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 生 花 一一②光荣在党五十年回望(二)

以文会友

<p class="ql-block">原著一一李发勤</p><p class="ql-block">编辑一一同剑彬</p><p class="ql-block">(共四篇本篇是第二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发勤,生于1951年7月,白水县西固镇扶蒙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先后担任扶蒙村党支部书记、西固镇党政办主任、镇文化站长等职,2011年退休后任政协白水县第八届委员、第九、第十届文史资料征集员,并任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白水县仓颉研究会会员、白水县作家协会理事,西固镇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文史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编辑的话</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光荣在党,半世纪《一路生花》,这份荣耀是大多数人求之不得的,实在是来之不易!近两万朴实的文字,二百多张图片,充滿了作者李发勤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心血。在深受感动之余,征得作者李发勤先生的同意,经过谨慎构思和布局,历时三个晚上挑灯夜战,作成了四段美篇,借以分享光荣,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天地造化,三生有幸,让我八年前在白水政协会议文史员组认识了李发勤先生,开启了我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闸门。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非常投缘,我非常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他热情而低调,正直而善良,诚恳而谦和,勇为而自律,敬业而爱家,等等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见贤思齐,他虽小我两岁,但我认定了这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每天都有微信互动。</p><p class="ql-block"> 李发勤先生幼年家境贫寒,吃尽苦头。有幸的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碰上了扶蒙村老支书老模范老前辈问八才先生伯乐识马,悉心裁培,时任县委书记苏忠民的关切和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信任,使他成为可靠的基层领导接班人。他本人也不负众望,坚守信仰,认真学习,勇敢担当,实干苦干科学地干,使优秀传统得以保持和发扬光大,取得了众所瞩目的辉煌成就,获得了不少殊荣,的确是一路汗水,一路生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名言 :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李发勤先生的《一路生花》是他人生一份完美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期待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一路生花一一李发勤(接上篇)</p><p class="ql-block">首篇 : 奋力攀登</p><p class="ql-block">二、征途•掮上重担</p> <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1日,是我今生最光荣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员。我的介绍人是村党支部书记问八才和村革委会主任刘德茂二位。能成为一名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光荣的共产党员,我多么兴奋多么自豪啊!这一愿望,是我梦寐以求的,终于在我22岁时实现了,我心理充满了无限幸福。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献自己的一生,鞠躬尽瘁而无怨悔。</p><p class="ql-block"> 经过组织长期考察,这年八月份我被公社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革委会副主任。那时候扶蒙村是省、地、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具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当我成为村党支部与村领导班子成员后,感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我没有胆怯,而是努力向前辈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像雷锋说的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p><p class="ql-block"> 进入实际工作之后,村党支部先是让我兼任村科研站长,带领几个年轻人学习掌握毛主席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并科学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我和几个年轻人,不畏困难,日夜钻研,培育、优选小麦新品种,探索棉花增产的新途径,请县农业科研所的张信才、宋杰民、刘起超等传授技术和指导,经过我们长时间不懈的辛苦努力,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获得了小麦、谷子、棉花、红苕在试验田的高产;村里和县农业科研所对我们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公社、县领导也及时发现和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继续努力,为培育、优选良种做出更大成绩。</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年,村党支部决定让我兼任我们生产队队长,我就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扑下身,深入田间地头,向务庄稼的老把式学习,熟悉掌握各种农活的技术技巧,让自己成为一个内行农民。同时也向其他生产队有经验的老队长学习,掌握农时农事,熟悉田间管理,活路安排,劳动力分配,应时收种,使自己迅速适应生产队长的角色,领导社员一心一意学大寨,夺取粮棉双丰收,为国家多卖余粮,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在我任生产队长期间,除了留够籽种,分配给社员足够口粮外,我们生产队共向国家上交公购粮22000斤,成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生产队之一。