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文化遗产——龙脑桥2025.17 曾浩轩

风信子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龙脑桥 ,又名“龙脑石”,几经更名,最后一次碑记正名龙脑桥;是一座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州市 泸县 境内的龙雕石梁板桥,为 泸州龙桥文化生态园内的主要景观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龙脑桥修建于明洪武年间(1378至1398年)为石墩石梁式平桥,呈南至北走向;于2013年1月,龙脑桥进行维修保护工程;于2013年3月21日,龙脑桥保护维修及附属工程竣工。</p> <p class="ql-block">龙脑桥修建于明洪武年间(1378至1398年)为石墩石梁式平桥,呈南至北走向;于2013年1月,龙脑桥进行维修保护工程;于2013年3月21日,龙脑桥保护维修及附属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龙脑桥造型奇特,桥墩的分水尖均为上游,雕刻着龙、象、麒麟等雕塑,形态、姿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从整体上看龙脑桥为平板式石桥,由大石板组成,大石板两块一组,并列铺成桥面。</p><p class="ql-block">桥墩是龙脑桥最出众的方面:它的桥墩为条石叠砌,上铺纵向巨石为桥面;8座桥墩分别以巨石雕凿成吉祥走兽,计有龙王龙后和二龙、二麒麟、一青狮、一白象;在雕塑上,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龙王龙后的区别是龙王头顶的“王”字是凸出来的,龙后是阴刻;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在桥墩上。龙1号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 龙身卷曲成“S”形,并刻有九排纵列的绳纹状鳞甲,背脊有翅,龙身后部隐入一朵三幅卷云中;龙2号龙身刻鳞甲七排,甲片成半圆形重叠状,背脊刻有火焰纹形状的脊翅;龙3 、4两前足在两侧面,腿上部刻有鳞甲,有龙爪,分四趾,踏在一朵带尾的云朵上,两后足隐刻在云层中,首尾用数朵云彩相联;</p> <p class="ql-block">青狮口衔绶带,并交绕在两前足上,四足作蹲式,有爪,分为四趾,两前爪下各抓一个圆形绣球。白象的象鼻下垂长卷至颈部,嘴紧闭,露出大牙,牙尖朝上,双耳肥大,线刻狭长眼眶,内刻圆形眼珠,四腿作卧伏状。麒麟昂首张口,下颌前伸,上唇扁薄上翘,下颌刻有卷曲胡须,嘴角刻有翅,嘴内前后各有一对尖牙,并衔绶带,绶带表面刻火焰纹。头两侧刻有一对粗短的角,角尾分叉上翘。</p><p class="ql-block">龙脑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围绕它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独角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传说,龙王三太子的岳父为报仇,搞得民不聊生,杨戬及啸天犬大败独角龙后追到九曲河边,看到独角龙等几头孽龙正把头伸到河中喝水。杨戬从空中冲下斩妖剑挥将几头龙的头劈了下来,掉入水中把小河阻得严严实实。 杨戬见状立即用三尖两刃刀对准龙口使劲一戳,被挡住的水位立即从龙口中流了出来。后来这龙头化成了石头,人们就在这龙头上铺上石板搭成了桥。</p> <p class="ql-block">龙脑桥是泸县的象征之一,是一座见证了泸县625年间发展的古桥,作为泸县人的一员,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历史精神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最后,欢迎大家多去探索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感受历史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