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旧居连连看】 跨越三朝的东至周氏家族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舜之乡,道德之城”的安徽东至山川锦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厚重。二十世纪的中国,能在政商学三界驰聘并对晚清、民国与新中国均作出重大贡献的名门望族,安徽东至周馥家族当属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家族,曾产生过众多显赫人物,且至今活力依旧。从幕僚出身的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周馥,到实业巨子周学熙;从藏书家周叔弢、佛学家周叔迦、邮票大王周今觉,到数学家周炜良、史学家周一良、作家周骥良、翻译家周煦良等等,才人代出,不绝如缕,有如山泉出谷流野,渐成泱泱巨流。清末民初以来,名门望族多已凋零,而东至周氏家族,虽处剧烈变革之世,却能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影响深远,且至今文脉不绝,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馥(1837~1921),字玉山,号兰溪,谥悫慎。历任县丞、知县,清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其间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宜,同时创办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任永定河道;七年(1881年)任津海关道;九年又兼任天津兵备道;十年,奉李鸿章之命到渤海编练民舶团练;十四年(1888年)升任直隶按察使。甲午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前敌营务处总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周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受命组建淮军,周馥随李氏前往上海、苏南一带,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并被任命为江苏巡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馥一生在李鸿章手下做了很多事情,协助李鸿章兴办洋务。他一手规划了北洋水师学堂,并在武备学堂、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开办方面均有颇多建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1年9月7日,78岁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临去世前李鸿章忽睁大眼睛,嘴唇颤动,两行清泪缓缓滚出。他的双目,是他的老部下周馥合上的。在帝国的余晖中,李鸿章留下了两位重臣,武是袁世凯,文就是周馥。其中袁世凯迫使清帝逊位,开启新政先河;周馥则成为中国现代金融实业的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鸿章去世后,周馥历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两广总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馥共有六子三女。即长子周学海研医学,校刊有《周氏医学丛书》;次子周学铭,一生为官;四子周学熙,为著名金融实业家;五子周学渊;长女周瑞钿;六子周学煇追随四兄学熙创办实业,且为诗人,大收藏家;三女周瑞珠。另有三子早逝,次女未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周馥去世前不久在老宅院子里拍摄的全家福照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周氏家族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中值得一提的是五子周学渊娶的是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之女,而三女周瑞珠则嫁给了袁世凯之八子袁克轸。此外周家与金融实业家李士伟、言仲远、杨味云也都是儿女亲家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北洋时期,是二十世纪最波澜壮阔最跌宕起伏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也可以称为从封建落后的君主制转向近代先进的共和制的转型期。北洋时期又分为前北洋时期以李鸿章为代表(晚清时代);后北洋时期以袁世凯为代表(北洋政府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说安徽东至家族的周馥辅佐了开启北洋时代的李鸿章,周馥四子周学熙则辅佐了将北洋新政推向波澜壮阔的袁世凯。周学熙是中国近代金融实业之发扬光大者,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奠基人,在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金融实业发展大潮中居功至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除了军阀外,还存在一个庞大的财阀,亦可称作北洋官商集团,成员中大都曾为民国政要,下野后参与金融实业的投资与开办,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实业资本集团,囊括金融、煤矿、自来水、玻璃、纺织等二十多个近代企业,且多为官督商办性质,资本总额高达4000多万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启新、华新财团", 这个财团成为北洋政府的经济命脉。而其中的执牛耳者就是周学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周学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十六岁中秀才,1894年中举,最初在浙江为官。1898年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0年为山东候补道员。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学熙受到袁世凯的欣赏和清政府的重视,被委派总办银元局。1903年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归国后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并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督办(校长)。1905年,出任天津道,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滦州煤矿公司、天津造币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业学堂等。其中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因振兴工艺有功,由候补道升为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又官至按察使。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启新洋灰公司大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h1><br></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周学熙为首的“企新、华新财团”,其资源、骨干均来自于源头开滦矿务局,它是北洋财团执牛耳之企业,是后来的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纱厂投资之源泉,汇集了晚清官僚、民国政要、津门士绅于一身,是清末民初金融实业中最重的浓墨重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开滦矿务局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学熙旧居在经过了地震及时代变迁之后,周府花园与澳门路1号和7号的房子都已不存,只有3-5号楼还基本保持原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澳门路3-5号两幢为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的中西结合式楼房,并跨二层后楼。