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哉,晋祠

云在青山

<p class="ql-block">神哉晋祠,地胜佳泉</p><p class="ql-block">此意可穷,观者恭虔</p><p class="ql-block"> ——晋祠游记</p> <p class="ql-block">梁衡笔下晋祠真美,美在山、在树、在水、在建筑。此次有幸亲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亲临晋祠慰平生</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水经注》,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祠堂。晋祠主体建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兴国九年(984年)。北宋天圣年间(1023一1032年)追封周代晋国首位国君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晋祠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扩展,其后又增加了金人台上的四躯铁铸太尉金人。金大定八年(1168年)增建献殿等建筑和文物,逐步形成了现有的祠宇规模。后又经过历代经营擘划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晋祠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规划布局。</p><p class="ql-block">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p><p class="ql-block">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p><p class="ql-block">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在目。</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晋祠实乃巧夺天工之作,游览时叹为观止,赞不绝口,亲临其境,足慰平生。</p> <p class="ql-block">一、背靠悬翁得庇护</p><p class="ql-block">晋祠坐落于悬瓮山脚下,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晋祠铭》这样记载悬瓮山,“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这里山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此时正值盛夏,草木蓊蓊郁郁,天空碧蓝,白云浮游,真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二、怀抱古树可荫凉</p><p class="ql-block">欧阳修有诗云:“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晋祠中不乏千年古树,它们以苍劲见长,最负盛名的一曰周柏,一曰唐槐,历经千年,仍苍劲有力,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抚今追昔的肃然之情。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古朴、幽静。</p> <p class="ql-block">三、足绕泉水得滋养</p><p class="ql-block">《晋祠铭》中这样描述晋水,“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蒙氛雾而终清……日注不穷,年倾不溢……”。晋水有三个泉眼,难老泉、善利泉、鱼沼泉,难老泉是主泉,泉水从这里涌出,流经智伯渠,进入鱼沼飞梁,流入晋祠的每一条河流。李白曾这样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是的,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晋祠的水,多、清、静、柔,涌在泉底,流在岸边,浸润了晋州大地,也滋润了万民心田。</p> <p class="ql-block">四、细瞻古建赞巧匠</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古建筑群,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p><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遒劲生风。</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p><p class="ql-block">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据说,铁人曾想过汾河。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以示惩罚,金人脚上迄今还留着三刀印。</p> <p class="ql-block">水母楼,在难老泉亭上方,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p><p class="ql-block">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笔力奇逸含蓄,是书法艺术的珍品。</p><p class="ql-block">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一株巨槐。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一道士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扬长而去。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人们称为复生槐。</p><p class="ql-block">对越坊,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造型优美,结构壮丽。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p><p class="ql-block">水镜台,走进晋祠大门,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它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p> <p class="ql-block">宋代仕女像,圣母殿中共有43尊彩塑,除了主像圣母邑姜旁边的贴身侍女为后来补塑之外,其他均为宋代原塑。其中5尊宦官像、4尊着男服的女官像,33尊侍女像。主像圣母头戴凤冠、身穿蟒袍,端坐其中。33尊仕女像,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庞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态自然,她们各司其职,有传令的、掌管印章的、负责梳妆的、洒扫庭院的、唱戏的、跳舞的,全部栩栩如生,窈窕多姿,为宋朝泥塑的高峰之作,被列入晋祠的“三绝”之一。其中一个唱戏侍女,半个脸含羞带笑,半个脸是刚刚哭过的样子,被称为是“双面佳人”,是宋代侍女像的代表作。晋祠内也有其它雕像,也是一人一面,各有特色,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游览的时间有限,能感悟到的晋祠的美并描述出来的能力更是有限,希望这次游览只是开始,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晋祠,走进历史长河中先人馈赠给我们更多的璀璨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