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 王初明 外研测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 摘要:</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外语水平考试能否促学以及如何促学,这是考试研究者们相当关注的问题。此问题涉及如何处理好教与考之间的关系,关涉考试的效度与信度之间的合理平衡。本文以新兴的语言习得观“续论”的应用为例,阐释如何在水平考试中注入促学元素,如何甄别具有促学价值的题型,如何利用其积极的反拨作用助学促教。作者认为好的考试能带来积极反拨效应,设计时就需要考虑题型与教学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题型的构念能否转化为可高效促学的实际教学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 关键词:</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外语水平考试;反拨效应;题型;效度;信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引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利用考试促学是外语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此现象背后的逻辑是,考试可带来学习压力,压力可变为学习动力,动力可助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有一前提:考试须与教学挂钩。如果考非所教,教与考便会发生冲突,以考促学就难以实现。这是先教后考的基本思路,也是教与考合乎逻辑的正向顺序,考试作为评价工具理应为育人服务。最能体现教与考正向顺序的,当属旨在检验学业成绩的考试,如我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用于检验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完成情况。这类考试如果出现教考不一致的现象,需要调整的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而不是教材和教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然而,并非所有外语考试都理所当然地遵循考试服务教学的思路,外语水平考试就有所不同。水平考试旨在评估考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将其区别开来,便于考试使用者甄别人才,主要用于开展升学选拔、职场招聘、教学质量比较等。从用途上看,水平考试主要关注的是考生当下的外语水平,并不以服务外语教学为目的,考试只要能够有效可靠地反映和区别考生的外语能力即可,至于是否促学促教,至少表面上看并不重要。然而,水平考试不仅仅可以用来评估能力,它还承载着社会权重,涉及考试攸关者的利益。他们有提高外语成绩的需求,而外语水平毕竟是通过教学和学习提高的,跟如何学会和教好外语密切相关。于是学校便出现了应试教学,针对考试题型进行训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人们称此现象为考试的反拨作用。所谓反拨,实指逆向扭转考服务于教的正常顺序,使考试获得指挥教学的非常态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平考试若不促学,其反拨作用就有可能成为教学的羁绊,因此考试的反拨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别。水平考试总不可能完美,难以顾及所有攸关者的利益,而且还有消极反拨效应。但水平考试又必不可少,故有人称其为“必要的邪恶”(necessary evil),归根结底是因为考试难以用来促学。考试的社会权重越大,其反拨效应就越强烈(如我国的高考英语考试),也就越需要注重其本身的促学效应。反拨效应实则是考试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互动放大而形成的对教学的冲击。如何处理好水平考试的使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弘扬水平考试的积极反拨效应并抑制其消极影响,这已成为当今外语水平考试设计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借鉴促学外语的“续论”(参阅王初明 2016),针对此问题展开一些讨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考试的反拨作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考试反拨效应研究是语言测试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Bachman & Palmer 2010;王初明、亓鲁霞 2016)。在此领域,李筱菊教授(Li 1990)曾开创性地调查我国高考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被国际学者认为是最早开展考试反拨效应研究的学者之一。可见尽管考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对其反拨效应的研究却是迟来的关注。因其重要,有学者将反拨效应归入测试效度考查,称其为后果效度(consequential validity)(参阅Xie 2010)。当今外语水平考试,但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在付诸实施之后一般都跟随着反拨效应研究,这已成为考试研制的收官环节,足见测试专家们对考试促学促教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反拨效应主要源于社会心理因素,但积极的反拨效应却起因于题型的构念,因而将其纳入效度研究并无不妥。题型是师生对标操练的对象,要使水平考试发挥积极的反拨作用,选好题型是关键。题型是否促学,首先取决于其构念效度,即是否测到语言习得理论所定义的外语能力。所考查的外语能力反映理论定义,有助于学习者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备考,在备考的同时提高外语运用水平。换言之,能够有效可靠地测量外语能力并引发积极反拨效应的考试理应是反映外语学习规律的考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题型的取舍由考试设计者决定,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熟悉外语学习理论,能够据此判断题型的构念,还需了解实现构念所需要采取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即题型的促学理念(王初明 2022),以此获取积极反拨效应。