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 生 花 一一①光荣在党五十年回望(一)

以文会友

<p class="ql-block">原著一一李发勤</p><p class="ql-block">编辑一一同剑彬</p><p class="ql-block">(共四篇本篇是第一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李发勤,生于1951年7月,白水县西固镇扶蒙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先后担任扶蒙村党支部书记、西固镇党政办主任、镇文化站长等职,2011年退休后任政协白水县第八届委员、第九、第十届文史资料征集员,并任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白水县仓颉研究会会员、白水县作家协会理事,西固镇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文史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编辑的话</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光荣在党,半世纪《一路生花》,这份荣耀是大多数人求之不得的,实在是来之不易!近两万朴实的文字,二百多张图片,充滿了作者李发勤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心血。在深受感动之余,征得作者李发勤先生的同意,经过谨慎构思和布局,历时三个晚上挑灯夜战,作成了四段美篇,借以分享光荣,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天地造化,三生有幸,让我八年前在白水政协会议文史员组认识了李发勤先生,开启了我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闸门。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非常投缘,我非常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他热情而低调,正直而善良,诚恳而谦和,勇为而自律,敬业而爱家,等等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见贤思齐,他虽小我两岁,但我认定了这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每天都有微信互动。</p><p class="ql-block"> 李发勤先生幼年家境贫寒,吃尽苦头。有幸的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碰上了扶蒙村老支书老模范老前辈问八才先生伯乐识马,悉心裁培,时任县委书记苏忠民的关切和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信任,使他成为可靠的基层领导接班人。他本人也不负众望,坚守信仰,认真学习,勇敢担当,实干苦干科学地干,使优秀传统得以保持和发扬光大,取得了众所瞩目的辉煌成就,获得了不少殊荣,的确是一路汗水,一路生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名言 :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李发勤先生的《一路生花》是他人生一份完美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期待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生花一一李发勤</p><p class="ql-block">到2023年“七一”,我在党已五十年了。一路求索而来,虽风雨潇潇,更花团锦簇,芳华妖娆。在党的培养教育关怀中,由一个青葱青年,逐渐成长,成为肩担责任的成熟的共产党员,成为身负重托的基层领导干部。现在虽岁至古稀,但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首篇:奋力攀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启程•初挑担子</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七月份,我从西固中学高中毕业了。那时,全国掀起了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的热潮,我也和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一样,以邢燕子、韩志刚为榜样,回到了洛河右岸生我养我的老家扶蒙村,决心扎根故土,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流汗,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带着热情带着干劲,我没有歇息,立即投入到集体生产劳动中去,和乡亲们一同下地一起流汗,没有让自己的书生意气流露在辛劳中,而是用十足的激情昂扬起每日不息的斗志。正在我全心全意倾心奋力劳作时,忽然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的青春计划发生了改变。</p> <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我正参加生产队修筑烧砖窑的劳动,只见村党支部书记问八才来到现场,他先和几位老社员打招呼说了很短时间话,就来到我跟前说:“发勤,你来,我给你说几句话。”说完,他領我走到一旁,站住,看着我说:“你回来这些天,觉得咋样,能适应生产队的活路不?”我说:“我是咱村长大的,从小劳动,都惯了。”问支书说:“那就好。现在有这样一件事要你承担:经公社和大队考察,打算让你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公社已经决定了,也报到县团委了。”我惶急地说:“问支书,这咋能行?我才回来,啥都不懂么。再说地里的农活,我还没有学好哩。我能力也有限,怕干不了。”问支书说:“哎——年轻人要有志气,不会的就在干中学么,谁也不是天生啥都会。农活以后你慢慢学,能来得及。”我一时不知该咋样说了。他接着嘱咐道:“明天你就到县党校报到,参加全县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去。