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璀璨~山西古建行(七)

瑾年絮语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长治,早晚微凉,日长夜短,天蓝蓝,云白白,风温柔地吹,空气中含有湿润,侵润肌肤每个细胞,缓解了我这几天身体的燥感。这个城市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让人很舒服,虽不是很繁华,但有太行山水的壮美,有众多古人的遗迹,很安心。</p><p class="ql-block"><br></p>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 <p class="ql-block">长治的第二天,晴空万里,湛蓝悦心,穿过晨阳的清风吹拂身上,久违的凉嗖嗖。小赵按约定时间来接我们,这一天的第一站是下霍护国灵贶王庙。灵贶王庙是祭祀后羿射日,祈雨保丰收而建。历史上的后羿是真实存在的,长子县一带人,以卓越的箭术和勇气夺取夏朝政权的勇者传奇,从而被民间加以神话,成了后人家喻户晓射九日的大神。北宋时被欶封“灵贶王”神,得到当地人格外尊崇敬仰。</p> <p class="ql-block">到达时,只见一道崭新的长围墙,有两个门,互贯穿。小赵熟门熟路,带我们从东边的门进入。在他去找文保员开门期间,我担心是否会吃闭门羹。所幸,一切顺利,文保员放心把钥匙给我们去开门。沿中轴线方向看到一座清代献殿,存碑之一记载清康熙重修。后面建筑不见其身,只见硕大斗拱密集涌入眼,层层叠叠,厚重壮观,恢弘大气之美,与这段时间所见的斗拱与众不同。这是灵贶王庙唯一的金代遗构,始建年代不详,廊柱四棱抹角石柱上有题记。</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小赵</p> <p class="ql-block">斗拱的美是拍不过瘾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正殿砂石台基,与看到的金代建筑的区别在于,柱上横梁上的大圆木,肉眼可见已弯曲变形,幸亏支撑殿梁的不是木构,而是砂石柱,且每根上都精雕花纹,从而经历近千年的磨砺仍屹立不倒。正殿与献殿相隔很近,很难拍摄整体面貌。面阔三间悬山顶屋,前殿一排斗拱,无转角斗拱,三间补心铺作结构不同,两边次间各一朵斜拱,其宽厚与柱头拱间距相近视觉感强烈,粗看一致,细看还是有区别。柱头铺作为六铺单抄双假昂;东次间一朵为双抄上叠一跳真昂再加昂形耍头拼出斜拱;西次间一朵为单抄单假昂加一跳真昂并出斜拱;当心间一朵为单抄单假昂上叠一跳真昂。斗拱与内廊殿顶铺作交替穿插,通过天然原木大梁直达殿内交织互搭,复杂繁复不失艺术之美。仰头目视长时间颈酸痛,但仍无法将视线移开,中式美学中的沧桑古韵,原朴自然,真的太美了!古人的智慧纯是上天赐与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拍摄出我想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适逢雨天的金代遗构,别有一番意境。图片和视频来自临行前因感冒无缘同行的小拼友,感谢他的提供。前段时间他圆了晋东南古建行,为他祝福。</p> <p class="ql-block">正殿内部木构。古人是怎样将实用和艺术结合一起设计出来的?智慧之花!</p> <p class="ql-block">石雕上的花纹仍可见昔日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献殿两侧的大型浮雕是近年的作品,分别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雕刻一般般。正殿廊下左右两边的彩色浮雕吸引我,技艺精熟,四位人物各代表风雨雷电,祈雨似从壁上挣脱而出。其中雷震子的形象,与最近爆红影片《封神》中的雷震子相似,不知剧组是否有借鉴?一开始以为古人遗存,后来才知诞生只有十几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内主彩塑像为后羿和嫦娥,嫦娥没有旁边的侍女好看,四位侍女左右各二,沉静甜美,无庸脂俗粉味,带有乡村的简朴美。现代作品的缺陷,重形不重内,四侍女如四胞胎,两边造型各一对,除服饰不同,个人内在的神韵无法感受到。美人在骨不在皮囊,古匠做到了这点,所以我在看他们的作品时,感到岁月从不败美人的真正绝姿。不过殿内彩塑与廊下两壁的浮雕个人觉得都是用心之作,仍可视为精品。壁画的质量也不错,重彩的护国灵贶王行云布雨图,和山水图技法都深厚,线条都精到,不粗滥,作者是认真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雨雷电四大神。