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释:2022年12月8日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节日:三年疫情终于解禁、所有生活节凑逐渐恢复正常!由于疫情而搁浅了三年的西藏行计划,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也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影响,只能在春节前后才有适合于长途自驾的假期,所以我的西藏行多数在冬季、春节期间。</p><p class="ql-block">三年时间的深思熟虑,让我此次的进藏计划自然确定为未曾走过的两条进藏线路:丙察察、新藏线。这又契合了目前比较火的自驾线路:G219。所以就有了癸卯兔年春节前后21天(2023年1月14日~~~2月4日)、一个人一台车自驾独行12290公里的西藏新疆行摄之旅。</p><p class="ql-block">事情已经过去半年过时间了,为了分享此次《孤独的旅程》,最近开始整理路途上的照片、编辑成美篇,希望各位能够跟随我的镜头,了解G219和西藏、新疆的自然风光。由于时间跨度长、照片容量大,因此我按照行程日期记录整理照片,编辑成系列美篇,也希望摄友们和美友们给予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0日 西藏拉萨 西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2016年12月1日起,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因改扩建闭馆。</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28日,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的馆改扩建工程奠基动工。2022年7月8日,再次对外开放。2023年1月20日,我也是再次走进西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藏博物馆展厅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组成。 史前文化展厅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在藏北海拔四千米发掘的用以日常生活的石片、石核等旧石器工具,以及在昌都出土的石锛、石斧、石凿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簇、骨锥、骨针和各种红陶、灰陶、黑陶器具,完整地再现了西藏步入文明社会前具有代表性的时代进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至今仍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匕首。</p> <p class="ql-block">金嚣。</p> <p class="ql-block">陶嚣。</p> <p class="ql-block">金质面具。</p> <p class="ql-block">藏文造字之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文具。</p> <p class="ql-block">元代皇帝给藏王的书信,其中表明了藏地为中华一统,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元代皇帝授于藏王的帽子,也是权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贝叶经是用生长于南亚的贝多罗树树叶制作而成的梵文经书。由于古印度人在制作贝叶经时采用了很多独特的药物处理方法,因而贝叶经不干裂、不卷曲、不虫蛀、不霉变,是保存完好的、研究早期佛教史和佛教文化难得的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苯教,苯教的“苯”只是藏文的音译,雍仲苯教简称“苯教”,是辛饶弥沃所传的教法,雍仲苯教发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p> <p class="ql-block">雍仲苯教:辛饶弥沃在改革原始苯教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法并创建了新的宗教,使苯教得以统一。这个新的宗教叫做“雍仲苯教”而有别于原始苯教,因为雍仲苯教最传统的法帽“噶尔莫泽杰”(译为“胜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苯教曾被称作白帽苯教或白帽圣教。雍仲苯教的教法又分两种,即雍仲旧苯和雍仲新苯。雍仲旧苯源自于辛饶弥沃古老的传承,它严格保持着纯正的雍仲传统,有其独特的大圆满传承体系。雍仲新苯:是雍仲苯教后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宁玛派)互相影响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传统,新苯的塑像风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现存苯教主要的家族传承或寺系传承如:辛、智、西、美乌、巴、琼等,有的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新苯教法,但他们着重传承的还是纯净的古苯教法。当然,也有一些苯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辛饶弥沃祖师创立的雍仲苯教与原始的苯教的区别还在于:当辛饶弥沃从象雄来蕃地传教时,他已经有系统的理论和相应的教规,而这时原始苯教还并未成系统。辛饶弥沃根据当时人们的心理特点,并没有直接废除原始苯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苯教并对其进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苯教中包括医术、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等仪轨,直到现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来自人和动物的疾病,或者用于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利益。以上世间法被雍仲苯教列为“因四乘”,辛饶弥沃还融入了他自己创立的教法“果四乘”和“无上乘”共为“九乘次第”。另外,原始苯教中杀牲血祭等劣习遭到了辛饶弥沃的反对,他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苯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并取得了成功:叫做“堆”或“耶”。这就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花不仅被苯教徒而且被其他藏传佛教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虽然杀生祭祀的劣习至今在藏区及其周边还存在,但这并非辛饶弥沃的教理所允许的。因此,辛饶弥沃的改革不仅减少了当时藏地大量杀生祭祀的劣习,还对西藏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和有益的影响。原始苯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辛饶弥沃创立的雍仲苯教时期,苯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雍仲苯教的大圆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衮德桑波),苯教语教主是辛饶弥沃,意教主是古象雄的苯教高僧占巴南卡。</p> <p class="ql-block">象雄古王国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于645年亡于吐蕃王朝。雍仲苯教是古象雄文化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护持国政。”作为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苯教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苯教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苯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苯教大藏经》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辛饶弥沃祖师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苯教。