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知子莫若母</span></p> <p class="ql-block">儿行千里母担忧。</p><p class="ql-block">那晚,我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离您相隔万里,住在巴音布鲁克大草上蒙古包里,这里的白昼太长,夜里十点半天空还蔽亮,出门二十多天还没适应这里的时差。</p><p class="ql-block">我想,在家里的妈妈您早已入睡了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草原很美,蒙古包也是很美,当夜幕降临时,温度也急剧地下降,凌晨的温度降至冰点——零度以下,虽然蒙古包里生着火炉,盖着厚厚且狭窄的棉被,但一侧身就会滚落到地,凌晨,被冻醒,干脆起床,裹着棉被走出蒙古包帐外,倚靠在蒙古包的门框上,仰望夜空。</p> <p class="ql-block">那晚的星空很亮,繁星闪烁,大大圆圆的月亮悬挂在空中,星星和月亮离我很近很近,似乎伸手能摘到它们。</p><p class="ql-block">望着大大圆圆的月亮,感觉快要到中秋节了吧?翻开日历离中秋节远着呢,还有50多天,大概太思念妈妈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特别的想妈妈您,想打个电话听听你那带有磁性的声音,可怕惊扰到您,就克制着充动,熬到黎明才打出等待很久漫长的电话。</p> <p class="ql-block">都说母子心连心,我信!妈妈您说的每一句话我爱听,也最想听的话:我的儿子,你冷吗?早点回家。妈妈的话,句句戳中我的柔弱处,瞬间,母爱温暖了我的心,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p><p class="ql-block">我在话筒里对着话筒的另一端的妈妈说:妈妈我想你!这句发自内心充满情感的话,是我成年后第一次从我的嘴中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一句“早点回家”的话,却蕴含着妈妈想儿子了。我不再继续往西北深入,毫不犹豫地往家赶。原计划自驾二个月的时间,时间上缩短了近一半。有句话叫:计划跟不上变化。</p> <p class="ql-block">妈妈知道我明天会去家里看望他们,但当我还没跨入客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妈妈的那一句百听不厌的“我的儿子来了”,传入我的耳膜。</p> <p class="ql-block">这次“行万里路”让我欣赏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经历了许多事,学会了更多的思考。在嘉兴乍浦的这些天,我静心地去思,静心地去想,让我明悟了许多事。也突然想写点东西,写我的爹爹妈妈?爹爹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是好人。还是说说我的妈妈吧,妈妈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出生在上海浦东宣桥的一个乡下,是一个没落的富农女儿,漂亮、贤惠、上有兄长、姐姐,下有一个同夫异母的小妹,父母早亡,姐妹年龄相差悬殊,两人却相以为命,小姨有母亲拉扯大,姐妹情深似海,但为了照顾、抚养小姨,我的妈妈牺牲了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间,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那年她才十三岁,新四军淞沪支队(浦东支队)支队长朱亚民曾经避难住过母亲的家,与朱亚民相处久了,在朱亚民抗日宣传的教育引道下,成为朱亚民手下一名得力地下交通员,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p><p class="ql-block">全国彻底解放后的某一年,已经身居高职的朱亚民,特意去了他居住过的村庄,看望了我的母亲,那时候的交通很不方便,到了新场镇去母亲的村庄,没有岸路,只有水路,小船要乘坐几个小时,从这件事上,足以证明朱亚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p> <p class="ql-block"> 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朱亚民他很忙,来一次古地很不容易,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明此行目的——接我母亲回部队。当时,我的母亲也心动过,只是小妹还年幼,是她的羁绊,妈妈也曾经答应临终时姨母的托嘱,照顾小姨。</p><p class="ql-block">朱亚民在临走时,为我母亲特意安排在乡镇府,主持妇联工作。在妈妈22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同年结婚。在当时,22岁的母亲是属于晚婚晚育,那年的妈妈她已经是乡长侯选人,前途光明。很惋惜,妈妈他为了婚姻、家庭而放弃了事业和前途,甘愿做人妻人母,相夫教子。</p> <p class="ql-block">这些事,妈妈是从不向我们提及的,只是当我娶媳妇的那天,母亲高兴喝多了酒,才无意中透露了她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惊天辛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仨都很好奇,并缠着妈妈要讲,妹妹更八卦,为什么朱亚民特意来接母亲你?母亲只是抿嘴一笑,算是把这件事搪塞过去。