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好机会,不敢耽搁了。”我没法说了,嘴里嘟囔说:“我这么年轻不懂事,咋会认上我呀?”问支书听见了,解释说:“公社团委书记李都赛说你在高中当过班长、当过学校团总支组织委员,知道你肯上进,是个好苗子。娃呀,组织不会看错人的。你放心好好去参加培训吧,回来后,把咱村瘫痪了的团支部工作搞起来,搞得热火些,行不行?”问支书的鼓励,让我既高兴又羞愧,我鼓起勇气说:“行。我服从组织的决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组织的希望。”就这样,第二天早上,我骑上自行车,带着被褥和学习用具,到县党校报到了。</p> <p class="ql-block">  半个月过去了,我以优异成绩结束了我的培训学习,满怀信心返回村里。先向党支部认真汇报了我的学习收获和思想认识,党支部对我的汇报很重视,专门研究了以后的共青团工作,並对我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办法,也对我今后开展工作提出了希望。不久,任命我为村团支部书记的任命文件到了,我立即投入到恢复和发展团支部工作中去。</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和听取的那些先进团支部的经验,我拟定了开展工作的计划,并得到了村党支部的支持。首先,我摸清了全村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建立了团员花名册。其次,我组织全村团员、青年参加培训,学习毛主席关于青年工作的著作,温习团章,传达培训班和团县委会议的文件精神,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让大家掌握当前的形势,了解团员青年的责任以及肩负的重担。再次,整顿团员青年的组织纪律性,使大家在团支部活动以及村里各种活动中,能够统一步调一致行动,展现出新社会青年人的朝气和共青团的力量。虽然,开始的几个晚上参加培训和开会的人数寥寥无几,但我不灰心,不懈怠,凡点名没有参加的,我就摸黑上门逐人逐户催促,讲清道理,认真劝说,终于使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参加团支部活动的热情也漲了,由被动行为变为自觉的行动。通过培训和学习,全村29名团员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都能按时参加团的会议,都能在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之后,我召开全体团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支委班子,组建了团小组,使团支部工作有了坚强的骨干力量。</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早在1967年11月就说过:“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共青团是我党的后备力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因此,吸纳新鲜血液是共青团极为重要的工作,只有遵照毛主席“吐故纳新”的教导,做好团的组织建设,才能使团的新鲜血液充盈,使共青团富有朝气。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和团支部一班人认真而积极的展开了发现和培养优秀、先进青年入团的工作,以提高青年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增强、壮大共青团的队伍,促进青年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我任职团支部书记期间,共发展新团员25名。這些团员中,后来有16名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骨干力量,彰显了共青团的青春活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年、共青团员是农村生产力的中坚,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开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团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发动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种生产活动,发挥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村里的各项事业和生产活动都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模范带头作用。当时、为了解决我村旱塬缺水的大困难,村党支部决定修建一座水库(1976年6月6日建成,占地20亩,蓄水50000立方米,命名为军民水库)及其配套工程过水大坝。同时,为了热烈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改变村里土地面貌,村党支部还决定开展大面积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等工作,以促进农业尽快实现“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增产指标。在这些生产活动中,我们团支部一班人,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组织广大青年和共青团员积极投入到这些火热的建设事业中去。为了提高效率,合理安排劳力,促进各项生产活动全面展开,团支部组织成立了“青年突击队”,由32名青年男女组成,我自任队长。为了比、学、赶、帮、超,团支部还组织成立了一支精干的“三八排”,由一帮富有青春朝气的女青年组成,白芹钗任排长,高麦芳、刘爱琴(知青)任副排长。在村里的修库建坝、平整土地、植树造林以及四季生产劳动中,“青年突击队”与“三八排”都成为极其重要的中坚力量。我们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常年活跃在打坝筑水库工地,常年投身在平整土地和植树造林的劳动中。大家冒酷署、顶风雪,天微亮就出现在劳动的场地上,到天黑得实在看不见了才收工。