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坞山水间-2

美丽呼和浩特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大青山脚下一个马蹄形的山湾,长流不息的山泉水和遍布山川沟壑的杏树是家乡最显著的特点。怀着对家乡深沉的爱和眷恋,以“杏坞山水间”为题,真情回望家乡东乌素图曾经的沧桑往事…</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社员们闲不住。据老人们讲,实行生产队的那些年,社员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即使是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春节,也只给5天的休息时间。按常理,春种、夏锄和秋收季节忙一些,天气冷的季节应该说事少一点。但事实上,生产队总有干不完的活儿;也有一种说法是怕社员们闲了生事,没活儿也要找点活儿干。冬季和初春季节,虽然天寒地冻,积肥、地里捡石头、翻粪、翻地、磙地、起羊圈、到山里割梢子(一种灌木,晒干可当柴烧)、到市里卖柴等农活儿,一项接着一项,一直延续到新一年的播种开始。此外,还有常年喂牲口的饲养员,以及夏秋季节放牲口的临时性任务。老人们回忆,大年(春节)初二就出工下地干活儿,并不鲜见。不仅如此,社员们在担负生产队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得在上工前后顺带干点私活儿。每次出工都要带一个箩筐,春天和冬天每天给家里捡柴禾、捡牛马粪(烧火);夏天秋天还得拔猪菜或割羊草带回去,家里猪呀羊呀都得喂养。于是,一年四季,社员们忙完队里的活儿,又忙家里的活儿,根本没有闲功夫,旧社会的赌博陋习在生产队时代几乎绝迹。</p> <p class="ql-block">  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在生产队领导的带领下,生产队的任务都是由社员们共同完成的。社员们每天的劳动,生产队都要按工作量为社员统计工分,社员们习惯把劳动称为赚工分。生产队为社员一天的工作量设定了工分标准,通常一个男社员工作一天的标准工分为10分(即1个工分,年底结算也按整工分计算),女社员工作一天约5分,即0.5个工分。有时候,社员们担负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时,每天可赚到10分以上的工分;若社员担负劳动强度较小时,每天就要酌情减少工分。社员们每天的工分通常由小组长负责统计在小本上,大约一个月统一向生产队的会计进行申报;担负临时性任务或个别任务时,由本人向会计报工分,由分配任务的领导负责核实。队长、会计和保管员等生产队领导和专职人员的工分由多种方式确定,一种是当天参与了什么样的劳动就社员们记同样的分,如果单独从事某项工作,就按惯例记定量工分。另一种方式是到年底由生产队会议根据工作的重要性统一评定工分。例如会计和保管员等记200个工分至300个工分不等,生产队长一年记400个工分,园头记500个工分。当时园头的工分是最高的,据说,一个壮劳力一年最多可以赚400多个工分。</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工作时间,据说是参照工厂执行的,通常是早上太阳一出来就上工,中午12点收工,下午2:00上工,晚上太阳落时收工,进入冬季天气较冷的时候,劳动时间大约缩短半小时到1小时。遇有紧要的工作需要加班时,队里就给加班工分。据说,加一个早班或晚班,可以多赚3分以上。</p><p class="ql-block"> 社员们每天的劳动任务,通常由生产队领导提前安排给组长,小组长统一带领本组人员劳动;遇有临时性任务或需要少数人的任务,则由队领导直接指派社员进行。春天的主要工作是犁地、打茬子、平整土地、刮田埂、刮菜畦、播种、栽秧苗等,夏天主要是锄地、浇水,秋天割庄稼、碾粮、收菜、拉个子(运送秸杆)、秋翻等,冬天翻粪、起羊圈、到山里割柴、到市里卖柴、积肥等。社员遇有生病或家里有重要的事,必须得向生产队请假。社员凡是请假就没有工分。也有的社员家里负担重,为了多赚工分,什么活苦、累、工分高就干什么活儿,还争取加班,一年下来,要比不愿加班的社员多赚好多工分。每年生产队的总收入与全体社员全员的总工分相除,就是每个工分的折价。</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