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悼念大嫂邓家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溯风吹、人憔悴,叶儿落、心流泪。 癸卯“立秋”日,即二0二三年八月八日下午五时二十分我亲房李家湾邓家枝大嫂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四岁,她永远离开人间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和悲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邓嫂生于一九五0年农历腊月十四日,娘家是安坡翻梁天宝寨的,姊妹七人她排行第四,小时候因家大口阔,家境贫寒,过着衣不遍体、食不饱腹的生活,日子苦到了极点,加之父母早逝,撒下她们兄弟姐几个妹娃蛋蛋,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在大集体靠劳动日吃饭的历史背影下是难以生存的。时任赤岩公社的贾副主任,是李家外甥,在革新(天宝寨)、团结(霍家山)两个大队驻队时发现了邓家的情况后便心生一念,从中撮合,将不足十二岁的邓家枝“引建”(方言、介绍的意思)给李家湾李云(荣)禎二伯家当女儿,这样既能分解邓家之困,又帮二伯家了却儿多无女之期盼,既一举两得、又做了一件大好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的大嫂虽然生于寒门,但聪明灵利、乖巧听话,到二伯家后顿感耳目一新、高兴不已,李家待她视为己出、疼爱有佳,新家庭优良的家风、严紧的家教以及好于邓家的生活环境使她快速的成长起来了。遗憾的是建国初期,经济落后,文肓充斥、适龄儿童仅有少数人能读书,大嫂也在这种大环境下没上过一天学,在家里帮大人干活替教儿,从小早早′的就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到了婷婷玉立之年,天腸良缘婚嫁于良富大哥了,成为李氏家族名符其实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片丹青遗后世、半生淑德耀乾坤。大嫂虽然走了,她走得从容、走得放心,她虽死犹生,她那慈祥善良的形象将永驻人们心间。大嫂一生待人忠厚,处世不惊,为人正直,任劳任怨,艰苦拼搏,勤俭持家、积极向上,功绩显著、不负年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的家庭幸福温馨。无伦是过去的大家庭还是后来的小家庭日子都过得红火殷实、幸福美满。所谓大家庭是指农村改革前,他们是全村人口最多的一户人家,鼎盛时期家庭人口多达二十一人,人们形容是:家里做饭斗槽锅、家庭餐饮两大桌,上工干活一条龙,生产里“半边坡”。大嫂作为家里的长媳,既要协助婆婆管理家务、又要参与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她总是有言在前、实干在前,身先士卒、帅先垂范,不遗余力的当好领头雁。农村改革后,大集体“一大二公”不再有,大家庭的“大锅饭”也随之而变,兄弟五人在父母公道正统的主持下各自另立家业,大嫂也就成了老大家的当家人,她把家庭管理得紧紧有条。大哥常年在外做木活做篾活挣钱补帖家用,包产到户分得的几亩薄地全由她来打理,忙了家务忙种地,屋里屋外一把手,整天忙的不以乐乎。为了儿女多读书,她起早贪黑、没黑没白的干,常常累得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她们把家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顺风顺水的。她务实能干的精神令人佩服,他相夫教子、是出了名的贤妻良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的儿女励志成材。她养育的儿女都是成功人士,儿子才儒高中毕业毅然从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成钢,是意志坚强、本领过硬,苦学成材的典型,在部队考入军校,毕业后从最基层一步步走来,现在是大校军衔、某部师政委,为保卫祖国边疆做着不容低估的贡献;两个女儿都是茫茫商海中的干将,在几十年商海鳌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抓住机偶、瞅准商机、稳扎稳打,把自已经营的店面搞的常兴不衰,做到了生财有道、致富有方,大女儿李材芳贤良能干,担任过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担任过三四届乡镇人大代表。更值得一提的是孙字辈人才辈出、个个成材,大外甥陈良燊也曾义务奉献过国家、身在军营多年,退役后下海经商跑营运、成家立业奔前程,而今也是上有父母双亲、下有儿女孩子的家庭主帅了。小外甥陈伟两年前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在繁华的大上海工作,是某单位的工程师。孙子李昱卓今年高考金榜题名,被上海应用技朮大学录取,攻读铁路技术设计与管理专业。家族莫过于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人生贵在后辈成材、个个出息,这也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这也是对人类社会莫大的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的女婿特别孝顺。