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人魏荣光</p> <p class="ql-block">.魏荣光,1944年生,溆浦县原县委台办主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为葛竹坪镇山背村的旅游发展四处奔波,现终于结出硕果。他告诉笔者,他在山背村发现了两个东西。一是发现山背花瑶梯田版块超大,风光秀丽,可以开发旅游;二是发现这里又是一罕见雷灾区。曾引起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拨款。十八大以后,为彻底解决雷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两位中央领导亲自签字,国家投资1680万元,安排雷电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十位民工建造防雷设施,现已彻底解决。</p><p class="ql-block">开发山背花瑶梯田旅游问题,目前正在建设中,并已初见成效。</p><p class="ql-block">山背花瑶梯田始建于先秦,是中国花瑶梯田的核心景区,主景区位于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它的梯田版块线条优美,雄伟壮观,从海拔400多米一直辅展到1400多米,集中连片纵横15华里,为国内罕见。梯田不仅具有独特的农耕稻作文化,而且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致各不相同,真是美极了。</p><p class="ql-block">给壮观梯田增色添美的,还有古风朴朴的花瑶文化。在高寒山区的花瑶,至今依然保留了部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的遗风。他们的打泥巴订婚、蹾屁股、强吻和炒茅壳栗等婚礼习俗,奇异而怪诞。花瑶挑花古朴、独特、精致、艳丽,极富文化内涵,曾被沈从文先生称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2008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1984年春,魏荣光第一次来到山背村时,被气势磅礴的梯田景观所折服,想利用手中的笔头和照相机镜头,把写文章、拍照片与反映人民生活、开发旅游、富民强县结合起来。但是,要拍摄出一幅好的风光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的条件都少不得。如《山背秋韵》这幅大场面照片.,为达到满意度,魏荣光曾历经6年时间,直到2004年才拍摄成功。为了拍摄这幅重量级的大场面梯田秋景照片,魏荣光还自费专程赴北京购买了一个高清哳度85毫米尼康定焦镜头。</p><p class="ql-block">2008年南方大冰冻期间,魏荣光认为拍摄梯田雪景是最佳机会,准备前往,但却遭到家人的极力劝阻。说:“县城街上的冰雪都还有尺把厚,山背村高山上的雪可能更厚。目前又正逢春节过年,路上行人少,你也60多岁了,要去也得冰雪融化之后再去”。家人所想的和他不是一个思路,魏荣光考虑的是拍摄效果。只要效果好,他是风雪无阻的。主意已定,大年正月初三这天,他冒着风雪,不畏严寒,搭乘交通班车,到葛竹坪镇后,又租了一辆摩托车,当天直接赶到近100公里外的山背村。以后,每天在海拔1000多米的冰雪山上来回奔波,直到正月二十一日才回到县城家里,在山背村高山上的农民家里呆了18天,拍摄出《山舞银蛇》、《通天云梯》、《天梯凌空》、《冬雪的旋律》等数十幅不可多得的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为了揭开山背花瑶梯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魏荣光每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都要去山背村采风,不断积累图片资料。前后历经25年艰辛拍摄,终于完成了《中国·溆浦花瑶梯田》画册的组稿工作,2009年11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为领导者开发山背花瑶梯田风光旅游提供了决策依据,并起了宣传推介作用。</p><p class="ql-block">山背花瑶梯田到底价值有多大?与全国的各梯田景区相比,到底比重如何?为了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从2001年开始,他以自费为主四处奔走,进行考察。2015还带了山背村两个热心农民,采取一切自费赴省内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中的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箐口梯田;考察了广西龙胜县平安梯田、金坑梯田及龙脊村古壮寨梯田;还考察了湖南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他考察后形成多篇重要的调研报告,通过对比,佐证了山背花瑶梯田的潜在价值和在全国的榜首地位。</p><p class="ql-block">魏荣光发现的山背村雷击灾害,曾引起中央首长和省、市、县等各级党政领导、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高度重视。1992年3月,魏荣光在山背村拍摄梯田风光时,住在时任村长(后任支书)胡家从家里,通过社情民意调查,发现山背村还是一个非常罕见并让人胆寒的雷击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地形结构,雷雨天气已形成规律性的雷击多发地。老支书胡家从介绍:山背村的雷电灾害非常严重,自1979年来的20年内统计,被雷电打死12人,打伤168人,还打死生猪、耕牛多头,鸡、鸭、鹅无数。