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故事——三等功臣老山战场上的土记者陈乐平

许建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功臣的文章笔者写了不少,人物故事都来自广西方向东线(包括法卡山轮换战),而云南方向西线作战(老山轮换战)的故事仍是个空白。前不久,朋友何敏章打来电话告诉笔者,他原来有个同事叫陈乐平,是云南老山轮换战的三等功臣,嘱我跟他联系采访。正好是我填补云南西线无平乐故事空白的机会,于是抓紧时间与陈乐平见面,了解到了陈乐平鲜为人知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乐平祖籍广西八步桂岭竹园村人,祖父陈毓家,娶尹氏为妻,以做小本生意为生,育儿子陈凤秀【贤配】、女儿陈凤英。陈凤秀年少在桂岭镇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年纪稍长,接受当地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参加党组织外围活动。八步解放后,因平乐需要大量干部补充。1950年初,陈凤秀响应党的号召,调入平乐县粮食局工作,从此落户平乐,一同调入平乐的有莫世卫、吴鉴信等同乡。1969年在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县里为了加强大源煤矿的领导,把陈凤秀调到平乐县大源煤矿任副矿长,配合书记兼矿长蒋述修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陈凤秀娶长滩街曾家玉为妻,育陈乐平等五个儿女。其中陈乐平出生于1961年5月,1968年至1970年陈乐平在平乐县第一小学读书,1971年至1976年陈乐平在二塘和平小学念书,1976年初中毕业考入榕津中学读高中。学生阶段陈乐平印象最深的是政治老师莫水生,在他的记忆里莫老师讲课诙谐幽默、深入浅出,把枯燥的政治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接受正确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自己的一生,高中期间陈乐平积极要求上进,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陈乐平高中毕业,他一方面在父亲工作的煤矿打临工,一方面积极的备战高考。1979年,陈乐平参加高考落选,心情有些失落,这一年正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的头一年,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这时候,陈乐平产生了参军报效祖国的念头,对于对越自卫还击战,陈乐平是有一定了解的,深知打仗就会有牺牲的残酷。他更加明白没有军人的付出,就没有国家的安宁,在国家需要时,青年人就应该义无反顾的道理。当年年底,冬季征兵的序幕拉开,陈乐平把想参军的想法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不仅没有反对,反而鼓励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参军报效祖国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11月的一天,陈乐平收到了县人武部的入伍通知书,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参军。与来自平乐张家、桥亭、长滩、大扒、阳安等乡镇,共102名同期入伍的老乡,成为中国人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41师121团(35212部队)的一员,踏上了军旅征程,来到了云南省边陲小城——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建水县羊街坝驻地,分配到直属队新兵连,开始接受艰苦而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期间,陈乐平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考核科目门门优秀,以过硬的军事技能脱颖而出。1981年陈乐平两度抽调到团教导队参加培训,分别获得了“神炮手”、“神枪手”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是驻地其实并无营房。原因是41师121团战前是驻守在贵州安顺北兵营的,1978年年底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准备打仗时,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开往云南边境马关县驻训。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总攻打响,全团从云南省马关县出境参与战斗,并取得全歼越军发隆边防独立营、歼灭越军470人等辉煌战果,全团被中央军委授予荣立集体三等功。战后,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上级决定将121团整体调入云南省建水县驻守。故而新兵到达时没有营房可住,各连队分散到厂矿或老百姓家里,新兵集训后分配到连队参与营房建设,实际上就是穿着军装干建筑工人的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兵集训结束,陈乐平被分配到82无后坐力炮连。在一边参加军事训练、一边参加营建施工,陈乐平不仅吃苦耐劳,还善于关心战友,经常帮助文化低的少数民族战友写家信等等。积极参加连队出墙报、学习园地。由于表现突出,陈乐平当兵第一年就获得了“营建施工二等奖”。兼职担任连里的文化教员,并升任了副班长,第二年升任为班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在团教导队集训期间,陈乐平作为班长,在带领连队骨干班的训练过程中,他坚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平时关心战友生活和思想,与战友谈心。鼓励大家树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思想,练好过硬的杀敌本领。他还现身说法,用自己原本训练成绩平平,通过刻苦训练,获得神枪手、神炮手的经历启发大家克服困难争取优异成绩。一次训练实弹投掷,一名战士投出手榴弹时,操作失误,投掷距离太近。危急之时陈乐平奋不顾身将其压在身下,结果大拇指被弹片划伤。此事过后,陈乐平勇救战士的事迹被大家广为传颂。陈乐平带出的骨干班,在教导队的军事技能处于优秀行列。全班三人获“神炮手”证书,五人获得“投弹能手”,两人获得“神枪手”称号。正因陈乐平的出色表现。两年来,先后八次受到部队和连支部的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春节刚过,陈乐平奉命调入团政治处宣传股,担任新闻报道员(干部职位),从而开启了陈乐平军营土记者的人生。上任伊始,陈乐平经常深入各连队采访,及时了解连队在军事训练和营建施工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积极写稿投稿。在采访了八连排长姚志云,他运用“如何抓好军事训练”的文章,结合实际指导训练取得成效的事实,写了一篇题为《战士们夸他这一招好!》的报道,寄给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结果该报道就被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在5月29日头版头条上采用,并加有编者按。