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心谷位于恩施市建始县高坪镇,我是先知道建始县,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里挖掘出建始直立人化石,后来在央视的屏幕上又欣赏到建始县风景区,深为这里的峭壁林立,崖谷幽深所折服,而风景区更名为地心谷则是2019年的事了。</p><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走马观花了休整半天后,当天下午就驱车直奔地心谷。</p> <p class="ql-block">细雨蒙蒙中又遇玻璃桥,我虽然不恐高,却也要小心翼翼地,生怕滑倒,本来想着把独脚架当拐杖,却被眼尖的管理人员禁用了,说是怕对玻璃表面有影响,我只能把独脚架的拐杖功能暂时剔除。在玻璃桥上碰见一位河南卫视的记者在拍风光片,看样子也年过5旬了,端着沉重的摄像机有版有式地捕捉着各种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地心谷附近,当地修建了不少酒店,宾馆,对于自驾游的驴友或是欲在此小住几天避暑的游客倒是挺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细雨空濛说的是细雨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从而在山谷中激起一阵一阵的雾气,雾气在微风吹拂下宛若云彩在峭壁之上缭绕。而眼前恰恰是这般模样。</p> <p class="ql-block">沿着峭壁上修建的栈道一路往下,我一边欣赏身边美景,一边由衷地佩服栈道设计者和修建者,究竟是如何在深谷中发现和规划这观景路线……。</p> <p class="ql-block">在峭壁上不时可以看到发育了几万年的钟乳石被峡谷里的穿谷风雨侵蚀而成各种形态,这自然是大飽了游客的眼福。景区也贴心地在各处立牌,配上了照片和文字为大家做了导览。</p> <p class="ql-block">栈道边一块悬垂巨石据说是土家族的图腾:白虎,可是我端详了半天却没发现有虎的样子(看来是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不行)。倒是路边的这标识牌提醒我得保护自己的脑袋别碰头。</p> <p class="ql-block">地心谷属高山喀斯特地貌岩溶嶂谷类型,据说形成于三叠纪,经几亿年地质变化成如今的模样。其岩溶嶂谷区以长,深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我换上600mm长镜头把谷底的小河拉到眼前细细品味欣赏谷底淙淙的河水。</p> <p class="ql-block">在蒙蒙细雨中终于到达地心谷的谷底,终于可以近距离欣赏从岩石缝里渗出的涓涓细流汇成的小河在谷底欢快的奔流。</p> <p class="ql-block">你可别小看了这淙淙流水,谷底两边的岩石早已在流水日积月累的“折磨”下各自形成自己模样,于是有了各种动听的传说和故事。而岩石本身也正借助于这些表面的身体语言向人们传递了几亿年的地质变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谷底的岩石纹理跟梭布垭一样,都是水平走向,在地壳变动中发生扭曲,在水流冲击侵蚀下形成孔窍。</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谷中的小河水中一直不见鱼类等生物,是“水至清则无鱼”或是水中的矿物质过高不适合鱼类生活吧。</p><p class="ql-block">虽然水流石不转,但是架不住千百年的冲刷,亿万年的顽石纷纷面目全非,有的圆润,有的面目狰狞,……。</p> <p class="ql-block">更巧的是偶遇了一只美丽的“灰背燕尾鹊”,这不速之客在河中的巨石上雀跃,为地心谷增加不少色彩。</p> <p class="ql-block">又在地心谷遇到“自驾318国道”广告牌,其实这牌牌应该立在景区入口处公路边才是。立在此处着实有些不伦不类。</p> <p class="ql-block">最后望一眼谷底的翡翠绿的河水便沿着栈道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下得有多深上得就有多累,以至当中一段巴盐古道竟然没认真一看,倒是土家族人修在崖壁凹陷处的小屋引起我的注目(尽管我知道这是景区后修复的)。土家族人为了避风雨,颇有见地地在朝阳峭壁的凹陷处修建了冬暖夏凉的木屋</p> <p class="ql-block">要回到出口必须过一座悬索桥,为了营收,桥面覆盖了黑色传送带,美其名曰--魔毯。当然了,此山是我开,此桥是我盖,要想从桥过,留下金钱来。至于这魔毯的安全性,稳定性,让我站在上头颇有些提心吊胆的。而你如果选择不坐“魔毯”,则需绕大圈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地心谷,回头一瞥。景区设计建设煞费苦心。上头限制了大门票的价格,下面对付的方法就是诸如玻璃桥,“魔毯”,观景电梯等等收费的人工服务,你不喜欢?不要紧,景区里就让你绕大圈,体会一番上上下下的辛苦感觉。</p><p class="ql-block">不过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