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寺

X

<p class="ql-block">台怀镇外佛光寺和南禅寺的光芒太耀眼,导致散落在其周边的古建遗珍黯淡无光,金代木构建筑延庆寺就是其中被遗忘的一座。自从大殿前的经幢被盗后,延庆寺就未曾对公众开放,虽近期已修复完工,但依旧人烟稀少;不过好在大门时常虚掩,推开大门和管理员说清来意,你就可以独享这座金代的华丽木构建筑。 </p> <p class="ql-block">看点:后补做鬼面、斜山墙、被盗残余经幢、不对称的屋梁结构</p><p class="ql-block">该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由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仅能从门口参与经幢(北宋1035年)和营造法式推测,该殿建造于金代。延庆寺保留了第三院,原来第一二院都已经消失。大概范围还能从门口上百年的枣树和新修的戏台做推算。</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到的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荒凉萧条</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五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都是这位老伯伯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的最后,你会发现此行的重点——延庆寺大殿,向外侧张开的倾斜墙体和前侧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夸张的飞檐线条,将整个建筑架了起来,有种云卷云舒之感,又像是随时准备起飞,正面庙门两侧的柱头上各有一只由黄泥和秸秆制作的陶土带残角龙形象面具,甚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经幢位于前殿西南角,建于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老照片中它还很高大,分为4层,通高7米。2011年被盗贼推倒,雕刻佛像部分被盗,现在仅存一层。这也说明延庆寺旧址很早就建有寺庙。</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进入,径直向前走,在大殿后方你会发现当年被盗经幢的残存——目前经幢只剩一半,上面的刻字还历历可见</p> <p class="ql-block">此庙民国时改为学校,1988年腾退后,无人问津,一片颓败。</p> <p class="ql-block">这么简陋的环境,盗窃难度系数太低了</p> <p class="ql-block">面宽三间,长约13 米,平面略近正方形。木结构,六架椽,歇山顶,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象下昂形状的耍头,又和塑县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手法相似。据此推断可属金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从侧面看,它的墙壁是斜的。</p> <p class="ql-block">看到很多介绍,都是推测为金代。</p><p class="ql-block">我们也抬头,学学林徽因,看看梁上有没有年代的记录呀?</p><p class="ql-block">可惜,这里没有林徽因的远视眼,大多都是近视眼,能力有限。</p> <p class="ql-block">在大门两侧圆柱贝部有两尊非常特色的木兽面,看起来有点像是龙的形状,这样的柱头其实在云冈石窟窟檐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装饰物。</p><p class="ql-block">听说这些龙柱头其实并非金代,是清代重修的时候增补的装饰物,在一般的寺庙中很少见到,藏族的神秘气息。</p> <p class="ql-block">想看看里面有啥</p> <p class="ql-block">却看到了一个蜘蛛网,不晓得她是不是千年蜘蛛精</p> <p class="ql-block">如果曾经用作学堂,想来里面应该是空的吧</p> <p class="ql-block">网上图片显示里面的菩萨都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天气真好,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这尊石经幢就摆放在前院,圆盘底座直径近1米,上面刻有清晰的莲花状图案。底座上面是一通高近两米的幢柱,上面雕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之幢”几个大字,而文中可见“代州五台县白泉乡善文村人等院主沙门门oooooo天池院立也.....等”。幢柱上还有一块座盘,可惜已残缺不全,此外座盘上别无他物。据有关资料显示,幢文中雕刻有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塑十五日乙丑丙时建。如此可证,经幢为宋代所建甚至更早。</p><p class="ql-block">这尊经幢原有近7米高,分为4层,象首莲座非常精美,上层有浮雕造像保存得非常完整。而且莲花底座下也极具特点,柱础中还有狮头穿洞等惟妙惟肖的雕刻,仔细查看这些雕刻中头多尾少,实属少见。过去这个石经幢第二层上还捆绑着写有灵应’字样的红布,每逢节日或者当地百姓有所求助时,都会来到这个寺庙经幢前烧香祭拜、祈愿求福。事实上这里原本共有两尊石经幢,就矗立在庙前。</p> <p class="ql-block">没有红布包裹了。</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原为东西对称布局,东侧的经幢是在当年日军侵华时,当地村民为保护经幢将其推倒藏入一处枯井中掩埋。而西侧的经幢虽躲过了昔年的劫难,却被文物犯罪分子推倒后盗走部分精美雕刻构件,导致整体残缺不全。五台县文管所所长赵广文说:“这里过去破损得厉害,寺庙没有围墙,寺内没有僧人值守,经幢实际上就裸立在毫无遮拦的寺庙前,由于地处偏僻,又位居村东北口,2011年竟惨遭了这些可恶的文物犯罪分子的损害。赵广文说:“寺前残存的宋代石经幢造型别致,设计严谨,构造精巧。雕刻技艺传神,是中国传统石雕技术及艺术的杰作,艺术价值极高,堪称上乘之作。”(2014-01-26 14:17:08 来源:山西晚报)</p> <p class="ql-block">延庆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五台地区的佛教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见证,是当地现存传统佛教寺院建筑的杰出范例。其融佛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相得益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及社会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延庆寺现存大殿为金代建筑或更早,宽三间,六架椽,歇山顶,斗拱五铺作。总面宽约十三米,平面略近正方形。从建筑形制上看,它的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处理均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饿下昂形状的耍头又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的手法酷肖。据此,专家们认为,如果断定它是金代建筑是不会相差过远。金末到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减的阶段,最习见是用减柱、移柱方法解省柱、梁。延庆寺大殿根本没有内柱,自然不能再减,但是,我们古代匠师仍会运用他们智慧,巧妙节省下一条四椽,创造一种新结构方法。大殿正面间和补间的铺作,并用四十五度斜拱,柱头用阑额及普拍枋。柱头铺作后尾三叠华拱,上承六椽。在六椽对着地二排椽和第三排椽的衔接处,置方木承托,这样,省下四椽。从平梁下至六椽背外端,用一根通长两椽的托脚木来固定。这种节省四椽的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结构形式。</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一直被这些枣树深深吸引,枣树郁郁葱葱,果实高挂。老伯伯说,枣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不禁让我想起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来。</p> <p class="ql-block">延庆寺太美,计划又超时了。</p><p class="ql-block">昨天半夜五台山预约了,上午入山。迟到了我们的车还能进去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