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中时代,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想成为一名作家,高中时代,听了黄家驹的音乐,我想成为一名歌手,大学时代,懂了原来世界那么大,我想成为一名旅者。这样的人生感慨,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呢?</p><p class="ql-block"> 蒲公英的种子无论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大雁跋涉千万里也不会忘却它南归的步伐,哲罗鲑顺流逆流只为了回到它出生的那条河流。这颗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它们经历的皆不会相同的,但它们归宿终究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他不允许他的儿子再作农民。让孩子飘洋过海去留学,是因为他的父亲不希望孩子像他一样再呆在这座小城镇。我们每天周而复始、枯燥机械地工作,最简单的目标无非就是改变自己、改变家人的生活状态,至于是否认真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大多数人的脑袋里是模糊不清的。</p><p class="ql-block"> 理想这个词,在现今的社会,俨然是浪漫主义的虚空之遗,不务实际的代名词。还记得小学时代,老师总会以“我的理想”作为作文的题目,而我们哪里真的懂得什么是理想,洋洋洒洒写出来的不过是天真的幻想罢了,时至今日,我仍不确凿,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按部就班的工作,安常处顺的生活,仍然是这个社会每个人的写实状态,在生活的惯性思维下,很多人的精神其实是麻木的,却不自知的。</p><p class="ql-block"> 活成别人眼中的你,还是活成自己眼中的你,这不是一个复杂的、辨证的人生课题。“人之初,性本善”传承了几千年,初心与本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现代社会的我们,真正坚持与守护自己初心与本心的,无论你承不承认,这样的人并不占多数了。物欲横流加持自私自利,已然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生存异象,很多风气,很多陋习,很多思想,让人们不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了。这难道是达尔文所讲的“适者生存”吗?同流合污,苟且偷安,屈从名利,虚情假意,随波逐流,很多人在生活中演绎的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人间清醒,必然苦痛。鲁迅先生丢弃了手术刀拿起了纸笔,家驹奔赴饱受战乱与贫穷的非洲,幸甚,还有很多人奔跑在理想与信仰的路上,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找到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癸卯年农历六月廿八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