实际上,水平考试的设计和题型的挑选反映了试题设计者的外语习得观。优秀的外语测试专家往往通晓二语习得理论,对所测量的外语能力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能够根据理论建立外语能力模型,并将该模型令人信服地应用到外语考试的设计当中(参阅Bachman 1990: 81-107)。</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反拨效应是考试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当今托福考试的发展历程可以印证这一点。或许受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的影响,或许过多考虑商业利益,早先的托福全是选择题。选择题用于水平考试优点颇多,吸引力大,具体表现在:考查面较广;信度佳;可机器阅卷;考分易于统计分析;便于建立题库;可记录每道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易度等指标,为修改和改进试题提供依据,按指标拼题合成所需平行试卷,各项指标可等值。拥有这些优点的托福考试很快成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以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水平考试,对我国外语水平考试的研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过标准化、科学化,且多年经营使用的考试,在21世纪到来之前却遭遇了危机。因其考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频遭使用机构和个人诟病,其效度被严重质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尽管后来增加了作文笔试题,也难平抑不满。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负责机构不得不对托福进行改革。1994年,正值托福改革实施之际,美国著名语言测试专家Bachman在一次公开学术讲座上谈及教育测量,并以托福改革为例指出考试反拨效应的重要性。在提问交流环节,笔者指出,托福主要目的是考查英语水平,用于美国大学判断考生的英语能力,以此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之一,并非针对英语教学而设计。Bachman回应道,如果再不改革,托福就不会有人用了。由此可见,外语水平考试的反拨效应不佳,其生存和发展会受到影响,改革也就势在必行,而切入点便是替换题型,用反映外语学习规律的题型取代促学效应不佳的题型。那么,促学的题型有何特点呢?我们不妨以基于续论的题型为例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 续论与以考促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前面提及,要做到以考促学,考试须与教学挂钩。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挂钩应当是教学先行,考试在后,而不是教学围绕考试转,由考试决定教学如何开展。按理,为了获得积极的反拨效应,考试就需要基于教学大纲进行设计,所采用的题型应具有清晰的促学理念,可转化为实际教学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然而,像托福这样的英语水平考试也对标了教学大纲吗?若无教学大纲,考试如何设计呢?这里仅以近年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兴起的“续论”为例,剖析在无教纲的情况下如何依据语言习得理论设计具有积极反拨效应的考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续论是一个语言习得观,认为语言是通过互动,更是通过“续”学会的。“续”是传承、承接、接续,无“续”则互动告停,语言在我们相互“续”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而被学用。既然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我们日常的语言活动一定含“续”。对话是典型的“续”,对话者轮番听后续说。听懂别人的话之后自己接下去说,这就是“续”最直白的定义,体现了“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它促使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关联起来。当我们说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实则等同于说语言是将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结合起来学会的。这一推理可应用于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语言单项技能的学习,也可以应用于水平考试,以博取积极的反拨效应。例如,若要高效提高外语听力,就应有说或写的练习配合;若要高效提高写作能力,就应有听或读的练习配合。究其原因,我们的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能力前高后低不对称,两者的交集带来“创造性模仿”,即当内容表达遇到语言障碍时,可模仿上文出现的词语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此学语言,记得牢,用得好,效率高。“续”高效促学外语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充分发挥互动的促学功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上文为学用语言提供不可或缺的语篇语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将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紧密关联起来,促使静态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标动态内容的表达,学过即用,知行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上文提供语言使用的样板,为模仿应用提供支架,让学习者通过接触正确的语言输入促学,淡化纠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续论的促学理念为考题的设计、选择或开发应用提供了以下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给考题注入互动元素,不仅体现在注重人际互动的口试题中,还体现在读写结合的试题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采用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融合的综合题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在语篇层次考查语法、词汇等外语知识及其应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以正面输入为考查外语运用水平导向,规避纠错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不妨以体现上述命题理念的读后续写题为例,看看此题型如何实现促学。