村里的变压器20多次被击毀,并数十次击毁房屋、家电、家俱、树木、庄稼和田地,由于雷电频频光顧山背村,村民们谈雷色变,雷电已成为影响村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的一大公害。</p><p class="ql-block">魏荣光认为,山背村是花瑶少数民族地区,梯田风光连片成形,极其雄伟壮观,可以开发旅游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如果不把雷电灾害解决,不仅村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开发旅游也只是一句空话。为了让山背村村民早日脱离雷灾之苦,为了使山背村的梯田风光成为民众脱贫致富的旅游产品,就必须下大决心将雷击灾害彻底解决。魏荣光决心用手中的笔头和照相机镜头,写文章,拍照片,投稿给各新闻媒体,以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普遍关注。方法上他采取两手抓: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他撰写和拍摄的《湘西溆浦发现全国罕见雷击区》、《神奇雷灾区呼救》等文章和图片,先后被《湖南日报》、《湘声报》及北京《中国建设报》等国内60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和转发,中央电视台八套的《走近科学》和《地理中国》栏目组,先后两次派记者来山背村釆访,魏荣光极力配合,陪同采访,如实介绍情况,让记者掌握了大量受灾群众真情实感的素材资料。后中央电视台各以30分钟的专题片形式,对山背雷击区进行深度报道,在全国反响强烈;二是向省、市、县党政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财政先后两次拨发雷灾款100万元,市财政拨5万元,县直有关单位捐助.3.8万元,帮助山背村500多户村民户户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了彻底根治山背村的雷击灾害,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两位中央领导亲自签字,国家投资1680万元,设计在山背村周边制高点上,以仿真树形式建造16个大型避雷塔和10个避雷亭,省、市、县防雷工程技朮人员及60多位民工,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不分酷署和寒冬,把安装防雷设备当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光荣任务。通过两年多的艰辛劳作,终于于2017年上年全面竣工,使历史以来危害山背村的雷击灾害永远告别了历史,现在老百姓安居落业,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开发当地的花瑶梯田风光旅游。</p><p class="ql-block">为了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山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代表山背村2000村民,在村小学的宣传专栏上,写上了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感:“不谢天、不谢地、只谢恩人共产党”。</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山背花瑶梯田在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集团的具体操作,景区成为旅游度假的知名胜地。魏荣光在人生的晚年继续发挥着余热,依然爱着山背、宣传山背,他每年邀请多批国内摄影团队和社会团体来山背旅游、观光、摄影。亲自带各团队去景点,边导游、边讲解,还为他们拍照,并图文并荗制作成美篇,在网络上广为宣传,不断提升山背景区的知名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书写一个老统战干部与山背花瑶梯田的不解情缘。</p> <p class="ql-block">《万鸟奔月》------山背花瑶梯田春景。</p> <p class="ql-block">《夏之韵》------山背花瑶梯田夏景</p> <p class="ql-block">《醉了---瑶乡》------山背花瑶梯田秋景。</p> <p class="ql-block">《天梯凌空》------山背花瑶梯田冬景。</p> <p class="ql-block">《此景只应天上有》------山背花瑶梯田云雾景。</p> <p class="ql-block">《蹾屁股》------花瑶奇婚异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打泥巴订婚》------花瑶奇婚异俗(之二)。</p> <p class="ql-block">《强吻》------花瑶奇婚异俗(之三)。</p><p class="ql-block">婚礼戏闹进入到高潮时,有时还会有一种亲嘴闹剧。与其说是亲嘴,不如说是“强吻”。但见四、五个身强力壮的花瑶大嫂,为了操作方便,先将头上的花帽取下,然后一齐扑向“媒人公”,不管其乐意不乐意,也不顾他的奋力挣扎,强拉硬扯,在他的脸上、嘴上一阵狂吻。一时兴起,干脆将男子压倒在地上吻个够。同时,对男方来接亲的客人,一个个都不能幸免,简直把周围观者都笑翻了。</p> <p class="ql-block">《强吻》特写照。</p> <p class="ql-block">《拦门酒》------花瑶奇婚异俗(之四)。</p> <p class="ql-block">《花瑶绣女》------花瑶挑花2008年5月20日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花瑶挑花图案。