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外高加索:阿塞拜疆(D2)

教练王

7月15日,我们将离开首都巴库。<div><br></div><div>早上在酒店门口的街道上,看到一辆车被警察截停,不知为什么。<div>这里的警察截停车辆的方式跟北美相似,即警车停在被截停的车辆的后面,且警察下车,被截停车辆的司机留在车里不动,车窗下落。跟国内的方式相反。<br></div></div> 上午,我们驱车向西北方向,首先到达沙马基,参观沙马基聚马星期五清真寺。 <b>沙马基(Samaxi)</b>镇是阿塞拜疆共和国沙马基区的首府。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东南侧,巴库以西106公里。该市的人口约3万多。<br><br>沙马基的历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9~16世纪的希尔万沙和18~19世纪的希尔凡汗国都曾经把这里作为国都。尽管沙马基在历史上遭受过侵略、地震等天灾人祸,城市多次被毁。但它反复重建,仍然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之一,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古迹。<br><br>沙马基是诗人阿巴斯赛哈特的故乡。也曾以其传统的沙马基舞、沙马基地毯而闻名。 <div><div><b>聚马星期五清真寺</b>(Juma Mosque of Shamakhi or Friday Mosque of Shamakhi),简称:聚马清真寺。建于743-744年,位于阿塞拜疆沙马基区的沙马基镇。它被认为是高加索地区的早期的清真寺之一,也是外高加索最大的清真寺。<br></div><div><br></div><div>在历史上,沙马基经历了11次大地震。其中有8次幸存下来的唯一建筑,就是聚马清真寺。堪称奇迹。<br></div><div><br></div><div>聚马清真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但在近代19世纪和20世纪遭遇两次大地震的损毁,现在见到的聚马清真寺很新,是2010——2013年大规模修复重建的。</div></div> 清真寺院子里的汉白玉石碑。<br>碑文的大概意思是,聚马真寺在公元743年第一次开始建造,在1859年和1902年的两次地震中遭到严重的损坏。<br>在1918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期间,该清真寺被大火彻底焚毁了。最后,按总统的命令,于2010~2013年在原址上进行修复重建。<div><br></div><div>据说,这场大火还烧毁了很多珍贵的手稿和书籍,给高加索宗教历史研究造成了极大损失。<br></div> 今天清真寺庭院中的一片空地中,留有一处色彩泛黄的凹地,这里是曾经的塔基遗址。饱受战火洗礼的聚马清真寺,记录下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仇恨火焰。1918年,尚未完成第四次重建的清真寺再次毁于战火,城市也几乎成为废墟。 进入清真寺要脱鞋,女人还得围上头巾(要把头发全部包起来),男人只要别裸露上身或穿短裤就没问题。 几位姐妹已经打扮妥妥的啦,挺漂亮滴。<div><br></div><div>左边的两位美女团友,他们的腿都有外伤,伤愈不久,就拄着拐又踏上了旅途。绝对是旅游“达人”!</div><div><br></div><div>旅行,能治愈一切!!!</div> 聚马清真寺有两座宣礼塔三个穹顶大厅,因此也被称为三厅清真寺。 穹顶底部的四周有钟乳石装饰。长方形的开口上覆盖椭圆形的穹顶,十个采光口让阳光射入,穹顶仿佛悬浮在空中。<br> 华丽的穹顶悬挂巨大的吊灯。穹顶的底部是一圈“太斯米”。<div><br></div><div>太斯米:阿拉伯为“بسملة‎”,是一个阿拉伯语音译名词,意为“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太斯米书法就是用各种阿拉伯文语的书体来写这句阿语。<br></div> <b>敏拜尔</b>:阿拉伯语的意思为“台阶”。是伊斯兰教在清真寺中使用的一种宗教设施,多为木质,且装饰豪华。通常由宗教首领在敏拜尔上向信徒们讲解古兰经中的内容。<div><br></div><div>拜敏尔作为宗教设施,最早源自犹太教,后被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采用。