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假期的闲暇之余,我和爸爸妈妈抱团来到了陕西这片美丽的土地,开启我们的三天之旅。</h3> <h3> 在我们出发之前,我们做如下准备:<br> 1、携带身份证、外套、热水杯,常用药品,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br> 2、携带晕车药、晕车贴、塑料袋<br> 3、陕西气温在30度左右,和宁夏温差不大,带好衣物<br> 4、带点路上吃的零食水果等!<br> 6、准备洗漱用品,拖鞋,住宿请听从统一安排!!!<br> 一切准备就绪,向美丽的陕西出发!!</h3> <h3> 在陕西,这个美丽的沃土上,有着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袁家村;有着绿水青山的金丝峡;还有着千亩荷塘的梨花小镇。在那里,我们不光见到陕西连绵不断,一望无际的山脉,人们脸上朴实、敦厚的微笑,陕西的特色小吃,看着那白中有红,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就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h3> <h3> 在出发之前,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关于陕西各方面的特点,这不光让我对陕西更加了解,也同时获得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陕西这个地大物博的地区,有着无比美丽的风景,也有着无比珍贵的自然知识宝库。在我们的三天之旅中,我相信,陕西,他会带给我更大的惊喜和快乐。</h3> <h3> 陕西的气温也是比较适宜的。它的平均气温和我们宁夏差不多在30度左右,是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度类型,但是陕西气候要比宁夏更为湿润,温差也并不像宁夏那么大,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旅游之地。</h3> <h3> 而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金丝峡,金丝大峡谷所处地域气候温和,自然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度类型。年平均气温为18℃,夏季平均气温22℃,无霜期217天,降水量 803mm,蒸发量小,四季分明。除了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时间都比较适合旅游。但是,金丝峡的海拔也是比较高的,有1500米左右,所以用一句诗来描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就是,除了正午时分,其他时候都不会见到日光,所以我们在到金丝峡游玩的时候,要注意穿好合适的衣物,注意保暖。</h3> <h3> 金丝峡的地形地势也极为特殊,金丝峡景区的地貌属于嶂谷地貌。这里有多处垂直陡峭的山峰,谷壁直起直落,上下等宽的幽深大峡谷,岭与谷相对高差可达200-300米左右;[6]各种各样的溶洞,洞内有多种多样的钟乳石、石笋、石林、石鳗;多处深潭、狭窄悠长的深谷,还有十三级流泉瀑布等景观,正是秦岭地区罕见的、最完整的嶂谷地貌地质构造,在众多的国家地质公园中是十分罕见的。</h3> <h3> 金丝峡也有它独特的历史,2006年2月19日,陕西省国士资源厅一行10人,深入金丝大峡谷旅游景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进入景区,专家们意外发现了多处奇异的地质构造——马刨泉、黄龙涎、石生树、仕女献瓜、八戒窥浴、太子池、蟒洞等几十余处有地质特色的自然景观。<br>金丝大峡谷2015年10月8日,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其中包含: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景区。2015年10月15日,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告》,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景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h3> <h3> 而陕西的地形也丰富多彩,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 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在陕西境内有许多著名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h3> <h3> 陕西的河流分布也极有特点,它的河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 1. 流量不大,含沙量大。陕西境内大部分河流属于重碳酸盐类微弱至中矿化型,含沙量较高。<br> 2. 流量季节变化大。由于气候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河流的流量在夏季会相对较大,而在其他季节则会减少。<br> 3. 冬季结冰。在冬季,由于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C,河流会结冰。<br> 4. 发源地多为黄土高原地区。这些河流多发源于黄土高原,并且大多分布于毛乌素沙漠区。<br> 5. 支流众多且不对称。陕西境内的水系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侧支流不对称现象,其中渭河北侧的支流像泾河、洛河都是大而长的河流,而南侧的支流大多数较短,只有灞河和黑水例外。</h3> <h3> 陕西的植物也是丰富多彩的。<br> 它是许多树种的家园,它们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茂。从沙漠到山谷,从平原到丘陵,从湖泊到海滩,它们都能茁壮成长。