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殷宝洪</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谨以此美篇纪念著名雕塑家仇志海逝世27周年(根据微信群回忆片段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 仇志海——我们67军政治部小院里的人认识他的不少。我认识他是在1968年军部还在青岛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大楼里,我是宣传干事,他是文化干事。第一次认识他给我印象很深,中等高,方方的脸,皮肤黝黑,确实象饱经风霜的农村大汉。他自己也讲,我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干事。那怎么选到67军政治部文化处来的?原来他在199师组织忆苦思甜教育中,把自己的家受地主压迫的事,生动的搞成了一组雕塑,然后在基层巡环展览,反响很大。就这样,他出了名,领导把他调到了军文化处。他的工作室在地下一层。休息的时候,我常去地下室,欣赏他的作品并和他聊天。他常常满身泥巴,聚精会神搞创作。作品很多,印象深的是周总理打电话,白色的泥塑,很有神釆。他也送给我了一个。1977年初,他被军区创作室调走了,以后我们很少见面。1977年上半年,毛主席纪念堂正在紧张施工。我在军事学院理论班集训,并且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的义务劳动。正好仇志海也在那里,他的任务是搞纪念堂正门口两侧的群雕,集中了全军雕塑家,有名的也就那么八九个,他的工作环境也蛮艰苦的,近乎高空作业。我再次见到他,是在1990年,那时在136师工作。他风尘仆仆的,想搞一番大的事业,要在日照那里搞一个创作基地。希望408团帮他解决点实际困难。后来果然搞成了龙山黑陶文化。具有仿古的汉罐传统工艺,又有自己的创新,主要是声如磬,薄如翼。他把作品送给我几个,我至今珍藏。之后,他的龙山黑陶文化成为一个品牌,获得了国际国内很多大的奖项,自己也荣立了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正在事业欣欣向上的时候,仇志海突然得病去世了,似乎是突发心脏病,走的时候才60岁,非常可惜的!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现在还活跃在这条战线上。我写这一点文字主要是对仇志海老战友的怀念。因为中间不在一起工作,所以也写不具体。仇志海是个好同志,我很钦佩他。仇氏黑陶后来被誉为陶瓷艺术之魂。获得国务院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38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奖金奖。军委给他记了一等功。仇氏黑陶被国内外学术界、艺术界公认为本世纪最辉煌的艺术成果之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小院情缘】微信群战友留言 </b></p><p class="ql-block"> 史衍良:宝洪 老大哥的描述,勾起了我对仇志海大师的思念!我认识他是当炊事员喂猪的时候。喂完猪,我经常到他创作室看他创作,还帮他摔过胶泥,向他请教绘画艺术,他也送给我周总理、鲁迅、李清照、大肚佛等作品。等我调到济南,他已经去世,我曾请他家属和孩子吃过饭。仇大师文化不高,但悟性很高,他的作品堪称一代大师。看到他的作品也常常怀念他!</p><p class="ql-block"> 刘绍华:1997年,济南军区开拍《济南战役》电视剧,著名演员李媛媛参加了演出。她回京时,我赠送给她一尊老仇的举手佛,她非常喜欢。这是在我办公室给她拍的。也是很珍贵的留影了!老仇并未走远,他永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于桂生: 宝洪老大哥的描述,绍华 发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对仇大师及众多老战友的深刻记忆。1971春,我到保卫处时,仇志海已成为艺术家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大胆探索,成就了事业。文革结束后,是他第一个为知识分子地质学家李四光制作塑像树碑立传,此作品是我给他拍照洗了上百张照片发往全国报刊杂志,均给发表,曾在文艺界引起反响。我到199师任职后,他为史馆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史馆门前四幅巨型雕像就是他親自设计烧制并组织指挥掛上去的!我特别感谢他!史馆落成不久,他病逝。我和朱志仁专程赶到他家吊唁,見到家人悲伤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日!深切缅怀我们小院走出的艺朮大师仇志海同志!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颜纪雄:宝洪大哥回忆老仇的文章朴实生动。我到军机关时,老仇还在文化处,不久调军区了,一般认识。