冬天,有的人手脚冻得裂口子,紅血直流,但为了不耽误劳动,就用胶布贴上,脚冻伤了的,走起路来一跛一跛地,仍然坚持着不下火线。早饭大家吃的是农大红苕,中午饭吃的是“钢丝绳”红苕饸饹,晚饭吃的是“水围城”搅团。虽然劳动量大,伙食粗糙,但大家从不叫苦不言累,每天披星戴月,有时挑灯夜战,只见工地上红旗猎猎,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真正做到了脱皮掉肉干一场的苦干劲。</p> <p class="ql-block">  在紧张的艰苦劳动中,广大团员青年尽管白天劳累了一天,但夜幕降临时,仍然积极坚持参加我组织办起的夜校学习。因为那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青年人文化程度都很低,甚至还有文盲。在夜校中,我组织大家学政治,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学唱《红灯记》等经典戏曲经典唱段,提高了青年人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大家的文化水平,对青年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办夜校过程中,我是校长又当教员,坚持每周一三五晚上学文化知识,二四六晚上学时事政治。每晚参加学习的人数基本都是五六十人,有的在校初中、小学的学生也参加了夜校学习,影响特别好。尽管条件简陋,但通过夜校学习,大家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思想觉悟,一批先进青年入了团,十多名优秀团员入了党,有的成为村上的主要干部。更有不少青年人通过夜校学习,由文盲变成了能写会算的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這其中有王金娃,白芹钗、高麦芳、王烈贤等30多名青年人通过了脱盲考试,白芹钗还被选为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高改平荣获省共青团“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在大家的努力下,夜校能为青年人提高文化和觉悟,能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发挥积极作用,我特别自豪。</p> <p class="ql-block">那年代,农村的文化气氛普遍不浓,也缺乏学习文化的条件。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促进农村科学种田,青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和科学种田的知识与技术,怎能让农业生产大发展,怎能让粮食大幅度提高产量呢?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就产生了为村里办图书室的想法,并写好了方案,给村党支部做了汇报。村党支部极力赞成,热情鼓励我尽快实现这一计划。为了这一想法,为了党支部的嘱托,为了让团员青年业余时间有学习文化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条件,我带领团支部一班人,白手起家办起了图书室。当时没有地方,就利用村戏台后台放戏箱的砖窑;没有书架,我亲自动手,用桐树上的桐苔、玉米杆,麦桔杆、砖块等作材料,和泥抹平,晾干后裱糊上报纸做成书架;没有书,我发动团员青年开展“捐一本看百本”活动,自己带头捐书,后来又从县新华书店争取了一部分新书,就这样因陋就简地办成了村里第一间图书室,使村里人有了阅读的基本条件,为家乡的文化普及与农业技术学习,打好了基础。我和团支部一班人研究决定,图书室要固定专人管理,并制订了借阅制度,印制了借书证。就这样,图书室开始运行后,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借阅读书,图书室成了村里红红火火的地方,充实了全村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由于图书室办得很成功,形成了看书学习的热潮,促进了村里各项生产活动的发展,影响也很广泛,得到了广大群众和村党支部以及上级组织的积极肯定和赞扬。由于工作出色,图书管理员田雪琴还出席了在临潼召开的全省图书管理先进经验交流会,受到了表彰奖励。</p> <p class="ql-block">在我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期间,总是不定期的更换村上、工地上的黑板报,编写文章或快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扬好人好事,对村里树立共产主义新思想,对鼓励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我觉得这是我应该为家乡建设事业所做的份内事,我很喜欢这些工作。我虽然担任团支部书记,但我仍然白天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办夜校、开会,常常到深夜,在家里把饭一吃了事,又忙“份内事”去了,经常顾不上家,家务活全留给年迈的父母了,为此,我也常常内疚,但一忙起工作来,又顾不上了。虽然内疚,但想到我是为家乡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也无怨无悔。由于工作努力,也小有成绩,在1972年12月公社团代会上,我被选为公社团委副书记;次年元月,县团代会上,我被选为团县委委员,这年三月,我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渭南地区首届团代会。虽然我获得了这些荣誉,我却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离组织对我的期望,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我还必须更加努力才行。</p> <p class="ql-block">待续 : 下一篇,奋力攀登(二)征途:肩上重担</p> <p class="ql-block">编辑简介 : 同剑彬,生于1949年10月,白水县林皋镇中塬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政协白水县第六、七届委员与第八、九届文史资料征集员、第十届文史顾问。渭南市作协会员,白水县作协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