此庙里最美的浮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下霍护国灵贶王庙旁边,是长子县戏曲学校,一所培养当地戏剧人才的摇篮。离开时,戏校传出戏曲鼓点,时急时缓,声声激扬,点点沉心……</p><p class="ql-block"><br></p> 布村玉皇庙 <p class="ql-block">长子县的古建遗迹非常丰富,如家常便饭,村村都有,国保有13处,每处至少有一座元代以前的木构。过了一个村只要停下转转,说不定又会见到惊喜。布村玉皇庙就在离灵贶王庙不远的村口路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玉皇庙就是专门为玉皇大帝订制的庙堂,也就是口头禅“老天爷”。布村的“老天爷”能活到今日,要感谢一位热爱古建的大神“爱塔”。经过他多次呼吁,多次考察,十几次奔波,终让有关部门认识其重要性,而将破败不堪,濒临倒塌的古建挽救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古建能遗存至今,除了运气,时代需求,每个朝代历年也在维持原状的基础上不断修葺或重建,如今焕发一新,更显出历史厚重的沧桑感。始建年代不详的布村玉皇庙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到达寺庙前的空位停车后,很普通的大门,低调无任何装饰。如果门前的国保碑不存在,你不会留意此处的建筑。小赵帮我们联系文保员出来开门。一见这位文保小哥,个真不高且敦实,我心一笑,这人怎长得和壁画雕塑中的古人相似!一路从晋北南下,特别在村庄,看见晋人相貌,总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貌中有外族的基因,几千年的血脉延续有些东西仍在骨子中存在!</p> <p class="ql-block">雨天中的戏台景感不错。弥补我当时对雨天的渴望。(小徐提供)</p> <p class="ql-block">献殿,前殿在后面。</p><p class="ql-block">春天版(本人)</p><p class="ql-block">秋天版(小赵)</p> <p class="ql-block">跨门入内,别有洞天,发现里面是另一个天地,一个散发出幽幽古韵的清净,与世无争的两进院落。我们是从清代倒座戏楼下面穿过去的,上面三间为舞台,下面三间中间的就是进出抱厦的门。如今的戏台是坍塌后按原木构重建的。何谓倒座戏台?不懂问度娘,得知:戏台位于庭院的另一端,台口面对正殿的主尊,不偏不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戏台前方是明清相融的献殿,隔了一个院子,迎面是精美的木雕,雀替雕刻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各类熟悉的典故和传说图案,代表了吉祥美好的愿望。砖石雕刻虽被风雨侵蚀,但仍可看出构造的复杂和细节的精致。斗拱薄而小,这一路早期的斗拱看过来,明清的直接无视了。但这个献殿的补间斗拱却不得不让人注视,因为木雕很特别,龙头象鼻昂,造型奇特精美,想象力丰富。</p> <p class="ql-block">仰头拍真累。象鼻昂是小赵拍的,我拍了好久都没拍好。</p> <p class="ql-block">明清风格的柱础</p> <p class="ql-block">金代台基石雕。</p> <p class="ql-block">前殿在献殿的后面,挨得很近很近,屋檐上方只留一线天的空隙。这是一座很有争议的早期木构建筑,有说唐,有说五代,有说北宋,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殿廊下四根八棱内凹石柱,罕见。无普拍枋和补间铺作斗拱(排除唐)。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檐深远,檐角飞扬,下昂短木拱厚实中等。转角斗拱疏朗简洁,气韵流动轻盈,庄重中隐露宋代的典雅清秀美学。前殿在原遗构基础上维修过,但从背后看此殿的整体,通体素朴,浸染身心的好看。岁月中的疮痍满目从新旧痕迹中沧桑感徐徐弥漫,错综复杂,于阳光下沉默不语,神秘而高古。特别的是四角支柱和四边墙体微倾,似人体站立姿势挺立着。至于前殿的身世出自何年代,对我来说不重要,一座建筑延续多年,每个时代的维修中肯定融合时代因素。只有那份凝固的美难以表述,唯静静凝视它的辉煌,它的落败,它的濒临灭绝,它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小赵眼中的前殿之美</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奄奄一息的前殿,痛惜。(图来自爱塔)</p> <p class="ql-block">身世不明的前殿,至少宋代之前。