每每想起这一段经历,我心里特别欣慰。</p><p class="ql-block"> 1976年,村党支部决定让我主持村委会日常工作,领导全村的全面工作,我愉快地服从了党支部的决定,我以老支书为后盾,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立志改变家乡面貌。我们对村里的山、水、田、林、路、电作了全面规划,把土、水、林、沟综合治理,以建设高标准丰产田为目标,大力开展建造方田、林网、修鱼鳞坑、造返坡梯田、填沟打坝,修筑水利设施,北沟抽水站等新项目,向大自然开战,向土地要粮,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让村里的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进一步提高社员生活水平,使大家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共产党人应当为人民无偿服务的份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新的农业发展计划,我们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顶风雨,冒严寒,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奋战,从没有懈怠,全村社员曾经连续七个年头大年初一都上工地平整土地,下沟扛石头,辛苦备至。</p><p class="ql-block"> 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经过连续几年齐心努力团结奋战,我们扶蒙村的面貌全面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省委书记李瑞山曾两次前来视察。他深入田间地头,站在沟畔峁头,看到沟沟岔岔树木茂密,看到方田林网展布,看到大地上庄稼绿油油,由衷地赞叹说:“扶蒙村变化实在大,我来一次,就有一次新发展新变化,扶蒙人民实在了不起。应该号召全省农业向扶蒙村学习。”一时间县内外的干部群众、学校师生、驻地解放军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在方田林网树荫下,在青年沟(洞沟底)、在过水大坝、丰收渡槽、军民水库旁,在花果山式的苹果园,他们看到了英雄的扶蒙人民战天斗地的丰硕成果,感受到了扶蒙人民改造河山的动人故事。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扶蒙人民辛勤劳动耕耘的伟大成就,我能参与其中,心里特别温暖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老支书问八才调任雷牙公社副主任,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独立肩负起了更重的责任。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和党支部全体成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对国家形势的新变化增加了新的认识,决心在新的形势下,更加解放思想,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行新的生产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流域承包治理责任制,并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富裕社员生活,号召队队建集体果园,为后续的生产和经济发展铺路打基础。这一年,经过全村干部社员的辛勤努力,终于实现了既定目标。也是这一年五月份,我光荣地出席了陕西省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年底我们扶蒙村荣获“陕西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我与党支部一班人,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遵照县乡政府的安排,进一步落实了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发扬苦干实干精神,续绘蓝图,落实土水林综合治理责任制,按照治塬治沟结合,农林牧结合,因害设防的原则,长期坚持治理水土流失。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辛苦劳动,我们村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塬,泥不出沟,不向黄河输泥沙的目的。至1982年底,共兴修水平梯田3220亩,占耕地的83%;营造防护林网20个,长37华里;在塬坡荒地上造林种草1733亩,占塬坡地的50%;加上淤地坝、封沟埂,沟头防护,蓄水陂塘等措施,共完成治理面积5552亩,占流失面积的75%,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139.9万斤,较治理前增长了3.2倍,向国家交售公购粮年20.8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009斤。农林牧副渔也有了较大发展,群众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此外,还为全县各乡镇提供了优质杨树、刺槐、桐树、苹果、花椒苗木,苜蓿沙打旺种子。由于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取得了这些优异的成就,1984年5月我们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水土保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是全体扶蒙人民多年辛勤奉献的光荣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在我任职党支部书记期间,还曾做过以下几件份内事: </p><p class="ql-block"> 第一,培养发展新党员,选贤任能,培养选拔新生力量,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持续地蓬勃发展。我任职支部书记期间,一直重视党组织的建设,着力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并及时吸纳這些新鲜力量加入我们党的队伍。十几年中,共有19名新同志光荣地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其中刘来庆、田武运、问满孝、问发孝、田师宏、问勤忠等同志先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这些同志为扶蒙村的生产和经济发展,贡献颇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打井淘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扶蒙村地处乏水地段,村南沟里虽有泉水,无奈水量奇小,不足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因此,我曾想法设法解决这一大困难。