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俐侎人

旷野

<p class="ql-block">团山,滇西临沧地区凤庆县郭大寨乡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生活着一个数量极少的民族——俐侎族。她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称为“黑彝”,总人口数量共有二万人左右,团山村委会辖区就占2000+。在元、明、清朝,他们被称为“罗罗”、“罗罗摩”、“保罗”、“摩家”。据传,他们并不是郭大寨的土著,而是曾经为逃离奴隶主的压迫而从景谷、思茅一带迁徙定居于此的,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俐侎族是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但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服饰以黑色为主调,他们自己纺线,自己织布,自己印染,自己裁剪和缝制,如今,他们的衣服价格很不便宜,男人一件上衣,可能在一两千,女人的一套衣服(包括盖头),可能要八九千左右。听说,一套衣服的制作也不简单,一个女人纯手工做完一套,可能要耗时三年多的时间,昂贵就成了理所当然。节日里,身着绣有各种花色图案的盛装,还有手镯、银片、银铃、耳环装扮的女人才是主角,她们在鼓声,大长号声,还有欢快节奏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把整个会场带动,让整个村庄沸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民族图腾是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有两个版本。其一,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干旱少雨,天灾甚重,眼看粮食颗粒无收,俐侎族的祖先应该无法继续存活,这时,他们看家护院的狗狗,每天把粮食挂在尾巴上带回家来,才让他们得以存活;其二,俐侎族的祖先出生后,母亲就去逝了,是别人用一只正在哺乳小狗儿母狗的乳汁将其喂养存活,才让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延绵。所以,俐侎族就视狗为他们的保护神。他们不但不吃狗肉,对狗还特别爱戴和尊重,除了每家房子的墙壁上的有狗的图案外,逢年过节都要让狗先吃好吃饱,剩下的,人才可以去享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山里的俐侎族,他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的舞,热情奔放,他们的歌,宛如天籁,他们好客,待人真诚。他们自称是“火的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对火的热爱,比起白族哈尼族,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他们停了一切的劳作,做很多好吃的大餐,穿上他们的节日盛装,围着熊熊的篝火,在音乐的节拍声中,忘我的舞蹈,欢乐。他们的世界里,这几天就相当于汉族的“过年”,所以就应该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开心。当他们将松香洒向燃烧的火焰,星火在空中灿烂的飞腾,我相信,他们的身体也在燃烧,他们的灵魂也在舞蹈,他们用这种质朴无华的方式,抒发难以隐藏的喜悦与甜蜜,更是向心中的神明祈祷——为自己,为家人,为田地里的庄稼,更为心中怒放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安静极了,四周,偶尔夜莺啼叫的大山黑乎乎的。团山村却灯火通明,音乐声震耳欲聋,现场的男女老少迟迟不肯归去。爽朗的笑声中,他们用最狂热的舞蹈,绘制着属于自己的格桑梅朵… …</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u>文字//原创</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u>图片//手机拍摄于 云南临沧凤庆郭大寨乡团山村委会广场</u></i></p> 神秘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