</p> <p class="ql-block">后殿在前殿后面的第二院落。面阔三间的硬山顶金代木构。金代风格明显,柱头拱五铺作,无补间作,木材厚实。粗犷简洁,古朴刚劲。殿内两根砂石柱在金木构遗存中罕见。与前殿对比平淡无奇,与明清对比又好看多,我也喜欢。</p> <p class="ql-block">金代木构遗存</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小赵</p> <p class="ql-block">与金代后殿相邻的东耳殿是一座元代遗构,硬山顶,和金代遗构一样的待遇,在玉皇庙的后院,都被排挤冷落于前殿的光环圈外。如果这两座殿宇出生于江南,必定是地方上的摇钱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它厢房都是清代和民国遗构,没啥看头。从布村玉皇庙出来满心欢喜,小小的寺庙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元代木构遗存</p> 法兴寺(闭门) <p class="ql-block">法兴寺有以“宋塑之美”冠绝天下的十二圆觉菩萨,俗称“十二美人”,此次长治之行是刻意加入进去的。去前小赵提醒过,开不开门也要看缘份。虽也做好心理准备,但奔赴过去,爬上台阶,拍打大门,喊了好几声,无人应答。太无语,正常上班时间连门卫都没。闭门在官网上都不通知,这让远道慕名而来的人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慈林山上的法兴寺旧址因当地煤炭产业连年开采,导致原址地基下沉,后当地政府便把寺庙搬到对面的翠云山上。如今,一条运煤的铁路从两山之间横穿而过。寺庙仍是旧名,但已脱胎换骨,不知那些宋塑和燃灯佛离开老家,搬至新家是否孤寂?想当年,香火飘渺,人声鼎沸的日子是多么美好,现在却是想见一面真心不易。既然无缘,那也不强求,去下一站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高高又长长的台阶我曾上去过,止步于大门折返下去。不知今后是否有没有缘,但我不会再想来。</p> 崇庆寺 <p class="ql-block">法兴寺的闭门羹虽有点小失落,但没影响继续访古的兴致。沿着紫云山的山坡道盘绕而上,一会儿到达崇庆寺。路过山腰边,看见几株奇美少见的白皮树。小赵说这是白皮松,原有40多株,树龄约500多年。前几年突遭一场大火,仅余几株火海逃生,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近的崇庆寺有北宋木构遗存,周边环境很美,三面环耸如屏的山脉,青松翠柏簇拥,夹杂五月的鲜花点缀,赏心悦目。明清的三嵕庙离它相距几百米,比邻而居,互相陪伴,尽享山川秀丽,惠风和畅,日月辉映。</p> <p class="ql-block">春天和秋天的白皮松。(小赵拍摄)</p> <p class="ql-block">寺庙规模不大,四合院布局,寺院正门为天王殿兼山门之用,大门不开,从偏门进入。殿内空荡仅存两尊体量巨大的天王坐像,高大威猛,头带束发小冠,铠甲罩于华丽战袍外,饰兽面吞口,衣带飘飘,与后壁融入。虽有残损,不失神采,仍可视为明代彩塑佳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佛殿是寺内主殿,一进院迎面可见古老的北宋小型木构遗存。明清虽有多次修葺,但宋之气韵仍保留,从几百年的原木中仍有古意浅浅荡漾。殿内“释迦三尊”原身为宋塑,后人修缮添饰痕迹明显较大,明代风格强烈。从彩塑的布列位置,躯体身形,依稀捕捉点宋塑之韵影。正中主像前是明代添置的铸铁包泥塑。左右菩萨背光后各塑一尊净瓶观音站像,其中一尊很好看,十几天古建行中第一次看到这种造型。背光后墙还有一尊倒坐千手观音,当时光线没看清,太暗,所幸网上有清晰图。殿门左边墙上刻有密密麻麻麻的小佛,千佛殿名也因它们而来。如果初见此殿彩塑会为之惊艳震撼,但我们一路走来,见过比它更惊艳,年代更久远的遗存,此刻心中已归平淡。</p> <p class="ql-block">天王坐像。图片来自佛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宋木构遗存脊刹</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彩塑。千手观音来自返影,另几张来自网络分享者。</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的出名是此寺的十八罗汉塑像,被誉为“宋塑之冠”,其大小比例与真人相仿的,他们在大士殿内。殿内面积不大,明清遗构,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中间存放三尊女性形象塑像。九十年代初,此殿彩塑惨遭一伙盗贼毒手,两次潜入且疯狂割取12尊罗汉头像,因无法搬走三大士塑像,将其都推落而被摔粉碎,导致无法修复,只能重塑。