读后续写题遵循理解与产出相结合学用语言的构念来考查外语写作能力,其操作并不复杂,重点是选好前读材料。通常的操作步骤是挑选一篇有情节的故事,抹去结尾,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接着截留的内容续写,补全故事;也可以选择一篇说明文或论说文,保留全文,挑选两点内容,要求考生进行对比续写,所对比的内容可以是与原文不同之处,也可以是相同之处,末尾写一段结论(王初明 2018)。读后续写题的最大优势是前读材料可供命题人选择促学考点,主要有以下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控制前读材料的内容、语境、语言、语篇(包括题材、体裁、衔接、连贯),考查写作的各种能力(包括创造力、想象力、衔接、连贯)以及篇章结构、段落主题句、语法词汇等技能和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将阅读理解与写作紧密结合,既可对标写作考查阅读理解,还可利用前文的支架功能,降低写作构思难度,让考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展现自己的外语运用能力,改善水平考试的效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在篇章里和动态内容的表达中考查语言知识,更有效地测量考生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针对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和堵点,基于前文灵活选择考点,发挥考试对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积极反拨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可通过对比续写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读后续写题的设计思路告诉我们,一项考试是否促学的关键在于题型的选择和设计,好题型应当有足够的促学考点供命题专家选择和利用。按照这一思路,即使在没有教学大纲的情况下,遵循二语习得规律命题,也可获取积极的反拨效应。为了彰显此思路,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几种常见题型的反拨效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 题型的促学理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题型的构念是否带来良好的促学理念这一角度分析一些常见的考试题型,可以为如何利用水平考试促学外语带来更多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下我国的外语水平考试(如高考英语考试)多采用分离式测试(discrete-point language tests)。这样的考试设计需要先甄别外语能力的关键成分,然后针对每一成分选择或设计题型进行测量。例如外语能力包含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还包含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技能,于是便有语法题、词汇题、听力理解题、口试题、阅读理解题、作文题等。尽管语用能力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成分,按理也应当考查(参阅Bachman 1990: 34),但迄今语用能力考查在外语水平考试中仍然缺席,这表明考试难以全面覆盖语言能力,往往选择那些便于考查的部分进行抽样测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外,口试和写作题通常涉及复合能力,人们视之为综合能力考查题,这里也将其归类到分离式考题,是因为语言听、说、读、写技能相互关联,根据续论的语言习得观,要高效掌握任一技能需将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关联起来学,而将两者拆分测量更多体现了分离式测试的思路。分离式题型用于考查外语水平无疑有其优势,特别是选择题型,其信度较好,这在前面已经提及。但分离式题型对促学促教有多大帮助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分离式题型能够迎合外语教学强调练好语言基本功的需要。外语基本功通常指语法概念清楚、单词记得多、拼写错误少、发音准确,等等。估计无人会反对练好语言基本功,关键在于如何练。练好外语基本功的口号深入人心,已成为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准则。为了引导语言基本功训练,考试不能没有语法词汇题,这类题起码应在试卷中占一定比例。至于学了语法、背了单词后如何才能做到实际运用,却另当别论。我们学外语终究是为了学会使用,而使用是所有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练好语言基本功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综合应用。毫无疑问,外语能力确实包含各种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这种将语言使用先分后合的教学模式和测评方法,实则是尝试分解练习和考查难度,便于教学操作和完成练习。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持续影响我们的学、教、考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然而,根据语言使用由内容引领这一常识,外语理应在表达动态内容的过程中学,在篇章提供的语境相伴下学,而不是先将语言分割成条块,由易到难逐一操练,然后再整合应用,更不该通过刷题打钩去学。