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中的“道”与“医”与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

灵山-Ge Dao

<p class="ql-block">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p><p class="ql-block">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p><p class="ql-block">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p><p class="ql-block">五行相生:</p><p class="ql-block">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矿藏生金。</p><p class="ql-block">五行相生含义:</p><p class="ql-block">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p><p class="ql-block">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p><p class="ql-block">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p><p class="ql-block">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p> <p class="ql-block">五行相克:</p><p class="ql-block">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p><p class="ql-block">五行相克含义:是因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p><p class="ql-block">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p><p class="ql-block">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p><p class="ql-block">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p><p class="ql-block">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p><p class="ql-block">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p><p class="ql-block">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p><p class="ql-block">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p><p class="ql-block">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p><p class="ql-block">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p> <p class="ql-block">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p><p class="ql-block">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p><p class="ql-block">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p><p class="ql-block">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p><p class="ql-block">火-温热、升腾、明亮</p><p class="ql-block">土-生化、承载、受纳</p><p class="ql-block">金-清洁、清肃、收敛</p><p class="ql-block">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p><p class="ql-block">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p><p class="ql-block">五行的生克关系</p><p class="ql-block">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p><p class="ql-block">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p> <p class="ql-block">(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p><p class="ql-block">(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p><p class="ql-block">(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p> <p class="ql-block">五脏和季节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p><p class="ql-block">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情重而仁厚。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p> <p class="ql-block">朝梁著名的道 教学者、医药学家陶弘景,还有孙思邈、刘完素等在道教史上鼎鼎大名的道医。</p><p class="ql-block">在这批人中,不仅有直接接触统治阶级与上流阶层的,也有立足于民间、流芳于百姓中的,他们极大地扩展了道 教与道医的影响范围,有效地宣传了道教的宗教理念,同时还提高了道 教与道医的社会地位。还有一种是久病不愈而入道习医的,《神仙传》中的方士于吉便属于此种类型。除以上四种之外,道医中还有一大部分未为历史所记载,这些人常常游走于民间小巷,或出没于名山大川,悬壶济世,为道教的传道打下了深厚的民众基础,为道教的发展作出了无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一系列原始宗 教 信 仰和祭祀活动。于是,作为人与神灵交流的中介,“巫”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巫术也随之出现。远古时期的社会中,巫术文化渗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人们以巫术来指引生活。无论是人类的降生和死亡,或是疾病的治疗等,都离不开巫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至11世纪的殷商时期最盛鬼神,生活中凡有重大事件,必须要进行占卜、祭祀,而这些活动都由巫祝来主持。《周易·观卦彖辞》中就有记载:“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涉教,而天下服矣。”这神道的主持者是巫祝,因此,巫祝不仅能够参与祭祀娱神等重大活动,而且还可以掌管医疗文教等领域的事务。那个时候还设有巫医专职负责人们的疾病与健康。</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巫医不是用针石药物来治病,而是用“祝由”的方式。“祝由”就是用向天祝告,以及利用符咒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关于巫医治疗的场景,在刘向的《说苑》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书中写到巫医们让病人躺在草席上,用稻草扎成草狗,面向北方念念有词。不多时,病者便可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这种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一直饱受争议,若认真纠其科学性,也并非无迹可寻。对于当时对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敬畏心理的民众来说,这种方法对患者的心理治愈不可谓无效,其医疗结果还是显而易见的。</p><p class="ql-block">从道 教方面看,巫祝乃是道 教的远古渊源。《说文》中对“巫”的解释是,“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覡(xí),在女曰巫。”这在道 教的仪式与道医的治疗手段方面可见一斑。另外,道 教之“道”便来源于古代的“神道涉教”,道 教中的符箓、禁咒 等,也是来源于远古巫术。道 教医学中运用的针灸、祝禁等医疗手段,显然也是由远古巫术流传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巫祝是神道的主持者,道 教中的道医虽然不如巫祝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崇高,但就医术承袭这一点,道医是对巫祝医学领域部分的继承。由于道医治疗手段的多样以及身份中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道医常常带有一定的巫医以及神仙医药等方面的神秘色彩。故此,道 教医学和道 教文化以及民间原始宗 教文化是同源之水,都滋润了中国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p><p class="ql-block">道医中的医、道渊源始终以道为体,以医为用。道医收蓄了道家“重人贵生”的教义与修为法,重视人和生命的价值,并将此种观念与教 义注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践于生活,将“道”与“医”融合在一起。老子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与一般宗 教的神灵主宰论不同,道医立足于现实,关注人的健康与长生,故道医可将道的虚无与医的实用圆融一处。</p><p class="ql-block">道医的溯源是原始的宗 教 信 仰,但是与一般的宗 教相比,又多了一些现实的人道情怀,实则难能可贵。中华文化之本源即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修道便向天地法养心、养性、养气、养神、养生,天人合一而长生。可以说,道医由道而生,为道而行。</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坚毅子</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琴曲-半山听雨</p>