不过现在的三大士尊像虽比不上宋塑遗作的文物价值,但我觉得制作水准也高超,当时也观注了一番,回来找到原图对比,感觉作者雕塑时观察细致,注入了心血,仍属精品之类。中间观音的坐骑--锦毛吼,杂糅了龙、麒麟、狮子等动物的综合体;左面文殊骑着青狮;右面普贤脚踏白象。这种同出一堂,同乘瑞兽的菩萨组合很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失的罗汉头像后来都如数追回,和资寿寺一样将其回归原位修复。一路走来,感觉很多寺内有罗汉头的都被盗过,除了铁罗汉们,不知何人迷恋需收藏?崇庆寺的每尊罗汉都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与资寿寺和双林寺的十八罗汉相比。衣饰华丽精细,文人式的体面,没有自身各带的随性粗放气韵,坐姿感觉都经过培训,很完美。于我而言不是很吸引,印象也不强烈。</p> <p class="ql-block">三大士像新旧对比。上面一排是现代重塑,下面一排是摧毁前的原图。(都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青狮和白象(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宋塑之冠”罗汉中的几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南侧的地藏殿是一座很小的三开间悬山顶,明代木构遗作,古朴小巧。殿内明初的彩塑和悬塑让人视觉小惊艳,其水准一点都不比十八罗汉差,技艺上乘,感觉甚佳。十帝阎王君与六曹判官齐聚小小的殿内,没有凶恶相,神态各异,生动有趣,气氛热闹轻松,好象在开会讨论某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阎王和判官。(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奇特的长相。(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能进入观看已是很幸运,文保员为了以防拍照,全程紧跟,哪怕不拍了,也如保镖如影随形。体验感不是很好,无法放松欣赏,只能用眼晴尽量多记自已感兴趣的。回来后经过两个多月记录此篇时,因无殿内图片内容留存,脑子一片空白,啥都忆不起。后来搜寻官网和各位古建爱好者的图片,才慢慢让记忆浮现,随之感觉也涌……感谢万能的互联网和古建爱好者们。(崇庆寺的彩塑图片全都来自网络分享者,也搞不清哪张对谁了,非常感谢)</p> 五凤楼 <p class="ql-block">从崇庆寺出来前往五凤楼,又遇美丽的白皮松,很想停下留个影,此时阳光很烈,光线刺眼,默默告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五凤楼前的广场平整宽敞,已开发成旅游景点,管理也规范,雄雌石狮各一,至少有门卫,不必叩门,也不必电话联系等人来开门,我购了15元的门票费直接入内(波姐享受免费政策),省心!天气是真的好,可我希望太阳休息几天或下场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寺名玉皇观,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始建宋代,金末元初进行过大修。站在广场外需站远才可眺望五凤楼的整体,高耸壮丽,古朴雄厚。山门即五凤楼,是玉皇观的标志性建筑,始建元代,明、清多次重修,目前风格为元末明初。晋地一路从北往南第一次看见寺庙山门建有外加围廊的五重檐古楼。</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斗拱粗硕,精巧和谐,出檐深邃,四角飞翘,寓意“五凤展翅”。传说五凤楼是为了纪念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而修建的,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为景点宣传锦上添花,可自查了解。真正闻名的是独特的建筑结构奇迹和未解之谜,分五个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奇观:五凤楼内顶部两根前后贯通的约50多公分粗的大梁~“荆木大梁”。荆木是一种纤细杂乱的山野落叶灌木,生成主干不易,编织箩筐的常规选材。此楼两根灌木之王树龄约3000多年了,用这么粗的荆木做大梁世间仅此一处,但对山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来说,古人将不可能也成可能。