即使背诵对学语言有帮助,也应多通过效率更高、学过能用的“创造性模仿”去学,考试自然也应反映这一学习规律。语言使用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技能上,外语水平考试需要格外重视考查这些语言技能的应用,它们在试卷中的分数占比大,哪怕评分难度大、信度低也要考查。如果不考,相关技能在教学中就不会受到重视,学生就听不明、说不出、读不懂、写不好,也就失去了学外语的意义和价值。为了博取积极的反拨效应,考查外语技能无疑是必要的,但我国当下的外语水平考试多采用考查单一语言技能的题型。从促学促教角度看,理解与产出相结合考查语言使用更能反映语言学习规律。以英语写作题为例,采用命题作文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应当能够比较有效地考查考生当下使用外语表达思想的水平,但写命题作文的过程仅应用了考生自己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平日针对这样的题型备考训练虽可帮助学生应用和巩固所掌握的外语知识,但新知识却增长甚少,且增速较慢,其促学效果不如理解与产出相结合的练习好。若采用读后续写题考写作,因“续”可将前读材料中的表达方式应用到续写中,具有扩张写作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功效,学生即使在备考,也能学习新知识。从这点可以看出,设计考试时考虑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会带来不同的促学促教效果。然而,并非任何语言理解与产出相结合的综合题型都能产生同样良好的反拨效应,具体还得根据考生的外语水平决定题型的选取。这里我们不妨挑出概要题和翻译题作一些说明和讨论,它们都涉及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先应当指出,促学的好题型只是相对于考生而言。近年来,概要题在高考英语考试中的试用引起了关注。如果考试针对的是大学生或研究生,则采用概要题是好事,因学生的外语能力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用外语写概要是他们需要具备的能力,对完成学业有较大帮助。但是,如果用来促进中小学生学外语,写概要可能就不是较好的选择。学好外语需要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在创造内容的过程中模仿学用别人的语言,将其转化为自己也会使用的工具。但写概要不需要考生自主创造新内容,而是要求考生用自己较低水平的语言去浓缩别人的内容,不利于吸收和学用阅读材料中的优质语言。即便是以培养归纳能力为目的,在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尚普遍较弱的情况下,用母语写概要也同样能够实现,效果甚至更好。从促学角度考虑,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考试采用概要题,导向欠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翻译题也有同样的问题。翻译是学外语难以绕开的话题,而且是学外语的最终用途之一,因此水平考试中选入翻译题考查翻译能力顺理成章。然而,学生在外语运用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准之前,为了应试而过早过多地介入翻译练习,对学好外语弊多利少,甚至毫无益处。学好外语需要尽可能摆脱母语干扰,而抗母语干扰的有效途径是尽早建立起外语使用体系,将外语与恰当的语境知识关联起来,直接使用外语,无需经过母语心理翻译。中小学正是建立外语体系的关键阶段,体系不牢,母语易渗入,而翻译练习只会强化母语渗透。长此以往,学习者形成对翻译的依赖,影响流利表达,还容易产生中式外语,这些都是应当在学外语的过程中尽量规避的。外语水平提高后语感增强,这时再做翻译练习也不迟。这样做不仅无害,反而有助于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有益于深化外语学习。对国内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针对其专业方向和未来职业需要,在外语水平考试中纳入翻译题是必要的,可促进其翻译应用水平的提高。如果针对国际学生设计外语水平考试,或者计划将考试在国际上推广应用,那么翻译题型似不宜采用,因为考生的母语背景不同,难以在同一份试卷里提供多国语言翻译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题型的选择告诉我们:水平考试除了需要遵循命题的基本原则之外,还需考虑所用题型如何对标教学目标和考生的外语水平,回应广大师生的关切,考其所教所学。在我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有统编外语教材,还有全国大致统一的外语水平考试(如高考英语考试),这就需要我国的教材编写者与考试设计者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携手促进外语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考试设计的角度考虑,要实现促学目的,所选考题的构念及其促学理念须符合外语学习规律,可变通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操作,易于教学应用。读后续写题为这种转化提供了一个范例。教师可针对此题型,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限词数的对比续写。如此教学,既可回应提高考试成绩的需求,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其深度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然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手续写,在续写过程中学用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学过即用。这正是以考促学的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 考题评分与促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需要指出的是,水平考试的题型选择仅为了追求积极反拨效应而忽视考试信度是不可取的。低信度的水平考试只能让其失去应用价值。而信度直接反映在阅卷评分操作上,水平考试特别需要评分操作公平可靠、客观便捷、区分度好。