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古老的名园沧浪亭(下)

海春居士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修筑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明道堂是沧浪亭的主建筑,面阔三间,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龚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 明道堂是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开敞四舍,宏伟庄严。堂中案几和正面地上摆放着不少名贵兰花。 闻妙香室三面通透,形状为曲尺形的建筑,以前是园主读书的地方。“妙香”本意是指佛寺里那种超凡脱俗的檀香味,这里是指“书香”。 <h3>附近种植多棵梅花,每到梅花含苞初放的季节,这里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是园内赏梅的佳处。<br></h3> <h3>园内复廊沟通着内外山水,使假山、亭榭、池岸和水面融成一体。<br></h3> 园北复廊沿水而建,将沿水亭榭联成一串。 <h3>观鱼处,又名“静吟亭”,此处旧为“自胜轩”, 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时将轩改筑亭。<br></h3> 亭前有抱柱联“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典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那段含意深远的对话。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静吟亭南边两根檐柱间设有屏风墙,上面是1959年蒋吟秋书写的沧浪亭第一位主人宋苏舜钦的《沧浪亭记》。 临水留影。 水畔建有四面厅形式的“面水轩”,落地长窗为墙,旧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而名。 此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 面水轩一侧,立有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沧浪亭记》石碑。 沧浪亭复廊不仅将园区的亭榭连成一片,同时还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的渗透作用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自然地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贝叶龙纹。 草龙捧日纹。 海棠花纹。 福字海棠花纹。 荷花纹。 石榴花纹。 宝瓶金钱纹。 棋盘纹。 从形状上看,也是形形式式,五花八门。 园东北部是一座人造土山,山上古树苍翠,藤萝蔓挂,婉若真山野林,来到这里自会有—种古朴幽静的感觉。 主山东部用黄石垒砌,山间小道高下逶迤,桥梁溪谷,引人人胜。 翼然凌空、屹立山顶的沧浪亭是宋庆历四年苏舜钦所创,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数株,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 亭额“沧浪亭”三个大字为清末书法家俞樾所书。 沧浪亭上刻有一副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由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成、俞樾书写,堪称文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副对联不仅叙说了沧浪亭的建亭过程,也写尽了沧浪亭情景交融的风月山水,使人感悟到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在情感上亲和的环境保护理念。 登高望远,遁级至亭心,可凭览全园景色,西南角的水池近在咫尺。 假山的西部是清末用湖石等重新修建的。 假山下修有山洞,弯曲贯通。 <h3><font color="#010101">穿行其中,恍若迷宫。</font></h3> 山洞出口留影。 走出假山,便是门厅,园内游览至此告一段落。 出了大门,还可继续品味沧浪亭有别于苏州其它园林的一大造园特色:“未进园门,便已成景”。 沧浪门前,一泓绿水绕于园外。 门前东侧,水岸古木参天。 向西眺望,亦有枯木逢春。 走过曲桥,回首沧浪大门,确有几分恋恋不舍。 沿岸东行,沧浪风光尽在眼前。 <h3><font color="#010101">临水而建的“面水轩”,隔岸其形更清。</font></h3> 复廊上的漏窗清晰可见。 苍浪亭跳过复廊隔水相望。 <div>最东端的对岸是颜文樑纪念馆。</div> 纪念馆位于原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西连沧浪亭,南接苏州市工人文化宫。 最西端有一石牌坊,上有《沧浪圣境》四个大字,是俞樾先生所题。至此,沧浪亭的游览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