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且益壮,大美西北任我行——中篇

美友1989742

<p class="ql-block">  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依喀喇昆仑山,东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丰富而神秘,遥远而陌生。古老的喀什老城就在这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那时的喀什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农业文明。</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地图上,它位于西部边缘,而在世界地图上,它正好坐落在欧亚大陆中心的十字路口。这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千年繁华,也为丝绸之路的商贸与文化交流带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光辉。</p><p class="ql-block"> 2100多年前,喀什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西汉张骞历经数年,两次出使西域,为我们留下了对喀什古城最早的原始记录,当时的喀什为疏勒国。“疏勒”是有水有草的意思,是昆仑山护佑的绿洲,来自天南海北的异乡人,往来贸易,传递着文明的火种。那时候的喀什已是一个国际市场,只是张骞对喀什的记载并不全面。</p><p class="ql-block"> 除了西汉张骞,东汉班超与喀什也结下了深厚情缘。据记载,班超出任西域都护,坐镇喀什17年,后世称他“西域之王”。</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唐玄奘经过此地,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喀什国地方广大,人民殷富……信仰佛法和回教。”</p><p class="ql-block"> 到了元朝,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古老东方,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喀什。</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从西汉到元朝,往来于喀什古城的旅行者、商人、僧侣、修行者、官吏、文人等络绎不绝,无法计数。有人来寻求联合、有人去干一番事业、有人是求学问、有人是经商、有人来见识东方……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喀什始终在深深吸引着所有远方者。</p><p class="ql-block"> 现在它的神秘气息和魅力依旧不减,吸引着无数旅行者,素有“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喀什的名字最早见于汉代的史书,当时被称为“莎车”,意为“美丽的城市”。随着历史的推移,喀什的名字也有所变化。在唐代,喀什被称为“喀喇沙”,在蒙古元代被称为“喀什噶尔”,明代则称为“喀喇喀什”。</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越千年:</p><p class="ql-block">喀什是我国日落最晚的城市,来之前就在想,一定要在喀什吹吹城墙上的晚风,感受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如果你想感受最浓郁的异域风情,最古老淳朴的大街小巷,最原汁原味的老城生活,就来喀什古城吧。这里有看不完的风景,拍不完的人文。</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开城仪式:主持人欢迎、简要介绍后,有个十来分钟的民族歌舞表演。开城仪式前,这位身穿灰白色民族坎肩外褂,白胡须修剪的整整齐齐,脸上挂着可亲笑容的维吾尔族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网红老人”的司马仪·萨吾提,今年78岁,每次在古城开城仪式前跳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顺祝老人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开城仪式后,游客蜂涌而入。</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一座神秘而古老的西域城市,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云变幻。它藏匿在我国边陲的角落,却拥有着独特的韵味。在这个沉淀千年历史的神秘地方,有着久远的足迹,街巷中弥漫着古老的气息,仿佛能将人带回历史的岁月。</p><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着故事,每一片瓦砾都守护着传承。走在狭长的街道上,感受古韵的脉络,寻觅着那些被岁月雕琢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其中伊斯兰教是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当你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家庭做客时,务必尊重主人家的宗教信仰。例如不要在主人家的祈祷设施前喧哗嬉戏,不要在宗教节日期间提议举行非宗教性的活动,不要随意拍照等。古尔邦节是新疆的一个重要节日,一如我们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古尔邦” 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牲”之意, 所以古尔邦又称为“宰牲节”。据说很久以前,阿 拉伯北部人民的祖先,先知易卜拉欣几次梦见安 拉(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马仪俯首听命,易卜拉欣的刀子正落下时,安拉又命令他用宰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古尔邦节,宰杀牲畜祭祀安拉,相沿成俗。因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古尓邦节是6月28日,我们已经到伊犁,在喀什的几位摄友,一大早就赶往艾提尕尔清真寺,结果不让外人拍摄宰性时的场景,他们只拍了被驱赶的儿童和待宰的羊。</p> <p class="ql-block">节日里,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 节日。过去有成见的人,在节日里见面也要互致问候,清除隔阂,从此言归于好。节日期间还会举行民族歌舞、叼羊、赛马、摔跤等活动,使节日洋溢在欢 乐的气氛中。</p> <p class="ql-block">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赶制各种糕 点,炸油馓子,烤馕,做新衣,进行节日的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寻一个街边小店,变身客乡“本地人。</p> <p class="ql-block">有个故事讲的是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巴依”是富人的意思。喀什古城的巴依老爷家,有三百年的历史。空中花园最高4层、28米,占地700余平方,兼顾中亚南亚和古代中原风格。里边有卧室、会客厅、衣帽间、厨房、地窖等等,功能非常齐全。