无论是续写还是翻译都属于评分主观题,用于外语水平考试时,需要在评分操作上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在考试信度与促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和妥协,是水平考试追求积极反拨效应的重要考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给阅卷减负,更为了提高考试信度,大规模外语水平考试往往通过限制内容达到目的。例如,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规定写作的内容要点,读后续写提供段首语引领续写内容,概要写作甚至提供了全部内容。这样的操作尽管更便于评分,实则降低了考试的积极反拨作用。毕竟促学育人是教育优先考虑的问题,即使要提高评分的可靠性,也需在确保促学的基础上尽量使之客观,易于操作。我们不妨再以读后续写题为例,谈谈改进主观题评分的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命题作文不同的是,读后续写要求接续上文写下文,这为提高评分质量提供了操作空间。高考英语浙江卷的读后续写题在前读材料中标出一些词语,要求考生在续写里使用,同时还为考生提供两段续写的段首语。这样做旨在便于评分,既可以有针对性地在语篇里考查考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还能使续写内容不偏离主题。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另一种考法:要求考生自己写段首语或标注出自己所使用的前读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并在评分时予以重点关注。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去比较哪种考查方式更好。我们还可以采用对比续写,通过操控对比要点(如命题人选择两个对比点),使得内容限制在对比的范围内,要求考生首先写一过渡段,概述对比要点,然后围绕对比要点续写两段,每段须有主题句,也由考生自己写出来,最后写一段评论性的结尾。评分时重点关注内容的过渡段、主题句、结尾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手段都可达到提高评分可靠性的目的。此外,为了便于评分,我们还可以考虑给前读材料增设阅读理解题,要求续写内容包含理解题的考点。如此操作,既能考查阅读理解并控制续写内容,也能提高内容理解与表达的评分一致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选择题的负面效应,因为写作应用紧跟阅读理解,并且在同一语境和主题下完成。总之,对于评分主观但效度佳的题型,应在确保其积极促学效应的前提下改进评分,使其尽可能趋于客观,这似应成为考试设计的一个指导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 结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考试是带来积极反拨效应的考试。水平考试在设计时就应考虑题型与教学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题型构念的教学可转化操作上。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考试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学校也应当避免应试教学,一是因为水平考试通常采用标准化设计,题型长期固定,考查范围有限;二是因为水平考试只是对考生的外语运用能力进行抽样,并根据样本推断其外语水平,而如果按照样本的要求学外语,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尽管考其所教所学值得提倡,却不宜教其所考、以考代学,考毕竟要服务于教和学。</span></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Bachman, L.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achman, L. F. & Palmer, A. S. 2010.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Developing language assessments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 in the real world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i, X. 1990. How powerful can a language test be? The MET in China [J].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1(5): 393-4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Xie, Q. 2010. Test design and us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tudy of consequential validity [D].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初明. 2016. 以“续”促学[J]. 现代外语, (6): 784-79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初明. 2018. 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 外语界, (5): 40-4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初明. 2022. 教考分离,重在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3): 425-43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初明, 亓鲁霞. 2016. 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看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J]. 山东外语教学, (4): 35-4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初明,语言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p> <p class="ql-block">引用本文</p><p class="ql-block">王初明. 2022. 外语水平考试如何促学——续论的启示[J]. 语言测试与评价, (1): 26-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