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故人归一一百丹山房小记

笨笨的食堂

<p class="ql-block">天气是在瞬间凉爽下来的。</p><p class="ql-block">暮秋的阳光仍是盛夏似地眩目灼人。一行人下高速,车子开上小路,蜿蜿蜒蜒间,一场毫无征兆的秋雨突然而至。久旱逢甘霖,短短几分钟时间,燠热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中都是雨后的清新,气温瞬间从夏入了秋。</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样的惬意舒适里,走进了位于衢州柯城区九华山的石坑口村,遇见了百丹山房。</p> <p class="ql-block">天空飘着细雨,百丹山房安静地立在群山环抱之中。房屋依山势分为三层,院子有点类似日式的枯山水,却更粗犷,自带乡野之风。厨房、餐厅在连片的竹篱掩映之下,朴拙中浸润出袅袅的烟火气来。草坪修剪得整齐干净,看得出主人的勤快。花花草草们按时序生长开放着,不争不抢,安安静静。沿着石阶往上走,一个大大的平台上,一棵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老樟树巍然屹立,将平台与后面的房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错落空间。几顶帐篷和躺椅闲适地放着,看得出经常会有人来露营。</p><p class="ql-block">笑吟吟迎上来的,是身着玫红色复古风服装的女主人。</p> <p class="ql-block">百丹山房是开阔的,远眺前方,是被当地人称为大考山的大山,三棵樟树的古老传说在这里代代相传。远山的雾飘飘散散,秋日的山野气息却是热烈的,一些金黄一些绚烂同时落进我们的眼底。民宿的主体部分在烟雨的笼罩下,静谧淡定。对游人来说,这里的时光,注定是用来虚度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宿不大,是传统的民居布局,中间一个厅,两边厢房的设计。一楼的厅是茶室,二楼却是书房,读书人住在这里,便有坐拥书城的富足感。仅有的五个房间各具特色。原木是主基调,室内一茶一几,一书一画,一灯一盏,都是细细挑选和打磨过的,透出温润的质地来。每个房间均以“丹”字命名,素雅干净,这是主人的品位。</p> <p class="ql-block">两天一夜的行程里,百丹山房给我们的,始终就是家一般的亲切和随意。</p><p class="ql-block">许是久未见雨的缘故,到达目的地,一行人就在飘飞的细雨中露天而坐,毛毛雨打在身上,竟有几分欣喜。女主人早已贴心地泡好了茶,端上了果盘。也不过是几杯茶的工夫,便传来女主人爽朗地喊吃饭声。</p><p class="ql-block">那晚的晚饭具体吃了什么竟已不太记得,只知道都是地道的农家菜。勤劳的主人自种自摘,再由村里的阿姨掌灶烹饪而成,虽算不上特别的珍馐,却胜在纯净,天然鲜香。再配上自酿的米酒,一行人不多时便已微醺。天微微地黑下来,这时,下了班的男主人也恰好进家门。同行的郑君与他夫妇都熟悉,忙着邀请一起入座,烧菜的阿姨上完最后一道菜,也加入进来,一大桌子其乐融融。这大山里的晚餐,人也好,菜也好,都天然地自带了乡村属性,唤醒了我们的乡村记忆。半酣未酣之际,脑海中蓦地跳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 <p class="ql-block">酒散夜已深,一行人却仍意犹未尽地在平台闲聊,享受难得的乡村夜晚。大山的夜安静而包容,虫声鸟声流水声,秋叶的落地声,声声交织成大自然的和鸣曲。楼上的灯光透过樟树巨大的树冠倾泻下来,变成斑斑驳驳的光影,像一些老旧岁月里的记忆碎片,生动地诠释了这晚的叙旧时光。被我们吵醒的女主人披衣出来为我们冲茶水,拿茶点,我们为此满怀歉意却又内心窃喜,为着这份回家般的放松和闲适。我们也知道,明天清晨,我们依然将在虫鸣鸟叫声中醒来,依然会遇见这份温馨和美好。</p><p class="ql-block">可不是么,百丹山房,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