<br></div> 书柜是大殿里不多的物件之一。伊斯兰教崇尚科学和知识。清真寺就是一本书。信徒要走进去,读懂它。 参观过聚马清真寺,我们在沙马基吃午饭。 厨房在烤肉吧,冒着浓烟。 在室外用餐,很敞亮。 短短几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干杯。 领队为大家添加了啤酒。 薄饼卷烤羊肉,夹小青葱和香菜,香! 餐后的土耳其红茶和糖块,全套的当地餐,不错。 午餐后,我们继续从沙马基到舍基,距离约180公里,但正在修路,车很难开,慢慢地向前行进着,大家都趁这个机会休息一会儿。 中途,停车休息。 大妈在等着客人登门消费。 大妈在做大饼,当地人的主食。 卫生堪忧。 茶炉? 还有自来水。 不识字啊,估计是“馕坑烤肉”吧。 领队买了一些当地的“果丹皮”,给大家品尝。 傍晚,我们到达了舍基。<div><br></div><div>路遇婚车,“摄影师”们很敬业。</div> <p class="ql-block">古城<b>舍基</b>位于大高加索山脉脚下,是公元一世纪时阿塞拜疆最大的城市,古尔贾纳河从这里穿城而过。作为连接东西方国家间贸易互市的要塞,舍基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泥石流毁坏了此前的古镇,如今的舍基历史中心是之后重建的产物,其特征是拥有高山墙屋顶的中世纪建筑群。现在,舍基不仅是阿塞拜疆最美的城镇之一,也是一个具有田园风光的休养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墙里墙外,围城。 商店。 <b>舍基汗宫殿</b>(Palace of Shaki Khans)位于Shaki Castle内,由Muhammed Hasan Khan主持设计建造,是Shaki Khanate的夏宫。是由胡赛因汗建造的纪念碑建筑,造型气势恢宏,也是阿塞拜疆重要的古迹之一。当时作为一座夏日宫殿,是当时的国王和王后宴请宾客的场所。<br><div><br></div><div>宫殿内不允许拍照,工作人员全程跟随。<br></div> 它建于1762年,汉宫内有庭院与水池,四周古树环绕,以精美的雕饰与壁画享誉于外。彩色玻璃窗用近5,000块玻璃及木质材料,以“Shebeke”(一种在木制格子里镶嵌着由彩色玻璃组成的精美马赛克)这一古老的艺术特别制成,令整座宫殿呈现出奇妙的光影。阳光透过用木框和五颜六色的玻璃块拼成的彩色窗户,洒在地上,红的、绿的、紫的五彩斑斓。<br> 房间里的墙面完全覆盖着十八世纪不同时期的装饰壁画,大部分图案是插满鲜花的花瓶和花卉纹饰,绘画和玻璃窗拼接在一起没有使用一个钉子和胶水。一平方米的艺术品由多达4000个小块组成,美得不可思议。而一楼大厅的一系列绘画描绘了狩猎和战斗场景。<div><br></div><div>天花板看起来像波斯地毯,木质的着色,有玻璃窗户。<br></div> 王宫大院里转转。 还在不断的修缮中。 <div><b>骆驼队客栈</b>(Karvansarai 阿塞拜疆语的意思就是骆驼队客栈)<b>。</b>在古丝绸之路时期就接待客人的旅舍。这座旅舍坐落在小镇山坡的一处高地,现在依旧作为酒店使用。</div> 这是18世纪修建的商路客栈,专门给丝绸之路往来的商人提供住宿餐饮的店,也会售卖商品。如今,阿塞拜疆的Karvansarai已经越来越少,舍基的这家基本上就是原型了,很多人都专程过来膜拜,现在也是一家酒店,旺季记得提前预定。后花园有个曼妙的餐厅,环境棒棒的。<br><br>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古城舍基,在大高加索山脉脚下,古尔贾纳和穿城而过。十八世纪的泥石流毁坏了此前的古镇,如今的历史中心乃以后重建。 <br>驿站,依然保留着红砖拱、石砌墙的外古丝绸之路驿站观,非常古朴。<br> 客栈四面都是客房,中庭是花园。<div><br></div><div>游人很多。</div> 社么情况?封条?日期是两天前的。 这石头房子,一定是冬暖夏凉。 按规定,晚上七点,游人必须离场。 晚餐的餐厅很“艺术”。 餐品也很丰富。 罐烧羊肉,哈尔滨的俄式西餐厅的保留菜品。 罐烧羊肉(只有羊肉、鹰嘴豆和栆,汤很油腻)泡馍。 这道菜太油腻,剩了不少。 大家吃得很尽兴。现场还有乐队,会演奏许多中国乐曲,打击情不自禁的跟着唱了起来,好一个开心热闹。 <p class="ql-block">听听,我的口哨配的还是很值得称赞的吧!</p> 夜幕下的餐馆。 今晚下榻在这家酒店。 更多的内容<br><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