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可以称为同志的同志们

木秀

<p class="ql-block">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整理书籍时,在一本书里无意中发现一张找了很久的四十年前的旧照,拿给奥宝(四岁的外孙儿)辨认,一下就指出哪个是姥姥,说“看那模样就像”😑 😑</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合影者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一起共事的同志。也就是我迈向社会最初可以称为同志的同志们。</p><p class="ql-block"> 望着照片那一张张熟悉且年轻俊俏的面容,不由得又把我带回40多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那时,因身体孱弱,中学刚刚毕业,即被母亲以不易继续苦读为由,做出她退休我接班的决定。当时恰逢妈妈工作单位所属系统幼儿园扩建规模,在有2千多职工的系统内招录幼儿教师,我有幸入选,天真的我乐颠颠的从学校迈入社会,还没考虑清楚什么是社会,身份已发生质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身份转变带来的欣喜并没有让我持续多久,上班没几天,即被如何与同志相处的恐慌、后悔辍学提早上班的沮丧淹没了初始的兴奋。每天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我有些手足无措;面对不再是单纯的同学关系而是同志关系的人员群体,我更是无所适从。那脆弱敏感的神经每天都会时不时蹦出来,挑动惴惴不安的我不断扪心自问,没念几天书不谙世事的我能否胜任这幼师工作?是不是应该转身再进校门继续读书提升自己?在自己被这复杂心理折磨的过程中,我庆幸我遇到这些被我称为同志的同志们,她们以各种方式开导、爱护、指点,助我走出被丝丝缕缕思维羁绊的泥沼。</p><p class="ql-block"> 不到半年的时间,天性喜欢孩子的我, 基本上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并在这些我最初可以称为同志的同志们身上,无论是她们的勤奋好学还是多才多艺,无论是她们的工作能力还是作风习惯,对一个刚满16周岁的我影响都很大,也让我受“益”很多。可以说,这些同志对我的“益”,是在学校学不到的。我的再学习没有在学校完成,而是受这样的一个群体里的带动继续学习,并把其作为一个终身习惯,一直都在很努力的给自己知识的给养。故而,我从内心感激参加工作最初几年与我的这些同志们相遇。这种感恩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奠定我对社会的认知、思想的锻造、知识的渴求的恩义之恩。而且在这最初几年的工作,得到领导、同志们的栽培、提拔、推荐之恩,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态度、前行方向,铺设奠定了平稳的正念基石。</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如今,照片上的同事分散四处。当年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也即将步入花甲。我最初年长的同事也已耄耋之年。其中与我年龄最接近的两位同事也先后病逝。唉,不胜唏嘘!虽然当初我们只共事四年,但几十年过后,我依然会经常梦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欢愉难忘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影照片拍摄于1983年的“六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