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江边上的小镇,有繁忙的扬州港这是之前对六圩最简单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初遇六圩是五月的一个午后,和骑友沿临江路往南,转道施桥,经过船闸,穿过几个热闹的庄台,再绕过几处拆迁的废墟,就能看到了运河观光步道,天已有些微热,岸边杨柳随风,野花摇曳,春意正浓,河里船只缓缓前进,岸上骑行车轮滚滚, 桥上有汽车疾驰而过,形成有趣的互动画面,这立体的交汇,粗略构建出承接南北,贯通东西,内畅外达的新交通。</p><p class="ql-block">在交通不发达的以前扬州甚至整个苏北地区的人要去苏南,最便捷的就是在扬州坐汽车到六圩轮渡口过江到达镇江,经镇江可以去到南方各地,所以很早就在六圩建了扬州第一个汽车站,六圩当时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是何等热闹繁忙,随着时代变迁,六圩轮渡已功成身退逐渐被遗忘,如今在渡口遗址建了轮渡公园,墙面上用文字记录介绍着那样的曾经,以一些场景式的建筑和雕塑大致还原一些当年情景,留存一些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运河步道的尽头便是六圩灯塔公园,一新一旧两个灯塔错开排列着,新灯塔全钢结构,高高耸立,据说是运河第一塔,科技含量很高旧的灯塔仿古亭建造,相比清秀很多,在以前灯光源没那么多,夜色还很深沉的时候,这江边明亮灯火不仅指引着船只前行的方向,还抚慰过多少旅人的疲惫,现今塔身做了全新粉刷,私下想着,如果保留原色是不是更具历史观赏意义呢,好在刻在石块上的六圩灯塔塔标,历经江风侵蚀虽然有些模糊,依然原样保留着 ,多少留些历史印记。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灯塔的导航指引作用在减弱,而更多依然是给远行者心理的象征意义,有灯塔就是离陆地最近的地方,是有可以稍作停泊的港湾。</p><p class="ql-block">六圩口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交汇的地方,是国内最大内河十字口,地理位置特殊,虽然现在的水运已经不是主要交通,大江大河里船只依然川流不息,提示着曾经的黄金水道依然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临长江远眺,对面焦山清晰可见,镇江的城市建筑高低错落,形成独特的江岸景观,一水之间,浅浅体验那么近又那么远的诗意美感。</p><p class="ql-block">“离海最近的地方,拍海景大片”这样带点文艺的宣传让灯塔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观观江景拍拍照打打卡,确实以粗粝的江石成片的江苇,苍茫的江面为背景拍出的照片带有治愈的质感。</p><p class="ql-block">五月的以后,常常一个人骑行的时候,下意识的会选择六圩方向,离开高楼林立的市区,在开阔的旷野就能看到磅礴的朝阳冉冉升起,仿佛触手可及,张扬而热烈。散落在水面,是细细碎碎的金色。沐浴在霞光里的船只温馨而祥和。</p><p class="ql-block">在江边最惬意的就是看船,一直对船有着特殊的喜爱,小时候在老家常常一个人坐在运河边看船 ,傻傻想着,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河的尽头在哪里,最羡慕在船头穿着红色救生衣的孩子,可以跟着船去很远的地方,因为坐车极度不舒服,那时候船便承载了所有远方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江面繁忙的时候,还能稍稍感受到百舸争流,舳舻千里的壮观,大型货轮乘风破浪,极速而过,小型船只安航如帆,徐徐前行,船队是同舟共济的紧密相连,无论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满载着希望,向着明确目的地平稳前进,忙而有序。</p><p class="ql-block">江面时有汽笛声起伏,混合着江涛拍岸的雄浑,仿佛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怀古,亦或是用经典的精辟和解这如寄的浮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六圩灯塔</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