它是喀什古城最精致的古建筑之一,是典型的维族建筑,融合了维吾尔建筑的精粹,也是喀什古城历史文化的象征,处处展现着喀什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的文明所以令人憧憬和向往,是它过了两千多年,依旧鲜活如初。而楼兰、尼雅、交河和高昌,这些古城只是今人凭吊的一个遗址。</p> <p class="ql-block">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迷人的城市,没有经过谁的规划,是完全自发形成。也就是说,每家每户的精心经营,一点点塑造出一个个细微的空间,乘以时间的厚重,加上空间的广度,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集体力量最终打败了沙漠,打败了荒原,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着。</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里虽然已经商业化,但是大多数还都是原住民,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感受着历史的气息,仿佛时光倒流,置身千年前的繁华盛景。古城墙高耸,古老建筑保存完好,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到一座城市旅行,那些古迹、建筑固然是参观的首选目标,但城市和建筑只是一个舞台,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是重要的。可以使你透过那些外在的有形的东西去体验一种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不熟悉的生活场景,从而理解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而喀什古城就是这样的,那些老住户老居民还在这里生活,他们是这里的主人。他们悠然自得地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形形色色的游客,从不抵触游客的镜头,只要你微笑着面对他们,他们就会报以更加灿烂的微笑。在这样的市井百态场景中游览,毫无违和感,你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多样性,就有了不一样的风景,旅行也就有了趣味。</p><p class="ql-block">还有绝大多数的美食并不是仅对游客,而是本地人开的老馆子,对游客同时也对本地居民,甚至是以本地居民为主要消费者,基本都是通过自由竞争生存下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做到童叟无欺。有些景区也能做到童叟无欺,那是对外地游客无差别的统一价格,本地居民根本就不会去。</p><p class="ql-block">反观大多数复古景区,实际上昰已经死去的古城、古镇,原住民被赶走,城镇被各种投资客投机客占领,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吸引招揽游客并想方设法掏空游客的腰包。或者是由某种特殊力量按照某些人的主观臆断规划和操弄整齐划一,</p><p class="ql-block">排除了一切商业自由的宗旨,千篇一律的商业化。让人感受到是统一的生活场景,统一的商业模式和别无选择的无奈。表面上貌似繁荣,内在里却高度统一,十分单调。</p> <p class="ql-block">了解喀什,还要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开始。</p>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市老城区的中心区域内,始建于1442年(明朝正统七年)原来是一座私人墓园和清真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复,现在是国家4A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是宗教圣地,又是节日喜庆的场所。因此清真寺采取名“艾提尕”,即“节日礼拜与集会之所”,艾提尕广场也因寺而得名。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成为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清真寺外景时,偶尔拍到凤凰彩云,当时没有注意,回来翻看照片时,多么形似!</p> <p class="ql-block">礼拜殿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内殿、外殿、抱厦三部分组成;支撑大殿的系140根蓝绿色雕花木柱,由其隔成的棋盘状顶棚彩绘和藻井格外浓郁而富丽。教经堂可供400多人学员居住和学习,进入寺内参观必须脱鞋。</p> <p class="ql-block">寺内讲解员告诉游客,这幅挂毯是寺院的镇寺之宝,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祝福清真寺而特地制作的。整个挂毯主图有56朵花,是喀什一位师傅带着两个徒弟花费了18个月织成的。寓意着我们的56个民族,按照讲解员的的引导,还能看出挂毯图案的主题是6颗石榴,寓意我们的各民族要像石榴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另有吉祥的寓意是六六大顺;每3朵花为一束,寓意“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内殿正墙中央有一个拱形深龛,龛内放置着一个有台阶的桥式宝座,是阿訇讲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喀什古城游览后,我们包了一辆出租车早上八点半出发,一路向西,到中国最西地标打卡。喀什市区到西极地标单程距离约250公里左右,沿途有乌恰天门洞景区、两山交汇、和贝壳山。离开城区上高速,沿路的风景开始变得气势磅礴起来,过了乌恰服务区,再过了边防检查站之后,有一大段是丹霞地貌,特别美的路况。</p><p class="ql-block"> 一定要办边防证,我们办了证,提醒司机办证,艾尼瓦说没关系的,本地出租车,结果过不了检查站,又返回乌恰县边防管理所办证,既浪费时间又费油,致使到中吉口岸打卡落空。</p> <p class="ql-block">驰骋在西行的路上,体验大西北壮阔的无言之美。看大片般的风景在车窗外飘过,地广人稀,地大物博,山的那边还是山。一路走,一路都是多变的风光,斑斓的色彩。大西北的辽阔、肃杀、野性,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山地满布皱纹,多彩苍老而荒凉。</p> <p class="ql-block">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不同的自然环境会营造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土壤不同,地表景观自然异彩纷呈。山水间造就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向西行进途中,路边右侧一处岩石上有两个黑洞,眼睛似的盯着我们,赶紧抓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沿途山景</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最终通向边境口岸,所以在G581上行驶,你能看到沿路的指示牌开始用多语言展示,还能看到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卡车在路上跑。</p> <p class="ql-block">乌恰县,就是天山与昆仑山间的一片绿洲。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在乌恰县,这样的句子就堂而皇之地铺陈于你的眼中。随便一晃眼,雪山如歌,岁月静好,而沉静的城市,轻轻偎依着雪山,让人毫不怀疑,它们将一直如此,相守千年万年。