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谈“盐碱地

克碱王

<h3><strong>一、盐碱地</strong>——是指土壤(表层)里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土地。</h3></br><h3>(1)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h3></br><h3>土壤盐碱化要有两个条件:</h3></br><h3>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h3></br><h3>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h3></br><h3>所以我们可以说土壤盐碱化是在蒸发、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积累到地表形成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h3></br><h3>(2)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h3></br><h3> <strong>二、成因</strong></h3></br><h3>自然因素</h3></br><h3>①气候条件(气温与降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h3></br><h3>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北、华北的半湿润地区的干旱季节</h3></br><h3>②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易出现土壤盐碱化</h3></br><h3>河流、渠道两旁、水库、调水线路两侧等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出现盐碱地;</h3></br><h3>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滨海盐碱地;</h3></br><h3>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h3></br><h3>③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出现盐碱化</h3></br><h3>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h3></br><h3>人为因素</h3></br><h3>①灌溉不当: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在土壤表层积盐,形成次生盐渍化。</h3></br><h3>②沿海地区过渡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使地下水盐度升高</h3></br><h3>  <strong>三、图示土壤盐碱化过程</strong></h3></br><h3> <h3><strong>四、华北平原盐碱运动规律: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较稳定。</strong></h3></br><h3>季节</h3></br><h3>水盐运动</h3></br><h3>原因</h3></br><h3>春季(旱季)</h3></br><h3>返盐</h3></br><h3>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土壤中含盐分的地下水在土壤毛细作用下上升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盐分积聚在地表</h3></br><h3>夏季(雨季)</h3></br><h3>淋盐</h3></br><h3>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h3></br><h3>秋季(旱季)</h3></br><h3>返盐</h3></br><h3>秋季晴天多,蒸发比较旺盛,土壤中含盐分的地下水在土壤毛细作用下上升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盐分积聚在地表</h3></br><h3>冬季(旱季)</h3></br><h3>盐分稳定</h3></br><h3>冬季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h3></br><h3><strong>五、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strong></h3></br><h3>①土壤板结,肥力下降</h3></br><h3>②阻碍作物吸收养分,影响作物生长</h3></br><h3>土壤板结致使作物根部缺氧,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坚硬的土壤也阻碍根系生长</h3></br><h3>③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土壤中盐分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h3></br><h3><strong>六、盐碱地改良</strong></h3></br><h3>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所以治理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关键是使表层土壤脱盐(排水排盐、抑制蒸发返盐、防止地下水位上升、淋盐或洗盐)</h3></br><h3>可以采用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h3></br><h3>具体措施如下:</h3></br><h3>1、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盐碱排到深层土壤中或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使表层土壤脱盐。</h3></br><h3>2、井排井灌(排水排盐)——井排就是钻浅层机井抽去机井附近的浅层咸水使得地下潜水位下降,井灌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同时淋洗地表盐分,以治理土地的盐渍化。 </h3></br><h3> <h3> 从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既可满足作物需水,又能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起了竖井排水排盐的作用。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著。</h3></br><h3>3、农田覆盖,抑制蒸发返盐——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抑制蒸发返盐。</h3></br><h3>4、适时耙地,抑制蒸发返盐——耙地可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h3></br><h3>5、科学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有灌有排;采用喷灌、滴灌——合理灌溉,防止地下水位上升。</h3></br><h3>6、深耕深翻(深耕翻土)——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下层,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层土壤脱盐;而且,翻耕能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h3></br><h3>(思考: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表层土壤盐分高,深层土壤盐分低;秋季耕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h3></br><h3>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h3></br><h3>8、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h3></br><h3> <h3>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 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h3></br><h3>10、合理施用化肥——化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耐盐力;化肥可改变土壤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5cqcrwZeenupBcDiGvNUI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