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五大发展目标

黎洪羽

<p class="ql-block">深圳未来三年五大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一是更具国际影响的创新活力之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协同建设。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6.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6%。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8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万家,深圳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达3.18万亿元。</p><p class="ql-block">二是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之城。以先行示范标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统筹生产和生活方式布局,高水平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18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控制在135微克/立方米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5%或以上。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6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5%或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p><p class="ql-block">三是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深度融合。赋能城市数字化加速转型,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实现协同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成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p><p class="ql-block">四是更高质量标准的普惠发展之城。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坚实迈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分别达到3.0和5.0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p><p class="ql-block">五是更加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之城。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诚信深圳建设稳步推进。打造“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每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600人。</p><p class="ql-block">为更好实现发展目标,《建设方案》明确未来三年深圳将开展六大重点行动与工程:</p><p class="ql-block">一是科技创新引领力提升行动。深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圳实践”。实施基础研究夯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竞争力跃升五大工程。</p><p class="ql-block">二是人才强市战略支撑行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方面展现“深圳担当”。实施高等教育建设、基础教育建设、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立足深圳市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节水典范城市建设、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p><p class="ql-block">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行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施水环境系统治理、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五是“健康中国”先锋示范行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实施推进全民健康提升、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工程。</p><p class="ql-block">六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行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社会安全防控智能化、城市事故灾害综合防控能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层法治建设工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