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大馆长的凤岙乡愁

越人歌兮

<p class="ql-block">“东<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乡韩岭市,西乡凤岙市”。这句老话赞的是鄞东的韩岭村和鄞西的凤岙村。当年可媲美的两大古村集市,如今却已拉开了距离。东</span>乡韩岭背倚福泉山,面临东钱湖,着实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风头更劲。而西乡凤岙因种种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逐渐式微,这让离乡打拼的游子情何以堪,沉甸甸的乡愁又何处安放?</p> <p class="ql-block"> 6月上旬,海曙区作协安排了鄞西凤岙“艺术乡建”采风活动。王升大博物馆馆长王贤定先生亲任“导游”,带领着作家一行考察他的家乡凤岙古村近年来的“艺术乡建”情况。王馆长自编的导游词满溢着对故乡的深情和热爱,让作家们也共情和动容。是的,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愿为家乡尽绵薄之力也是游子们共同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跟随着王馆长的详情解说,我们一路且行且看且驻足,对凤岙古村有了具象的了解,不再停留于百度上的抽象概念。沿着古村的上街、中街、下街逶迤而行,王升大米店、益泰钱庄、董万茂贳器店、王忠泰花袄店等老字号店铺历历在目。古建筑群保存尚为完好,甚至壁画雕花都能依稀可见,仿佛穿越到了当年繁华的老街。凤岙村曾是鄞西著名的交易市集,据鄞县志记载,自宋代起,已有人沿凤岙溪而居。到了乾隆年间已形成热闹的集市,民国时期更是繁荣。凤岙老街最繁华的时候,有百余家店铺陈列,上述只是其中的翘楚,故这些老字号店铺原址被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益泰钱庄墙门前王馆长伫立良久,若有所思。原来这就是他的出生地。沉浸在回忆中的他动情地说:“我是凤岙人,生于斯,长于斯。这儿有我幼时的欢笑,少年的记忆,青春的梦想。”于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群少年在藤岭古道间嬉闹追逐、在水库大坝上奔跑跳跃,将欢声笑语洒播在青山间、绿水上、晚风中……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童年,自然引起一众对故乡和老祖母的集体回忆。当然,凤岙村最抹不掉的记忆当属王升大米店创始人王兴儒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一年,他将老家的米店迁到“凤岙市”的上街,并起名“王记米店”。旧时米店量米,先是舀起满升,再用米尺将其刮平。但王兴儒吩咐伙计,米尺将要刮平时,剩下一角不刮,送给顾客。一段“升大米足,老少无欺”的佳话就此家喻户晓。“买米要买王升大”成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老话。之后,米店因时代的变化而变迁,但不变的是王氏家族一代一代传承的家风。那是儒商精神的传承,更是西乡“凤岙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我们面前抚今追昔、爽朗热情的“导游”就是“王升大”米号的第四代传人王贤定(大家都习惯称他六宝),他不仅恢复祖上“王升大”名号,而且几经努力,在新世纪到来时还开建工厂、创办博物馆。如今又不遗余力地为振兴家乡鼓与呼,凤岙村能成为浙江省第五批、宁波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王馆长可谓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都说地处广德湖西岸的凤岙是风水宝地,不仅仅商贸集市繁荣,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不乏科举名人。北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知鄞,短短三年间做了两件名垂青史的事情。其一是兴修水利。在东乡起堤堰,决陂塘,除葑草,保障东钱湖的灌溉功能;在西乡浚筑经常颓坏的广德湖堤,维持了它的正常使用,使民虽旱无忧。其二是教化美俗。他深知教育对于启迪民智、造福一方的重大意义。在办学之初,他遍访山野硕老,共商重教大计。终于找到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这些学者,这是王安石与“庆历五先生”的一次划时代的因缘际会。之后,王说、王致叔侄在西乡创立了“桃源书院”,成为当时教育和学术的中坚,从此鄞县破天荒出了科举进士。神宗皇帝大赏,赐亲书“桃源书院”四字为门匾。</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受“桃源书院”的影响,明州大地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真正让教书育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出现日后“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奇观。在“桃源书院”的文泽浸润下,那位藤岭一带本土产的神童汪洙,九岁既能作诗也就不足为奇了。他的《神童诗》与《三字经》成为蒙学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深远。其中就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等琅琅上口的励志诗句。而小神童长大后也顺理成章地进士及第,成为栋梁。</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神童是诗名大于姓名,那么,那位生于凤岙方广寺内,即书中所记“(南)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的南宋爱国诗人张孝祥,就如雷贯耳了。他被高宗亲擢为状元郎,他上言为岳飞鸣冤,他站在主战派一边,反对一味求和苟安等事迹,无不令人肃然起敬。他还在诗中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对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渴望和报负。</p> <p class="ql-block">王馆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美好的风物人情,让我们对凤岙(藤岭)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成功后,王馆长也有了新的想法,当然不是成为一个“金牌导游”。他在藤岭租了6亩荒地,种下树木,让荒地发挥作用。这既是让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更是因为热爱故土,寄托那份割舍不下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王馆长也从不觉得自己老了,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还想着要为家乡多出力。当他得知6月1日首次开通凤岙(藤岭)的公交车后,竟高兴得像个孩子;当我们的采风大巴开进凤岙村时,他会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古村接待的第一批“游客”。我想,这位生于斯、长于斯,有情怀、有担当的王升大后人,以及他的发小盛哥、萍姐、汪妹们,共同筑巢引凤,一定会让凤岙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定会重现西乡凤岙市、东乡韩岭市的盛景。那时,他就唱响了心中的那首歌——《金岙银岙不如凤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55, 155, 155);">记录于癸卯.芒种时节</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