</p> <p class="ql-block">翻越海拔2873米的喀拉达坂,沿途能看看到帕米尔高原上连绵的雪山和不远处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两山交汇探龙脉:</p><p class="ql-block">昆仑山一向被称为万山之祖,而天山又是一座独立维向的山脉,是新疆的脊梁。两座山脉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中国的西部,构成了中国基本地理、地形和地势的骨架,也是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分界。我国东西走向山系就发源于两山交汇地,主要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p> <p class="ql-block">天山、昆仑山交汇处,位于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辖的乌恰县国道G581旁边,距离乌恰县城只有82公里,当我翻越海拔2873米的喀拉达坂后,就到了天山和昆仑山的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天山和昆仑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代表山系,就在这里隆重交汇,地理特征非常明显。天山山脉在此处呈驼色,东西走向,分隔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是亚洲高大山系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山山脉在此处呈黛色,西起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向东南奔腾而去。</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眼望两山,脚踏两地,欣赏世界级山系独特风貌,感受“万山博园”,体验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气势宏大,观赏价值极高,属于世界级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两山交汇之地,从山体颜色即可区别,图片下方驼色为天山山脉,上面高大黛色的为昆仑山山脉。如果按照阴阳观点来看,有点说不通。通常南为阳、北为阴,亮丽为阳、阴沉为阴,但北面天山在此处却为驼(阳)色,南面的昆仑山却是黛(阴)色。留待专业人士评判吧!</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两大神山在中国西部交汇,为中国神秘的民间哲学——堪舆学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堪舆是风水的别称,但堪舆的本义并不是风水,而指天地,堪为天,舆为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也是高处的意思,舆为低处的意思,高处低处合为地之形状。两大山系在此相交之后,一北一南,自西向东高低起伏犹如龙腾直奔大海,风水学中称之为中国龙脉。</p><p class="ql-block"> 古代风水师将中国境内依地势分为北、中、南三条大龙——黄河以北的山脉属“北龙”;黄河以南、汉水以北的山脉属“中龙”;长江以南诸山属“南龙”(尚未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有山必有气,中国的气也是沿地势由西流向东方的。昆仑山不仅是万山之祖,也是气的发源地,由于气的灵妙,气聚之地大都出现许多大人物,通常把这种地方称之为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把“龙”成为君主帝王象征、比附的对象。而龙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p><p class="ql-block"> 从上面“三条大龙”来看,中国古代三大代表都城北京、西安、南京,正巧分别位于北、中、南三条龙的身上面。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形成了华夏千年的龙骨,国人心中的国魂。</p><p class="ql-block">关于中国龙脉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以昆仑为尊,万山之祖,龙脉之源”。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是中国最大的龙脉,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因为它的存在,所以才衍生出其他各个不同的龙脉。而中国自夏至清,总共有24个朝代,便因此出现了24条龙脉。</p><p class="ql-block">另外一种说法则是中国龙脉共一十四条,其中九条为“山龙”,五条为“水龙”。九条山龙分别对应了天山、昆仑山、峨眉山、秦岭、太行山、长白山、衡山、泰山、恒山,也是人们常说的四山五岳;五条水龙则分别对应了黑龙江、黄河、长江、淮河、珠江。</p><p class="ql-block">关于龙脉的说法,并不代表确切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西极边防检查站前,矗立两块豪言壮语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极”: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黑瞎子岛;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南极位于南海曾母暗沙,一般很少人能到达,就以海南省的三沙市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打卡西极,圆梦中国东西南北中:</p><p class="ql-block">四个极点当中,西极最为偏远,也最难到达。如果说东极乌苏镇是祖国大陆每天最早迎来日出之地,那么乌恰县斯姆哈纳村就是每天最后送走日落之地。</p><p class="ql-block">中国西极地标是一座塔,建在斯木哈纳村村边的一个山上。西极地标塔高19.99米,塔体上刻着“中国西极”以及坐标经纬度,是“一带一路”的象征符号。</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下沿着近两公里的之字形栈道爬山,中途老伴心发慌,一支高能维汰救了急,立马见效,终于爬上了山顶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西极,爬上最高点,打卡疆门,是此次西北之行最有意义的一趟行程。</p> <p class="ql-block">西极坐标边上一处山坡绘有中国地形示意图,不仔细看辩别不出。</p> <p class="ql-block">山顶偶遇两位身着中国移动服装巡视信号的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西极之碑高耸入云,从此注入我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伊犁河谷相对丰富的降水,使之成为中亚地区河流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发源于天山南北两侧山地的河流,最终汇聚成了伊犁河,向西流动,年径流量达228亿立方米,最终注入邻国巴尔喀什湖,巨大的淡水汇入使得巴尔喀什湖的咸水也被冲淡了。伊犁河谷一旦拥有了“水”,就拥有了“灵魂”,使这里拥有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古老的城市、多彩的民族。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中亚绿岛”,被称为“塞外江南”。</p><p class="ql-block">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不是新疆的唯一,但是夏季,你若错过了伊犁,那便注定是一种遗憾。