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籍美女作家沙地回家乡探寻古村落——龙村!

蒋铸友

<p class="ql-block">作家热爱家乡,深怀古村情感,留下几许美照,权作永久念想!</p> <p class="ql-block">  龙村,位于湖南省道县乐福堂镇,该村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龙村曾经居住着两位王侯的后裔。东汉时期,有熊姓者,居住在此,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该村是道县、乃至永州、湖南有记录的最久最远古的村庄,龙村,犹如一册木制版的线装书,安详地闲散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可以说龙村的巷道每一处都留着历史的印迹,每一块砖瓦都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尽管历史的风云变换,至今却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侵润过的温暖与馨香,龙村,就是一幅被时代凝固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nbsp; &nbsp;龙村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龙溪河穿村而过,也因了龙溪河,才有了龙村的美名。原本神奇面美丽的村庄,加之以高高的山峰作背景,悠悠岁月中,她不仅成为乐福堂乡境内一处耀眼的风景,也默默地给美丽道州平添了精致的点缀。</p><p class="ql-block"> 龙村的史居者为熊氏, 是东汉末年龙平侯熊尚的子孙。西晋时期道县另一位侯王蒋嵩的后裔也定居十此,蒋姓的姻亲柏姓在明末清初搬来龙村,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大村落。贯穿村子南北的青石板铺成的纵道是村子的中心轴,与这条纵道并行的是一条水渠,房屋沿水渠两边而建。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村的先民们,他们在村落的建筑设计上除了符合风水的内涵,更以生活方便、实用为主要目的,纵道中间有座青龙阁,民国六年建成,青龙阁的修建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事,村民们叫青龙阁为八角楼,建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历史上蒋跟柏两姓是姻亲,以前两家都比较发财,为了今后的发展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为避免以后两家出现纷争,姓蒋的不能到柏家买地,柏家的不能到蒋家买地,在村中间建一个青龙阁,以青龙阁为中心,柏姓在上面发展,蒋姓在下面发展,就这样日积月累村庄便形成了一个条状性的格局。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让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长治久安。一座楼阁,不仅锁定了龙村的古朴与祥和,也见证着岁月悠悠创造出村落文化的庄严与肃穆。</p><p class="ql-block"> 就古建筑而言,蒋姓柏姓都有引以为傲的建筑。柏姓一大户有四个儿子,在清朝乾隆时期都考上了进士,老大,老三,老四考上了文进士,老二中的是武进士,乾隆27年便在龙村修建了四栋精美的房子。于乾隆年间修建的柏氏祠堂大门上就挂了一块嘉庆丁丑岁柏忠清的进士匾,门前左二右三五个旗杆石见证着柏氏家族的荣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蒋氏祠堂与柏氏祠堂门前格局相似,有坪有井,坪上四对十一个旗杆石更为气派,它不仅为村落增色,还为人们了解龙村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提供参考,竖旗杆石也是为了激励后辈成才立业,造福桑梓,足见上辈人用心之良苦,祠堂大门镌刻的楹联“道德文章双进士,宜山圣水两侯王”更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祖先荣光,那青幽闪亮的水磨石砖砌成的门墙,与门前肃穆了数百年的旗杆石,相依相望,互为辉映。尽管岁月的创伤已将它抚弄成苍老状,却依然是一幅笃定的神色,在属于自己的尺寸里,安详地叙说者属于自己的遗韵。</p><p class="ql-block">&nbsp;龙村除了南北纵道,每姓各有东西横巷道两条,鹅卵石铺路,巷道两旁保存着许多清代的古建筑。一个院落两栋连排。院前一堵风火墙围成一个整体、门墙上题字“阳春挹蔼”“朗团秋月” 白底蓝字。清明醒目.倏忽之间,又将我们领进了农耕时代的意识和思维的边缘,柱门条石立框上苍劲质朴地镌刻楹联“储天地太和之元气”“诒子孙乍宅以安居”,横批“维德之基”,讲述的是“温文尔雅,毕恭毕敬地待人,才是修持道德的基准”之类的道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可见龙村人的家风确实令人景仰,龙村的历史更是让人羡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