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起眉山,或许所有的东坡粉丝都知道,这是三苏的家乡。</p><p class="ql-block">三苏祠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眉山最知名的品牌啦。</p> <p class="ql-block">自从2016年开始,跟着苏东坡的足迹旅行,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想快点来到他的人生起点。</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愿望,直到2023年才最终成真。</p><p class="ql-block">眉山的苏姓,最初由河南栾城,后来因唐代苏味道做益州长史,有一支就留在了眉山。</p><p class="ql-block">一直到苏序,也就是苏轼的祖父,才开始在眉山地区扬眉吐气。</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伯父苏涣,开始入朝为官,给眉山苏氏带来了荣耀。</p><p class="ql-block">苏轼的父亲苏洵,字明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遂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遗憾地是,皆不中。</p><p class="ql-block">后来遇到翰林学士欧阳修,遂把他所著的书22篇,和盘托出,一时“洛阳纸贵”,争相传阅,并仿效苏洵为文章。</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文献一家”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三杰,历史罕见。</p> <p class="ql-block">三苏祠的飨殿是小青瓦房面,脊正中有宝顶式三重檐楼阁式饰物,高1.50米,脊上有对称的六组走兽,脊两端饰鸱吻,整个饰物均为陶制品。</p><p class="ql-block">前三楹有三匾,从左到右分别为“文峰鼎畴”“是父是子”“文章气节”。</p><p class="ql-block">飨殿内塑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p> <p class="ql-block">每个塑像前,都工工整整地摆放着祭祀礼器:豆、鼎、觚等等。作为礼器,豆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p><p class="ql-block">东坡塑像前有豆者四,不知道是什么规格。</p> <p class="ql-block">王水照和朱刚对苏轼的评价极高,当然,再怎么讲都不过分。</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三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三苏祠就是中国文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从总书记视察三苏祠的讲话也可以看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今年我就两次到三苏祠参观,一次是晚春,一次是盛夏。</p><p class="ql-block">祠中的草木年华,见证着这里是世事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