这里有一些常见的陕西树种,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br> 乔木是陕西最丰富的树种之一,它们可以抵御强风、高温、干旱和其他恶劣环境。常见的乔木有榆树、香樟树、柳树、枫树、杨树、桃树、梨树、李树、松树、胡杨树、槐树等。它们可以在陕西的各个地区都能找到。<br>灌木是陕西本土的常见树种,它们在抗逆性上要强于乔木,也是陕西的当地植物种类。常见的灌木有枸杞、醋栗、花楸、红果、枣树、山楂、黑果树、山杏、柿子树、山毛榉树、紫荆树等。它们的生长环境大多是沙漠、山谷、丘陵和平原。<br> 藤本植物是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一种植物,它们被用来装饰花园、绿化公园、增添景观等。常见的藤本植物有葡萄、桑树、藤曼、葡萄藤、茶树、柚子树、枇杷树、金银花、紫荆树、山茱萸等。它们的适宜生长环境多为河谷、湖泊、海滩和山谷等湿润的地方。<br>草本植物在陕西也很常见,它们是陕西的传统植物,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芦荟、黄梅花、金鱼草、紫花地丁、芸薇、蒲公英、苋菜、百合、芒草、芦苇、蕨类植物等。它们的生长环境大多是沙漠、山谷、丘陵和平原等干旱的地方。</h3> <h3> 陕西的建筑也很有特色,以古代建筑为主要代表 <br>1、 <br> 陕西古代建筑风格独特,代表性建筑包括秦汉遗址、唐代建筑、宋代建筑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陵墓,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文化遗产。<br>2、<br> 民居建筑以“坊巷式”为主 陕西民居建筑以“坊巷式”为主,即居民群居、依街而建,形成了许多以街区为单位的城市形态。这种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陕西特色,建筑形式简洁、朴素,但却富有韵味和历史感。</h3> <h3> 大家知道吗?在陕西窑洞,可是陕西名剧的代表<br>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h3> <h3> 原来,陕西这美丽的沃土也有如此丰富的奥妙啊!</h3> <h3> 一切准备就绪,让我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发自内心的快乐奔向往远方。<br> 出发第一站,袁家村!</h3> <h3> 在袁家村里,使它名扬四方的不只是好玩的关中大观园,也不是其中的网红打卡地。它最让人留念的,是他们美味的特色小吃,有无比劲道的BI ang BI ang面,还有香气四溢的油泼辣子面,更有着无比著名的热米皮。深深吸着微辣的气息,舌头上每一个味蕾,都毫无保留的吸收着这份美味,享受着这独特的味道。</h3> <h3> 在我们酣畅淋漓的吃完陕西特色小吃后,我们又一次坐上大巴,前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金丝峡。</h3> <h3> 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景区,位于商洛市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40公里,距金丝峡镇18公里。景区内有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石燕寨和丹江源五大景区,一百多个景点,峡谷总长度20.5公里,纵深10多公里。2015年10月,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为国家地质公园,是秦岭地区罕见的而且是最完整的嶂谷地质构造。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2022年2月,被评为陕西文明旅游示范单位</h3> <h3> 在美丽的金丝峡中,我们沿着峡谷中那条蜿蜒流淌的小河,开始无比快乐的水上漂流。在金丝峡两岸巍峨雄厚的大山上,我们踏着青石台阶向上攀爬。爬到山顶向下眺望,望向那被绿衣包裹的大山,不由得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h3> <h3> 金丝峡,它美的不光是它那迷人的风景和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使它美得,更是山中蕴藏的无数有趣的自然知识。在那95%都被植物包裹的山体中,我们认识到了很多的植物和动物;在金丝峡上,我们见到了平时无法见到的奇观,感受到了平时无法可想的巍峨宏大,更有着发自内心的赞叹。金丝峡,不亏是绝大多数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啊!</h3> <h3> 我们玩尽兴后,再一次坐上了大巴车,离开了我们恋恋不舍的这条山脉。最后一站——梨花古镇。</h3> <h3> 梨花古镇使它著名的,并不只是千亩荷塘这壮观的景象,它的特色小吃BI ang BI ang面也更是引人注目,那无比筋道的宽面条吸入嘴中,让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油泼辣子的味道更是味道更是在BI ang BI ang面上锦上添花,肉酱在白色的面条上点缀,汤中一片片青菜不BI ang BI ang面更是色香味俱全。那香辣,让舌头所有的味蕾就如洗一个热水澡,舒服的在其中伸展开来,回味无穷。</h3> <h3> 这三天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三天之旅中,我明白了,有一些美丽的事物,使它美的并不只是它外表上的美,令它美中最美的,则是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自然知识。</h3> <h3> 我希望在未来可以经常前往去感受大自然。那鬼斧神工去欣赏自然女神,给我们留下的种种奇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三天之旅告诉我,自然和知识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去学习,去了解自然,发掘他们最美的一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