为此,我多次到县水利局争取项目资金,请来专家技术人员走遍全村河流川沟,踏勘找水源,又请来打井队打机井。但因村里的地势三面环沟,地处断层,地下水超过了勘测地层,因而踏勘无望打井无果。但我不甘心,又组织群众淘老井,我亲自下到七十多米深的井下,测水流量,看水势走向,量淤泥厚度,估摸井壁好坏程度,终于实现淘井取水的目的。之后,又从西安购回供水设备,修蓄水池,安装管道,解决了人畜饮水生产用水这一大难题。</p><p class="ql-block"> 第三,着力办好村小学,以解决本村与周围村庄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党支部一班人,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并发动干部群众捐款,我自己首先带头捐款,终于扩建了校舍,修缮了教学楼,请来了各科最好的老师,保证了孩子们按时上学,让家长放心搞生产抓经济,迈向幸福之路。同时,我们多方筹集资金,以保障足额及时发放教师工资,让老师们安心教学,培育好学生们。</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一个寒冬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学校校长党进文不慎摔伤,伤势特别严重。他邻居跑来告诉我,让我想办法救人。我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匆匆赶到现场,找了两个小伙子,找了架子车铺上被褥,一路小跑送往西固地段医院诊治,一直到住上院,我才徒步返回。做这件事,我虽受累,但我想这是在为家乡服务,能为家乡为老师做点事,心里很高兴,值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抵制歪风邪气,维护集体与人民利益。打铁先要本身硬。当干部只有廉洁公道正派,才能取得群众信任拥护,也才能维护集体的利益,树立党的威信。在我任职支部书记期间,由于村道和田间路旁树木多,个别干部就想把集体所伐树木,不出钱拉回去自家用,认为集体的树那么多,当干部为村上办事,自己用一点也没有啥。我听说后,找到这位干部,认真给他讲清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干部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占有的道理,让他明白占集体的便宜,是对党的威信的破坏,是损害集体与人民的利益,就这样坚决制止了这起不正之风。还有公社一名副主任,为绿化自家院落,派人来向我村要桐树苗20棵,我给了树苗,但收了12元钱。后来他在路上碰见我说:“要你几个桐树苗,还收钱哩。”我笑对他说:“这是村上的制度呀,我个人咋能破坏呢?”1982年我们村上育的价值三千多元刺槐苗木被县林业局挖走,时隔二年,没有付一分钱。为了维护我村集体利益,我多次去县林业局催要,但多次无果。无奈间,我向《中国农民报》写了《三千余元的刺槐苗木款何时兑现》反映此事,见报后,在报社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县林业局很快付款兑现,终于使集体利益没有受损。做這点事,我虽然得罪了人,但能维护集体与人民利益,能维护我们党的崇高威信,我在所不辞,毫不后悔。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的份内亊。</p> <p class="ql-block">  三、思源•雨露滋润</p><p class="ql-block"> 我从高中毕业回村,到担任党支部书记十几年间,为生我养我的扶蒙村奉献了青春,做了许多工作,是“比勤劳,讲淳朴,重诚信,敢创新”的扶蒙精神激励着我,更是党的雨露滋润着我。我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是伟大的党指引和教导的,是党培养教育了我,扶我走上了花团锦簇的光明大道。</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老支书问八才同志长期悉心指导,耐心引导,热情鼓励我,树立起我为人民奉献青春的目标,具体地领着我深入实际工作,教会我做好每一项实际工作的方法,培养了我为家乡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热情和干劲,也是他亲手扶我走过了一个个沟沟坎坎,使我逐渐成长,使我逐渐成熟,使我有了逐渐敢于挑重担,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信念,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还有村里的老党员,老队长,老同志的亲切帮助和信任,也是我进步的动力,他们让我懂得了工作的困难应该怎样克服,让我懂得了基层具体工作应该怎样着手,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像西头队老党员老干部田俊生,入党时间长,担任生产队长时间也长。他曾多次给我讲务农的经验,田间管理,生产安排,以及做人做事的体会,对我帮助很大。老人病重期间,我到他家看望,我们二人握着双手,不由得互相哭得泣不成声,对这位老同志,我的感情深厚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我成长道路上,还有一位特别热心关怀我,教育我,给我温暖的人,那就是当时的县委书记苏忠民同志。苏书记亲自在我村驻队,与村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作风朴实又扎实,很得群众爱戴和信任。因为苏书记的事业心和为人,我特别崇敬他,他也十分关心我,爱护我,经常给我亲切的教导,热情的悔训,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对我人生世界观的建立,给予极重要的启迪,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位和善温文的好书记。有一年团县委筹备团代会,拟定我为不脱产的团县委副书记,报到县委常委会时,苏书记说:“发勤是扶蒙村的党支部书记,搞青年团工作,会影响中心工作。”我的新任命虽被他否定了,但我觉得他是为了做好工作,也是为了保护我的工作热情。后来一次我在渭南学习,顺便去看望苏书记,他握住我的手说:“那时没让你出去,对不起啊。”我急忙说:“苏书记,我一点也不后悔,也不能怪您,您是为了工作,也是为我好啊。再说,我是一名党员,听从组织安排是应该的,不会有任何怨言。”苏书记望着我,欣慰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待续,下一篇,三、稳步行远</p> <p class="ql-block">编辑简介 : 同剑彬,生于1949年10月,白水县林皋镇中塬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政协白水县第六、七届委员与第八、九届文史资料征集员、第十届文史顾问。渭南市作协会员,白水县作协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