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父母游开封

荷唯美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想领着父母出去旅游一趟。母亲是断然走不开的,由于弟弟家的小孩子还小,多年来母亲一直在城里帮忙看孩子,现在二宝才半岁,想要出去旅游几天也是不太现实的。父亲和母亲的脚趾都有些变形,去山里旅游由于要爬台阶,本身他们就出生在小山村里,山里的景色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的。最终敲定去开封的旅程由两天压缩到一天,8月17日终于去开封旅游。</p> <p class="ql-block">父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于是长期在老家种地,偶尔也来儿子家里住几天。这次去开封,让老爸提前一天到新乡的儿子家,我们早起走高速捎上父母一同去。六点二十我们上高速,弟弟开车把父母送到新乡高速路口,上车后奔赴开封。</p> <p class="ql-block">九点到达开封府景区,暑假到哪里都是车多人多,老公到地下停车场停车,我和父母向景区走去,走到哪里,演出已经开始了,围着演出的人已经围了好几层了,父母好不容易从人头缝里看到,却是演出的后面,只看到演员的背面。好在演出时间挺短的,演出的也是父母耳熟能详的秦香莲告状一段,倒是没有多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父母第一次出来古城旅游,对文物古建筑有着很大的兴趣。母亲对我说,这么多年来,还能保存着这么好?我对他们说这都是后来为发展旅游,这些都是仿古建筑,根本就不是原来的。父亲说他想去看看北宋的皇宫,我说开封地势较低,每到黄河泛滥时,开封就被淹一次,随着朝代更迭,早就被淹在地下了。为了便于父母更好的了解开封府,老公则请了导游,她领我们从人不多的侧门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听讲解,我们又额外配戴了耳麦。导游是个大婶,老公可能觉得大婶更能理解老年人的不易,耐心还是多一点。这大概就是老公独特的细心之处吧</p> <p class="ql-block">父母了解“包拯”大部分从豫剧表演中了解到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公正廉明”“爱护百姓”这些词语都会被父亲娓娓道来,年轻时的父亲就喜欢看书,到现在父亲还是喜欢在手机里看豫剧看小说,他和母亲在这块刻有“公生明”的石头前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正好赶上广场演出,《包公铡陈世美》一段,周围的站台上站满了人,父母也在一个偏远的站台上观看,父母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我们随导游进入大厅,这里是包拯断案的地方,见到了案桌前面摆放的三口大铜铡:龙头铡(违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贪官污吏)狗头铡(市井无赖)。由于人多,父母到不了前面,只是草草的看了一眼,随着人就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到“议事厅”里观看,这里主要是个蜡像馆,是按照真人1:1比例制成的蜡像,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俏,中间端坐的官员是穿着紫袍的欧阳修,官职最大。母亲则把他们当成了真人了,说道就一直这种姿势摆着真是不容易。我笑着说这是假的,母亲则半信半疑说假的?似乎质疑我在骗她。</p> <p class="ql-block">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了“梅花堂”,如果自己看到这三个字,你根本不知道前两个字读梅花。据说这里是“开后门”的由来。当时老百姓喊冤较多,就在后院开了门,允许老百姓进来,包拯就“倒坐衙门”办起案来。这里也是一个蜡像馆,人物表情很是丰满,听讲解,父母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来到“清心楼”,这是一座“外四内七”的建筑,勾檐画廊,做工精细,里面有包拯大铜像,威严无比。父亲端详了一会儿,人多不便拍照,出来后,给父母在楼前留了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大婶说,就四十分钟的导游时间,时间快到了,让我们快点看。父母向来不与人为难,满口答应,加快步伐来到“潜龙宫”,里面有一个天然的大象木雕,导游说了好多摸大象的吉祥语,父母竟然跟着讲解摸着大象走了一圈,愿望得到好彩头。</p> <p class="ql-block">父母紧跟导游,我和老公倒落后了一大截,导游笑着说你们两个还不如大爷大娘走得快,我笑笑确实如此。到开封府尹的碑前,上面刻着历任府尹的名字,里面没有包拯的名字,说由于说摸摸包拯的名字就不会惹官司,于是老百姓常年摸就被摸掉了。父母深信不疑,在导游的指点下摸了名字。大概导游确实是时间到了,最后的“西司监狱”没去,说是人忌讳不愿意去看,父母见状连连摆手说那就不去了吧,我们给导游道了谢,在凉亭坐下来休息。</p> <p class="ql-block">父母受到导游的影响,不愿去看古时候的牢狱,我劝说父母,来一次不容易,看看吧,于是带着父母进去看看,看到了“狱神”皋陶铜像,古代的囚车,古代狱官办公的地方,男女牢房等。