结束喀什地区游览后,飞伊犁再作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伊犁是伊宁市的别称,关于伊犁的名字就有很多种说法:伊犁之名源自维吾尔语,意为“蓝色河岸”,名字来源于伊犁河;伊犁的名字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伊犁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的哈萨克语,意为“柳树丛生之地”,而伊宁则源自古代汉语地名,意为“伊犁河谷的宁静之地”。历史上,新疆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伊宁作为新疆的重要城市,得以同时使用两个名字,“中亚之门”地标正是历史与文化交融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伊犁市区伊宁河风景区,傍晚去拍落日余晖照大桥。站在伊宁大桥,夕阳的残影落在河道上,似乎在无言诉说时光流逝的故事。远观滔滔而去的伊犁河水向他国流去,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左宗棠为何对伊犁河谷如此看重?哪怕60多岁高龄,也要抬棺出征,誓死收回新疆和伊犁河谷。伊犁河谷位于哪里?它的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p><p class="ql-block">伊犁河谷位于中国新疆西部,天山以北。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伊犁河谷正好处在亚洲的中心点上,是我国与中亚、乃至欧洲各国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为我国西北门户。</p> <p class="ql-block">伊犁河大桥是伊宁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伊犁河上最美丽的桥梁之一。伊犁河是我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的河流,也是伊犁人民母亲河。伊犁河大桥连接了伊宁市南北两岸,也连接了历史和现代。</p> <p class="ql-block">天空青澄澄,云彩洁纷纷。伊犁的薰衣草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是世界薰衣草的重要产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6-7月的伊犁,薰衣草开得正好,处于盛开期,处处显示出紫色涌动成风的花海,真的是浪漫降临在伊犁的山谷。我们选择解忧公主薰衣草园,倘徉在花的海洋里,清新淡雅的薰衣草花香,沁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从伊宁出发,在果子沟收费站上高速直奔赛里木湖。</p> <p class="ql-block">  我爱你——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虽身处新疆西部山地干燥气候区,但却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翻过重山峻岭跨越溪河湖海,辗转飘游蜿蜒向东,在新疆伊犁河谷被天山山脉阻断,前锋不再东移。终于,在此处高原停了下来,好似一滴巨大的泪珠掉在了白云缭绕的果子沟的顶端,作为它最后留恋的地方。于是,伊犁的高山之巅就有了一个美丽的赛里木湖,形成新疆域内海拔最高的赛里木湖,使这里自然风景成为了一绝,享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美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到此旅游。</p><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色彩斑斓,波光潋滟,这蓝色就连天空也会相形见绌;赛里木湖,以她晶莹的圣洁之美,洗濯尘世的污浊,让所有经过的眼睛走出心灵的迷雾;赛里木湖是天与地含泪热吻之后的姿势,几千年来的爱情故事迷醉了每一个从她身边经过的心灵。</p><p class="ql-block">相信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内心发出,啊!我爱你赛里木湖!</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段,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端,是一个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构造湖。海拔2073米,湖泊面积458平方公里,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湖区四周群山环绕,并有冰川,构成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靠湖泊周围26条溪流和冰雪融化供应湖水,它既没有入口也没有出口,湖水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自动渗入地下或者蒸发到空气中。所以湖区气象景观丰富,夏季多雷暴雨和冰雹天气,气温变化极大,局部小气候变化明显。所以说赛里木湖的天气不受掌控,也无法提前准确预报,是个说变即变的急脾气。我们从东入口进去游览一会,看到湖的西侧云层堆积,并向我们这儿发展,当我们离开,沿着湖边行进时,观察湖水随着天空云层增加,湖水颜色立刻暗淡,不一会就覆盖了湖面,下起了大雨。</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那一抹让人如痴如醉永远挥之不去的蓝,曾经醉倒过多少文人墨客和默默无闻的我们……</p><p class="ql-block">近看满载着蔚蓝的一湖水,它过滤掉所有杂质蓝的纯粹,蓝的通透,蓝的迷人,蓝的让人如痴如醉,虽然不可能看到深底(最深处92米), 能见度却是12米。放眼望去,似乎整个世界都染上了这奇异又温柔的蓝。</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是新疆面积最大淡水湖之一,但它的水质中含微量盐分,所以准确地说它是咸淡水湖。而且湖水里含有大量的石灰岩,导致水色变化频繁,浅蓝变成深蓝,但蓝是永远不变的。我们的观察湖水颜色还与当时的气候变化有关,当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时湖水特别蓝,真的是比天空还篮。而当天气阴沉没有阳光时,湖水即刻暗淡,我们那天就亲历了湖水颜色的变幻。这里的水无法饮用,尝试一下咸中带涩。据说赛里木湖周围拥有特殊磁场,会导致沉船,飞机也无法经过的现象,至于为什么? 有待科学的进一步考证。</p> <p class="ql-block">新疆最土豪的大桥,果子沟大桥是中国基建的最好名片之一,架在翠绿的山峦峡谷中,气势恢宏,登上观景台,将壮丽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果子沟受冻。在伊宁市区气温高,没有带外套,赛里木湖一场雨后,周边气温骤降,在果子沟观景台真的很冷,只有十几度了。</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最长、综合运量最大、自然环境最好、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陆路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南疆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和北疆阿拉山口口岸同为新疆目前向第三国开放的3个口岸之一。</p> <p class="ql-block">风萧萧兮云飞扬,昔日的边陲重镇,如今已成了风景名胜。