后来到临沂136师工作,他儿子正在创办黑陶艺术,我得到两件他儿子制作的黑陶珍品,其中一件是周总理打电话的作品,现在放在我书房案头,每天见面就想起周总理,想起老仇。老仇父子创作的精品,不仅传承发扬了黑陶艺术,还教育影响了无数人!其功德无限!</p><p class="ql-block"> 徐国祥:被誉为军人雕塑家的仇志海干事,在他简陋的工作室里用泥巴和竹片创作出了《艰苦岁月》、《周恩来总理》、《鲁迅》等优秀作品。现在开国大典红一师师史馆里,展示着他四帧精心烧制的该师各个历史时期黑陶艺术品。这是永载史册的最好回忆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顾桂兴:为仇志海的杰作点赞!为他英年早逝惋惜!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我和他很谈得来!</p><p class="ql-block"> 王登平:仇氐黑陶,我心中的永恒! </p><p class="ql-block"> 朱志仁:美篇《大师并未走远》激起我对仇志海战友深深的怀念。上个世纪50年代他入伍在199师防化连,用泥塑配合思想教育;60年代他被军内外誉为“泥人仇”、“战士塑像家”;70年代他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外大型群雕创作,并出席全国文代会;80年代他年近半百又投身黑陶艺术,行程万里,吃住荒野土窑,使失传千年黑陶艺术重放异彩,被学术界、艺术界评价为“本世纪最辉煌的艺术成果之一”。仇志海在艺术的道路上,拼的是一种意志:坚韧不拔;拼的是一种信念:始终如一;拼的是一种精神:舍身忘我!</p><p class="ql-block"> 仇志海永远在我们心里!</p><p class="ql-block"> 王学伦:绍华大哥这个美篇编辑的太好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了一代黑陶大师仇志海对黑陶艺术的孜孜追求和他永恒的人格魅力;一段段经典留言,流露出小院战友对仇大师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的留恋。可惜,我调军机关时,他早已调军区,电影队的老同志告诉我,我们小楼南面低矮平房区,曾是仇大师的工作室。后来我调军区仅一年,还没来得及与他相熟,他就带着满身的才艺和对部队对战友的深深眷恋永远离开了我们。仇志海大师是我们67军的骄傲,更是我们小院人不曾忘记的亲密战友。正像绍华大哥说的“大师并未走远”!他就在你我他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二排右五为仇志海)</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仇志海的儿子、著名雕塑家仇世森提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在我的朋友圈的留言</b></p><p class="ql-block"> 刘景春:已打开美篇评赞!怀念勤奋朴实的军旅雕塑艺术家仇志海!</p><p class="ql-block"> 戴锡生:军旅生涯,艺海耕耘,大师风范,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刘忠来:我在军区宣传部工作时,曾与仇志海同住在19号楼,两家楼上楼下只隔一层楼梯,两人上下班经常不期而遇,一路同行,边走边聊,非常亲蜜。1994年我们俩还同在军区总医院疗养近半个月,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使我受益匪浅。那几年正是他创作盛期,每天几乎都有人找他求索黑陶作品,还经常有人敲开我家门,问他住在哪里,只要有人相求,他大多有求必应,很少有人空手而归。记得他曾多次对我说,你到我家看看,有喜欢的拿两件去。我总觉得他的作品那么宝贵,相求的人那么多,一直不好意思向他张口。他却嗔怪我说,你这人太腼腆,说了多少次让你来拿两件,你就是不来拿,还非得让我送到你家去!我笑着说,要得人太多,我等以后再说,咱住在一起,来日方长哩,他摇摇头,直拍我的肩头,连连说你呀你……没想到,来日并不方长,他却英年早逝!直到如今,我手里没有一件他的作品。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这位雕塑大师的高贵品质,他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那一件件精美的黑陶作品,而是他终其一生所塑造出的一尊标志性伟岸身影,那个身影就是永远活着的仇志海大师!</p><p class="ql-block"> 王登平:读文思人!</p><p class="ql-block"> 李乃润:志在黑陶倾毕生,泥巴艺术耀金星。大师战友真情在,一片冰心小院中。</p><p class="ql-block"> 李庆峰:睹物思人,大师永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备注:留言以微信群发表为序。表情包皆不能复制。11幅图片后的图片均由小院情缘战友提供,一并表示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