</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第二奇观:我和波姐在五凤楼内,发现进门右侧有一个弯曲盘桓而上的独木梯,细观是一棵大树干雕凿成15步台阶~“桑木独梯”。宽窄不一,最宽处0.76米多,高约7米,树龄约500余年。经岁月磨砺和无数先人踩踏,依然结实如初。很好奇古人是从何处找到这棵罕见的巨大桑树,又是如何采伐并运输到此地成为建筑材料之一?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没任何民间传说,至今是个谜。要想上去,必须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攀爬,还要防止不能晃动,一不留神就会出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独特的桑树梯目前禁用,我也没古人的胆魄,但是左边有90年代初修建木梯允许登临,难得的机会。楼梯很窄,踩上去嘎吱声响,有的台阶木质都断裂,从空隙中可见楼下情形。楼梯光线昏暗,空间幽窄,个高需弯腰前行,以免头撞粗木梁,同时注意脚下跨越斗拱交替的内延粗横木。我在前,波姐在后,她有点怕,战战兢兢。我也有点怕,比在悬空寺登楼还心怯。登上楼才知只有两层,二层四周设有栏杆,供人远眺欣赏风景,中间有“五凤”的彩塑像供人拜奉,天光照在她们的身上,个个光彩夺目。楼上的藻井很美,想把美丽的藻井拍下,奈何在陈旧的木地板上,走动时的声音让我心慌慌,拍都拍不好,脑补木板是否会忽然断裂。波姐实在害怕,招呼我快点下来。我想想一人呆这更怕,便再沿原路小心下梯,下来脚踩在地面时心踏实,犹如一段刺激而新奇的探险。时隔多月,忆起这段步步惊心梯,仍清晰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桑木梯</p> <p class="ql-block">第三奇观:距五凤楼很近的是四角四根青石支撑的献亭,每根石柱四面各雕不同的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柱头由四根大额枋连贯成井字形,十分稳固。檐下四周斗拱密致,昂头上扬,四翼起翘,托起献亭如凌空欲飞。最让我着迷的是亭内侧上方的“八卦藻井”,比五凤楼上更好看,四面透空,斗拱层层叠垒,雄健繁密复杂,涌向中心精致华丽的八角藻井,木垂莲吊挂,构造独特。榫卯木构,无一颗铁钉,中式建筑的美学智慧,既庄重典雅,又不失玲珑精巧,大气舒畅,美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献亭石柱浮雕</p> <p class="ql-block">献亭八卦藻井</p> <p class="ql-block">第四奇观:献亭很美,八角攒尖悬顶,覆盖灰筒瓦,明代的琉璃剪边装饰。但在亭内东侧上方却有“一根断梁”,明显的断裂痕迹。南长北短,相互吻合组一体。几百年来,历经自然威力影响,断梁仍安稳无事,支撑斗拱及上面的亭盖。古人为何如此操作?至今仍是难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一根断梁</p> <p class="ql-block">第五奇观:献亭后面的灵宵宝殿是玉皇观的主殿,初见很震撼,引人注目的是前出檐之下的“七拱十三踩”。斗拱壮观高大,密集规整,似蜂窝。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中间三间补心间铺作斗拱,各设计一朵斜拱,从而使整体视觉有了丰富的动感。共11朵,每朵之间紧密相邻,斗拱之间非常团结。四跳七铺作十三踩,目前国内木构斗拱最高级别,绝美,玉帝的待遇啊!人间的皇帝也不敢与他争先,气势磅礴,松柏衬映间郁郁苍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五凤楼这样高规格的同类建筑,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北京和日本东京。它所在的村名有点历史穿越感,名叫南宋。南宋的传说很多,比如献亭檐角的四个琉璃小人,代表长治民众口中所厌弃的“狠 毒 短 小”的四大恶人:庞涓、伍子胥、韩信、罗成。恶人嘛,就要日夜忍受风雨日晒、雷鸣电击,很特别的传说,当地的专利版本。</p> <p class="ql-block">灵宵宝殿,玉皇观的主殿。</p> <p class="ql-block">七拱十三踩</p> <p class="ql-block">午餐就近在南宋吃了顿淳朴的长子农家菜。为啥说淳朴,因为每份菜都是满满的一大盆堆成尖,汤水与大碗齐平,超出我们的胃量。老板实在,真怕我们饿坏。</p> 开化寺 <p class="ql-block">高平曾经名曰“长平”,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中国命运走向的战争,两千多年前的痕迹仍可通过遗迹管中窥豹,文化历史遗存厚重丰富且集中于一地。