当我们漫步在霍尔果斯口岸时,远远眺望一下霍尔果斯河对岸,其实对岸那片广袤的土地,昔日也是我华夏的地盘。</p> <p class="ql-block">恵远古城思宗棠:</p><p class="ql-block">旅游的意义,除了看风景外,重读当地的历史其实也很有意义。离开自然景观后,专程去惠远古城。</p><p class="ql-block">惠远古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p><p class="ql-block">“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枝独秀,湖湘文化孕育了许多风流卓绝的湖湘人物,左宗棠是继屈原、贾谊之后,湖南人中善于发扬湖湘文化的重要国士。</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在收复西北的战事中,左宗棠采取贷款、裁军、奇袭、杀降等雷霆手段,抬棺西征、平定陕甘、消灭阿古柏、驱逐沙俄收回伊犁,“马蹄蹴破天山雪”“为我家国扶厄运”。随之以屯垦戍边、兴修水利、建筑城堡创办制局、开荒屯田、厘正赋税、统一货币、改良蚕桑、植树造林等为内容经略新疆 、铸剑为犁,使得“万里车书通绝域”,为收复和巩固西北边防、建设新疆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收复了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使祖国边疆安定统一。他以傲人的战绩和伟大的贡献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佩,留下了独特的一页历史。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称赞的伟大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伊宁城内赏民俗:</p><p class="ql-block">在伊宁城内主要游览了喀赞其和六星街。“喀赞其”是伊宁市区著名的民俗旅游区,位于伊犁河谷南侧,以其浓郁的哈萨克族文化、风情和独特的草原生态景观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喀赞"是维吾尔语"锅"的意思,"喀赞其"的意思就是"以铸锅为业的手工业匠人"。喀赞其是伊犁天津"大营客"为主的汉族工匠手艺和当地民族工匠手艺融会贯通,形成独特"其"文化的代表区域,让喀赞其具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以民间工艺命名的街巷有9个"其",分别是以钉马掌为业的"塔克其";以制作馕坑为业的"托诺其";以种菜为业的"扩克其";以皮革制造为业的"昆其";以制鼓为业的"纳格其";以制作花帽为业的"朵普其,以制作陶瓷为业的"塔瓦克其";以制作铁皮桶为业的"切来克其"。</p><p class="ql-block">来到新疆,您可以称呼美丽的姑娘为"古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姑娘眉宇之间的距离代表出嫁的远近,做母亲的不愿心爱的女儿远嫁,找到了一种叫"乌斯玛"的生眉草,从女儿出生的第七天起,便用乌斯玛草汁液涂抹女儿的双眉,所以维吾尔女子的眉毛长得又弯又长,楚楚动人,而这种神奇的生眉配方也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喀赞其民俗村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这里不是一个专门的风景区,而是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民俗生活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区内拥有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各类古建筑300余座,同时还有2万余户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居民庭院。如今,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已成为居旅共享的大型原生态人文品牌景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喀赞其居民的笑脸也成为新疆人的新名片。维吾尔民居建筑格局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分为种植区域、休闲区域和生活区域。从房间里精美的地毯、挂毯,到漂亮的窗帘,再到精致的天花板布置,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维吾尔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屋建筑以蓝色为主色调,被誉为中国的“摩洛哥”。迷宫般的街道纵横交错,走在这里,你到处都可以看到深浅不一的蓝色。</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素来热情好客、古道热肠。无论新朋旧友,一旦进家,必以茶水点心相待,饭点诚恳留餐,居室中准备了餐具和被褥,淳朴热情是喀赞其民风最亲和的一面。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设有58个民俗旅游家访点,这里有独特的伊犁传统的维吾尔族民居,融汇了俄式建筑风格。蓝色是最常用的色彩,纯洁、清澈的"蓝"也成为了喀赞其建筑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蓝色喀赞其"是游客给民居外墙绚丽的"蓝"赋予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走进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欣赏独特的伊犁特色民居建筑,领略民俗风情,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核心游览区4.2平方公里。旅游区内现有居民2万余户,居住人口为12万余人。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这里成为了13个民族同胞们长期居住的定居地。长期的多民族聚居带来了文化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使这里成为了新疆多元一体民俗文化百花齐放的特色区域。</p> <p class="ql-block">蓝色庭院里的诗意栖居:</p><p class="ql-block">来到喀赞其,您一定会被这里各族居民热情好客、朴实真诚的民风以及多元民族风格的建筑深深吸引。喀赞其的民居与环境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风貌与格局,形式多样,造型各异,这里不仅有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还有俄罗斯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特色民居建筑,以及更多的融汇了各民族文化元素的独特的伊犁庭院民居建筑,构成独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街区。喀赞其的民居建筑既有古老的纯木结构,也有砖石结构,从拜占庭式的穹顶到波斯风格的庭院,从洛可可式的浮雕到内墙装饰上丰富的几何图样,喀赞其就好像一座露天的中亚民居建筑博物馆。虽然建筑风格各异,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浑然天成,交相辉映。传统而又古老的喀赞其民居建筑风貌承载着历代人们的生活印迹,并成为了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那一扇扇造型丰富、古朴典雅的大门里,承载着百年来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故事。