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倜傥卢教授

山海君

<p class="ql-block">  说自己的老师“风流倜傥”,不知是否有不恭敬之处。但卢教授确实是一位令同行、令学生、令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觉到他的骚情赋骨、豁达睿智、幽默风趣,都称赞他为“风流倜傥的美教授”</p> <p class="ql-block">  就在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他老人家组织了一次“雅集”。一群老当益壮的“80后”“90后”,饮酒对歌,吟咏诗文,互赠佳作,说古道今,高谈阔论,好一派逍遥乐天、旷达率性的风雅景象!</p><p class="ql-block"> 聊至开心处,说到动情时,卢老师兴致勃发,以他特有的绅士风度挽着美丽的小女生,跳起舞来,唱起歌儿。末了,他的一曲《红尘情歌》拿手对唱,声情并茂,把雅集气韵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现场的文青美女说,卢老师“风流倜傥,不减当年”,他闻言不但没有不开心,反而爽朗地哈哈大笑,一副“怏然自足”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卢老师大名卢善庆,厦门大学教授,美学家,生于1939年,自称“80后”“老顽童”,为扬州人氏,家学深厚,受“烟花三月”“二十四桥”的熏陶,自幼“好读书、工诗文“,天生风流倜傥、意气飞扬。</p><p class="ql-block"> 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厦大,1960年因其品学兼优而留校工作,“文革”刚刚结束,他以其敏锐眼光选择了美学作为教研方向,开始了他“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在人们几乎还不知何谓“美学“的时候,卢老师在厦大首开美学公开课,格外引人注目。他的美学课是当时厦大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课堂上总是坐得满满当当的,有时连过道、窗台都被挤占 。</p><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入学后不久,也曾赶时髦去大教室听过他的课。记得课堂上,卢老师时而眉飞色舞,时而吟诵咏唱;有时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戛然而止,让听众默然静思,课间常常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因教室太大,没有扩音设备,卢老师总是有意提高声量,特别是把尾声拖长,以便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记不清卢老师讲课的内容了,只记得卢老师在课中的两句话,一句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美”,一句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卢老师把课堂演讲提炼为最初的学术成果:《美学基本理论》《西方美学选讲》《中国美学思潮》,也作为当时的课本。从中可窥见其古今融合、中西结合的治学底蕴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教研相长,以教为本,以研为根。在开展创新性教学的同时,卢老师以王国维为突破口,开拓性研究中国近代美学,形成《王国维文艺美观》和洋洋洒洒50万字的《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他从西方美学的引入到中国经学、考据学的融合,挖掘阐发了中西合𤩹的美学特色和“悲壮美”的时代表征。</p><p class="ql-block"> 继而他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牵头推出《近代中西美学比较》《中国近代美学文库(近代卷)》等大部头专著。</p><p class="ql-block"> 这些著作成为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由此奠定了卢老师作为当代美学家的学术地位。</p> <p class="ql-block">  美学讲美、审美、爱美,美是精神、是身体、是生活,美就是人。因此卢老师向来主张,做美学研究要走出“象牙塔”,要走向社会,直面现实,结合生活,探索走“市场学术化”路子,游走于江湖化和象牙塔之间。</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卢老师牵头创设福建省美学会。在1980年的全国美学会第一次会议后,他就马不停蹄开展办会工作。上省城争取领导支持,下各地联络美学同好,同时向朱光潜、宗白华、王朝闻、李泽厚等美学大家请益,在短时间内达成了目标。省美学会及其八个地市分会,阵容整齐,拉课题,搞研讨,做活动,轰轰烈烈,盛极一时,他也被人戏称为“美霸”,并沉淀了《门类艺术探美》等专著。