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小城历史踪迹,品舌尖特色美食——暑假印记

唐梓桐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荔浦,是一座坐落在桂北南部、荔江之畔的安逸小城。《荔浦县志》记载:荔浦者,犹言荔水之浦也,盖荔为香草,多生于江畔,故称荔浦。</p> <p class="ql-block">荔浦是广西“旅游名县”之一,它的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较出名的是荔浦文塔、福建会馆、迎熏门</p> <p class="ql-block">暑假,我们行走在荔浦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探寻小城的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荔浦文塔——这座塔占地面积为88.9平方米,足足有七层。塔檐上有彩色的壁画,上下都镶嵌有彩色的琉璃瓦,每一层的塔角上都有狮子和麒麟的彩塑。正门的柱子上刻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塔的八个面全有风门,门的上面有塔文,塔身由青砖叠砌,表层以清水勾缝,可谓是壮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福建会馆位于荔浦市荔城镇通塔巷塔前50米处,是一处具有闽派风格和桂北特色相结合的清末建筑,系当时在荔浦经商定居的福建籍商人捐资所建,为福建籍士绅商贾和来往行帮聚会议事和临时落脚之所。它见证了当时桂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荔浦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迎熏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明代荔浦县城的南大门。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 478年),总督御使朱英命官督砌砖石,城上修建串楼。整个县城开南北两个城门,因皇帝在北边,北面朝君,所以北城门名字为“承恩门",南城门为“迎薰门"。自现址建城五百多年来,县城历经兵灾和火患,曾加高城墙和多次维修,形成规模。1945年,城门上的串楼被日宼烧毁。解放后,门楼曾作民宅。1988年,荔浦县人民政府维修迎薰门楼。并把古城南门迎薫门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重点文物保护石碑。</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城墙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五百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光滑的石板路仿佛还回荡着荔浦商贩走街串巷吆喝的声音,不由让人想起了荔浦的两句民谣:荔浦街的豆粉粑,街头街尾喊爪爪……</p><p class="ql-block">荔浦人杰地灵,人们更是擅长将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物产变换出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荔浦众多的小吃中,荔浦米饼、豆粉粑、艾粑尤为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荔浦米饼——是荔浦地方特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据传,荔浦米饼大约已有400年的制作历史,它是荔浦县最具传统的特色休闲食品,早在康熙年间已与荔浦芋一样成为皇室贡品,曾风行于朝廷皇亲贵胄,皇帝还将其赐给外国使节品尝,大获老外青睐,使其逐渐享誉海内外。抗战时期,荔浦米饼曾为广西抗日部队充饥立下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荔浦米饼方兴未艾。荔浦米饼甘甜耐嚼、回味悠长,是家居休闲,旅游及馈赠亲友之佳品。</p> <p class="ql-block">荔浦米饼,以优质香米;黑芝麻;花生仁;蔗糖;植物油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致而成,是纯天然健康食品。其味香甜酥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家居休闲,旅游及馈赠亲友之佳品。</p> <p class="ql-block">“荔浦街咧豆粉粑,街头街尾喊爪爪”,这首童谣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时光,唤起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许多荔浦人的记忆中,阿婆挑着箩筐和簸箕在荔浦每条街上走走停停,边走边吆喝的情景成为了抹不去的时光印记!</p> <p class="ql-block">2元一个的豆粉粑,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有着让人陷入回忆里的旧时味道。</p><p class="ql-block">外面一层包裹着细腻浓香的黄豆粉,咬一口下去,软软的糯糯的,满满的芝麻花生馅流出来,让人止不住想接着咬下一口,外皮弹牙糯口,还带有淡淡的豆香,内里甜香脆口,嚼在嘴里是十二分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在荔浦,粑粑是一种重要的节庆美食,种类繁多。在我的记忆中,每逢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或婚嫁等节庆喜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上那么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粑粑庆祝或是送亲访友。</p> <p class="ql-block">二月社、清明节吃艾粑也是荔浦由来已久的习俗,清明时节的艾草是一年中最好的,也是最香嫩的。</p><p class="ql-block">在艾粑中包入炒香的芝麻花生在拌入糖是最经典的做法,在下面垫上柚子叶,一个挨一个放在蒸笼里蒸熟,几样食材相互交织,让艾粑有了更丰富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传统的文化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扬下去,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忘!不管是这座小城历史留下的踪迹,或是舌尖上的荔浦美食,早已成了我们回望或回忆的载体。传统的、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作为一个地道的荔浦人,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地道的荔浦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方能不忘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