只是妈妈不告诉我们,只有天知地知、她知。也成了我们的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姐下有妹,父亲拼命打工养家糊口,母亲主持大局。</p><p class="ql-block">我是家里的独子、聪明、乖巧、重男轻女的妈妈视我如掌上明珠。但在明面上是做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姐姐、妹妹面前从不偏袒谁,一视同仁。</p> <p class="ql-block">: 九十岁老寿星</p> <p class="ql-block">在父母的心中,我是一个优秀的儿子,(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从小被父母宠爱有加,却从不溺爱,父亲在表面上对我很严律,在父母仅有一点文化的词典里,聪明、孝顺、感恩、善良、谦让,自觉、自律……一切说的出的溢美之词,一股脑儿全榜在我的身上,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儿子是繁衍子嗣传宗接代的希望。但我的父母对我寄予厚望——望子成龙。</p> <p class="ql-block"> 孙女</p> <p class="ql-block">母慈子孝,出自《尚书·康诰》。母亲慈祥爱子,子女考顺父母,家庭和睦,我自然而然是家庭中的宠儿,但我也贵有自知之明,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持宠不傲”,我自然而然就是左邻右舍在茶余饭后的谈资——谁谁家的儿子…唉,优秀的儿子都是别人家的。一派胡言乱语、奇谈怪论。</span></p> <p class="ql-block"> 儿媳妇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网络上有一句话:优秀的人都是别人家的,</p><p class="ql-block">我呢,天智并不很聪慧,在读书上很刻苦认真,我信“勤能补拙”,也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的影响,唯有书包翻身,才有出路。</p> <p class="ql-block"> 姐妹</p> <p class="ql-block">万般……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从小学、初中、高中,如影随形地一直影响着、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 堂兄姐妹</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还贫穷落后的七十年代初,家家户户,经济都很拮据,那时候读不起书,掇学在家的不是件不光彩的事,有书读的人,也只是得过且过,反正没有升留级的概念,大多数学生都身在教室,心在室外,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的十年,百业荒废,教育被彻底荒废了,不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一夜成为贬义词,教师被称为臭老九……但绝大多数的教师很讲师德的,视教书育人为本份。</p><p class="ql-block">很想读书读好书的学生,有些学生上课时间不守纪律,大声喧哗,听课的效果大受影响,认真听课也学的一知半解,只能向同学借笔记本回家复习。</p> <p class="ql-block"> 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居住条件很筒陋,学习环境更差,只一间20平方米的平屋,分隔二间,大一点的父母住,小一点的爷爷住,而我们仨呢怎么住?聪明能干的父亲,绞尽脑汁地通过熟人买废木材,自己动手为我们仨解决了住的地方,在不甚高的屋内搭建一间6平方米的小搁楼,最高的地方近150公分,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稍不注意就碰出个大疙瘩,搁楼的最低处只有30公分,中间摆上一张100公分宽的床,母亲说:男女授受不亲。我睡床,姐姐妹妹睡地铺,简直这是母亲偏爱心庝我,给我营造一个稍好的学习环境,我心想妈妈这种做法有失公允,但姐姐妹妹想的弟弟睡床上是天经地义的事。</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断电三六九,家家户户备有白蜡烛,母亲知道我爱读书,专为我买了一只手电筒,并盯嘱我不要看的太晚,我一一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p> <p class="ql-block"> 三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从小听过爷爷的那位朋友讲的“凿壁偷光”的故事,深受启发,趁着姐姐妹妹入睡后,我把妈妈送我的手电筒物尽其用,用向同学借来的课堂笔记本在被窝里温故而知新……精明而智慧的母亲,窥知了我的猫腻,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我的床边,轻轻地拍击我躬起背脊的被子,怒而不威地慢声细语地嗔怪着说:很晚了,明天要上课呢。</p> <p class="ql-block"> 亲如亲姐妹</p> <p class="ql-block">少年强则国强。国家也对教育开始重视起来。幸运的是,漫长的十年浩劫,终于过去,曙光就出现在我七五年高中毕业后二年后的1977年——恢复高考。</p> <p class="ql-block">惊天一声春雷响,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学生的春天来了。