</p> <p class="ql-block">  大约就是这个时期,卢老师获得“风流倜傥卢教授”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他发起和参与了一系列相当于“选美大赛”的服装模特、礼仪小姐、行业形象代言人比赛和导游评选活动,多次当任“选美”评判长,力推“美丽经济”,涵盖厦门至全省乃至华东其他有关省市。那个时候,开放风气初成,社会各界响应者如云,许多年轻人被卢老师文史哲美相融的渊博学识和“人生艺术化”的潇洒风度所吸引,于是,卢老师身边少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春丽人。卢老师曾在诗中写道:“令人心颤婆娑舞,忘年相交夏夜情”,他说,虽常有“触电”感觉,但为人师表,还是有几分坐怀不乱的定力,风流不下流,交往“触电”只限于“心颤”。</p> <p class="ql-block">  “对天地问难,向山水求知”。卢老师曾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概括为“一主两翼”,除主攻中国近代美学外,旅游美学和台湾美学是两个结合实际的开拓领域。</p><p class="ql-block"> 他的《台湾文艺美学研究》一书,为开启海峽两岸美学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共建,起到独特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尤其难得的是,卢老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就把审美文化与旅游、山水、建筑结合起来,把美学由静态变动态,极具开创意义。他一方面在报社开专栏,上百篇千字文精选为《旅游美学闲话》《山水美与旅游》等书;另一方面积极投入美学实践活动,如在厦门发起和参与市树、市花、市鸟的评选和厦门二十名景的命名,大家熟悉的如“椰风寨”“数星园”“玩月坡”“海韵台”等景点名字大都出自他的手。他对生活美学的开拓成果和创意影响,至今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才足以御今,智足以应变”。从1999年起,卢老师退而未休,发愿把感性的“生活”,通过文字凝结成人生智慧。他继续着自己独创的“景观文化学”的建构,在与众多企业家、社会名流打交道的过程中,笔下生花,一篇篇美文让人回味无穷,结集《建筑景观三十三说》《景观文化学》等著作。</p><p class="ql-block"> 卢老师退休时说:“活到这个份上,才感到自己学得不够,做得不够,回报得不够。”因此,他特别低调友善,包容念旧,帮人之难、记人之好。不久前,老友、厦门文史专家龚洁过世,他不顾年高体弱,特意从外地赶回并亲撰《悼龚洁联》:“说天说地说鹭门,育导游,龚口婆心;忙里忙外忙琴岛,助申遗,洁玉公身”,足见其高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卢老师提出“自律三句”:“重休息、慢写作,轻钱财、懒应酬,保健康、留书文”,但他还是慢不下来。退休二十多年,他笔耕不辍,聚墨留香,在原有的十三本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又陆续出了十七本书,学术论文、诗词散文、随笔札记、楹联书画等无所不涉,名副其实的“妙笔生花”“著作等身”。</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收到卢老师送来的新作就有十几本。打开这些充满学术与艺术气息的著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阙阙哲思隽永的“卷首语”,或文、或诗、或联,字字珠玑,意象旷远,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卢老师在八十大寿时,编了一本自传体图文集《善庆八秩》,由知名人士许怀中、庄伟杰作序。省里的老领导许教授说:“他上下求索的人生历程是美的,这是由他的大气、灵气、才气、地气、福气所构成的”;旅澳诗人、文学家、评论家庄博士写道:“感知其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我们为他豁达的人生观、精彩绝伦的文人情怀和富有品味的审美情调而称绝!”</p><p class="ql-block"> 诚哉斯言!两位大咖称赞卢老师“五气自华”和其特有的“情趣、情怀、情调”,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若不风流,何以倜傥;</p><p class="ql-block"> 若无真美,何来善庆!</p> <p class="ql-block">不究始终中不空,泡茶话仙厝边风;</p><p class="ql-block">放慢半拍闲信步,晨钟暮鼓不贪功;</p><p class="ql-block">隆中高卧黑甜蒙,几张几弛享轻松;</p><p class="ql-block">小聚老友情何堪?陪读双孙知无穷。</p><p class="ql-block">———卢善庆《生命的节点》(80岁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