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风雨

柳絮才媛

<p class="ql-block">  昨夜的风似有掀砖揭瓦之意,稍后瓢泼的大雨把我困在太古里大慈寺的廊檐下,彼时,我正漫步在成都街头,肆意欣赏一座城的繁华。这激怒的雨,从空而降,猝不及防,以它的呼啸不羁来迎接我这长安的远客。雨脚激石,腾起的雨碎溅湿了我的衣衫,可我内心却无一丝的惶惶然,我不就是来感受成都的天日来了吗?这骤不及防的雨夜不就是成都千万个日子中的一种吗?</p><p class="ql-block"> 那摩天的楼,那参差不齐的夏,于这狂风暴雨中纹丝不动,伞里的,伞外的,店里的,檐下的,一张张不同的脸上写满了从容与喜悦,为这趋走了暑气的暴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杜甫呀,你看到了吗?广厦已有千万间,狂风暴雨中,人们已稳坐如山。</p><p class="ql-block"> 一千三百年前的那场风雨啊,揭掀了你茅屋上的三重茅草,俄顷的漠漠昏黑,置你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漫漫长夜。这一场雨,浇透了你一家老小的身心,浇湿了你悲天悯人的眼眶。你在尚不能独善其身之时,却怀兼济天下的胸怀。​你知道吗?你遭遇的风雨因你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刮了一千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不只为此。你对时局的关注、对朝庭的担扰、对百姓疾苦的挂牵与怜悯,时刻打动着一代代的后来人。</p><p class="ql-block"> 你的诗中有你对权贵的鞭鞑。在你远赴国难,又迢迢归家的途中,你看到了权贵于骊山下的奢靡生活;而当你迈入寓居的蒲城家中时,你的小儿子刚刚饿死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短短的诗句中凝聚了你的滴滴血泪。这是哀号,这也是呐喊。为自己,也是为百姓。</p><p class="ql-block"> 你的诗中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三吏”“三别”的血泪记叙中,你一方面对饱含苦难的百姓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施加于百姓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还是希望百姓与官吏合作,以平息那场动基撼本的“安史之乱”。既要爱民,又要爱国,你是矛盾的,又是痛苦的。</p><p class="ql-block"> 当你听到唐军收复洛阳等几处失地时,你兴奋异常。“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这种瞬间惊喜失态的表现,其实是你长期忧国忧民,心力交瘁于此的一种真实反映。“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你的本分,也是你的大德。</p><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是你的青年心志。“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这是你的中年愁肠。“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你的晚年绝望。这中间隔开的,是你曲折不平的人生路。这中间相联系的,是你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你,是真实的,是仁厚的,是才华横溢的。你是诗中圣人,是国之忠良。</p> <p class="ql-block">  寻遍长安三万里,草堂深处有诗名。此刻,我正游走于杜甫草堂的曲曲折折之中。蒙蒙丝雨中,游人如织。假山、池沼,怪石、小桥,清流、荷塘,绿树修竹,亭台楼阁,如入画中。</p><p class="ql-block"> 唐代的茅屋遗址旁,四间砖木土混的屋上,茅草重重。其内,一间书房,一间客厅,一间卧室,一间厨房,简单的摆设似在诉说着杜甫当年的窘迫。其外,高树荫蔽,修竹环绕,静流绕堂,幽清的环境又似乎在敞亮着一个厚朴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我多想静静地呆在其中啊,在月光下,会一会当年的老翁,告诉他草堂的盛况,告诉他当今的盛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