从历史中走来的喀赞其,是我们了解新疆多姿多彩、多元一体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喀赞其的民居与环境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风貌与格局,融汇了汉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回族、 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等各民族文化元素的独特的伊犁庭院是代表性符号。</p><p class="ql-block">这里家家经商,形式多样,造型各异,身处其地恍如异国他乡。回想内地沿街商家,被统一规定一个模式,真的是令汉人汗颜。</p><p class="ql-block"> 现在国内许多古城、古镇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也许这是全中国古镇现在共同的特征。越是靠近,幻想越是破灭,而喀什葛尔老城和伊犁的喀赞其是个例外。</p><p class="ql-block"> 满满烟火气古城、古镇、古街的消失,只是当今各地盛行修建复建特色古迹的缩影,而真正为单纯维护古建筑、特色民居的修缮项目究竟有多少?能还之于民的又有多少?这恐怕只有决策者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喀赞其的迷人,还在于她的文化。在这里,所有民居和环境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家家户户门前都点缀着绿植和盛开的鲜花,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因此,喀赞其具有极高的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的文化、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热情,都让人深深地被吸引。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世界。无论是文化探索还是自然放松,喀赞其都能给你带来独特而难忘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地毯非常棒,油画般效果。</p> <p class="ql-block">汉人街是伊宁市最古老的商业区之一,也是新疆最大的干果批发市场之一。这里有着伊犁特有的“三馕”(油馕、肉馕、牛奶馕)、“三奶”(奶皮子、奶油、奶渣)、“三果”(葡萄、苹果、梨)等美食,还有各种新鲜水果、干果、蜜饯等。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品尝和购买,感受到浓郁的新疆风味。</p><p class="ql-block">在汉人街美食大巴扎,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新疆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到伊犁,伊犁特曲怎能缺少。但在新疆少数民族家里做客或者信奉伊斯兰教的酒店吃饭时,饮食禁忌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穆斯林不能吃猪肉及其副产品,也不能喝酒,以免冒犯。</p> <p class="ql-block">1934年规划建设的六星街是伊宁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也是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它不仅是伊犁一道独特的文脉,也是中西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交流的历史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景区面积0.7平方公里,由3条道路在中心点交错并辐射出6条主干道,形成了六边形街区,故被称为六星街。六星街独特的规划肌理世界罕见,中国仅有。依托独特的田园城市格局和俄罗斯风情浓郁及多元文化交汇的人文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富有俄罗斯民族风情的多元一体文化休闲特色,融"食、宿、购、游、娱"等功能为一体,是具有较高品位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现在又培育出"夜间旅游"品牌,成为"伊犁人爱到,外地人必到"的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同步塑造"田园城市·风情小镇"和"鲜花小镇"、"音乐小镇"旅游形象,已经成为"丝路天府·多彩伊宁"的一张靓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六星街位于新疆伊犁自治州伊宁市区内西北侧,以独特的六角形街巷而闻名,格局与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有很大不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因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无数人来伊宁的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六星街沿路商家和住户门前都有一条宽约40公分左右的水沟,沟内流动着清澈的水,没有一点污染,水沟两旁主人栽了各种花草。沟的上方偶有茶几或坐骑摆放,但看不出杂乱无章迹象,非常协调。</p><p class="ql-block">利用伊犁河水源自然流进城区,这些如毛细血管的沟渠遍布城内千家万户,可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可贵的是居住这里的人们自觉维护,游览中看不到拉圾、闻不到任何异味。</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垃圾桶是否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六星街的建筑和装饰的颜色艳丽又和谐,它虽然紧邻伊宁繁华的主干道解放路,但却有田园般宁静,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还时常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p> <p class="ql-block">水池边上的装饰似手风琴的琴键</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虽然风格各异,但色彩却是一样的鲜艳夺目。沿街分布的庭院像是一座一座花园,行走其中特别像走在童话世界。它们的墙壁被粉刷成蓝色、绿色、橘红色……颜色鲜亮,美得像是童话。</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树上悬挂的,不是蔬菜品种豆角。</p> <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p><p class="ql-block">随着火车离开乌鲁木齐向东行进,慢慢的一些残破的长城、烽火台开始在车窗外闪过,历史就是这样忽远忽近的似乎能够触摸,使喜欢历史的我不能不关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因在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是一段沿祁连山山脚分布,长约1000多公里,宽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积平原。对比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图,可以发现,河西走廊正是甘肃细长的腰部。