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无田食破砚(序言)

李海生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君生无田食破砚</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在《许佩钦书法作品选》付梓之前</span></p><p class="ql-block"> 许氏家族有个传统,姐弟八人谁到60岁就搞一次家族聚会,届时不管天南地北,不管老老少少几十口人都来参加聚会,热闹非凡。生日是个由头,主要是疏通亲情血脉,享受快乐时光。这种聚会持续了20多年。在第七次聚会上,有人提出把父亲许佩钦生前的书法墨宝整理成册,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同时也给许氏后代留下个传家宝,此提议一出,立刻得到整个家族的赞同。同时众人责成我和三哥承担书稿的排版校稿付印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许佩钦先生是我的岳父。他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出版他的作品,可惜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去世二十八年之后,却有作品集将要面世,闻之令人慨叹。三哥嘱我为序,这使我极其为难,因为作序大抵为名流、专家的事情,名流利于扩大影响,专家点评中肯可信,我则于两者均不沾边,本不宜信口雌黄,但是我们本身也就是老人家的一件作品。将一件作品融入到另一件作品,那是十分有趣且有意义的事。于是,我还是认真地答应下来,即使说些隔靴搔痒的话,也算翁婿情深,尽一份孝心而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岳父是河北省蠡县人。生于1921年,1995年初去世,享年74岁。一生钟爱书画,是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终生服务于商业部门,一直干美工工作,他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留下作品无数,同时也获奖无数。其自称匠人,晚年人们尊称佩翁。</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童年随父闯关东,定居海伦。出身贫寒,少年时在商家学徒,他从小聪颖过人, 记账盘货过目不忘。闲暇时自习绘画及书法, 没有机缘和条件拜师,但他没有气馁,依旧自学自悟,以临习古人书法为主, 走复古之风, 笔墨间不敢有半点造次之举,再加上他在店家学徒时被管教甚严, 言语中不得有任意非分之言, 从而让岳父不仅在书法上深受传统文化之洗染而且在做人上也中规中矩、本分做人。</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旧中国新中国,无论是文革前,还是开放后,无论是家境苦寒,还是身处逆厄,他都不惊不躁,六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笔耕不止,功底扎实,造诣颇深。其书法清新雅逸,自具面目。</p><p class="ql-block"> 他在《学书有感》中所云:“涉足书道六十年,圣贤书迹都临遍。不追时风拒虚名,继承创新基础坚。”</p><p class="ql-block"> 岳父书法注重传统。他的书法涉猎篆、隶、楷、行诸体,而以行楷见长。书体纵横而不意乱,洒脱而不放纵,气势流畅,遒劲有力。章法讲究古正相生,错落有致,整幅作品显得端庄、雅洁、舒展、清峻、秀逸、雄浑。显示出汉字的方正美、韵律美。这与时下有的人不临帖、不读帖、走捷径,以丑为美,以怪为美,形成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岳父的字之所以风神潇洒,华腴清劲,不忸怩,不做作,有出水芙蓉之清丽,素面朝天之自然。这与书艺的追求固有直接关系,但重要的还是源于对他的生活态度。他不阿谀,不逢迎,不结交权贵。却也不愤世嫉俗,伤时骂世,做傲骨撑天状。他的脸上永远挂着憨实的笑容,讲话从无高言大语。不论对同事朋友还是求学后进,永远是同一种表情,同一种笑容,同一种语气。他似乎与现实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佛家中有“不二”法门, 能入“不二”法门者为之甚少, 其原因就在于自我修持与领悟不同, 书法是一门艺术, 也可为一个法门, 所以所从者若能做到笔耕不辍、融会贯通并集百家之大成者, 方可称之为家, 若能“德才兼备”者方可领悟“不二”之法。</p><p class="ql-block"> 岳父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剪纸,篆刻,装潢无师自通。我看过他画各种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漫画,还有壁画和各种宣传墙报,还有舞台布景和版画,</p><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法是有温度、有情怀、有格调的艺术品,深受大众喜爱。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的喜庆、平和、庄严、敦睦,富有生活气息而又为人所喜闻乐见的面貌,大众化而并非馆阁体的特点等,这与写对子写牌匾等源于生活的书法活动不无关系。后来也时常想到,岳父写对子时的严谨庄重,散发出的墨香书韵,对我们兄弟姊妹更是一种无形的默化潜移和传承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剪纸大师付作仁老先生和我讲起,岳父曾用筷子和麻筋自制一支笔,这支笔使用是叫真功夫的。麻本来就软,他做得又是长锋,而且长得离谱儿,写字的时候须一只手提着笔头 ,用中段写,居然也可以写出很俊秀的行书。</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书法绘画还没有眼下这样热,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大抵还停留在办展览、写标语、布置橱窗这些方面,可是岳父已经是海伦大有名的书家画家,请他写字画画的不少,但付钱的没有。付钱他也不敢要,顶多是给几张纸,也须是饭店、商店请他写牌匾橱窗。个人求字,连纸也没有。但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写,他的着眼点不在钱上,在写字本身。自己写的字被人认可,这就极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北京的画家见到他的字,连声赞好,说:“他不和纸较劲”,我便想起某些书家当众做字,突腮努唇,筋张骨立,那一支笔在纸上连捅带戳,似与纸有世仇,不禁会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寒毡坐透, 铁砚磨穿。”是岳父的真实写照。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不会有他书画统治海伦二十多年的成就, 他的书画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百姓对岳父的崇拜,还是已故书画大师由甲申先生对岳父的赞赏,都源自于岳父对于书画的执着与忘我, 书法这个看似简单的黑白线条,描绘的不仅仅是人文艺术,还是一个人的思想与灵魂,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 它的美不仅表现在线条与格局之间还有我们看不到的, 那就是刚毅与坚持, 岳父能够六十年如一日的每天写字, 正应了佛家中的“一生一事”、“勇猛精进”, 对于人们的赞誉, 岳父并无以此为傲, 反而更加谦逊做人, 每每有人赞誉岳父之时, 岳父只说自己是“写字的”。我想正因这种平常心、 平静心与平等心, 加上勇猛精进心, 岳父方从书法一技中踏入“不二”法门,获得的是真正的领悟, 正如已故的剪纸大师付作仁先生说:“佩翁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属于他个人和家族, 也那个时代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岳父一生的最大慰藉,一是一生执着于书画;二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家庭生活得到改观;三是自己受教育机会不多,注重并着力培育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子女个个成才。</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儿女的眼里,岳父还有一笔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留下了可观的书法墨宝。</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 我们从岳父的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书画的热爱, 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更是中华民族所应有的不屈不挠、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愿岳父这颗艺苑奇葩在今后的岁月里带给我们更多的大美与墨香, 更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感染每一位后起之辈脚踏实地的将书法绘画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与发扬下去。</p><p class="ql-block"> 相信这部书稿永远是家族的一道精神大餐,永远的传家宝。不仅是我们奉送亲友最好的伴手礼,也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友爱和诗意。父字如山!父爱如山!</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幺婿 李海生稽首</p><p class="ql-block"> 2023年盛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