</p> <p class="ql-block">《今日花瑶山寨》</p> <p class="ql-block">《瑶山上飘荡着的“彩云”》</p> <p class="ql-block">山背村是全国非常罕见的雷击村。过去,为降低雷灾,村民普遍采用断电法。每逢雷雨来临之前,全村500多户村民第一件大事是用竹竿将联接在屋外裸体低压线上的皮胶线拆下来,待雷雨过后再接上。</p> <p class="ql-block">1997年魏荣光撰写和拍摄的《湘西溆浦发现全国罕见雷击区》文稿和图片,.被60多家新闻媒体刊登和转载。</p> <p class="ql-block">魏荣光撰写及拍摄的《神奇雷灾区呼救》文稿和图片,1997年12月17日被湖南《湘声报》以头版头条大版面刊出,引起了中央和湖南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觧决山背村雷击灾害起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6日,《怀化日报·晚报版》第3版发表了魏荣光的《神奇雷击区引来的情和爱》文稿、图片。</p> <p class="ql-block">2001年7月6日,北京《中国建设报·文化周刊》,以头版头条大版面刊登魏荣光的“不谢天,不谢地,只谢恩人共产党”文犒、图片。</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28日,《怀化日报》第6版,整版发表魏荣光的《乘高铁,去看山背花瑶梯田》的文稿、图片。</p> <p class="ql-block">为彻底解决山背村雷电灾害,中央拨专款在山背村各制高点上建造了16座仿真树大型避雷塔和10个避雷亭。图为仿真树避雷塔。</p> <p class="ql-block">图为建造的山背村避雷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述整理:魏荣光 夏海勇</p><p class="ql-block">图片:魏荣光</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心在瑶乡、情在瑶乡、梦在瑶乡 ——记山背村里的老统战干部魏荣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荣光,1944年生,溆浦县原县委台办主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为葛竹坪镇山背村的旅游发展四处奔波,现终于结出硕果。他告诉笔者,他在山背村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发现山背花瑶梯田版块超大,风光秀丽,可以开发旅游;二是发现这里又是一罕见雷灾区。通过呼吁,雷灾区先后引起中央、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拨款,现已彻底解决。开发山背花瑶梯田旅游问题,目前正在建设中,并已初见成效。 山背花瑶梯田始建于先秦,是中国花瑶梯田的核心景区,主景区位于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它的梯田版块线条优美,雄伟壮观,从海拔400多米一直辅展到1400多米,集中连片纵横15华里,为国内罕见。梯田不仅具有独特的农耕稻作文化,而且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致各不相同,真是美极了。给壮观梯田增色添美的,还有古风朴朴的花瑶文化。在高寒山区的花瑶,至今依然保留了部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的遗风。他们的打泥巴订婚、蹾屁股、强吻和炒茅壳栗等婚礼习俗,奇异而怪诞。花瑶挑花古朴、独特、精致、艳丽,极富文化内涵,曾被沈从文先生称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2008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4年春,魏荣光第一次来到山背村时,就被气势磅礴的梯田景观所折服,想利用手中的笔头和照相机镜头,把写文章、拍照片与反映人民生活、开发旅游、富民强县结合起来。但是,要拍摄出一幅好的风光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的条件都少不得。如《山背秋韵》这幅大场面照片,为达到满意效果,魏荣光曾历经6年时间,直到2004年才拍摄成功。为了拍摄这幅重量级的大场面梯田秋景照片,魏荣光还自费专程赴北京购买了一个高清哳度85毫米尼康定焦镜头。 2008年南方大冰冻期间,魏荣光认为拍摄梯田雪景是最佳机会,准备前往,但却遭到家人的极力劝阻。说:“县城街上的冰雪都还有尺把厚,山背村高山上的雪可能更厚。目前又正逢春节过年,路上行人少,你也60多岁了,要去也得冰雪融化之后再去”。家人所想的和他不是一个思路,魏荣光考虑的是拍摄效果。只要效果好,他是风雪无阻的。主意已定,大年正月初三这天,他冒着风雪,不畏严寒,搭乘交通班车,到葛竹坪镇后,又租了一辆摩托车,当天直接赶到山背村。以后,每天在海拔1000多米的冰雪山上来回奔波,直到正月二十一日才回到县城家里,在山背村高山上的农民家里呆了18天,拍摄出《山舞银蛇》《通天云梯》《天梯凌空》《冬雪的旋律》等数十幅不可多得的摄影作品。 为了揭开山背花瑶梯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魏荣光每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都要去山背村采风,不断积累图片资料。前后历经25年艰辛拍摄,终于完成了《中国·溆浦花瑶梯田》画册的组稿工作,2009年11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为领导者开发山背花瑶梯田风光旅游提供了决策依据,并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 山背花瑶梯田到底价值有多大?