匆匆看了一眼,就出去了。我们来到一厅院,池里面的大锦鲤漂亮极了,父母很是惊喜,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天太热,老公给我们买了雪糕,在这院落里坐在台阶上休息。父亲看着圆石墩说,这上面是二十四节气,我一看谁说不是的呢,老爸接着说一定是24个石墩。我夸了老爸的细心,老妈很佩服的眼神看了看老爸。</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又顺着景区看了看,到“清心楼”前的荷花池边休息一会儿,于是快步出景区,准备去清明上河园。车多人多,到清明上河园已经将近十二点了,老公去找停车的地方,我带父母到游客中心休息。父母七十周岁以上了免票,但需要去窗口换票(+一元钱的保险),还好人不多排队买好票准备入园。</p> <p class="ql-block">入园后,准备去小吃街吃午饭。父母一边走一边看,真是目不暇接,我一边给他们讲解,看到张择端的雕像和他后面雕刻得清明上河图后,父母连连赞叹不已。到小吃街,老公领我们到一个较大的饭店里用餐,说外面太热了,店里有空调,其实哪里都是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三人位的坐下,又搬来一个椅子,我问问老爸喜欢吃啥,老爸说想吃馄饨,我去外面的摊点买了馄饨,老公要了两个小菜,对于很少在外面吃饭的父母来说,这无疑是美味呀。灌汤包一定要要的,两份拉面,我和老公分吃,我给老爸和老妈拿来小碗,让他们都尝尝馄饨和拉面。</p> <p class="ql-block">吃罢饭,顺着路向前走,看到铜像骆驼🐫,老爸说还有这么大的铜像骆驼,我让老爸站好给他拍了照,观看了“斗鸡”表演,最后决定去坐人工摇船。</p> <p class="ql-block">来到坐船售票厅,父母在坐在不远处的凳子上休息,买票后和父母一起上船,系好救生圈,等了大约十分钟,又上来四个人,正好八人满员。上船后听口音就是林州老乡,顿作亲切许多,攀谈后知道在郑州工作,两个八九岁的孩子挺可爱的。随着艄公的摆船,看起来挺轻松的,老公想试试,艄公说这是技术活,这需要考证经营的。尽管天气炎热,好在坐在船上,水面上感觉有丝丝凉风吹来,一摇一晃,沿河的荷花花灯造型,晚上特别漂亮(前几年来过);几艘仿古大船靠岸停着,船工告诉我们是演出时候用的;缓缓流水的水车,红色木制的桥梁上面站着几位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杨柳依依沾水来,绿波荡漾红船坊。此情此景是美呀!</p> <p class="ql-block">大约半个小时的游船结束,下船后让父母在边上的座上休息,老公要来两份西瓜让父母品尝,大热天的吃上一盒西瓜,那就叫一个爽。接下来要去另外的地方看“东京保卫战”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刚去看演出的时候,人还少些,便坐在高处的山石上等着,随着演出时间越来越近,人越来越多,前面打伞的人已经遮盖了不少,没办法,能看多少就多少吧。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演出开始。故事讲的是金兵兵临汴京城下,北宋将领李纲带领官兵拼死抵抗的情节。炮声阵阵,在水面上炸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带入感很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从开始到结束也就25分钟的时间,却整整等了一个半小时。老公去外面开车,父母说看完这个演出就要回去了,担心我们开车走夜路不安全。我说还有最压轴的演出“岳飞枪挑小梁王”,我也没看过,但是执拗的父母坚决要回去,在和父母不断的拌嘴声音中,来到了一个看演出的地方,在我的坚持下,父母和我随着人群来到三楼,此时看台上已经坐满了人,就连看台边的走道上都是人,我和父母找了一个中间走道的台阶上坐下,大约等了十分钟演出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演出确实异常精彩,场地很大,有城墙,城墙上有士兵、大鼓、弓弩,到处都是彩旗飘飘,场地内战马嘶鸣,战旗猎猎。情节是:金兵犯我边境,朝廷把各地胜出的武举人召集过来,准备实战前选出最优秀的武举人,狂妄自大的小梁王当场挑死两名武举人,汤阴岳飞看不过与梁比试,在校场签订生死状,最后小梁王被岳飞枪挑死于马下,……。宏大的表演场地、浑厚的音响效果、吐火和白烟的奇特战车、六马并肩齐驱、六人马背厮杀…。驯服的战马配合着战火大炮声,应声倒下,一动不动,等场景过后,马才站起来。演出似乎就结束了,父母站提前起身来要出去,怕一会儿人多,随着离开,听到传来岳家军震耳欲聋的齐读满江红,一声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六点开车返程,把父母送到新乡家中,八点四十到达安阳。一天时间的开封行虽然很短暂,但毕竟了了我的暑假心愿。父母操劳了大辈子,让他们开开心心,身体健健康康就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愿望和福气。父母相爱相携一辈子,离不开彼此的理解、包容和付出,虽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是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这大概才是婚姻真正的幸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