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石门坊崇圣寺北山石壁上有唐代天宝年间摩崖造像近60尊,其东端在石泉下水池西侧,由此向西40余米石壁完全雕刻着佛像。1992年石门坊摩崖造像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临朐县志·艺文》记载:“石门山造像记二十八,皆正书,在山崖石壁上,见《山左碑目》,待访…此据《山左金石志》所载,今崖石崩催,湮失强半,不复可考证矣!”这些摩崖造像多是深浮雕,在山石上刻出神龛,中间刻造神像,高者米许,低者不足一尺,其深浅亦有差异,浅者10厘米,深者近20厘米。神主有佛、</p> <p class="ql-block">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其姿态多是跏跌端坐,另有立姿像若干。造像之侧多有题款记录年限,可惜在历史上曾被砸毁。当时的信士都是自发造像,有的家人常年染患,为求痼疾痊愈而塑神像;有的女儿天折,为了让她尽快托生转世,家人刻造观世音菩萨像;还有的是为了祈福、祈孕,前来刻造神像。当时此地有专门雕刻匠人从事造像生意,只要信民缴钱给石匠,石匠便根据要求雕塑神像,镌刻落</p><p class="ql-block">款。造像信民绝大多数都是临朐本地人,远的有广饶县人,甚至济南郡人。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造像?而不是在其它地方刻造神像?请参见本书《唐朝为什么要在石门坊镌刻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唐武宗时期石门坊造像曾遭人为破坏,许多神像面部被砸,手臂被砸断,题款被砸的漫漶难辨。宋代佛教再度兴起,信佛居士醵资雇佣石雕匠人把残毁神像进行了修复,面部毁坏者重刻石质面部,将原像面部钻孔,插入铁钉固定新刻面部;手臂、腿、脚残毁者,按照原来动态重刻手臂、腿脚,在断茬上钻孔,插入铁钉,固定新刻石质器官。现在所见的石像多有带孔,带锈蚀铁钉者,即是被修复后,因日久年深而再次脱落。</p><p class="ql-block">崇圣寺北侧石壁,东部现存摩崖造像50余尊,分布在东西长40米的山体上;但西段山体北折四五米,一直向西30米(三盘炕)山体却没有一尊石像。据鄙人考证:此地原有摩崖造像四五十尊,宋代诸王村信士所造圣容九尊便是在这一段山体上。可能是雨天霹雳原因,将这段山体劈出裂缝,后来这段造像被砸碎,推入沟底。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张志贤开创崇圣寺时,在石壁北侧的开劈地段建造了佛爷殿,其西侧建成了龙王庙。龙王庙后开凿了卧化石龛,即石门房。佛爷殿东、水池之南建成伽蓝殿。从佛爷殿到水池,东西有二三十米距离,为什么这一段没有建筑物?因为这一段南北太窄,根本建不成庙宇殿庑等建筑物;只有西段北山石壁开凿处才能建起佛殿,殿前有活动空间。如果殿前没有空间,有庙无院,对于长期值守的僧倡,对于前来上香的信众,都是非常别扭的,可以说是不算寺院。</p><p class="ql-block">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彭志在坐化龛石门房下刻造佛像,其工艺很粗糙,似乎是自己动手,不像是专业石匠工艺。或许当时寺庙颓敝,香火不旺,寺憎未曾值守,</p><p class="ql-block">否则岂容香客随便开凿?</p><p class="ql-block">此则石门坊摩崖石刻之大概,详情参阅本书宫德杰研究员解读的“摩崖造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