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记忆(二十八)

千里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评估结果出来了,总共是二千六百五十八万。结果在厂区公布后,工人们反响强烈,都说,可以给我们买养老保险了。按照现在工人数量,平均每个人有十来万。假若实行拍卖,恐怕还会超过这个数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这个企业属于乡镇企业,领导的意思是进行改制,而且要继续冒烟,要进行资产重组,由集体企业置换成股份制企业,这是我们工作组的工作目标,也是改制工作的根本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们分层次召开了几个会议,第一就是召开了厂部会议,其实就是召开原厂级班子会议,在厂长、副厂长成员会议上要求大家在中层干部及工人中宣传改制的目的和主张,酝酿好重组方案;同时将信息向全乡公布。然后召开了全乡村干部会议,将怎么处置资产和尽心资产重组的工作广泛宣传,一定要将这个企业以新的机制继续运转。接着召开了工人大会,就是企业改制之前进行停产,停产的时间选择在旺季需求之后,就是临近春节之前停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厂里的中层干部倾巢而动,一些建筑商也在厂里出出进进,县城一些摇蒲扇的也来到厂里或者向工作组打听,或者直接向厂长、副厂长们打探详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些内行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单单就“乡霸”这个响当当的商标就值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也有人认为,发财是个好机会,问题是个乡镇企业,中间的遗留问题太多,尤其是这家企业的工人又还是农民,他们的身份根本就没有改变,农民的优点与缺点都汇集于一体,不像国有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也感觉到,这个企业与县建筑公司就有很大的差异,建筑公司的工人有一股团结的恒劲贯穿其中,有灵魂在统治其中,那就是他们的职代会。而这个企业的人员,只要有机会,就会见缝插针为自己获取利益,虽然也有工会组织,但仅仅属于虚设,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长再三对我说,你要帮我把握一下大局,千万别跑偏啊。我说,我只将工作往继续冒烟这个目标引导,其余的都得服从这个目标就是。部长说,要得,这个就是宗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只要继续冒烟,这个企业存活了,工人们就可以继续在这个企业就业,无论谁来经营这个企业,总得需要原来的工人们,因为他们属于熟练工人,而且有着农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各路消息传来,原厂长准备进行重组。他并且向工作组递交了重组方案,但是主要的内容就是保持原来所有的副厂长及中层干部。那个方案我也看了,基本上换汤不换药。我问他,工人怎么个安置法,他说,工人就依旧上班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个村支部书记在进行组织一群人酝酿重组的事情。这个书记约上了厂区周围几个村的干部,他说,也要轮到我们来办厂了,现马现鞍,我们将老厂长请回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厂长,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办人。我曾经到他家里拜访过,但是一提到这个企业他就伤心,原来他的亲外甥在这个企业一次事故中残废了。还有自己的儿媳妇也背叛了儿子跟着一个中层干部在县城安了家。他说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在这个企业里,并且成为全市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因为他的贡献,将他的身份转变为公务员并且是乡镇领导干部,尽管肯定了他的成绩,还是不能换回健健康康的外甥,也无法弥补家庭里的创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倒觉得这个村支书有眼力,如果他来组建新的运转机制,请上老厂长来主张,也许是一步好棋。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继续冒烟,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宗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边在酝酿重组,一边在考虑怎么个拍卖。拍卖是企业改制最关键的环节,涉及到工人的安置和保持社会稳定。因为常委交代了,决不能发生任何上访的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肖团连续召集了我们一起商量:一是什么时候进行拍卖,这个程序是必须要走的,设不设个门槛;二是估计会是个什么结果,会不会烂场合(方言:就是失败的结果)。在肖团眼里,保持稳定是第一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讨论很激烈,大部分人都说不能设门槛,应该广泛地宣传,让有实力的人进入这个企业,决不能局限于这个乡镇或者县域内,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这个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当时最好的媒体就是党报党刊,我们在省内选择了一家在国内最有影响的小报,那就是《晨报》,在这家报纸发布消息有影响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即,大家各奔东西,作相关拍卖的准备工作,有联系报刊的,有联系拍卖公司的,有向主要领导汇报的。拍卖的时间确定在春节之后的阳春三月,因为这个时候农村修建房屋进入了淡季,也是水泥价格进入低谷的时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