</p><p class="ql-block"> 这个狭长的地理通道,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乌鞘岭,恰好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到此便停住了脚步,所以河西走廊的周边是一个干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布的区域。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以其高大的山体拦截并贮存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中的水汽,并用冰雪融水滋养着山下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身处一片荒原的包围之中的河西走廊,不仅因此得以避免被干旱吞噬,还发育出大片富饶的绿洲和草原,农牧皆宜的生态环境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历史上各民族势力争夺的焦点。自汉朝以后,河西走廊一带纷争不断,狼烟四起。今天已成为人们安居乐业,游客们的向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这里既驰骋过班超、李广的萧萧战马,飞扬过霍骠姚猎猎族旗,飘扬过昭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彩幡锦帜。</p><p class="ql-block"> 门开门闭,吐纳着中西文明;锁启锁落,凝聚着战争的阴云。文明与野蛮在这里厮杀,智慧和愚昧在这里格斗,友谊和仇恨在这里交织,痛苦和欢乐在这里分娩。这个传奇之地,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历史情结。</p> <p class="ql-block">玉门寻关闹乌龙:</p><p class="ql-block">“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新彊入甘肃, 唐诗宋词中有了太多的玉门关诗词,以前跟团两次游甘肃都没有玉门关遗址安排,大概是认为一个荒废的土城没有什么可看的吧,这次自由行怎能不去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两大最著名地标之一。当年的国人尚武,他们关心国事,关注边塞,所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都希望能在盛世之下做出一番事业。时下的文人也是如此,他们认为边塞立功并非只有武将才可以,文人也能有所作为。他们去到玉门关、阳关等戍边,或为官、或参军,或入幕府,为保卫边境出一份力。他们吟诗作对,描述战争生活、民俗民风、乡愁、边塞风光等,人们将这类诗归为边塞诗,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玉门关地区作为中心战场,也就成为了诗人们的边塞情怀的象征符号和心灵寄托地,也引起了现代人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玉门关不止一座,汉朝与唐朝的玉门关也不在一处,甚至相距甚远。敦煌以西的玉门关是汉玉门关,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唐代为了控制瓜州(现在的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并不是现在敦煌东边的瓜州县城)通向哈密的道路,把玉门关东移了200多公里,是唐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就闹了一个乌龙,在乌鲁木齐购到玉门的动车票,是奔着玉门关而去的,到玉门入住后,导航查玉门关位置,结果是相距380公里,在敦煌西北80公里处。大家如果想去玉门关,记住玉门和玉门关不是一个地方,千万不要像我们一样掉到坑里了。</p> <p class="ql-block">玉门逢雨遇好人。由于不走回头路去玉门关遗址了,提前一天离开玉门。早上起来阳光灿烂,可当我吃好早饭携带行李准备步行(不足千米)去高铁站时,狂风大作,天空一片昏黄,伴随着大雨骤降。滴滴打车久未回应,有车在十公里外,欲到路边打的士还隔离绿化带,路上很少有车。玉门原来是个资源型城市,就是“铁人王进喜”的石油城,随着该地石油枯竭,城市逐渐沉寂,不再繁华。焦急之时,酒店门口来了一辆私家车,一位美女到酒店门边吃早餐,试问能否送我们到高铁站,她满口答应,买好早餐就带着我们去高铁站,拒绝我们付钱,我们硬行给她并一在表示感谢!好人一生平安,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乘火车出疆,不时为两侧土堆和断断续续的土墙所吸引,引起了我对此兴趣。借此机会补补课。</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些貌不惊人的土堆就是“烽火台”,又称烽燧,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报警设施,在古代战争中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烽火台后来成为中国长城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发明的这种烽火传讯,其速度堪比今天的光电传音。</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我国自西周时期就构筑较为完备的烽火系统,而在西域地区的设置,则起自于张骞始通西域,特别是丝绸之路贯通之后。《汉书·西域传》载:“严令太守都尉明烽火,选士马,谨斥候,蓄茭草”。这是西汉王朝在西域地区的防卫方略,也是史书上有关西域地区设置烽火系统的最早记录。我们熟悉的西周周幽王(公元前782年―前771年)时期,“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证实烽火的历史存在。</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至河西走廊中这些断续长城、烽燧在西北大地上纵横伸展。一类是与长城同线的烽火台,其任务是烽火报警、传递邮件、守卫长城、保卫边境;另一类是守望报警的烽火台,是延伸出长城的望线,这主要是指那些以一个防守区域为中心,向四周作辐射状展开,四处延伸修建在制高点上的烽火台,这类烽火台基本上不担任抗击入侵、保卫疆土的任务,它们只是向指挥部门传递准确的军情。</p><p class="ql-block"> 在哪马蹄粉乱的动荡岁月里,烽烟便是一道紧急动员令。在烽火台上点燃引火苣,一股浓烟升起,人们看见烟火,就知道有敌进犯。汉朝时,边境五里设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垒,一百里一城寨。 现在所看到地处田野上的墩,大都毁坏,而矗立于戈壁沙漠上的墩则保存相对完整。</p><p class="ql-block"> 烽火传讯到底有多快?如果边疆有警,消息究竟多长时间才能准确传达到长安呢?据汉简记载,一时约行99里,西汉实行一日十八时制,一里约等于今天的325米,若以此折算,汉代烽火传递速度一昼夜当行579.15公里,从敦煌到长安只需要三昼两夜60小时。</p><p class="ql-block">“昼则举烽,夜则举火”是烽火的两种形式,从视觉原理上来看,人们在白天很容易看见烟,而在夜晚则能够清晰地看见火。这就对烽火报警有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白天的“烟”,夜晚的“火”。要使白天的烟浓一些,那就得有特殊的材料,像用狼粪做燃料,烟黑且直,便于观察。</p><p class="ql-block">漫漫边关,烽火常燃,驻守在烽燧的士卒们,为了保证烽燧的正常运转,艰辛付出,确保信息畅通。这种古老迅捷的光速传讯技术,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构筑烽火台,“连城而西”的军事举措,历代不废,而今成为西部地区标志性景观之一。