</p><p class="ql-block">举国普天同庆,这种高兴劲莫过于我的父母大人,辜福的泪水噙在眼圈里,却愣是沒滚出眼眶。</p><p class="ql-block">儿子终于有出头之日啦,这一句话,性格内敛的母亲是不会说出来的,但从他们喜形于眉梢间的笑意我深谙此意。</p> <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对所有有志青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特大喜讯,也是我人生中最为灿烂的春天,也是我命运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4位高中同班同学,很久没谋面的我们又聚集在一起,谈复习、谈报考学校……正当我最亲密友好的五名闺蜜同学积极投入备课时,我和我的另一位同学却改变了打算,选择了一起——参军,这一消息让他们诧异、难以置信,并在同学圈里平地激起一层浪。</p> <p class="ql-block">当父母大人听到我的擅自决定后,刚开始时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当确认不是遇人节的玩笑后,犹如晴天劈雷,这时候的妈妈的神色才变得苍白无力,身上仅乘的一股力量被抽空,仿佛从天上坠落人间,家里瞬间笼罩着一层阴霾。</p> <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在数十年间里,让我的妈妈十分悲伤、失望…但我的妈妈对我这一决定从未责备过。我想,这是在妈妈心里的一个永远的梗。至今,我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当高考分数公布后,我的另三位同学都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上诲复旦、交大、上海大学。三人相约一起来我家报喜。</p><p class="ql-block">那天,我母亲的表情出乎意外地异常镇定,冷静的让我感到害怕,母亲对待来访的同学即有分寸又不失礼貌地祝贺他们高考中榜,并热情地招待他们一起用餐。</p> <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数月里,妈妈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我和妈妈的话变的很少。</p><p class="ql-block">当在1978年3月,我应征入伍的通知下达后,在临行前夕,我与我的妈妈彻夜长谈了一次后,隔阂在母子之间的冰雪才彻底地消融。</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又是中越之战打的正酣时期,我的部队又恰在云南,我也是一位热血的军人,写血书毅然决然地申请上前线参战,我也深知忠孝不能两全,但保疆卫国是一个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准备着……等待上级的批准。</p><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只对我说了4个字——活着回来。</p><p class="ql-block">所幸,中越战争很快以中国全线胜利而结束。</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中央军委命令——百万精简裁军……趋于我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团部跟我谈了一次话,并明示,留队提干,但必须调离原来部队。</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本人对仕途不在意的,更不是官迷,在这一点上我像我的妈妈,做事不为名不为利。</p><p class="ql-block">我已经忤逆过妈妈一次,也不想再忤逆妈妈第二次,所以,把这一消息(对别人或许是喜讯)马上拍电报给妈妈。,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也很快回复:回家!机会留给别人。</p><p class="ql-block">字数短短只8个字,母子连心,我秒懂母爱之心——奉献,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送子参军:当祖国裁军的时候——无私,机会留给他人,这一次,我很听妈妈的话,乖乖地退役回家。</p> <p class="ql-block">我回家后,分配的工作我满意,妈妈也满意,至此,妈妈的脸上重新绽放着笑容。</p><p class="ql-block">我妈妈的天资是极其聪慧的人,但从小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没读过书,虽目不识丁,自己的名字写的歪歪扭扭,却很有知识的人,中国的传统美德、都秉承:尊老爱幼、谦和好礼、信守承诺,知恩图报,言必行,行必果、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我和我的姐姐妹妹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也继承着父母的优良品质,也包括我们的下代,下下代,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父母则是鲐背之年,(91岁)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父亲身体略有小恙,生活自理、孙女、外甥常常绕膝撒娇,儿媳、女儿女婿也十分孝顺,父母亲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