我选择去此地,是当地一座古刹,始建于五代后唐,初名清凉寺,北宋改名开化寺,金元明清各朝代都有修葺和重建,木制结构一寺五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时,车停在一条高高的新建台阶下,拾级而上很陡很累。爬完台阶,颇有豁然开朗的视觉感,一个干净宽广的平台,平台前方一座明代木构的两层楼阁山门,钟楼鼓楼各置一侧。看上去没有龙门寺那样苍古沧桑,新修复痕迹多。穿过山门,映入眼前的是始建于宋代遗构的大雄宝殿,又见宋代斗拱,熟悉的古韵,情不自禁涌出心中无数的欢愉。普拍枋俱全,有柱头拱无补间拱,一如宋代的简洁雅致,秀丽清骨。最后面的金代观音殿不大,殿内空荡,四壁依稀星点分布,若有若无的壁画残色,看不清什么内容,小巧的斗拱简朴雅趣。</p> <p class="ql-block">明代两层楼阁山门</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中的任何一座古建,放置任何省内都是旅游宣传瑰宝,但是在这里闻名于世的不是古建,而是地位显赫,物以稀为贵的宋代壁画!重点是原壁画也不是轻易能看到的。暴殄天物?金屋藏娇?山西,我真的很羡慕你。</p> <p class="ql-block">宋代原木构古建</p> <p class="ql-block">梁上丹青</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门边隔栅栏,里面光线不佳,透过栅栏中的天光,目之所及满堂壁画的青绿使人全身心清凉。以前由于当地人的文化保护意识不强,被用于粮仓,猪圈,致使壁画保存差。放大手机看近处,被精致而模糊的细节画面折服惊叹。既有空灵明净的佛国世界,也有宋代世俗风情的画卷,两者巧妙融入,精彩绝伦的壁上“清明上河图”。在漫长的岁月中,某些地方和人物冠饰上的沥粉贴金都已消失,它们为何都不见,那又是一个坎坷痛心故事。民间画师在宋代应很多吧,处于这个人文艺术思想闪耀的时代,很多民间高手藉藉无名而埋没于历史长河中。但这位名叫“郭发”的北宋匠师在这个僻壤山村的一座殿内,孤独而寂寞地付出几年的心血光阴,留下珍贵的满室华彩,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壁观,灵魂永恒!</p> <p class="ql-block">壁观宋代青绿清凉部分。美啊!越看越沉沦。(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进入殿门近距离欣赏壁画(近距离也隔一米半截木质防护栏),我们与文保员协商,不拍摄,谈妥价格,等了好久,给了一次次希望后最终无果。当地人思维的古板导致沟通心累,不在同一频道,当时的我泪涌心间,那种咫尺相望的无缘是很难受的。壁画的保护不是这样养在深闺无人识,仅少数特权人物的待遇,而是要让更多人壁观青绿,看见它的美丽和珍贵,从而采取更有效且先进的保存方法留存后人。记录此篇时,仍耿耿于怀开化寺壁画的无缘。</p> <p class="ql-block">金代观音殿。(小赵拍摄)</p> <p class="ql-block">清代偏殿雀替</p> <p class="ql-block">明代偏殿</p> 伯方仙翁庙(闭门) <p class="ql-block">伯方仙翁庙在高平不是很有名,离开化寺40多分钟车程,位于伯方村边,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据碑文记载,元、明、清均有重修,始建不详,现存明、清遗构。遗憾的是我们到了那又吃闭门羹。小赵帮我们联系文保员,电话没打通,又到村里去找他家。我和波姐就在仙翁庙前的村口转转,全国统一模式的新农村。晋东南每个新农村中都有历史悠久的古迹,特别明清两朝的遗迹随处可见,非常密集。索然无趣中小赵回来说文保员开会,没有时间确定的等。想到在开化寺等观壁画的时间和心理“折磨”,我也不想再多遭罪,既然有缘无份,不必强留。</p> <p class="ql-block">清代戏楼</p> <p class="ql-block">仙翁庙帝边的庙,也有一定的年代,庙名忘了。</p> 二郞庙 <p class="ql-block">为了弥补我们的失落,也为了落日前能多看一座古建,小赵带我们去了伯方村附近的王报村~二郞庙。幸运的是看庙人爽快过来开门让我们进去。为了感谢,我们支付了小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郞庙也是纯包场的体验。其地址周边正在修建,村庄在庙下面。二郎庙一进院落,面积不大,空旷寂寞。中轴线上依次是倒座戏台、献殿、正殿。戏台即山门,我们通过戏台一侧的掖门进入,迎面是明代遗构的献殿,中央摆放明万历年间石雕供香案,一面被香火熏黑,另一面泥土色,古朴敦实,雕刻民间的飞禽走兽,不知为啥有人为断裂痕迹,这里面有某个年代的故事。