新疆及河西走廊烽燧直接衔接,反映出古代西域与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上的一体性及社会经济的联系性。</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步履匆忙。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已经过去,历史的烽烟虽已飘逝,曾经是军事报警设施的历代烽火台却与各种古迹一道沉积下来,最终成为文化的堆积,也成为一道道历史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烽火台,守望着茫茫无尽的时空,守望着长如逝水的历史,守望着一望无际的未来,矗立于我们的视野之中,成为我们怀念与沉思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边陲锁钥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嘉峪关,一座矗立在苍茫戈壁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更多是凭吊古迹、回望历史的去处。</p><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素有边陲锁钥之称。</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不少影视剧里都曾出现这座象征边境的古代军事城堡,现在这里已经摒弃了过去几百年间的一应功能,所谓雄关,仅存人心了。</p> <p class="ql-block">九眼泉湖与远方的雪山同框</p> <p class="ql-block">天下雄关碑,在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p><p class="ql-block">游击将军府复原陈列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现有建筑为框架,以超写实主义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为主要形式,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p> <p class="ql-block">定城砖:这块砖头,被称为嘉峪关的“定城砖”,安放在嘉峪关关城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定城砖”。从嘉峪关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躺在了这里,关于这块砖,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比较可信的是和嘉峪关的建筑师——易开占有关。易开占,负责修建嘉峪关城墙的重要的四个建筑之一,并且还有一个令他名声大噪的记忆能力和他那精湛的设计技术。</p><p class="ql-block">他所设计的造型都十分的精美大气,建造结构上的设计,用材的考量之上都十分的严谨,据说只要是他手下建造而成的建筑都坚不可摧,甚至还可以精确的算出所需的用料,精确到几块砖头几块木头,严丝合缝。</p> <p class="ql-block">角楼和敌楼,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罗城和箭楼,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p> <p class="ql-block">悬壁长城因长城位于嘉峪关北面,它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形式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p><p class="ql-block">现存750米长城经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因倾斜度在45’的山脊上,形似凌空倒挂,很类似于人的手臂呈S状搭在山上,因而得名“悬壁长城”。</p><p class="ql-block">在首墩和山坡上筑台阶式漫道。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颇似北京司马台长城。所以悬壁长城又称“西部司马台”。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p><p class="ql-block"> 登上最高的烽火台,放眼望去,关外大漠的荒凉尽收眼底,仅有极少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显示出这里还有生命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爬上悬挂长城,远观嘉峪关市效的热电厂,似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p> <p class="ql-block">离开悬挂长城向南直奔万里长城第一墩</p> <p class="ql-block">长城第一墩</p><p class="ql-block">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p><p class="ql-block">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 此地宜怀古思幽,仅一土墩,纯观光者可舍此景点。</p> <p class="ql-block">“长城第一墩”碑文由已故的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字迹飘逸洒脱,清秀隽永。</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的老龙头,西至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墩”很简单,内涵深刻。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它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它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2015年5月曾在延伸到海里的山海关老龙头打卡,未曾想时隔8年又在嘉峪关结缘长城的西极,时间空间的跨越,丰富了人生的体验和经历。本人生肖“辰龙”,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嘉峪关游玩,别忘了去大唐美食街品尝各类美食。</p> <p class="ql-block">西部明珠气象塔是西北干旱大漠上的一个奇迹,未曾想到在这里恍惚在江南水乡。它位于市区东湖生态旅游区内,是国内首个科普气象站。2009年5月投入使用的西部明珠气象塔,集气象观测、气象科普、观光为一体,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塔高94.94米,占地面积5278.75米。是一个集气象监测、气象科普、天文知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高99米的“海豚”造型气象塔以其独特的造型,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着来嘉峪关的各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一股清流滔滔不绝的流经公园,公园内晨练的人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喜欢旅行的我们,既然在甘肃,顺路去看看中国旅游标志发现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