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了《长安三万里》后,爷四个回来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父:你们喜欢剧中哪个人物?</p><p class="ql-block">大女:高适。</p><p class="ql-block">二女:李白。</p><p class="ql-block">儿子:高适。</p><p class="ql-block">父:各自说说喜欢他们的什么。</p><p class="ql-block">大女:喜欢高适的执着!</p><p class="ql-block">二女:喜欢李白的才华!</p><p class="ql-block">儿子:喜欢高适的爱国心!</p><p class="ql-block">父:剧中哪些情节能证明你们刚才说的人物特点呢?</p><p class="ql-block">大女:高适家道中落历尽贫寒困苦却依然不忘继承祖先志向。前半段剧情高、李二人在长安扬州屡次碰壁让人感到非常郁闷揪心,但高适始终坚持,相信自己努力终有回报,最终沙场建功,晚年封侯!</p><p class="ql-block">二女:剧中李白豪爽洒脱不拘小节,让人感到有点玩世不恭。但是他对功名又有点急于求成,可能是过于有才华的缘故吧,年轻的他把事情想得简单,年老的他好像又有点自暴自弃。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才华横溢,或许也是大唐那种特殊的环境造就的。通过李白这个人,影片把各个人物都串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儿子:我喜欢看打仗!高适打吐蕃打成了节度使大官,最后胜利了!所以我感到他就是个爱国的人!</p><p class="ql-block">父:好!看完电影,你们还能记住具体情节,并且有自己的看法。你们再说说,这部电影主要演谁?</p><p class="ql-block">三孩齐说:当然是高适!</p><p class="ql-block">二女稍作思考:是不是李白?</p><p class="ql-block">父:影片题目叫做“长安三万里”,为啥不叫成“李白和高适”?</p><p class="ql-block">儿子:人家叫“长安三万里”大气!况且里头也演了长安的气派!</p><p class="ql-block">大女:长安是大唐的缩影!是这些才子佳人的集中地!</p><p class="ql-block">二女:哦。不是有安史之乱这个故事背景吗?那还不得说长安吗?</p><p class="ql-block">父: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虽有安史之乱,但也没出现安禄山和史思明的人物形象啊。</p><p class="ql-block">儿子:人家是演李白和高适的!</p><p class="ql-block">父:对啊。这跟他们二人有啥关系?</p><p class="ql-block">大女:电影讲述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这样展开故事情节的。</p><p class="ql-block">父:哦。这是为展开高、李二人交往情节展开提供大背景。</p><p class="ql-block">儿子:要不然高适怎么就去打仗了?!</p><p class="ql-block">父:哦。电影得为这个能打仗的高英雄展现英雄气概提供个平台!只有高适一人用了这个平台?</p><p class="ql-block">二女:还有李白和郭子仪呢!</p><p class="ql-block">儿子:还有哥舒翰!</p><p class="ql-block">大女:那还有那个太监,叫什么程公公呢!</p><p class="ql-block">父:嚯!你们又想出这么多人!那么哪个是主角呢?</p><p class="ql-block">儿子:当然是高适!高适最后带兵打仗取得胜利了!</p><p class="ql-block">大女:李白是陪衬高适的。</p><p class="ql-block">父:陪衬?啥意思?</p><p class="ql-block">大女:高适出身军官家庭,李白来自商人之家;高适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寒,李白家底殷实挥金如土;高适沉稳而严谨,李白豪爽洒脱;高适坚守信念终生不渝,李白求取功名游戏人生皈依道门投靠永王,矛盾而复杂;高适沙场建功封侯,李白功业无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就是这么笃定!当然高适也从李白身上学到不少,比如相扑术,高适不仅凭此进入行伍,他最后的指挥战役以退为进诱惑敌人大获全胜好像也是从李白的相扑术中获得的启示。影片不仅生动刻画了高适和李白的不同性格,围绕在李白身边有一定大群像他一样的怀才不遇的人,如杜甫、张旭、贺知章、王维、岑夫子、丹丘生等。</p><p class="ql-block">二女:人家这些人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时大唐盛世人才济济!特别是李白,剧中出现了他很多诗词。吟诵《将进酒》就是高潮片段!还有结尾处《早发白帝城》原来也能看成是李白获赦后高兴心情的反映!我原以为他只是说江水湍急呢。</p><p class="ql-block">父:吟诗诵词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高适开始不写诗的。</p><p class="ql-block">儿子:人家最后也写了。</p><p class="ql-block">父:写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儿子:我记住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像老师还让背过。</p><p class="ql-block">二女:这是《燕歌行》,高适的代表作。我们老师要求全文背诵的。</p><p class="ql-block">父:为啥叫成代表作了?</p><p class="ql-block">大女:主要反映了他的边塞生活。</p><p class="ql-block">二女:特别是影片中好像还原了当时那种镜头,所以更容易理解这首诗了。</p><p class="ql-block">父:好诗都是源于生活,其中的素材、思想、情感、认识,可以说都是作者生活的高度融合提炼。没有那种生活积淀就写不出那样的诗歌。高适这首诗中有他边塞生活的见闻感悟,有歌颂战士们的爱国精神,有对边塞战争的不同态度的揭露,特别是关注到了普通战士的生活及心理!这是高适生活积淀,也是高适的情怀境界!</p><p class="ql-block">儿子:咱们说说打仗吧。打仗就有爱国精神。</p><p class="ql-block">父:哦。可以。他们为啥要打仗?</p><p class="ql-block">儿子:吐蕃入侵,他们要保卫长安!</p><p class="ql-block">大女:长安不仅仅是国家都城,更是大唐缩影,影片中所有人的理想之地!三万里追寻长安,通往理想之地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志向坚定就能实现梦想!</p><p class="ql-block">二女:还有黄鹤楼,也有一定的意义!只要有名胜古迹的地方都会出现名人名诗!</p><p class="ql-block">儿子:高适在边塞打仗时,那个吹笛子老头指给他,在那个破败的旅馆也有不少诗,李白不是通过高适写在那里的诗找到他的吗?</p><p class="ql-block">父:是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歌!剧中高适说,只要写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写长安的诗在,长安就在!黄鹤楼和长安就是中华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文化不灭,精神长存!</p><p class="ql-block">儿子:还有哥舒翰!我还想说说哥舒翰!</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