令陈乐平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部队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所采写的稿件,多次被《国防战士》、《解放军报》等报刋采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3月,部队为适应战备需要,将团直属82无后座力炮连、高机连、100迫击炮连等3个连队组建为团炮营。上级调派陈乐平到炮营营部代理书记员(排级),负责文书、收发文件、管理枪支等,业余继续新闻报道工作。期间代理书记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负责的武器保管登记准确。兵员变更记录无误差,机密文件保管妥当,无丢失无泄密。还积极参加军地共建文明学校活动,被驻地建水第四中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6月26日,41师121团接到上级命令开赴老山前线配属122团等主攻部队,参加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陈乐平、邝鸿明、李金贵、陶全标、王旃等平乐战友,一同随部队参与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乐平回忆说,老山位于我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乡船头村西,中越边境口岸船头西南5千米处的中越边界骑线点上,横亘于一中越边境12号至13号界桩之间最高点。占据老山,向北可控制中国境内纵深25千米的广大地区,向东可封锁中国麻粟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79年我国军队完成中国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南派兵侵占老山,依托复杂地形修筑大量工事,配备多种重武器。在5年当中越军不断向我中国边境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53人,致使我边民流离失所,土地无法耕种、橡胶无法收割、学生无法上课。迫使我国政府忍无可忍无法再忍,终于作出收复老山、者阴山教训越南鬼子的决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1团到达麻栗坡时,驻守在天保乡八里河东山一线阵地,此地原被越军占领。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第14、11军等部经过长时间准备,发起了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的战斗,一举收复了老山、者阴山阵地、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1984年6月,不甘失败的越军开始有计划的组织反击,一场老山轮换战就此展开,同时也拉开了121团配属作战的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战十多天后,团政治处临时组建“战地通讯报道组”,把有新闻报道经验的陈乐平,从炮营营部抽调到报道组,报道组由陈乐平、孙月峰等三人组成。当时全团指战员坚守在大小20余处高地阵地作战,陈乐平冒着敌人的枪炮奔跑在各连队各个阵地采访,写出了几十篇带着硝烟味的精彩报道。其中以云南省麻栗坡县猛洞坝子乡楼梯村瑶族民工李文登,不顾家庭困难,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自1979年以来,先后四次参战支前,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并两次荣立三等功的事迹写成的报道《四赴疆场立战功》,刊登在《云贵民兵》。也有战区麻栗坡县天保乡邮递员杨光贵,不畏坚险,徒步于战区为部队指战员,递送邮件的先进事迹《战地鸿雁飞》。1984年9月19日刋登在《云南日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解放军某部八连炊事班副班长兰国兵,利用每次送饭到阵地的时机,把战士们需要的生活小物品记下,购买后跑遍各个阵地和猫耳洞送到战友们手中的事迹,写出的报道《阵地“小货郎”》刊登于《红河报》。另有《阵地运动会》、《一00炮连速射准确》当场毙敌六名等报道登上《解放军报》、《国防战士报》等报刊、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大量通讯报道源源不断刊发的背后,则是陈乐平艰辛努力的结果,也有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一次在与孙月峰干事到某高地采访途中,爬山累了坐下休息时,就发现一枚军绿色的地雷。由于雨水的冲刷地雷浅浅露出了表面,近在咫尺。误进雷区或不小心踩到地雷,就是灾难。至今回忆起当时的险境,陈乐平仍心有余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陈乐平还肩负团政治处主办的《战地小报》的采访、收集稿件、编辑、刻写和出刊任务。《战地小报》半月出一期,都由陈乐平独自一人完成。还不得耽误正常的通讯报道采写,出《战地小报》更多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在昏暗的灯光下改稿、刻写腊纸、印刷。陈乐平都以饱满的热情迎难而上,坚持正常出刊,整个防御作战期间共出刊12期,刊发通讯组和战士们提供的稿件上百篇,极大地鼓舞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刊登在《战地小报》上的《副班长佘坤明发明反特闪光器》等文章,激发了战士们的小发明热情,部队因此召开了现场会予以表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12月,接上级命令,121团圆满完成作战任务,撤出老山八里河东山防区,由南京军区一军一师二团接防,至此121团历时半年多的老山防御作战结束。战后,陈乐平荣立三等战功一次。是昆明军区在老山对越作战中,在新闻报道工作方面少有的,荣立三等战功的战地“土记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4年年底陈乐平退伍回到平乐,期间他曾带着几十篇发表在各大报刊的文章应聘《桂林日报》、《漓江日报》记者,结果因为没有文凭而被拒之门外,从此结束了他“记者”生涯。1985年3月,陈乐平被安排进入平乐县翻胎厂工作,历任车间主任、厂办秘书、分厂厂长等职务。1997年企业倒闭,陈乐平在没有安置的情况下,分别到平乐东兴化工厂、桂林市腾龙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打工,直到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陈乐平经人介绍与在平乐工作的恭城妹子结为夫妻。育女儿陈颖丽,女儿大学毕业后,应聘于广东佛山广石实验小学任美术老师,并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首往事,陈乐平心心念念的还是,所在部队曾三次参加对越作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和在收复扣林山、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中,牺牲了近百位战友。陈乐平告诉笔者说,那些牺牲的战友们,静静地躺在云南省边境线的马关、河口、麻栗坡等六座烈士陵园里。想想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再想想活着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人民子弟兵,当年在老山前线十年轮战的真实写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