏于此,青白山居总算是“屋尽其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浙江图书馆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底红字)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青白山居远景</span></p> 二百多年来文澜阁历经战乱毁而重生,如今仍岿然屹立于西子湖畔。曾经的皇家藏书楼已经变成了一处景点,虽然文澜阁作为皇家藏书楼的作用已经不存在,但它留下的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史却永远镌刻在了这座阁楼之上,它的存在也是杭州文化繁荣昌盛的一个见证。 <h5>文澜阁近影</h5> <h1><b>三、有说法有故亊的牌坊 </b></h1> 在孤山的中山公园对面,西湖边上,有个牌坊,上书“光华复旦”。据考证,这座牌坊是1782年为纪念文澜阁建成而立。牌坊原题匾额是“万福来朝”,那时是写给康熙皇帝的。 <h5> 这张拍摄于1908年的照片,牌坊上匾额已变成“日月光华”。 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拍摄 图片源自网络</h5> <h5>民国初期老照片 图片源字网络</h5> 这座牌坊以后更名为“复旦光华”、“光华复旦”,从牌坊的旧照上看,还出现过“日月光华”。“日月光华”与“复旦光华”,均源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思是: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引申有自强不息的含义。 <h5> 牌坊 1910年代上海康记洋行发行 黑白</h5> <h5> 牌坊 1910年代上海康记洋行发行 彩色</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牌坊 1910年代上海别发洋行发行 棕色</span></p> <h5> 文澜阁前湖心亭 1910年代日本松翠堂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澜阁前湖心亭 191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span></p> <h5> 离宫前牌(坊)遥眺城隍山 191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牌坊 1910年实寄,出版单位不详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湖公园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发行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牌坊 1920年代相片版 棕色</span></p> <h5>牌坊 1920年相片版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牌坊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公园远眺城隍山雪景 1920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发行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牌坊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湖公园前 1920年代新新旅馆发行 黑白</span></p> <h5> 西湖公园前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牌坊正式易名“光华复旦”,字体采用孙中山1916年亲笔题写的“光华复旦”四个大字。 <h5> “光华复旦”牌坊 1920年代发行 黑白</h5> 这张明信片透过中山公园牌坊可见湖中有座灯塔形状的建筑,这座塔建于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期间,最早叫“劝农塔”。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为表明杭城民众抗日的决心,将“劝农塔”改为“戚继光纪念塔”。1957年夏塔毁,一说毁于破四旧,一说毁于台风。 <h5> 杭州西湖纪念塔 1930年代日本井上写真社发行 黑白</h5> <h5> 杭州西湖纪念塔 <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h5>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山公园前的牌坊 193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牌坊 193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span></p> 1964年杭州市大力整治西湖环境,孤山上一大批辛亥革命烈士的坟墓被迁移,西湖边的牌坊、纪念碑也拆除了。改革开放后,原来的名人雕塑、古迹又得以重建。拆除得得牌坊也得以恢复。2005年 中山公园前重新立起了牌坊,不过,牌坊上的字写成了“复旦光华”。后经过考证,改成现在的“光华复旦”。 <p class="ql-block">“光华复旦”匾额</p> 现牌坊根据老照片原样复建,高约7.2米,四柱三间三楼式,庑殿顶,斗㭿结合。匾上“光华复旦”四个字,集颜真卿字而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光华复旦”牌坊近景</span></p> <h1><b> 四、唯一幸存的御花园遗迹</b></h1> <p class="ql-block"> “西湖天下景”亭建在乾隆亲笔御题的“行宫八景”之一的贮月泉边,亭为单檐歇山顶四角方亭,四犄角有坐栏,前临水池,背倚巉岩,藤萝苍翠,幽雅宜人。亭台楼阁,曲桥碧水,被称为“天下西湖景”。</p> <h5> “西湖天下景”亭民国老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h5> <h5> 公园四面亭 192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 公园四面亭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公园四面亭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西湖边亭子众多,到过杭州的游客,普遍认为印象最深的是“西湖天下景”亭。这座深藏于孤山中山公园内的亭子被后人称道,原因之一是身世显赫。<div> “西湖天下景”亭,始建于南宋,取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第一句为亭名。南宋时为御苑一角,清代为孤山行宫御花园之后苑。当年太平天国战乱中,孤山上富丽繁华的行宫基本在战火中化为灰烬,而“西湖天下景”亭却因其地处偏僻,奇迹般幸免于难。</div> <h5> 西湖公园凯旋亭(标注有误) 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 西湖公园凯旋亭(标注有误) 杭州活佛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原因之二是这里有一幅非常特殊的楹联。<br>“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br>此联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联中。巧用叠字,顺涌倒读均成联。有人总结一共可有12种不同的读法。<br>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公园内景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册式片) 黑白</span></p> <h5> 公园内景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公园四方亭 1930年代相片版 棕色</span></h5> <h5> 西湖中山公园九曲桥 1930年代日本出版 彩色</h5> 这首名联的作者和书写者是民国时期甘肃临洮籍才子、也是演员黄轩的曾祖父黄文中。黄先生(1890-1946),同盟会会员,1931年后避居杭州,在西湖边的俞楼住了三年,为西湖的众多景观题写了楹联。这幅“西湖天下景”楹联,1934年开始就挂在亭中,至今近90年了。 <p class="ql-block"> 西湖天下景亭 有楹联 1930年代相片版 黑白</p> <h5> 西湖天下景楹联和落款</h5> 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湖天下景”凉亭被毁,楹联自然也跟着遭殃。1972年修缮“西湖天下景”亭,重新挂上楹联,但楹联落款却写成黄文中题,任政书。这之后名联的传播、纠错和恢复经历了一波三折,一直到2004年6月,经过32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完整地恢复了原始的楹联落款和笔迹,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h5> 西湖天下景楹联书写原件</h5> 西湖天下景全景 2023.8.18拍摄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