</p> <p class="ql-block">苯教的主要标志为“雍仲恰辛”,它由两个“卍”连接在一起组成。这个金制雍仲钤记,表示“本”无变无灭,象征证得雍仲之藏及具十八文义。据苯教《雍仲业尽》一书记载:“从太古斯巴传来的恰辛,由通晓十八藏之辛饶,常持不离身、旋绕诸宗之上,能使雍仲苯教立胜幢,常断邪见疑惑皆威慑。”“雍仲恰辛”的字面释义为:“雍”表示胜义无生;“仲”表示世俗无灭;“恰”表示降灭邪见;“辛”表示引入解脱,恰辛两端的雍仲符号,象征显密两宗,居中的连接处的两朵莲花包象征无上大圆满。</p> <p class="ql-block">唐卡来自藏语唐嘎音译,是藏族文化历史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博物馆内陈列的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所有展出的唐卡虽年代久远,但色彩依旧艳丽奔放。绘制唐卡用料的考究,据说全部采用天然矿植物原料,保证了色泽鲜艳且经久不退。博物馆内展出的唐卡还涉及不同画派,有勉唐画派、齐岗画派、尼泊尔画派等,从各画派之间或鲜明或细微的差别,说明早期唐卡艺术的繁盛兴旺、百家争鸣的局面。西藏博物馆还曾展出世界上最长的手绘卷轴唐卡,该唐卡全长618米,宽2.5米,整幅画卷约1500平方米,重1000余公斤。</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目前学界对佛教何时传入吐蕃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影响稍大的有两种,其一是认为佛教传入是在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其二则是认为松赞干布时期的佛经藏译才是佛教真正传入吐蕃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到8世纪中叶,佛教终于在吐蕃赢得了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唐文成公主入藏图(阎立本作)临摹本。</p> <p class="ql-block">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p> <p class="ql-block">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p> <p class="ql-block">玉玺。</p> <p class="ql-block">藏族服饰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中二丁王"时(相当于中原西汉中期),南方雅隆河谷的吐蕃开始了冶炼铁、铜、银等矿产,为金属饰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的拉妥妥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巳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史载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其服饰文化日渐发达。吐蕃奴隶制王朝等级森严,在服饰上的表现也日臻完备。从反映吐蕃盛时的敦煌壁画可看出。</p> <p class="ql-block">君臣服饰的等级差异,藏王一般只有赞普才能使用的三瓣宝冠箍住的有凹槽装饰的无沿帽,呈红色,通常高于一般人的帽子;藏王的侍从或臣下往往戴平顶无沿帽。衣袍的式样也各有不同,官吏的章饰规定有一等瑟瑟,二等金,三等金包银,四等银,五等铜,六等铁等大小两类,共十二级,装在方圆三寸的盒子里挂在胸前,以区别职位的高低。</p> <p class="ql-block">武将的头盔有形如塔的装饰,战士头盔上有三只彩旗以表示出生的年月,随着"惟以淬砺为业"的吐蕃冶炼业的发展,军队的铠胄日趋精良,有的周身仅露两个眼窝,劲弓利刃常不能破,其威严、勇猛之气在今天大昭寺壁画的吐蕃武士像中尚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吐蕃贵族不仅本人穿着华贵,还在聚会宴客时,把佣人装饰起来。而作为赞普的松赞干布则用一种红带子包头,身着长袍,足穿脚尖朝上的靴子,据《红史》载,这种王服是受波斯王朝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交往已影响到了服饰文化层次,而从松赞干布伊始的吐蕃与中原的密切交往,两种民族文化的长期接触更为藏族服饰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p> <p class="ql-block">史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诸种花缎、锦、绫罗与诸色衣料二万匹,还有大量的金玉器具。松赞干布及吐蕃大臣纷纷自行去掉毡裘,改穿绢绮。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头发绾成一髻,戴金翅白纱帽,这是唐代进士的服饰。此外,还采纳文成公主建议,令国人禁止"赭面"(用油涂面),文成公主进藏还带来了种植蚕桑和纺织技术,"植桑织丝兮"大大的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青海海西州都兰出土的大批吐蕃服饰文物,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吐蕃服饰的工艺水平。服装的织物纹样多为联珠动物纹,装饰品的金质首饰、佩饰的精美使人叹为观止。今天藏族妇女饰品的镶嵌形制,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找到原型。</p> <p class="ql-block">斯坦因的《古代中亚文化遗迹》一书也曾提到:"在吐蕃发现的遗物中,有很多具有花纹的丝织物,花纹中有些是印的,有些是织的,花纹图象的变化很多,这一点很可以表示吐蕃商业的地位,……大概是中国与西亚之间的贸易重点。"频繁的交往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服饰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头饰。</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居的基本形式。</p> <p class="ql-block">室内布局。</p> <p class="ql-block">藏居民宅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马帮。</p> <p class="ql-block">陆路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水路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木船。</p> <p class="ql-block">铜器金嚣雕刻工艺。</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金器。</p> <p class="ql-block">狩猎与赛马。</p> <p class="ql-block">牧羊女。</p> <p class="ql-block">织机。</p> <p class="ql-block">藏戏面具。</p> <p class="ql-block">藏医药发展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藏王钢像。</p> <p class="ql-block">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石碑,又是汉藏统一的史证。</p> <p class="ql-block">金瓶掣签制,源自清乾隆皇帝,用于对各大活佛转世灵童认定。清乾隆时期,西藏一些权贵在活佛转世问题上弄虚作假,通过贿赂神巫,将自家孩童扶上宝座。乾隆皇帝遂颁赐一金瓶,要求活佛圆寂后,须选出候选灵童,然后将候选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牌上,放在金瓶内,经过高僧大德念经加持,再由皇帝加封的“呼图克图” (大活佛)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像前共同通过抽签认定。</p> <p class="ql-block">现代藏居形式。</p> <p class="ql-block">生活生产资料。</p> <p class="ql-block">西藏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馆藏藏品5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套),是西藏唯一一座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现代化综合博物馆。虽然已经回来半年有余,但是,西藏博物馆给我的启迪久久不能忘怀,期待着下一次走进并认真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