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基督城(Christchurch,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又译克赖斯特彻奇),正值隆冬时节,伴着飞扬的雪花,迎来了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也给基督城市民送来一次中国当代艺术盛宴。<br> 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最早由新中文联会长单建宁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民发起,最初设想是邀请中国当代画家到新西兰基督城举办画展,展示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国驻基督城总领事何颖非常重视,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在中国与新西兰建交以来少有,应该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范围,办成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div> 在她的建议下,组成了论坛筹备班子,由新西兰人人艺术家基金会与新中文联主办,中国驻基督城总领事馆特别支持,同时得到新西兰内政部、社会发展部、民族社区部、基督城市政府支持或协助。<br> 在中国国内,张正民教授大力协调,最终确定十位当代画家。他们是:上海华东师⼤教授蔡⼴斌, ⼴州美术学院教授邓箭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车建全,⼴东⼯业⼤学教授江衡,⼭东艺术学院教授李新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上海理⼯⼤学教授孙良,南京书画院画家吴湘云,江苏南通画院画家朱建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民,组成中国现代艺术交流团,赴新西兰参加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br> 艺术交流团于8月5日晚抵达基督城,论坛也随之拉开序幕,活动安排紧张有序。第二天,近百名华人、华侨特别举行欢迎会,以自家美食、美酒及欢歌乐舞欢迎远道而来的艺术家,艺术家们也现场挥毫展示书法、绘画,对同胞表示感谢。<br> 8月7日,参观了基督城艺术中心,并赴基督城远郊的法国小镇阿卡罗阿(Akaroa)参观游览,欣赏法国建筑风光。<br> 8月8日,何颖总领事邀艺术家们在领事馆座谈,对祖国的艺术家不远万里来新西兰参加新中文化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并就论坛的内容和安排同艺术家们进行交流沟通。<br> 8月9日,艺术家们完成了带来的画作的布展,当日下午,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在基督城艺术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和新西兰艺术家、⼈⼈艺术家基⾦会主席卢毅、新中⽂联会长单建宁、中国驻基督城总领馆教育领事申健、⽂化领事邢雪君等30余人参加论坛。<br> 何颖总领事莅临论坛并致辞,代表中国总领馆感谢人人艺术家基金会、新中文联主办这次活动,感谢新西兰民族社区部、基督城市议会、市艺术馆、坎特伯雷大学、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对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感谢参加此次论坛的中新两国艺术家们。<br> 她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40年又孕育了中国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文化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财富的桥梁与载体,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br>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族裔人民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众多优秀毕业生,活跃在新西兰的各行各业。非常期待在论坛里听到中新两国学者、艺术家和教授的真知灼见。”<br> 北京电影学院刘旭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正民教授随后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及艺术教育情况。基督城市政府艺术顾问杰米•汉顿(Jamie Hanton)、基督城毛利艺术作品展负责人洛伊•库尔(Chloe Cull)、基督城画廊策展人梅勒妮•奥利弗(Melanie Oliver)、坎特伯雷大学创意数字艺术部主任亚伦•克雷斯勒(Aaron Kreisler)、坎特伯雷大学应用视觉艺术及设计部主任布鲁斯•罗素(Bruce Russell)、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创意研究与研究⽣部主任金洛(Kim Lowe),分别介绍了新西兰基督城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毛利艺术特点等。两国艺术家们还就共同兴趣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br> 9日晚,“概念重置”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基督城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中、新两国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一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式。<br> 何颖总领事首先致辞。她说:“提到中国艺术,大家往往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比较熟悉,会想到中国的传统艺术。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为中国的艺术舞台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br> “当代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是灵魂的呼唤。