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初第一波疫情结束,文旅市场初显复苏。在家呆久了,忍不住想出去走走,尽管仍有点担心病毒,但还是抑制不了放飞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月正值冬末,考虑到南方气候比较舒适,于是决定去长沙,自然就少不了岳麓书院。为避开团队游客,早餐后便坐地铁出发。长沙地铁4号线直达书院,车程45分钟。长沙地铁对老年人非常友好,60岁以上长者不用买票,凭身份证就可走专属通道。走了N座城市,坐了无数次地铁,长者免费唯独长沙。</p> 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大学内。年后疫情虽已放开,但大学仍处内部管控。湖大设了专用通道,凭手机购票和预约入内,挺方便的。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于公元976年,至今逾千年。中国书院制度始于唐末,盛于宋朝,属于民间教育机构。 书院坐落在岳麓山下,院内现有20多幢建筑,归属教学、藏书、祭祀、纪念和园林五大类。主要建筑多为清朝重建。去书院,除看建筑外,匾额、对联、碑廊等都是必看之物,也是了解书院历史的重要文物。 <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湖大开放的入口通道在赫曦台与大门之间。进去后,右侧是赫曦台。左侧是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赫曦台始建于1167年,原建在山顶,"赫曦"是观日的意思,后被毁,乾隆年间重建于现址。</p> <p class="ql-block">书院的中轴线上自东向西分别是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大门建于明朝。“岳麓书院”门额是宋真宗御笔赐书。但现在这块是依明朝嘉靖年间石牌楼匾额仿制的。对联是:“惟楚有材”,取自《左传》;“於斯为盛”,出自《论语》。大门是书院的门面,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存。</p> <div><br></div><div><br></div> 穿过大门是个院落,前面就是二门。二门正面匾额“名山坛席”,名山指岳麓山,坛席是对老师尊称。背面匾额“潇湘槐市”,意为湖南书生聚集的地方。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p class="ql-block">正对着二门的建筑是讲堂。讲堂为康熙年间重建,共有三块匾额,屋檐下是“实事求是”,为民国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所书。</p> <p class="ql-block">讲堂内二块:“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均为御赐。前者为清康熙御赐,但原匾在战火中散失,现匾是1984年集康熙手迹重制。后者是清乾隆御赐,意为岳麓书院是“道学"南传的正宗。</p> 讲台上放着两把座椅,重制了当年朱熹与张栻在此讲论的场景。背后木板墙上是公元1167年书院主教(主持教事)张拭撰写的“岳麓书院记”。对联是周叔弢所题: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p class="ql-block">关于讲堂,不得不提的是856年前在此发生的中国古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一件大事,即“朱张会讲”。会讲是不同学派对一些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与争鸣,展开思想碰撞。公元1167年,朱熹来潭州拜会书院主教张轼,两人在讲堂对人生修养和境界问题,共同讲解、辨论。据《朱子年谱》说,两个人的讨论,“三日夜而不能合”。此次会讲开了中国会讲之先河。</p> 讲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朱熹书写的硕大的院训:忠、孝、廉、节石碑。 <p class="ql-block">讲堂后壁上有不少碑刻。其中一块是曾任书院山长的王九溪手定“读经六法”和“读史六法”,碑文虽已斑驳模糊,但其提出读书需质疑、辨义的精神,至今仍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走出讲堂,前面就是中轴线末端的御书楼。御书楼建于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初始用于珍藏康熙御赐的十三经等书籍,其藏书理念是“书不贵藏,贵能读”,道出了书的用处。现为古籍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书院内还有一处教学场所,即湘水校经堂。由湖南巡抚吴荣光在1831年建于书院内,分经义、治事两斋,专门教研经史和时政。经堂在此办学45年,之后迁出岳麓书院,但匾额留给了明德堂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讲堂两侧原是长长的斋舍,光绪年间重建后改名为教学斋和半学斋,为师生办公与自习的场所。</p> 岳麓书院的建筑大多在中轴线右侧。祭祀建筑有文庙、屈子祠、四箴亭、崇道亭、濂溪祠、船山祠等。 <p class="ql-block">四箴亭专祀理学开山鼻祖程颢、程颐;崇道亭祭祀朱熹和张栻;濂溪祠祀周敦颐。</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开办后名师云集,朱熹、张栻、王阳明、王九溪等一批大儒先后在此授业解惑,因此成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而王夫子、彭龟年、魏源、曾国藩等湖湘名人,则先后在此修身问道。</p> 中轴线左侧,散落着少许建筑。纪念建筑“时务轩”便坐落于此。这是专为纪念清末时务派创建的时务学堂而建。 里面挂着梁启超亲笔书写的“时务学堂故址”石碑。 岳麓书院属于园林式学府,倘佯其中,既可感受千年学府学脉绵延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p class="ql-block">又可欣赏其亭台轩榭、曲径通幽的绝美景色,身心有被治愈的感觉。</p> 岳麓书院里有不少园林建筑。麓山寺碑亭、碑廊、百泉轩等,都属于此类。 <p class="ql-block">碑廊有不少名人碑刻。颜真卿、米芾的书法均可见此。</p> 麓山寺碑亭是专为麓山寺碑而建。寺碑由唐朝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原刻于古麓山寺中,后移至书院并建亭护碑。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风光秀丽,翠竹满园,四处散落着亭台楼榭,潭水中锦鲤嬉戏啄食,不时吸引着游人目光。</p> <p class="ql-block">你若春天来此,必是青林翠竹,满园春色;你如秋天游院,定是花香沁人,金叶铺地,枫红满山。</p> 走过绿竹环抱下的廊道,前面就是岳麓书院西门。那里有一块指向爱晚亭的标牌。去爱晚亭有一段坡道,初恐爬坡会有不适,但转而一想,爱晚亭已近在咫尺,何不尝试一下。 出西门沿上坡道约10来分钟,远处山坡上一座八柱重檐绿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便映入眼帘。再走进,红色匾上“爱晚亭”三个金子赫然可见,毛泽东与湖南一师同学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场景瞬间浮现眼前。 书院右侧出口处,坐落着岳麓书院历史陈列馆,里面珍藏着不少文物。上图是朱熹辑《资治通鉴纲目》,明成化九年(1464)的内务府刻本,非常珍贵。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中国现存唯一仍在延续教研的千年学府。1984年湖南大学成立了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2005年正式成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历史学系、哲学(宗教学)系、考古学系,并有国学、湘文化、四库学研究基地,不仅传承了岳麓书院的文脉,而且赓续了它的院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