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可不读的N个理由

王辉

<p class="ql-block">拙著《无檐斋情读红楼梦》在“顶端新闻”连载数篇后,得到一些《红楼梦》爱好者的关注,或私信与我,交流读《红楼梦》的心得,或说出自己对书中某一个情节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悟。我欣喜于这种纯粹的读书交流,也感激于大家对《红楼梦》的热爱,更明白我是蹭了这部大书的热度。</p><p class="ql-block">我和书友们探求最多的是《红楼梦》不可不读的N个理由。</p><p class="ql-block">理由之一:《红楼梦》一书所传达的文化认知高度前所未有。</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融合,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融合着其他类文化于其中的基本文化精神。它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意识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魂。在这一建构中 “知行合一” 的认知论上的功利主义和“重义轻利” 、“以道制欲”的价值论上的反功利主义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两个侧面。此二者从认识自然与人格价值的自我实现的不同文化视角上达到人伦道德至善的思维认同。正是在这一点上儒、释、道互补合流.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一性和统一性。</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在创作中极其巧妙地把“儒释道”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表达了一个丰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学主题。甄士隐得知贾雨村没有进京赶考的盘缠,马上为他置办一套衣物,送上足够的银两,这就是儒家所提出的尚义之举。后来甄士隐丢失,又遇池鱼之火,突变之下命运凄惨,即便尝尽人间冷漠,却也能泰然面对,此所谓顺应自然之道。最后听闻《好了歌》,欣然作注,当下顿悟,了却红尘,飘然而去。十九年后,与贾雨村在荒野渡口相遇,禅语相渡。小说结尾又是他,给《红楼梦》画了个句号。</p><p class="ql-block">理由之二:《红楼梦》一书所展现的多元美学高度前所未有。</p><p class="ql-block"> “黛玉葬花”是一种极致的凄美;“湘云醉眠”是一种娇憨的风流之美;“宝钗扑蝶”是一种真切的生活之美;“太虚幻境”是一种如梦似幻的天国之美;“大观园”是专为青春女儿建造的最美园林……整部《红楼梦》呈现的美学是多元的:悲剧之美,人物性格之美,建筑之美,言辞之美,意象之美,生活细节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p><p class="ql-block">理由之三:《红楼梦》一书所描述的文学真实高度前所未有。</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有古代官制的缩影,宁荣功臣的世袭,朝廷的官员配置和用途,以及当时官员的权力。比如贾政轻而易举的就可以为贾雨村弄个官职;护身符的说法;古代官员的礼仪服饰等等细节足矣说明《红楼梦》是一部历史大作。出身于满清皇室的启功先生对《红楼梦》中文学真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用生活事实去佐证。同时它也是一本哲学文献,其中就出现了矛盾的思维,比如晴雯的死亡就是矛盾的激化,是豪门贵族矛盾斗争的结果。还有贾雨村、王熙凤等人的结局,都是因果关系,极具哲理性,除了这些比较深刻的意韵外,《红楼梦》还在当时的文化形态领悟、民俗风情现象,各种用具等制造业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是有利于研究古代文明发展的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几经周折,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直到后来的《红楼梦》,可惜后数十回成为了遗憾,虽然有了续写,然不解奇梦。这部小说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著,900多个人物,有姓名称谓的就有700多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环境生活,可谓是实打实的人间百态。</p><p class="ql-block">理由之四:红楼梦》一书所开创的写作格局高度前所未有。</p><p class="ql-block">葫芦庙突发的一场红尘大火,燃烧开了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一条街烧的如火焰山般,苦了甄士隐,他老人家正小康生活呢,房子庭院突然就被火烧没了。曹雪芹用了八个字“暮年之人,下世光景。”概括了他的悲苦命运。其实一僧一道,也曾想救度“英莲”,把英莲带走出家,可惜其父甄士隐不许,故英莲的悲剧从元宵节开始,甄士隐的悲剧从大火开始。另一个人的命运也从大火开始,贾雨村。贾老师穷苦潦倒失意,住在葫芦庙,庙烧了,老贾就上京赶考去了……</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是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巅峰在何处?格局很大,跨越了生死两界,泄漏了轮回之谜,留下了命运之问,越万水千山,凝时空刹那,送后人一场道德造化。并合上下五千年风雅诗词歌赋之瑰丽,再现经典文学之华美世章。</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整个故事格局非常之大:从世人以为的真实到梦中,再到太虚幻境之红尘嚣嚣。就像庄周晓梦迷蝴蝶,最后搞不清,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精神格局揭示了“红尘如幻,弄假作真,妄有还无,三界火宅,悲苦无尽的真相……”隐隐为世人指出了“道德之路”,炼心,或者说炼灵魂才是真实路,其余,凡所有相,皆是太虚幻境,生死轮回。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p><p class="ql-block">理由之……</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不可不读的理由有很多,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红楼梦》最适合在四十岁以后读。因为四十岁以后再读《红楼梦》才稍稍理解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撼人心魄:宝黛爱情之所以情深意笃,令人泪目,就在于它的纯美无瑕,它的发乎由衷,它的日久天长,它的温暖陪伴,它的本心未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