(可自查度娘)</p> <p class="ql-block">正殿在献殿后面,离得很近,与贶王庙、玉皇庙、五凤楼一样的布局,晋东南地区寺庙的特色,带有浓郁的乡村风俗的民间神系。一开始以为主祭神即为民间传说中手牵哮天犬的二郎神杨戬,但见正殿供奉供奉却是大禹,李冰,李昱。由此可见,水是万物之源,当地古人对治水的重视。正殿的斗拱非常漂亮,明代遗构,清初重修建,木雕技艺精湛,柱础石雕苍朴细美,能保存下来也是乡民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小赵说此庙最重要的是金代戏台。这座小小的戏台几十年前残骸落败,杂草丛生,即将塌崩。幸亏抢救及时,重新修葺才有我们目前看到的面貌。据碑刻记载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距今840年,目前是我国年代最早的戏台。四角立柱粗硕的圆木柱,收分、侧脚都很明显,具有宋金建筑的雄浑大气。正方形的须弥座台基下边也雕刻了小图案,添加了美感。看着千年的大圆木柱,这是采伐的一棵树,一棵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树,在自然力量的各种侵蚀折腾中,没有扑倒,没有腐化,只有根根木纤维的袒露和深深沟痕显示生命的继续,它在呼吸,它在无声细诉着世事无常,岁月无情。</p> <p class="ql-block">戏台上方的木构</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圆木柱,一个人无法环抱。</p> <p class="ql-block">新旧金代戏台对比</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戏台落寞清冷,曾经的青砖台面上响起过锣鼓喧天,丝竹盈耳,伴随着水袖轻舞,唧呀吟唱……当繁华落幕,它在休整待发,每年村里几天的庙会,古戏台仍是主角,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戏曲小白的我和波姐突然兴致而来,爬上古戏台体验走台风摆poss的感觉,把那些遗憾一扫而光,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治的两天包车行短暂而难忘,最后一站的金代戏台是圆满的馈赠。回市区的路上,遇见接连成龙,有序排列几公里长的若干辆大货车,当地的交通特色。两天的历程如人生变幻莫测,有欢喜,有心累,有心心念念的遇见,有失落的遗憾……那些途中的有缘和无缘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充溢着心胸,遥视前方,海阔天空。感谢小赵一路的辛苦,非常愉快的一次合作。</p> <p class="ql-block">大货车停路边接连几公里长,每隔一段路,货车之间留出空隙,给来往车辆留出会车避让空地。</p> 观音堂 <p class="ql-block">长治的第三天,我和波姐上午逛了观音堂,中午上党门,下午城隍庙及城隍庙旁边的夜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创建的观音堂在长治潞州区郊外,离我们所住地不远,打的过去二十分种左右。这是一个隐于闹市的寺庙,周围新建高楼大厦,门票十元。山门即是倒座戏台,又见熟悉的寺庙布局。除了正殿是明代原木构遗存,其余都是清代所建,古色古香,环境美丽,空气舒爽。当地老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天然的保护意识,自明万历年间建成以来没有翻修过,保持原样。特别是在那个浩劫年代,村民用土坯墙将寺庙四周围住,并写上口号标语才躲过,民间自有高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前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珑的观音堂正殿的明代悬塑是寺庙的精华,值得欣赏。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寺庙建造时除了供奉作用,还运用高超的艺术美装饰,追求美的天性,恒古不变。晋地一路走来,悬塑也看多了,但瞥见殿内悬塑密布规整时仍有一种惊艳感,空间很狭小,三教人物汇聚一堂熙攘热闹,一个佛国极乐世界。门边外加一道铁栅栏。保安得知我们是来观悬塑,随打开铁栅栏让我们入内近距离观几分钟,禁拍提醒,纯走马观灯。塑造技艺手法齐全,山石树木、建筑人物贯穿其间,从地面直达殿顶,精美华丽,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音殿的香火很旺盛,络绎不绝的当地人一大早就来请香祈愿,市井烟火的围绕,是观音殿得以继续传承的因缘,佛在人中生,因果之缘。