说来也巧:姊妹俩嫁兄弟俩。大女儿才芳嫁陈平,原是沙阳乡供销社主任,商业改革后担任了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无伦他在那个岗位,工作总是搞的有声有色。尤其是在村任职期间,致力于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村民勤劳致富、脱贫攻竖,使之率先进入到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现在他所在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如日中天。他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县笫十五届人大代表、是县十四、十五、十六届县党代会代表。当他年龄到限退居下来时,村民们都挽留难舍。小女儿才慧嫁陈军,原是赤岩区供销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解体后经商、揽工程,当老板。两女婿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非常优秀,他们既是事业中的能人干将,又是名符其实的大孝子。多年来他们孝敬双方父母的声誉名振十里八乡,获得人们的广为传颂。特别在大哥大嫂生病后需人照料时,他俩挺身而出,人常说“忠孝难得两全”,儿子身在军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报效祖国为已任、那来精力傍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是这两个女婿奋勇的承担了照料老人的全部责任,尤其是良富大哥病逝后,大嫂一人尽显孤端,是他俩轮流接到家里端茶侍水、缝洗酱连,近几年大嫂的健康又每况愈下,高血压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日趋严重,去年以来,先后多次住进安康中心医院,是他俩护送护理、相伴身边、形影不离、精心照管,使其几度振作。尤其是在卧床不起的一年多来,他们更是无微不至,在自家房子内专门装修了适应老人居住的房间,买软垫、制轮椅、装空调等等都一应尽制,为了老人生命的延续他们做得十分精细、万分周密。他两的事迹振憾了无数人,感染着无数人,引领着无数人,乡邻乡亲、左邻右舍均翘指称赞:他俩是尊重孝文化的典范、是天下女婿中的娇娇者、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人们都说他俩是难得少见的好女婿,和那些把父母辛苦养育二十多年的女子视花一样、连花带盆端走了之、再也不管娘家事的女婿形成明显的对照,当然,′他两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真值得文坛高手采集撰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设堂祭奠尽忠孝、跪草守灵报育恩。大嫂去逝后,女婿陈平、陈军在沙阳岭沟老家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吊念活动。噩耗传出,家族亲人、乡里乡邻、亲朋友好及相关单位代表从四面八方赶到掉念活动现场,上香焚纸,跪拜叩首,祭奠着这位逝去的老人。不难看到,几天的悼念活动中,来参加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呈现出场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悲声难挽流雲住,哭音相随野鹤飞。家族亲人、邻舍知友及了解她的人们对她实在难以割舍,可人生自古谁无死呢? 从沙阳岭沟至赤岩霍家山构朳沟老坟山足足三十多华里,上霍家山老坟山的道路多半没有硬化,道路崎岖,陡峭险峻,人们不辞劳苦的再送逝者一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送灵的那天,骄阳似火的炎热天气曳然而止,天空祥云翻滚,地面温度巨降,苍天都在惠顾这位逝去的老人,灵车到达老坟山时,天空又漂洒着蒙蒙秋雨,似乎苍天也在为逝者哭泣。在送灵的路上送葬队伍宛如一条长龙,伴随着车队在乡村道上缓缓前行,一路锣鼓喧天,唢呐劲吹,礼花震耳,鞭炮齐鸣,好一派哀泪夺目、依依难舍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人把大嫂送归霍家山构朳沟的老坟山里,安葬在丈夫身傍,夫妻俩在天国里又相拥结伴,阴阳两隔从此划上了句号。老坟山背靠青山,前仰群岭,春季鸟语花香、夏日青山绿水、秋天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是一处风水宝地,迁陕始祖就安卧于这条山脉,己故的辈辈祖先亦长眠于此。愿大嫂老坟山中静安息,吉乐世界无病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邓家枝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请读者多提意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