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为何难出优秀教学成果?

教育心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公布后,在各级教育管理、科研部门、师范大学及城市中小学等层域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反响。而在农村区县域内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关注度并不高。因为这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对绝大部分农村区县及中小学来说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似乎关联关系不大。就我所知,近几年来省级组织开展的教学成果评选,不少农村区县级中小学参与欲不强,在所公布的成果名单中,有一定数量的区县竟然没有一项成果获奖。至于农村中小学,本身参与的就很少,获奖就更是寥寥无几了。</p><p class="ql-block">农村区县中小学为何难出优秀教学成果?经过多年的调研观察了解,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对于教学教研及教学成果诸如此类的工作,农村区县的教育管理部门的认识、关注、重视、投入,显然存在着空位缺位失位等不足。</p><p class="ql-block"> 2.教研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不少农村区县的教研机构虽然健全,但学科教研员配备不齐,教研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加之教研科研观念落后,意识淡漠,素能不高,对教育科研尤其是市省国家级教学成果的研究指导提炼等无能为力,也不愿作为。导致区域教育科研的氛围难以真正形成。</p><p class="ql-block"> 3.中小学校长的观念行为保守滞后。现在农村中小学校长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教研、教育科研、教学成果缺乏正确认识,在管理指导实践等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挂在口中,写在纸上,实际落空”的现象。不少校长至今还信奉“时间+汗水”,“日光+灯光”的陈旧工作模式。对教师搞教学研究不支持不鼓励。</p><p class="ql-block"> 4.中小学教师缺乏积极性和能力储备。由于片面管理导向模式及区域教研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不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思维、理念、行为,基本被制限在传统化、简单化、落后化的教学模式,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等能力不足。与城市学校的教师差距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5.对教育科研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现在农村不少区县对中小学校领导教师的工作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升学成绩为主。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中价值比重较大的教育科研及教学成果等评价奖励出现缺失,对个别学校教师获得的市省级教研成果、教学成果等不予奖励。不少学校对教师在各级教学教研成果评比中获奖也不奖励。这样就挫伤了学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6.教学成果产生形成的艰巨性复杂性。优秀教学成果产生形成,远比一般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要复杂艰巨得多。需要多种资源的利用,多方力量的参与,多种方法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长短周期的兼顾,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等等。正因为如此,教学成果因其要求严,标准高,价值大,数量少等特殊性,也造成市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农村区县中小学较难产生的现实。</p><p class="ql-block">总之,农村中小学要多出优秀教学成果,就必须提高区县教育管理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落后观念,树立科研兴教,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的新理念。尽快改变区域抓教育及其质量的模式机制方式,切实重视对教研机构的建设投入,提升教研员、校长、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营建有利优秀教学成果产生的氛围。制定出台重奖教育科研成果的标准办法,鼓励中小学校校长教师自觉主动投身教学教研实践,通过教研教改、教育科研,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好高质量的农村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