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游之一定西篇

西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甘肃游</b></p><p class="ql-block"> 癸卯仲夏,七月流火,华夏大地乃至全球都开启了有史以来最极端的桑拿模式!前不久俞敏洪先生率东方甄选团队的甘肃行掀起了甘肃旅游的空前热潮!我于是下决心从安徽芜湖回甘肃老家避避暑。</p><p class="ql-block"> 此次甘肃游共去了甘南、兰州、定西和榆中的兴隆山四个地方。分别形成四篇游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一: 定西篇</span></p><p class="ql-block"> 我和久居上海的安州相约到定西这个我们共同的故乡一游。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同班同学中我们五个人是好朋友,甚至我们结成了异姓兄弟,老大继武,老二阿明,老三就是我,老四铁林,老五安州。继武和阿明在定西工作直到退休,目前也在定西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继武,长相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鼻子特别高,记得他小时候就特别得意自己的鼻子,常说“鼻高能像”。的确,这是个能人,这家伙不但身体素质很好,游泳技术一流,如今六十多岁还经常畅游黄河!他毕业于甘肃电影学校,曾经发表过电影剧本,有大量的文章在甘肃的各类期刊杂志上和读者见面。退休以后更是放飞自我,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能来几下,书画作品屡屡获奖。</p><p class="ql-block"> 阿明同样是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伙,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学校、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生了比较重的病,此次我和安州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看阿明。</p><p class="ql-block"> 我和铁林属于七七届大学生,铁林考上了兰州大学学习地理,我考上了东北大学学习金属材料热处理。铁林大学毕业就留学去了瑞典,现在是瑞典隆德大学的教授,今年不巧没有回国,他也是我们中间唯一一个还没有退休的(因为瑞典是68岁才退休)。此时远在瑞典的铁林应该想起王维的那著名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吧。</p><p class="ql-block"> 老五是安州,我们弟兄五个的颜值担当,一米八的大个子,人长的特别帅,他父亲曾是我们定西地区的老地委书记,我们曾经有幸亲眼看见过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名的任命书!安州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从部队转业后就职于甘肃省文旅厅,离休后一直在上海带外孙。他的行程完全服从于外孙的暑假安排。我们两个有四十多年没见面了,约好在兰州西站见面,由于安州穿着打扮很时尚,又留了个时尚的发型,我走过他的面前居然都没敢认!</p><p class="ql-block"> 我和安州从兰州乘坐高铁30分钟便到了定西!首先到了老大继武家,在他的书房见到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获奖证书,继武还为我们两个表演了几首短笛曲。然后就到了事先约好的酒店包厢。</p><p class="ql-block"> 我端起酒杯首先敬了阿明夫人小陈,感谢这几年悉心照顾阿明。虽然这几年和疾病做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但看上去阿明这家伙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多大变化,尤其那张嘴,还是一样的妙语连珠,各种笑话、只能用定西话说的顺口溜脱口而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可见身体恢复的相当不错!</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和安州想吃定西有名的浆水面(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有专门的介绍),所以二位嫂夫人(包括继武夫人小张)提前回阿明家准备,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就径直上了西岩寺——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的非常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牡丹芍药沿路盛开!山路两边可以见到许多人,在石桌石凳上吃烧烤的、打牌的、聊天的。我们找了一处石凳坐下开启了嗨聊模式。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的话“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 约莫五点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友谊广场的阿明家,在两位嫂夫人共同操作下,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一道美食就是煮熟的洋芋,捣碎以后加点辣子油,韭菜花,安州吃的那叫一个香!竟然连吃三碗!我也很喜欢吃,但是由于糖尿病还是不敢放肆,只吃了一碗,还留着肚子吃浆水面呢。提起大名鼎鼎的浆水面,的确,在夏天,又酸爽又冰凉真是解暑美味!</p><p class="ql-block"> 定西,是李氏故乡、也是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发源地。以马铃薯和中药材而闻名。这里海拔1900米,故而夏天非常凉爽,空调根本用不到。晚上睡觉必须要盖被子!妥妥的是个避暑天堂!盛情邀请朋友们到定西来避暑!</p><p class="ql-block"> 乘上归去的列车,忽然对定西这个养育过我的地方、对这些陪伴我长大的哥们儿有一种不舍,情思瞬间也唤起了对曾经校园的老师与同班同学的思念,同窗旧事沥沥在目,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p><p class="ql-block"> 赋诗一首,以飨盛聚:</p><p class="ql-block"><b> 聚首定西</b></p><p class="ql-block"><b> 相约花甲再聚头。</b></p><p class="ql-block"><b> 共忆少年岁月稠,</b></p><p class="ql-block"><b> 曲水流觞叙幽情,</b></p><p class="ql-block"><b> 妙手丹青写春秋。</b></p><p class="ql-block"><b> 李氏故里传佳话,</b></p><p class="ql-block"><b> 马家文化竟风流。</b></p><p class="ql-block"><b> 土豆药材惠众生,</b></p><p class="ql-block"><b> 华夏避暑第一州!</b></p><p class="ql-block"> 注: 2023年8月11日写于芜湖天置山庄家中。另:由于行程原因没有去看望杨老师,也没有惊动其他同学,心怀歉意,特别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