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b></p><p class="ql-block"><b>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秀,</b></p><p class="ql-block"><b>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b></p><p class="ql-block"><b>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b></p><p class="ql-block"><b>啊!延安,我把你追寻,</b></p><p class="ql-block"><b>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b></p><p class="ql-block"><b>追寻明媚的春光;</b></p><p class="ql-block"><b>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b></p><p class="ql-block"><br></p> 壶口瀑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东濒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b></p> <p class="ql-block"><b>见过许多瀑布,可只有看到壶口瀑布时,才真的知道了什么叫撼人心魄,什么叫肃然起敬。当浊黄的河水,在峡谷里沸腾;激起冲天的浪花;夹带着震耳欲聋的咆哮,撞击着两岸的石壁,便会不由自主地吟唱“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眼前的瀑布翻江倒海,声震云霄,而从瀑布向上看去,黄河水在两山之间平缓地流着,静静地、静静地与大地一样舒缓悠长;从瀑布向下望去,刚才还激越的河水,渐渐地、渐渐地收敛起它奔突的野性,又重新悄无声息地与大地融为一体,奔向广阔的平原、奔向无垠的大海。朋友,你到过壶口瀑布吗?听到过壶口瀑布的怒吼吗?没有,就尽快来吧!它是上苍安装在中华大地上永不停止的发动机,它有撼动山河、扭转乾坤的力量!(出自赵倡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黄河大合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的声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迸发出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b></p> 南泥湾 <p class="ql-block"><b>南泥湾大生产,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进驻南泥湾,执行保卫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光荣使命。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奋斗”的精神,把荒无人烟的荆棘沼泽地变成了陕北江南。南泥湾的开发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战士们用镢头和钢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伟大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b></p> <p class="ql-block"><b>走进南泥湾我们就被一望无垠的稻田惊艳了,它整齐、碧绿、茁壮,展现着美丽、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b></p> <p class="ql-block"><b>“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远山郁郁葱葱,脚下禾苗青青,花海荡漾,鸟语花香,一派清新怡人的江南景象。</b></p> <p class="ql-block"><b>一阵风吹过,稻田随风摇曳,宛如绿色的海洋。</b></p> 宝塔山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一塔,故称作宝塔山。宝塔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1937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这座宝塔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为周围群山之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夜幕下的延安宝塔,灯光璀璨美丽无比。宁静、祥和的延河两岸热闹非凡,这时的宝塔山、延河大桥焕发出新的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它以摩崖为载体,以记事述功为主要内容的石刻档案。山崖上有宋代石刻,包括“嘉岭山”、“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处”、“嘉岭胜境称第一”、“一韩一范,泰山北斗”、“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共九组,是难得的石刻艺术。以及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可供游人欣赏品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嘉岭山”三个隶体阴刻大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系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秋,以陕西河东宣抚使兼知延州时所题,字体遒劲有力,洒脱豪放,是此摩崖石刻中的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高山仰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表现范公用兵如神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泰山北斗,一韩一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云生幽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嘉岭胜境称第一</b></p> 杨家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杨家岭是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1938年11月一一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曾经种过的菜地,以种辣椒土豆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周恩来旧居 ——1939年5月,周恩来由重庆回延安后住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毛泽东旧居 ——1938年11月,毛泽东由凤凰山麓移住这里。在此期间,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制定了度过抗日难关的十大政策。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与江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朱德旧居 ——1940年5月,朱德由太行抗日前线返回延安住在这里,协助毛泽东领导抗战,着重抓的边区的经济建设。</b><b style="font-size:18px;">他视察工厂,踏勘荒沟,提出了经济发展规划,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等文章,指挥359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前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朱德与康克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刘少奇旧居—— 1942年12月刘少奇从华中回到延安住在这里。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任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研究局局长,并分工负责华中工作。为了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倾向,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他在这里完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周恩来与刘少奇</b></p> 枣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b></p> <p class="ql-block"><b>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整个区域平坦,坡度平缓,适合散步放松。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b></p> <p class="ql-block"><b>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铜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刘少奇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周恩来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任弼时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中共中央大礼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毛泽东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朱德旧居</b></p> 再回延安 <p class="ql-block"><b>来延安,必看《再回延安》,重温革命岁月,接受精神洗礼。《再回延安》是一场大型室内沉浸式情景体验剧,也是首部红色主题行进式演出。 整部剧以延安革命历史为背景,通过“一座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帜”等四个部分的内容,通过有声光电、真实风雪等高科技手段重温红色革命故事,传承先辈抗战精神!现在就跟我一起走进《再回延安》看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岁月。</b></p> <p class="ql-block"><b>《再回延安》采用全新观演模式——“ 行进式观看”。剧场内不设坐席,观众始终跟随剧情发展变化移步换景,分别进入四个不同时空世界,全身心沉浸体验革命年代的苦难与激荡。</b></p> <p class="ql-block"><b>一座记忆的博物馆——让人泪奔的第一幕场景,位于巨大的窑洞建筑内部,一个暗红的穹顶上高低错落悬挂着几十把椅子,漫天雪花飘落,老红军刘宝顺立在高台,缓缓举手向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旗班战友敬礼。</b></p> <p class="ql-block"><b>“我们都被叫做红军,但我们没有走完长征,牺牲在了路上……”</b></p> <p class="ql-block"><b>一条漫漫长征路——是红军爬雪山的场景,当衣衫单薄褴褛的红军战士相互搀扶而上,尽管反复被提醒“不要向下看”,仍不时有人失足滑落或停留冻毙,被白茫茫的雪山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班长姜远贵将红旗留给了队伍里最年轻的刘宝顺。在牺牲之前,有的战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看看,就看最后一眼……真美啊!”“俯瞰这茫茫大地,它可真美啊,无数的生命也将永远长眠于这白雪中……</b></p> <p class="ql-block"><b>一簇燎原的星火——经历了长征和战斗的洗礼,20岁的刘宝顺成了红旗班班长,但来到延安的他却时常陷入迷茫,星星之火是否真的可以燎原?在思念战友们的恍惚之间,班长姜元贵告诉他,留给他的红旗上绣着鲁迅先生《热风》里的一句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班长带着战友们再次远去了,只剩下刘宝顺怔怔地留在原地。</b></p> <p class="ql-block"><b>漫无边际、布满沼泽甚至暗藏杀机的草地,成为这支队伍更大的噩梦,疾病、伤痛乃至精神的崩溃接踵而至……</b></p> <p class="ql-block"><b>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只有17岁的红军战士刘宝顺,带上牺牲战友的祝福,念着班长绣在红旗边缘的“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句话,撑着红旗班那面旗帜独走出了草地……</b></p> <p class="ql-block">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燎亮……”铿锵有力的歌声,徐徐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b>《再回延安》以一幕幕真实激荡人心的场景,将我们带回到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b></p> <p class="ql-block"><b>两天的延安之行,虽然没有感受到大都市的那种繁华,也没有看到华丽的建筑群,咋一看还觉得有点穷,令人心酸。可一路走来,感受到的是厚重的文化内涵,沉淀的历史故事,老一辈革命者的青春岁月,革命先烈为了民族抛头颅酒热血的悲壮……经过近八十多年的发展,延安变化很大,但那种历史的底蕴无处不在。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回味无穷,延安是洗涤灵魂的圣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