与全国的各梯田景区相比,到底比重如何?为了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从2001年开始,魏荣光以自费为主四处奔走,进行考察。2015还带了山背村两个热心农民,采取一切自费赴省内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中的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箐口梯田;考察了广西龙胜县平安梯田、金坑梯田及龙脊村古壮寨梯田;还考察了湖南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他考察后形成多篇重要的调研报告,通过对比,佐证了山背花瑶梯田的潜在价值和在全国的榜首地位。 魏荣光发现的山背村雷击灾害,曾引起中央首长和省、市、县等各级党政领导、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高度重视。1992年3月,魏荣光在山背村拍摄梯田风光时,住在时任村长胡家从家里,通过社情民意调查,发现山背村还是一个非常罕见并让人胆寒的雷击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地形结构,雷雨天气已形成规律性的雷击多发地。胡家从介绍:山背村的雷电灾害非常严重,自1979年来的20年内统计,被雷电打死12人,打伤168人,还打死生猪、耕牛多头,鸡、鸭、鹅无数。村里的变压器20多次被击毀,并数十次击毁房屋、家电、家俱、树木、庄稼和田地,由于雷电频频光顾山背村,村民们谈雷色变,雷电已成为影响村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的一大公害。 魏荣光认为,山背村是花瑶少数民族地区,梯田风光连片成形,极其雄伟壮观,可以开发旅游让老百姓脱贫致富。但如果不把雷电灾害解决,不仅村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开发旅游也只是一句空话。为了让山背村村民早日脱离雷灾之苦,为了使山背村的梯田风光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旅游绝佳去处,就必须下大决心将雷击灾害彻底解决。魏荣光决心用手中的笔头和照相机镜头,写文章,拍照片,投稿给各新闻媒体,以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普遍关注。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他撰写和拍摄的《湘西溆浦发现全国罕见雷击区》、《神奇雷灾区呼救》等文章和图片,先后被《湖南日报》、《湘声报》及北京《中国建设报》等国内60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和转发,中央电视台八套的《走近科学》和《地理中国》栏目组,先后两次派记者来山背村釆访,魏荣光极力配合,陪同采访,如实介绍情况,让记者掌握了大量受灾群众真情实感的素材资料。后中央电视台各以30分钟的专题片形式,对山背雷击区进行深度报道,在全国反响强烈;二是向省、市、县党政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财政先后两次拨发雷灾款100万元,市财政拨5万元,县直有关单位捐助3.8万元,帮助山背村500多户村民户户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了彻底根治山背村的雷击灾害,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两位中央领导亲自签字,国家投资1680万元,设计在山背村周边制高点上,以仿真树形式建造16个大型避雷塔和10个避雷亭,省、市、县防雷工程技朮人员及60多位民工,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不分酷署和寒冬,把安装防雷设备当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光荣任务。通过两年多的艰辛劳作,终于在2017年上年全面竣工,使危害山背村的雷击灾害永远告别了历史,现在老百姓安居乐业,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开发当地的花瑶梯田风光旅游。为了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山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代表山背村2000村民在村小学的宣传专栏上,写上了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感:“不谢天、不谢地、只谢恩人共产党”。近年来,山背花瑶梯田在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集团的倾力建设,景区成为旅游度假的知名胜地。魏荣光在人生的晚年继续发挥着余热,依然爱着山背、宣传山背,他每年邀请多批国内摄影团队和社会团体来山背旅游、观光、摄影。亲自带各团队去景点,当导游、作讲解,还为他们拍照,并图文并茂制作成美篇,在网络上广为宣传,不断提升山背景区的知名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书写一个老统战干部与山背花瑶梯田的不解情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述整理:魏荣光 夏海勇)</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