全部为机砖清水墙,部分砂石罩面。临澳门路一面的二楼有外跨长9米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建筑的东、西、南三面在窗口下嵌有花马等水泥花纹装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泰安道13号的建筑</span>曾为周学辉旧居,与安立甘教堂相邻。其原楼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位沙俄皇族郡主逃到天津出资建造的,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学煇(1882~1971)是周馥九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叫他"周九爷"。家里最小的孩子往往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周学煇也是这样。周馥最疼这个小儿子,周学煇不到二十岁,就做了众议员,这自然离不开父亲和兄长的举荐。周学煇一生,一直追随其兄周学熙创办实业,他辅佐周学熙,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在周学熙61岁引退后,他与侄子周叔弢、周志俊等便成为周氏企业的守业人。周学煇那时担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当时华新纺织公司在全国拥有天津、唐山、青岛、卫辉四个厂,具有相当规模。也正是因为跟随周学熙办实业的缘故,周学煇对这位四哥格外敬重,对他充满了尊敬和崇拜。周学熙去世时,在葬礼上唯一放声大哭的人便是周学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周学煇旧居原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学煇旧居建于上世纪初。该建筑结构严谨,内部布局宽敞明亮。一楼有大会客室,二楼有卧室、餐厅、储藏间等。此楼因1976年大地震有所损毁,后加以复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至周馥家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当属周叔弢。周叔弢是周学海之子,生于清光绪十七年六月(1891年7月)原名暹,字叔弢,老年自号弢翁。他在天津市有两处旧居:一处为桂林路16号,从1939年至1954年居住了15年;一处为睦南道129号,从1954年至1984年逝世在这里居住了30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叔弢是著名的实业家和古籍文物收藏家。1919年28岁时,随其四叔周学熙经营实业,历任青岛华新纱厂专务董事、唐山华新纱厂和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启新洋灰公司经理等职,是北方民族实业界的后起之秀。1949年9月,周叔弢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50年出任天津市副市长,从1954年到1983年,被选为历届全国人大常委、天津市工商联主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周叔弢睦南道的居所。这是一幢二层别墅式楼房,外观平易简朴,楼房和院落紧凑而又舒展。一楼是客厅、饭厅,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1950年弢翁六十生日时在天津桂林路家中的合影。这是楼房由于地震时严重震损,已不复存在了。</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叔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其珍藏以古籍善本享誉盛名,历代玺印、敦煌文献、明清书画等古代文物亦著称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他的一生,致力于保护、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功绩卓著。1952年,他将历年收藏宋、元、明代刻本和抄、校本中最为珍贵罕见的715种2672册古籍捐赠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二十世纪70至80年代,他又将历代古玺印、敦煌文献、书法、绘画、古墨等文物1262件捐赠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今天津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周明泰(1896~1984),中国戏曲史专家。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的长子。自幼爱好文学,潜心古籍研究。曾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内务部参事。酷爱戏曲,专门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明泰熟悉梨园掌故,广泛搜集戏曲史图籍,其中颇多精品,并常与著名京剧演员交往。周明泰著有《几礼居戏曲丛书》、《几礼居随笔》、《读曲类稿》、《枕流答问》等,是研究中国近世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后将所藏珍贵戏曲史料及唱片捐献国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周明泰由上海移居香港,再后移居美国华盛顿,闭门著述,直到去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明泰旧居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著名国内建筑师沈理源设计,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局部二层),正立面首层为三联拱券前廊,二层部分为双柱三开间阳台。建筑布局规整,体量轻巧别致,具有古典主义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馥家族的第四代,更在中国文化学术界人才蔚起,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今觉的長子周震良,既是收藏家,又是山东工学院电机系教授;次子周熙良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上海华东师大外语系主任,一生著作良多;三子周煒良,是世界級的杰出数学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叔弢的十个子女,有8人是高等学府的知名教授。除長子周一良外,次子周珏良是著名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三子周艮良是建筑设计专家;四子周杲良是美國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教授;五子周以良是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家森林植物学学术带头人;六子周治良,曾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建筑师;七子周景良,中國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地质学会分析測試委員会主任;次女周與良是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家(丈夫为著名詩人穆旦)。 周叔迦的長子周紹良,著名紅学家、敦煌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家,号称古墨大王,一生笔耕不缀,论述达二十多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这並非周馥家族优秀人才的全部。僅良字輩的周家人才,就還有周榘良、周駿良、周驥良、周秉良、周禹良等。這個家族人才之众,涉及領域之广,至今沒有任何家族可与其比肩。难怪有人赞叹,周馥家族的人才,足以办出一所一流大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1991年在魏公村北京外语学院周珏良家中,十兄弟姐妹聚齐合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美篇的四处旧居为笔者所摄,文字摘录于网上,并有周氏家族后人提供资料。在此一并鸣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