</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明代悬塑部分。这里也有一群迷你版的十八罗汉。图片来自官网</p> <p class="ql-block">古槐树下围绕一排用红带<span style="font-size:18px;">捆绑的</span>大葱和白萝卜。好奇问旁边的当地人,得知捆在一起成奇数7,在观音堂中祭拜后被挪至古柏下,寓意“开脑”。大葱通大聪,萝卜通方言彩头,7通“起”,梦想很快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四百余年的古槐</p> 上党门 <p class="ql-block">离开观音殿,我和波姐找了家当地饭店品尝了当地菜系,价格不贵,口味不错,很对胃口。有些菜名吃了才知是啥食材,比如“灌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党门位于长治市城内西街,古上党郡衙署大门,始建于隋,毁于金代兵火,现存大门木构明代重建,现已成为长治市的名片。我以为上党门也是一个寺庙,和波姐打的过去才知是一个城市街心公园,与周边居民宅融为一体,拾级步上高高宽阔的台阶,看见“上党门”三字的大门,免费在大门内外自由通行。当地人视为平常物,而我目视那古老的匾额和斗拱感慨万千,在时光的滴嗒中,它见证了历史。</p> 城隍庙 <p class="ql-block">长治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现存最宏伟的府级城隍庙,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始建于元代,明清各有重建和修葺。原六龙壁到山门之间的区域遗址已是商业广场,小吃一条街,周边商店林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广场往北面走就来到城煌庙院落式建筑山门前。五元门票,据说以前不要。占地面积很大,环境优美,适合摄影的绝佳地段。寺庙已重建修葺过,焕然一新,朱红的建筑配翠绿的琉璃,有浓装艳抹的古典美。只有从元木构的中大殿和角殿,明代的戏楼,寝宫、玄鉴楼,清代的廊庑和耳殿的遗构中隐约流淌出那丝沧桑古味,在安静的闲逛中若有若无地跟随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晚的城煌庙灯火阑珊,流光溢彩,人流往来,人间幸福景象。这段时间几乎都在人迹稀少的偏远山村中跋涉,会晤上古遗迹,重入尘世烟火,恍惚两世。归程临近,山西的最后一夜是在长治的各类小吃肚撑腹饱中结束的。</p> <p class="ql-block">硅化木,树木的化石,距今2.5亿年,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元木构中大殿的水墨画,据说元代。</p> <p class="ql-block">长治的第四天睡到自然醒,醒后我和波姐去潞州宴小馆点了长治的最后一餐,也是山西的最后一餐,怀旧的环境情调,整洁干净,价格很友好。回宾馆午睡后收拾行李前往长治东站,回家的心情很急迫,也有恋恋不舍。在车站,天空乌云密布,风忽然用力,吹着衣袂飞扬,发丝飘舞,气温陡然下降,这是在山西烈日烧烤的日子中,第一次看见太阳被厚黑的云层遮挡。晋东南,这是你的送别方式吗?这么特别!这么记忆深刻!后会有期🍷</p> 尾语 <p class="ql-block">两周不到的山西访古旅程在长治划了句号。从晋北南下,去了43处景点,其中古刹34个,包括偏僻的小众古寺,但仍没看够,实在是山西的古建太多了!我们所见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这一路的烈日和辛苦比起当年林徽因夫妇探寻古建的艰难小巫见大巫,不足为提。这一路的遇见,颠覆了我对山西的印象,这是一座低调的宝藏之地,轻拂千年的尘埃,看见苍古的惊艳,感受古人的灵魂,静沐智慧之光。这片被时光偏爱的土地,让我如此迷恋,虽然短暂,但每天的心充盈着,欢喜着,岁月的魅力,比繁星都璀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因人而异,长长的人生因短短的旅行而让生活有趣,丰富,快乐……何乐而不为?旅行虽累,但却是一场修行,除了遇未知和美好,也遇自已,遍历山河后,人间更值得,值得对自已更多的爱,对这个世界更深的领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山西,我遇见了你,幸会!</span></p> 山西部分美食 <p class="ql-block">山西的面食很多做法,品种繁多,各种吃法很对我口味,一路上尽量品尝不同的地方美食。整理图片时把大部分食物图编辑后,发现有的美食至今仍垂涎其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