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创意,表达了对社会、人性、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他们不拘一格的艺术语言,不仅在视觉上给予我们新的震撼,更启发我们思考。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无限可能、力量和魅力。”<br> “在这个展览中,你将会看到来自中国不同地区艺术家们不同形式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传达着各自的情感、思想和体验。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共同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br> “艺术无国界,艺术更需要交流互鉴。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们,正是你们的才华和努力,让此次展览成为了一场艺术互鉴的盛宴。”<br> 新西兰国会前议长大卫•卡特(David Carter)爵士、基督城市政府艺术顾问杰米•汉顿、基督城艺术中心创意总监克理斯·阿契(Chris Archer)分别讲话,对此次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基督城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表示祝贺,祝愿新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加强,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发展!<div> “概念重置”中国当代艺术展也在基督城当地艺术界迅速引起热烈反响。有新西兰当地观赏者说,想不到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在概念上如此洒脱,意识上如此大胆,有些明显表达了对现实与传统的批判和超脱,令人耳目一新。</div><div> 一位当地华人画家说,通过这次观摩国内艺术家的画作,我对“新中文联”艺术家们的绘画水平更有信心了。<br> 8月10日,中国艺术家们在卢毅、单建宁等陪同下,到坎特伯雷大学艺术学院参观交流,坎大数字艺术部主任亚伦·克雷斯勒(Aaron Kreisler)接待了大家。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基督城美术馆,感受西方艺术的基督城的发展。<br> 五天的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活动,于8月10日落下帷幕,随后艺术家们赴皇后镇参观考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div><div> 首先,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正如何颖女士在展览开幕式致辞所说,提到中国艺术,自然会想到中国的传统艺术,而对现代艺术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展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div><div> 其次,置身艺术展览氛围之中,让我们体会到艺术无国界,艺术更需要交流互鉴。在新西兰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各族裔之间的文化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艺术展览是最便捷的途径。<br> 第三,见识了艺术大家的风采。参加论坛的中国画家多为高校教授、专业画家,他(她)们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在见面会上现场作画,喜爱者索取,来者不拒,体现了艺术大家风范,让人们对艺术家产生一种亲和感。<br><br></div></div> ▲参加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受到基督城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左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正民,中为广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江衡,右为新中文联副会长张江容。 ▲8月6日,基督城华人华侨举行欢迎会,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祖国艺术家。图为欢迎会会场。 ▲欢迎会上热情的观众。 ▲文艺爱好者在欢迎会上跳藏族舞蹈。 ▲华裔大学生在欢迎会上献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蔡广斌教授在欢迎会现场写作书法。 ▲南通书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朱建忠在欢迎会现场作画。 ▲华侨与艺术家举杯,预祝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举办成功。 ▲中国驻新西兰基督城总领事何颖在总领馆召开中国现代艺术家座谈会。图为何颖在领事馆院里欢迎艺术家。(摄影:张江容) ▲何颖总领事同艺术家们座谈。(摄影:张江容) ▲论坛在基督城艺术中心举行。图为与会人员步入会场。 ▲首届新中文化艺术教育论坛现场。 ▲何颖总领事在论坛上致辞。 ▲论坛上的外宾。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作为中方艺术家主讲,首先发言,介绍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和教育的现状。 ▲刘旭光教授在主讲中展示中国现代艺术的美术作品。 ▲基督城市政府艺术顾问杰米•汉顿在论坛上介绍西方现代艺术在新西兰的发展和教育情况。 ▲基督城毛利艺术作品展负责人洛伊•库尔(Chloe Cull)在论坛上介绍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艺术。 ▲基督城画廊策展人梅勒妮•奥利弗(Melanie Oliver)在论坛上介绍基督城画廊的分布与发展设想。 ▲坎特伯雷大学创意数字艺术部主任亚伦•克雷斯勒(Aaron Kreisler)在论坛上介绍新西兰艺术教育情况。 ▲坎特伯雷大学应用视觉艺术及设计部主任布鲁斯•罗素(Bruce Russell)在论坛上介绍坎特伯雷大学艺术教育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广斌在论坛上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邓箭今在论坛上发言。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孙良在论坛上发言。 ▲8月9日晚上五点半,“概念重置”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基督城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 ▲何颖总领事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张正民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新西兰国会前议长大卫•卡特(David Carter)爵士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基督城艺术中心创意总监克理斯•阿契(Chris Archer)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基督城市政府艺术顾问杰米•汉顿在画展开幕式致辞。 ▲张正民教授(左)、单建宁会长(右)陪同何颖参观画展。 ▲何颖与总领馆文化领事邢雪君(左)参观画展。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江衡向何颖介绍自己的画作。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新峰向张江容介绍自己的画作。 ▲画家吴湘云(左)向新中文联会长单建宁(中)、华侨画家杨变瑛(右)介绍自己的画作。 ▲参观画展的基督城画廊策展人梅勒妮•奥利弗(左)同总领馆工作人员交谈。 ▲坎特伯雷大学创意数字艺术部主任亚伦•克雷斯勒(左)与坎大应用视觉艺术及设计部主任布鲁斯•罗素(右)在展厅交谈。 ▲画家吴湘云(左)与新西兰国会前议长大卫•卡特(右)在自己的画作前合影。 ▲艺术爱好者在自己喜欢的画作前合影,一位新西兰女士出怪态参与。 ▲参展的画作(含以下6幅)。 ▲参展画家、参加开幕式嘉宾的合影。 ▲艺术家们参观基督城艺术中心。(摄影:张江容) ▲艺术家们在坎特伯雷大学艺术学院参观考察。(含以下六幅) 摄影:单建宁 ▲蔡广斌 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以下艺术家肖像、代表画作及文字简介由江衡教授提供,文字略有删节)<br> ▲《自拍·iphone·NO,2018.01》水墨宣纸2 影像1.156x200cm.140x180cm.100x180cm。 蔡广斌 ▲《发生.2021-怀念01-安波路》水墨97×180cm、影像97×180cm。 蔡广斌 ▲车建全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美国克莱门特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特聘)。<br> ▲《同尘》影像作品一。 车建全 ▲《同尘》影像作品二。 车建全 ▲邓箭今 1961年出生于广东,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博士生导师。作品在国内各大美术馆、画廊以及美国,英国,芬兰,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展出或收藏。<br> ▲The Rocker Warhol-70x50cm 布面油画。 邓箭今 ▲做了一个有关你的梦 120x100cm 布面油画 。 邓箭今 ▲江衡 现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作品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意大利贝里尼博物馆等举办过一百多场个展及联展。<br> ▲《彩虹树》400x300x300cm 药丸胶囊 树 AB胶。江衡 ▲《幻影NO.1》180X110CM 布上油画 江衡 ▲李新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美协当代水墨艺委会主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矿工》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脊》第十三届美展进京展;《生计》泰山文艺三等奖。<br> ▲秀 纸本水墨 96cm×91cm。 李新峰 ▲御射 纸本水墨 99cm×100cm。 李新峰 ▲刘旭光 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质觉美术理论概念的提出者,对世界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新媒体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在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理性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其代表作有《天地》、《痕迹》、《衍场》(系列绘画)、《天眼》、《悬空界》、《炎帝的怒火》(装置)等。著有《论质觉》、《质觉个案研究》、《新媒体艺术概论》等著作。 ▲《天眼》,1997,装置,墨、矿物质颜料、锈、骨胶、蛋清、宣纸、画布、寿山石、石膏、古代数字、风水演算、 摄影、行为等。 刘旭光 ▲《炎帝的怒火》(影像作品) ,离卦卦符“ ☲ ”的数字101图像、古代数字2019060419580706、火、田野大地、麦秸 占地面积约10亩 刘旭光 ▲孙良 1957年 出生于杭州。1982年 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院设计系。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br> ▲ 《灯下友》16X160cm 孙良 ▲ 《金羽》40X140cm 手卷 孙良 ▲吴湘云 艺术家,生活创作在南京,喜欢画画写写走走看看。最近出版《云的流浪》,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br> ▲2011-1号生命的界分链接 纸上设色 120x90cm 。 吴湘云 ▲2011-3号生命的界分链接 纸上设色 120x90cm 。 吴湘云 ▲朱建忠 1954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原供职于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作品参加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2018年退休。<br> ▲空·度 45×45cm,纸本水墨丙烯,2023年作(2)。 朱建忠 ▲悠悠自清闲 50×70cm,纸本,2023年作。 朱建忠 ▲张正民 1962年生,江苏沛县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中国农工党江苏省书画院执行院长。<br> ▲《弯曲的风景之43》,136cmX121cm。 张正民, ▲《弯曲的风景之41》,136cmX136cm。 张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