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历来为巴蜀重镇,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阆中历史可追溯到古巴国,汉以后一直成为封建帝王统治西南的重镇。</p> <p class="ql-block">华光楼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根基稳固,文化积淀深厚。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p> <p class="ql-block">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p> <p class="ql-block">内各层有梯上楼,每层楼四周游廊可以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p> <p class="ql-block">阆中交通便利,景观秀丽,山川奥衍,是古代宗教活动和旅游胜地,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张道陵、葛洪、吕洞宾等仙迹可寻,杜甫、司马光、苏轼、陆游等文迹可观。古代阆中山川钟灵毓秀,人文化成,代多闻达,科甲鼎盛,擅美全川,有“郁郁乎文哉”的风尚,现存各种文塔、书院、学宫、街衢众多。</p> <p class="ql-block">自汉及唐,风水堪舆之学盛行,许多天文学家兼风水家云集于此,使阆中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李淳风、袁天罡、落下闳、任文孙父子、周舒等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都对阆中情有独钟,这些身兼风水师的天文学家对阆中的风水格局、城市选址布局、市与自然山川的有机和谐等传统文化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以风水文化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当今保存最完好、完全按照古代特别是唐代天文学风水理论营建的一座风水城池”。</p> <p class="ql-block">从风水角度看,阆中地理形势和山水格局颇具典型。古城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而成,山水契合紧密,是一处理想的人居环境。</p> <p class="ql-block">据说“阆中”之名就是因为城居间水之中“阆水迂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取以名之”的缘故,这不仅体现出“设险防卫”、“国必依山川”的思想,也契合古人“王者择中而处”的传统观念。</p> <p class="ql-block">古城采用多重封闭与空间聚合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现风水文化中的空间构成理论。</p> <p class="ql-block">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北以蟠龙为屏障,东、西有大像、西山环抱,城南有锦屏山守护,水流缺口由塔山把守,形成一道相对闭合的城市生态屏障,被誉为阆中古城第一道聚合圈,有聚合财气和文气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古城第二道聚合圈是嘉陵江。阆水从城西北来、绕东南出,形成一道环绕阆中城的聚合体,符合风水中典型的“冠带水”、“金城环抱”的吉祥格局。</p> <p class="ql-block">阆中的龙脉来自北部大巴山脉的蟠龙山系,是阆中山川形势的依靠。</p> <p class="ql-block">蟠龙山左臂、右臂及龙爪等一应俱全,并从近至远(小蟠龙、大蟠龙、陈家坡、盖阳山等),形成连绵不绝、形象美观、生动活泼的龙脉意象。</p> <p class="ql-block">古城四周远近起伏的诸山为砂山。砂山皆应风水喝形而来,并与城市后倚的来龙呈隶属关系。</p> <p class="ql-block">阆水从西北经西南的流向符合“天门地户”的风水原则,“天”由西山和玉台山隔江对峙而成,也称上水口;“地户”位于东南的交通要道,以塔山为下口山,也称下水口,上下水口共同构成县城的“气口”。</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环绕古城而经其三面,形成“千水成垣”的格局,既滋润土地,调节气候,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便利交通,均是强调风水主题,如笔向街是因街道东向塔山,沿街前行,则文笔塔历历在目,意象甚明。</p> <p class="ql-block">古城选址的落脚点处于龙、砂、水重重关拦内,内敛向心的围合,使古城依靠周围的山川拱抱,既能阻御风沙、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又能使龙、砂、水种种意象钟情于穴,给人丰富的感受,得到心性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古城是“后有靠山、前有水绕、左右砂山护卫、三面环山、一面水绕的近似马蹄形的理想环境”,是山、水、城和谐统一的天然风水格局,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古城城墙四面环护,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一道。除西门外皆建瓮城,瓮城门与城门错位,分别建有轩昂门楼。</p> <p class="ql-block">《阳宅会心集》说“城门者,关系一方居民,不可不辨,总要以迎山接水为主。”</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西门迎山接水,故阆中惟西门无瓮城,在西门外筑石匾阁、阆风亭、镇水铁犀等,这些措置本于风水中“如有月城(即瓮城)者,则以#bl'(瓮城门)收之;无月城者,则于城外,建一亭或一阁,以收之”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除西门,其余三门外皆有街巷,但只有南门、东门外庐舍毗连,烟火稠密,市肆喧闻,格外繁华。</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社稷坛、历坛、先蚕坛、八腊坛、火神祠、龙王庙、雷祖殿等公共建筑的布局,结合古代民俗,使城市行政、居住建筑与世俗活动频仍而纷杂喧嚣的公共建筑保持合适的距离,也源于风水理论。</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古城中大量宅院的布局,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礼,序也”、“礼别异,卑尊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等传统社会定向观念。</p> <p class="ql-block">“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因此,阆中遗存至今的大量民居,是形成古城风貌的基调,它在风水理论中的种种意象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