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大佛,心经简林——香港旅行之四

平安夜

<p class="ql-block">香港的第一大岛是大屿山,虽然是一座“离岛”,这里既有香港国际机场和迪斯尼乐园,也有天坛大佛及宝莲禅寺。</p><p class="ql-block">山路幽深处的“心经简林”,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书写的《心经》,镌刻在38根粗壮的栋梁木柱之上。</p><p class="ql-block">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洗面静心。得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流</p> <p class="ql-block">饒宗頤教授簡介</p><p class="ql-block">饒宗頤教授(1917-2018),字伯藻,又字選</p><p class="ql-block">堂,號固庵,生於廣東潮州,遠祖廣東梅縣籍;</p><p class="ql-block">長期致力於中華傅統文化的學術研究,有著作約八十餘種,論文及其他文章逾千篇。他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p><p class="ql-block">關係等領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貢献,為國際漢學界所公認,因此也有漢學大師之稱。</p><p class="ql-block">先生又是當代最著名的中國傅統文學巨匠,古器、律、绝,無一不精,尤擅填詞,又騒、賦、駢、散,各體俱能,於當代中國文壇,別樹一幟。他更是一位𠍇出的藝術家,在書法、山水、人物畫的创作上,自成一家,晚年更開創</p><p class="ql-block">“西北宗”山水一派。於音樂,特別是古琴,亦造詣甚深。先生可調文、藝、學三者兼備,堪稱</p><p class="ql-block">“一身而非三絕”,實是百年难遇的巨擘。</p> <p class="ql-block">心經簡林</p><p class="ql-block">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於一九八零年到中國內地遊览,觀看了山東泰山的《金剛經》摩崖石刻,因而想到要創作大型 《心經》書法。《心經》其實是儒、釋、道三教所共尊的質典,經文簡約,但寓意深遠。</p><p class="ql-block">饒教授於二零零二年完成這篇心經墨寶,並於同年六月將之贈與香港市民,現以大型戶外木刻的方式展示這篇書法創作。由於整篇書法分別刻於多條木柱上,近似古時書於竹簡,因此名為〝心經簡林〞。</p><p class="ql-block">“心經簡林〞工程於二零零五年完成。全數共三十八條木桂,每條木柱的高度和位置均配合山形地勢來安放,並依經文順序排成〝8〞字,象徵〝無限〞、〝無量〞,以示宇宙人生變化無定的道理。在山坡上最高位置的一條木柱則没有刻字,象徵“空”的《心經》要義。</p><p class="ql-block">心經簡介</p><p class="ql-block">心經的全名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著波羅蜜多〞是梵文。〝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意為:圓滿的智慧。這部經之所以被稱為 《心經》,是因為它含攝了佛陀圓滿智慧的精要。全篇僅有二百六十字,是字數最少但最廣為人知的大乘佛經。</p><p class="ql-block">《心經》所關明的是〝空” 的思想。但空,不是否定宇宙萬有的存在;不是虚無主義。是說:一切均由種種條件 (或因緣)和合而起;條件具備則有,條件不具備則無。一切是因緣所生,所以没有一常住不變的本體。空,也說明了所有觀點的相對性。領悟了這〝空”的智慧,便知道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均變化無常 ,只要改變因緣,一切都可以改變;也體會到凡事不必過於執著。這樣,就能超越一切苦惱和厄困,達到心無罣礙的境界,得到絕對的安寧與快樂。同時,明白了一切是因緣所生,就會珍惜和善用因緣,以達自利利他的理想。</p><p class="ql-block">自三世紀至今,《心經》共有二十一種漢譯本。其中以這篇玄奘所譯的版本最為流通。《心經》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廣泛流行;逾千載以來,每日均於東亞僧侣及信眾之閒傳誦。</p><p class="ql-block">初讀《心經》,也許會感到艱深難明,因為箇中道理非比尋常。若能虚心閱讀,內省沉思,自能體會它所蘊含的宇宙奥秘和生命真理。</p> <p class="ql-block">这是38根木柱中,唯一没有刻字的木柱,代表“空”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这是饶宗颐先生书写《心经》的落款木柱。</p> <p class="ql-block">天坛大佛,是我国唯一一尊面朝北方的大佛,蕴含着心向祖国,普渡众生的寓意。</p><p class="ql-block">索道接引大屿岛,罡风骤雨洗心劳。</p><p class="ql-block">天坛大佛莲花座,向北施福利乐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